回覆列表
  • 1 # 幻夢今史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不能脫離時代背景來說。

    曾國藩身處在清朝晚期,清朝晚期是一個什麼情況呢?外有列強侵略,內有太平天國起義,真是外憂內患啊。

    晚期的清朝就像患了晚期癌症,全身上下都爛透了,縱然有再好的醫生,也是無能為力,無力迴天了。

    其實曾國藩對於清朝來說是貢獻巨大的。曾經的古代中國,在歷史上各個領域都是非常先進的,但是到了清晚期,好像一切都是被列強落在了後面。落後就要捱打,八國聯軍侵華,帝都北京都被攻佔了,慈禧太后和皇帝惶惶如喪家之犬逃離皇宮。

    幸虧有曾國藩等一批重臣挑起了國家的重擔,提倡並實施了洋務運動等改革救亡活動。這些舉措雖然最終挽救不了清王朝,但終歸喚醒了中華民族要自強要崛起的意識!對後世是有極其深遠影響的!

    對於內亂太平天國起義,曾國藩的功勞更加不小,他是拼了老命,最後總算鎮壓了這個起義!否則以清王朝晚期孱弱的國力,是不是要早滅亡30年或者50年?

  • 2 # 史之策

    “完人”在每個人心中的標準都是不同的,並不是說他沒能抵禦外辱,也未做到安邦富國,他就不是一個“完人”。

    曾國藩在年輕時考取舉人失敗,雖然在學業上並不是一個很有天賦的人,但他的品德志向卻不是一般人可以比得了的。

    青年時便立志“不做聖賢便為禽獸”,定下目標每日寫日記,用來記載反省每天的行為,正所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他並不像一般人堅持一段時間就放棄,而是一直保持了這個習慣。

    不可一日無書,曾國藩不僅年輕時每日讀書養性,在年老體衰之時,即便是一隻眼已經失明,仍然沒有放棄每日讀書的習慣,一生追求修身養性,正身清心。

    一生清貧,不求功名。在當時的清政府,由曾國藩組建的湘軍,是唯一一支具有戰鬥力的軍隊。所有士兵都屬於他的“私家軍”,許多人想要勸他稱帝,而他只留下一句“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拒絕了稱帝。如此萬人之上的地位是多少人都夢寐以求的,而他只雲淡風輕的把稱帝拒之門外。

    他還有太多太多的品德修養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效仿。他的偉大並不是體現在抵禦外敵,復國安邦上,而是他的心境他的學識,讓中國文化得以更好流傳,讓我們的儒家思想更深刻的滲透進了每一個方面。

    在他臨終時留下的四句遺言,不僅感染著他的後代們,也同樣感染著我們每一位華夏兒女們:一是慎獨則心裡平靜。二是主敬則身體強健。三是追求仁愛則人高興。四是參加勞動則鬼神也敬重。

    總之完人與否,不可靠一兩件事情判別。

  • 3 # 名非名139

    稱他為完人?什麼人稱的,基本上是用孔儒的標準來衡量,所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和抵禦外侮無大關係。但以現在眼光看,此人有大侷限。立德使其太偽,為清立功殺人如麻,立言止於教化。所謂完人,克己如寇仇,謹慎如履冰,功成亦清醒而己。只是一夫子,不是真丈夫。

  • 4 # 社會我亮哥

    一、作為政治家。曾國藩盡到了“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本份,在19世紀的50年代,當太平天國運動席捲中國大陸,清政府統治搖搖欲墜之時,1853年,因母喪回湖南湘鄉守制的禮部右侍郎曾國藩奉命幫湖南巡撫張亮基督辦湖南團練。後來,曾國藩認為僅僅辦團練不足以解決清廷的危機,於是決心組建一種新的軍隊,這就是“湘軍”,也稱“湘勇”。湘軍後來成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主力,從武昌到安慶,再到天津,湘軍為清廷立下了赫赫功勳,事後,朝廷加曾國藩為太子太保、一等侯爵。弟曾國荃也賞太子少保、一等伯爵,1872年3月20日,曾國藩逝世,朝廷聞訊,輟朝三日,並追贈曾國藩為太傅,諡文正,祀京師昭忠、賢良祠。經商要學胡雪巖,當官要學曾國藩。人臣能得此善終豈不完美?

    二、作為軍事家。曾國藩不僅展現了他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而且他從無到有,積小勝為大勝,步步為營,最終完成夙願。從最終建立湘軍,到與太平軍的次次生死交鋒,曾國藩笑到了最後,毛澤東曾感嘆:“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 。湘軍在與太平軍和捻軍的作戰中迅速成長,使頹廢的晚清一度出現了“中興”的局面。“中興將相十九湖湘”,除了曾國藩本人以外,湘軍將領及其幕僚也成為了當時中國政治、軍事舞臺上的主角。整個湘軍系統中走出了15位總督,14位巡撫者,至於其他大小文武官員更是數不勝數;

    三、作為文學家。曾國藩並非“文不能安邦富國”,曾五歲啟蒙,6歲時入塾讀書,道光六年,應長沙府童子試,名列第七名。道光十二年考中秀才,道光十八年殿試考中了進士,從此,他一步一階地踏上仕途之路。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留下文字最多的人物之一。他曾初學桐城派古文﹐後又自成一派﹐名為湘鄉派。他對桐城派古文有改革﹐有發展,有創新。他強調學問應應時實用﹐從而糾正了桐城派古文日益脫離實際﹐追求清閒的傾向。曾國藩強調“文章之道,以氣象光明俊偉最難而可貴。如雨初晴,登高山而望曠野:如樓俯大江,獨坐明窗淨几之下,而可以遠眺:如英雄俠士裼裘而來,絕無齷齪猥鄙之態。此三者皆光明俊偉之象。”,也就是說寫文章要大氣通達,不可拘謹猥瑣;

    四、作為理學家。曾國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學,對理學思想多的汲取。曾國藩做人是最值得後人學習的,後人對曾的崇拜大程度是在於他崇高的人格魅力。曾國藩強調做人首先是誠,為人要表裡一致。人要有敬畏之心,不得心存邪念。人無論何時要能靜,做到心氣神體安寧放鬆。人要恭謹,不說大話、假話、空話,要實實在在。做人做事要有恆心和毅力,生活要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倡導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慎獨”,舉頭三尺有神明。曾國藩每天記日記,每天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思檢查。曾國藩早年的修身十三條(主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寫日記、日知所亡、月無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門)就能提出曾是個怎樣的為人;

    五、作為父親。曾國藩的治家方略也為人稱道。曾國藩強調家庭成員要人人孝悌。曾國藩有個著名的評論,說家庭興旺的規律是:官宦之家,一般只傳一代就蕭條了,因為大多是紈絝子弟;商賈之家,也就是民營企業家的家庭,一般可傳三代;耕讀之家,也就是以治農與讀書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興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講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綿延十代八代。除“孝悌”外,曾國藩還強調“勤以持家”,要求家庭成員要克勤克儉,家長要勤以言傳身教。成功的家教,曾國藩子孫、曾孫,甚至玄孫裡,名人輩出,誕生了許多的科學家、教育家、甚至社會活動家。兒子曾紀澤是晚清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兒子曾紀鴻酷愛數學,並通天文、地理、輿圖諸學,後因勤奮過度,早逝;曾國藩共有3個兒子、6個女兒(其中一兒一女夭折),8個孫子、4個孫女……截至當前,曾國藩兄弟的後人已綿延至第八代,在各領域中有突出成就的多達240多人。

  • 5 # 歷史知事

    曾國藩死後,他的弟子寫了一副對聯來紀念他。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有人說,古往今來做到曾國藩這個層次的只有三個人,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

    但實際上,孔子和王陽明的“三不朽”明顯水分更大。

    孔子立德立言自然是最好,可是立功真的看不出有什麼功。孔子短暫擔任魯國司寇,也就做出很大的政績,比起春秋的管仲,孫武等人差太多。

    王陽明立德立言也是典範,可是立功還是差一些。王陽明兩大戰功,平定江西匪患,平定江西朱宸濠叛亂。基本就是江西境內而已,比起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差太多。

    而曾國藩不同,曾國藩的立德立言比前兩者稍有遜色,但已經碾壓兩千年大多數儒者。關鍵是,曾國藩極其團隊,挽狂瀾於既倒,拯救搖搖欲墜的大清,還開創了同光中興,這功勞,恐怕只有光武帝劉秀相媲美了吧?

    對古人,不能有過多苛求,畢竟,那個時代生活真的很不容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媳婦和公公吵架撕破臉,兒子該怎麼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