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抱庸詩書

    初學臨摹的確要畢恭畢敬,就是依葫蘆畫瓢,忘掉習慣,從零開始。重點吃透筆法、墨法、結字、章法的規律規則,力求形象逼真。臨帖依據學書者的學習程序和基礎狀況,又常常分為摹臨、對臨和意臨。

    臨帖是書學的重要內容,究其根本只是鑑學的手段。臨帖既要能臨進去,力求形神兼備;也要能臨出來,做到造化出新。所以,對初始臨帖的朋友來說,臨瘦臨肥都是不準確;而對於已經具備紮實臨帖基礎的朋友來說,臨瘦臨肥是刻意為之,是在開化,並非臨得不準確。

    一般來講,臨瘦或臨肥特指書寫者在保持基本筆法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對原帖的點畫結構(字幅)主觀上作出的適當調整,比如對顏體的橫豎點畫進行豐滿或瘦身處理,或者對帖中有些“出格”字的寬高適當調整伸縮,使臨摹上作品視覺上更平和流暢。這也是不少朋友由入帖到出帖的變化適應過程。所以,臨摹能達到臨瘦或臨肥的境地,本身就已經具備較高水準,也就無所謂準確不準確了。

    抱庸淺見,僅供參考。

  • 2 # 一笑貫長天

    初臨帖時,不要有章法,墨法及出帖的想法,那樣會進入歧途。

    一本法帖亦或是數本法帖,臨摹時,你應該有的想法是臨摹得像,越像越好,這這個臨摹過程中去體會書法家的每一筆劃的意圖,記住!這是關鍵所在,必須去理解每一筆劃的意圖,這樣才能使你的書法境界有所提高。

    書法僅僅臨摹的很像,並不是最好的,體會不到書法藝術的真諦,那只是一個空空的架子,離書法家的境界還差一重呢。

    現今社會上,有很多人打著意臨的旗號招搖撞騙。自己的字與法帖不像,還想靠大書法家的大樹,索性大張旗鼓地忽悠意臨,我想問,意臨是什麼?意臨是不像嗎?意臨是體會書法奧妙的過程,每體會到一分,你就前進一分,你的書法審美也前進了一分,每個一分一分的積累,你才能越來越靠近書法家的彼岸。

    真真正正地把幾本法帖體會透徹了,你的章法,墨法是水到渠成的事,因為你的境界已經到了書法家的邊緣了。再剩餘的就是出帖的問題,這道門檻較高不好邁,我沒有出帖,也不敢妄談出帖的事。

  • 3 # 王廙

    啟功先生說過一句話,透過刀鋒看筆鋒。

    先說實臨,墨跡最好原大,筆紙效能接近,執筆接近。所以說粗細必須要接近,畢竟下按的分寸不同,一分筆,二分筆,三分筆各有特徵。

    如果是碑刻那麼就要透過碑刻的粗細去領會墨跡的粗細了,比如說,有些《九成宮》本子刻的很細,但是瞭解唐筆的人會知道,在使用纏紙筆時點劃的粗細會有“中實”的效果,會有行書的連貫性,所以我們把他寫的結實一些而不是特別細。

    再比如有些碑刻經過重刻磨損以後,筆畫邊緣會更粗,那麼就要適當寫細些。這是實臨的要求。這必須建立在對於碑刻的瞭解之上的,所以最好多瞭解背景因素才有這個能力。否則就像米芾所說碑刻不可學了,誤會很多。需要有老師指導才行。

    而對於創作來說就更要體現一個人的藝術思想了,為了把顏真卿的雄強有力更加誇張,可以增加線條的厚重感,總之這樣說便是藝術性了。

    對於初學者來說寫原大還需要過程,所以放大臨摹,勢必加粗筆畫,把筆法的共性透過放大掌握動作細節,主要是筆法了。然後再接近原帖大小,粗細。

  • 4 # 六品書畫課堂

    嚴格來說臨摹寫太肥太瘦是不準確的,其實臨摹是放在一起講了,臨是照著字帖看著寫,儘量做到粗細、大小、字形結構和原貼一模一樣是最好的,也是尊重原貼。摹的話是指,把一張描摹紙放在原貼或拓印下來的碑文上來寫,要完全按照原字的風格,包括大小粗細來寫,達到體會原作者書寫這些字時候的筆意。

  • 5 # 晉風

    臨摹字帖如果肥了或者瘦了算不算臨摹不準確?對此問題我的建議是,在臨帖沒有過關之前,必須按照原帖的點劃、結構完全準確地去臨摹,不能出現寫肥或寫瘦的問題。而在準確掌握字帖的點劃結構特點,能夠形神兼備準確的背臨下來的時候,寫肥或寫瘦就不成問題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沒有熟練掌握字帖之前,臨習者從執筆,運筆到點劃結構的書寫,一切都是陌生的,還沒有辬別書法好壞的標準,只有按照正確的筆法,亦步亦趨地把帖中的每一個點劃和結構寫像,才能鍛煉出學書者手上的真功夫,培養和建立起對所臨字型美學特徵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在學書道路上不斷積累,正確前行。

    如果在臨摹初級階段就任由習書者把原帖盲目地寫肥寫瘦,不僅達不到上述目的,還可能使習書者誤入歧途,甚至走向反面,對今後的學書造成不好的影響。

    那麼臨摹到了高階階段,特別是脫帖後能進行自我創作後,由於對筆法的熟練運用,對書體特徵有了一個全面準確的把握,對風格審美有了更高階的認識,所以在臨帖時寫肥寫瘦也就成了自覺和故意行為。

    這種行為是習書者根據自已審美的偏好,或渾厚,或峻峭,或飛動,或沉重,或勁健,或遒媚的意識來決定的。而這時的臨摹準確與否,對習書者來說就不重要了,因為他的書學需求已超越了這個要求,帖中的字也已成為他寫肥寫瘦取捨的物件。

    所以,書法臨摹中的準確問題,我們不能一概而論,要分開來看。

    我是晉風願與大家在書法藝術詩詞楹聯及人文知識等方面同學習互交流共進步!

  • 6 # 翰墨書道

    初學書法的臨摹一般都可能會臨摹的較原帖肥大一些,隨著臨摹水平的不斷提高,技法駕馭能力,讀帖能力同樣在越來越嫻熟精準,臨摹的水平也就越來越更接近原帖。臨摹當然以能夠做到如燈取影,惟妙惟肖形神俱似為上,但如果臨摹學習的肥瘦一些,也是可以的,這裡有臨摹者個人的審美和心性的因素。

    嚴格意義上說或者從理論上說,應該高標準嚴要求,既然是臨摹學習經典作品,向經典要技法,就要以精準為本。初學書法臨摹的或肥或痩的原因是技法不熟,對技法的運用不能夠做到心揮手運,運用自如。心手不合,就是不能夠準確的運用技法表現心中的字形說出現的偏差。隨著技法的嫻熟,就應當更進一步追求精準的系統臨摹,同時還要以在的原帖之形與法的基礎上求其神韻相似,做到這一點,才算是臨摹真正見了功夫,懂得了書法的藝術性在何處。獲得的理論與實踐上的書法藝術的技能,為什麼進入書法的大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能夠做到如此水平,臨摹才是真正學有成效。

  • 7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單從實臨角度來說,比照字帖寫肥了或寫瘦了,原則上應該說屬於不精準。如果是意臨,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臨摹過程中出現誤差是正常現象。如果筆法動作對,字型形狀基本正確,僅僅是筆畫肥、瘦不算什麼大問題,可以再次臨摹時,透過調整提按幅度來校對,同時還要注意利用紙、墨特性及用法。字形問題也如此,只要是訓練方法得當,隨著技法逐漸熟練,差別會越來越小。

    實際上,臨帖力求像是基本要求,最終目的是取法,要想寫得跟帖一模一樣是很難的。即使讓原帖作者再寫一遍,也未必做到筆筆絲毫不差,肯定是有誤差的。

    那麼,怎麼能做到儘可能的接近範本面貌? 唯一的辦法那就是科學臨摹。

    傳統臨帖方法有十餘種,如: 雙勾法、單勾法、填勾法、摹寫法、描寫法、對臨法、意臨法、背臨法。此外,還有劃空法、晌拓法等輔助方法等。

    上述這些方法,其功能與用途各有獨到之處,需要根據實際訓練中想解決的難點問題有針對性的選擇。為了解決某一個問題,有時候單獨使用一種方法,有時候必須將幾種方法搭配使用。例如,解決筆畫肥瘦不准問題,使用雙勾法+填勾法。解決字形結構問題使用單勾法或描寫法。

    總之,這些方法具體怎麼操作? 在什麼時候如何運用? 不僅都要熟悉,還要會巧妙搭配靈活應用。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走錯路走彎路,收到理想的訓練效果。

    常見很多初學者寫不像、問題多、週期長……主要原因是隻採用對臨法,也就是照著字帖寫。實踐證明,這種對臨法不適合初始階段基礎訓練,它只能用於讀帖或後期訓練,以及模擬創作。所以,如果初學乍練,從開始就一直使用對臨法(照著字帖寫)單一模式,訓練第一步就錯了,相當於上錯車了,必然事與願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卡西歐g-9000調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