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方方小白

    以前很少寫,或者會簡單寫點讀後感。之前也沒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直到開始寫,才發現寫書評和不寫書評真的差得很多。就像上學的時候不考試的科目和要考試的科目的差別。

    我是從土豆老師的寫作課開始寫相對規範的書評的。老師的課將書評分為引題、破題、作者介紹、主要內容、亮點解讀、昇華幾個部分,最開始看起來覺得這就是一個書評寫作結構,真的寫了幾次之後,才發現這更是將一本書讀透的要旨。

    換言之,只有經過認真的讀了,仔細的思考,查詢資料,整理總結,一本書才算是讀透了。雖然現在看起來我們不需要考試了,但職場上無形的考試,比拼的就是個人的學習能力。而你的能力恰恰就是在這樣的積累中提升的。

    書評看起來不難,其實想寫的好卻一點都不容易。讀書的過程從大的方面說有兩個:第一,你從一本書中讀到了什麼,即如何對書中內容進行提煉總結,形成對自己有用的知識或技能。第二,本書的內容引起了你哪些思考,你的觀點是什麼。

    第一點在你的書評中就可以體現為你對主要內容是怎樣總結的。如果沒有書評,你可能當時記住了一些點,但是當你想給別人推薦這本書,或者引用一下書中的內容時,往往會發現你並不想你認為的那樣熟悉這本書的內容。

    在面試新員工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你最喜歡的書是哪一本?”這個問題大部分人都是有備而來,什麼《百年孤獨》、《三體》、莫言……都是怎麼顯得高大上怎麼說。

    但是當緊接著問下一個問題:“這本書主要講了什麼內容”的時候,那些只是為了顯示自己讀過名著的人就會回答的非常之含糊。同時他們可能會疑惑,這個問題有什麼好回答的呢?你想知道一本書的內容,去看簡介就好了呀,總不能要求大家把簡介記下來啊。

    而那些真正會讀書的人,則一般能給出非常不同的答案——並不是簡介,而是從這本書中他們看到了什麼。同樣一本書,每個人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但是但凡你能用自己的話把它說出來,就表明你有比較不錯的總結和思考能力。

    關於第二點有的人可能會說,讀後感還不容易嗎?還真是不容易,我們現行教育體制下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自己的思考和觀點。我帶過的一些新人,如果你把如何做一件事的步驟講解清楚,他們上手非常快,並且他們認為這就是工作。但是如果你問他對於這件事,你的想法是什麼?他會非常發愁。

    還有一部分人,並非是沒有自己的想法,他可能有一些想法,但缺乏第一點能力,也無法將自己的想法進行總結,然後很好的表達出來。

    說到這裡,你會發現,讀書過程中總結內容、主動思考、輸出想法這些能力,都是職場非常重要的能力,而寫書評是鍛鍊這些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

  • 2 # 思考與行動1

    我主要寫的是讀書筆記。我用的是二元筆記法。摘抄下書中主要知識點,或者書中讓自己動容的內容。然後寫這些知識點讓我所感想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快速掌握了書中的知識點。關於書中知識點所寫的感想,讓我可以把知識內化成自己的認知,進而往深層次去思考。

    在覆盤這些書中的知識時,我會選擇用幕布做思維導圖。這種方式讓我可以把書中的知識點系統化,網路化。

    至於書評,我有可能一直沒有找到它的價值吧。所以,寫的少。如今,仔細想想。它的價值也許是讓別人有興趣去讀書吧,分享知識,讓知識插上翅膀飛翔。

    在讀書的時候,除了這些方式去解讀一本書。可以透過寫拆書稿和聽書稿的方式,來從多方面深挖一本書。

  • 3 # 沙慄

    會的,事實上我一直在堅持寫書評。

    我是個閱讀、寫作愛好者。讀書對於我來說,不僅是能夠獲得身心的愉快,最重要的是,讀書讓我對世界,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並且在閱讀當中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提升自已的認知。

    《高效能閱讀》一書的作者原尻淳一提出,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產出,“建立自己的資料庫,實現創造性產出”。而原尻淳一自己產出的終極目的是“著書立說”。

    對於原尻淳一所說的“建立自己的資料庫,實現創造性產出”我個人非常贊同。

    因此我渴望透過讀書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思想體系。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通常會做兩件事:一是做筆記,二是寫書評。

    在一本書讀完之後,將這些筆記加以整理,歸納,總結,寫出書評。

    比如對於文學作品,針對裡面的某個人物,或者細節寫一寫我個人的看法和分析思路等等。

    對於實用性強的工具類圖書,寫書評可以讓我有效地記憶書中的核心內容,並且學以致用。

    可能有些人會有這種感覺:筆記我會做,但卻不懂得如何將筆記轉化為書評。

    其實對於書評寫作的方法,並沒有一定非遵循不可的套路,書評寫作完全是可以很私人化的東西。本質上講,我們從小學就開始練習的讀後感,就是書評的一種。因此,書評寫作沒有想象中的困難,提起筆來,大膽地寫出自己對一本書的真情實感吧。

    總之,讀書,並且寫書評,是獲得知識的最好方式之一。

  • 4 # 小築文心

    以前,當我看完一本書想要分享給他人之時,卻發現腦中空洞無物,如同從未看過那本書一樣,或是隻能用隻言片語說出關於那本書的大概內容。

    現在,我會用寫書評的方法,幫助自己梳理,整理,歸納書中的知識點。

    我們看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學習知識,提升認知。

    但是,看完一本書並沒有完成整個學習過程,真正的學習,應該有以下的一個閉環過程。

    輸入知識→思考內化→踐行→輸出分享

    很多人以為只要看過一本書,就掌握了一本書的真正內容,其實這只是淺層的假象學習。

    在我看來,學習真正的關鍵,是在輸出端。而寫書評,是一種十分有效的輸出方法。

    顯性(看書學習)→隱性(內化理解)→顯性(寫作輸出)

    怎麼知道自己真正瞭解並掌握了一本書的知識點?

    透過輸出端的書評寫作,在新知識與自己原有知識結構相聯並實踐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思考之後,利用文字的敘述,把一本書的邏輯順序,結構框架,知識論點,逐一落在筆端,成為一篇文章,並分享給他人。

    透過寫書評,可以梳理一本書的知識結構,更新和鞏固自身的知識體系,提升認知水平。

  • 5 # 歐陽欣

    我從去年六月開始就會對看過的書寫書評了。寫書評可以很好的對整本書進行回憶和梳理,讓自己對書的內容重新思考,從而真正讀透一本書。

    對於好書,我會讀第二遍,精讀。一邊做筆記一邊讀,有時候還會在書上做註解或是寫感想,所以我的書,挺悲傷的,哈哈哈,都是筆記。

    第三遍重新溫故一遍,提煉出書中精華,整理筆記,開始寫書評。書評完成了,一本書便算是正式看完。

  • 6 # 深情解讀

    會寫。

    已經成為習慣了,甚至有點強迫症,每看完一本書,至少寫一篇書評。哪怕當時寫不出完整的書評,找不到角度,也會寫幾百字的短文。

    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寫著寫著,思路就開闊了,脈絡就清晰了,越寫越有感覺,洋洋灑灑,一篇兩三千字的書評就出來了。

    我非常感謝靜下心來看書的那段日子,光靠看一部《金粉世家》,寫了60篇書評,就掙了五六萬收入。

    光2020年,我的收入就高達6位數,書評的收入佔據大部分,何況我還是個全職媽媽,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帶孩子,非常感謝曾經沉澱自己,認真看書的日子。

    現在,有大部分粉絲和學員慕名而來,問我書評怎麼寫,該怎麼入門。

    小說書評寫作技巧,經過我的不斷總結和覆盤,形成一套體系,私聊我,可以手把手地教你寫。

  • 7 # 甜果兒310

    會寫。

    有時候讀完一本書的時候,本來心潮澎湃,看完一段時間再看的時候,彷彿沒有讀過,後來看到一個帖子說最好是做成思維導圖,然後寫下一些感想,以後看看思維導圖差不多就能回憶出當時看書的情景。

    後來試著用這樣的方法讀書,覺得還真有用,隔一段時間就覆盤,看著導圖,有些故事和情節就可以複述出來,很是管用,不過還沒能成體系,等我再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發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

  • 8 # 勤志服知

    以前不寫,現在都寫。

    從前年輕,有大把的時間,讀書追求廣博。讀得多,想得少。過一段時間,拿起讀過的書重新翻閱,似乎跟沒讀過沒有兩樣。

    現在年齡漸長,時間總覺得不夠用。寫書評,是逼迫自己讀的時候便要思考,要讓此書與自己發生聯接的一種較好的方式。同時也是為了節省時間,寫書評總會加深對此書的印象。就算是過幾年,想不起書的內容,大略看一下寫的書評即可。

    沒時間的人傷不起。

  • 9 # 六御

    寫書評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但是寫不寫書評取決於你有沒有時間。寫書評,寫書評,同樣是文學創作。需要時間和精力。對於每天累得像狗一樣的我來說。偶爾也會抽出一些時間來寫書評。

  • 10 # 錚爸陪讀

    會寫書評。大概很多人都會覺得寫書評會加深對書的理解,幫助自己更多的記住一本書。沒錯,書評是會起到這個作用,但卻不是主要作用。

    如果只是想敲骨吸髓般的吸收一本書,一千年前的蘇東坡早就給出了方法——“八面受敵”讀書法。所謂八面受敵是指從不同的角度去重複讀一本書。蘇軾雲“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每一本書要讀上好幾遍,每一遍都只帶著一個主題去探求。比如,第一遍專心研究書的修辭,餘者不論。第二遍專心研究結論,以此類推,直到罄盡所有營養。

    那麼,按照這個方法寫出的絕對不會是書評,而是讀書筆記。或者說,為了全面掌握一本書的精髓而寫出的東西只適合自己看,是一個自我學習、自娛自樂的事情。而書評的目的本身就是為了給別人看的,主旨是闡述自己對一本書的看法,目的是為了向別人介紹這本書。

    其中所展示出來的材料都是為了服務於某一觀點,這必然會涉及到取捨和立場。按照比較中正的寫法,書評一般分為引題、破題、主線、亮點、結尾。這必然會導致在全面性上有所紕漏,但從另一方面看,為了保證文體的自洽,也會介紹這本書在該領域或專業歷史中的地位,所以會有超越原書的其他知識增量。

    總體而言,書評確實會幫助自己內化知識,但更多的是介紹和評價書籍,幫助其他讀者認識書籍才是書評的主要功能。因此,從擴大個人影響力方面來說,可以多寫寫書評。

  • 11 # 方樊文

    首先是表達自己。

    我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一個人在外拼搏,沒有什麼特殊的特長或愛好,事業心不強,在職場混得不好不壞,有點價值但自身缺點也不少。我對人沒有耐心,而且有點孤僻,不喜歡扎人堆,就因為這個,靜靜地關起門來看看書似乎是我唯一健康向上的業餘活動了。

    事實上也確實是,只有開啟自己喜歡的書的那一瞬間,才會從內心深處得到寧靜和滿足。看書其實就是看自己:過去的懷念,現在的焦慮,未來的期盼。

    當看到和自己非常契合的篇章,與作者產生共鳴時,會忍不住想跟人分享,找人傾訴。但生活節奏那麼快,誰有空聽你講一堆與她沒有關係的回憶過去、立足當下和展望未來。沒有你來我往的交流,還不如一句“早點洗洗,睡了吧。”

    久而久之,我的不二選就是用自己的角度,以書為基礎,寫出自己的感受,以文交友。

    其次是傾聽別人。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沒有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相同環境成長起來的雙胞胎兄弟姐妹都不會成為一模一樣的人,人不一樣,看同一本書的感受肯定有差別,退一萬步講,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段看同一本書,感受都不同。

    我喜歡聽人講故事,我把書分享出去,以書為紐帶,互相交流,對於孤僻自傲的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生長環境不同,理解的角度不同,我聽著別人的故事感受,完善自己。

    最後是分享書的同時,鍛鍊了自己的能力。

    每次培訓遇到把兩小時課程講得像白駒過隙的老師,我是真心羨慕。我一直在學著怎麼生動講故事。講故事不一定用嘴,用寫也可以。我把看書的感受結合自身的故事分享出來,一開始肯定寫得比較片面且艱難,很可能熬了很久都寫不出300字,很多要說的都表達不出來。但是我相信,寫作寫作,寫得多了,改得多了,自然能。即使成不了爆文,那也能中規中矩,可以見人。

    讀過的書承載了我那些年的時光,為了把它記錄下來,我會寫書評;為了能剖析自己,我會寫書評;為了成就未來的自己,我會寫書評。

  • 12 # 夏小憂

    會啊,寫書評的習慣會幫助我重新把度過的書梳理一遍,相當於把書中的重點,以及對自己有益的部分單獨拎出來思考,自從開始寫書評,發現自己看書的受益遠高於不寫書評的時候。

    以前看書,真的是看完就看完了,再有趣再受益,也都是看完一遍就束之高閣了,再去翻閱的機率小之又小,又不去做覆盤和記錄,最後被自己吸收消化的內容真的就少得可憐。

    寫書評算是讀書的一個總結和回顧吧,就我個人而言,特別有意義,也打算繼續寫下去。開卷有益,書評的作用可能就是讓這些益處放大吧。

  • 13 # 海棠樂書

    你會把你讀過的書,寫一些書評嗎?

    很少!

    讀書只是單純的喜愛,會一讀再讀。如今日子匆忙,很難有安靜大塊的時間把一本書寬張地讀完。

    但看電影和看電視劇、訪談節目,卻能很快寫成一篇隨筆。

    都沒細想是為了什麼?

    不管是寫書評還是影評,其實是一件愉快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看待有些教師脫產駐村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