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無恙志

    中國古代睡覺的床有四種:榻,羅漢床,架子床,拔步床。

    其中榻和羅漢床不僅能用來睡覺,還能用來坐,後兩種是隻能用來睡覺的。

    春秋時期,床不僅是用來睡覺的,平時吃飯飲食都是在床上的,到了唐朝出現了桌椅之後,床才作為專用來睡覺的臥具。

    榻(西漢後期)

    羅漢床

    漢朝之前,我們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所以生活中心都是圍繞著睡臥之地,待客也是在睡臥之地的周圍,時間一長,形成了華人招待客人的等級觀,民國初年之前,招待客人的最高級別就是在床上或者炕上。

    架子床

    架子床是一般是子孫睡得床。因為這種床多是硬板,不但對孩子得骨骼發育有利,而且也是暗含著期望子孫挺直脊樑做人的想法。

    拔步床

    拔步床一般是結婚用的床,看到圖片的我也不禁驚歎, 這哪是床啊,分明是婚房,太具有私密性了!古代對結婚很重視,所以有錢人家更願意打造一個拔步床,當然也有用架子床的,床上往往會刻一些吉祥如意的題材,既有父母對傳宗接代的渴望,也有想要把禮教傳承下去的期盼。

    此外還有千工床,也叫長壽床,就是長者睡的床,寓意自然是長壽。多雕刻一些松鶴延年,多姿多孫的圖案,也體現了古人對孝道的重視。

    這種床用料奢華,大戶人家甚至有紫檀木或黃花梨木,費時三年,精心雕刻。

    比起現代人,古人明顯對床的功能,寓意,樣式做了更細的分類,給予了更高的重視,畢竟人的三分之一時間都是在床上度過的,隨著現代化的發展,我們的床也逐漸得變得簡約。

  • 2 # 渤戈

    有啥好評價的吶,睡覺的地方就是床了,可是古今各地對睡覺的床的稱呼本就不同的。

    床事睡覺的地方和工具,還起保護睡覺的安全和安穩的作用,風雨隱私蛇蟲等,用木頭或者布來封閉起來……

  • 3 # 微影悼紅

    咳咳……又一個開車的機會到了。

    先說說床的歷史吧。目前天朝出現床的實物最早是信陽長臺關出土的戰國彩漆大床。長兩米左右,寬一米四,高十九公分,共六足。床身通體彩繪花紋,裝飾華麗。

    在宋朝前,床這一詞不僅僅作為睡臥使用,比如漢朝時期的“胡床”,隋朝的“交床”,唐朝的“繩床”均為高足坐具,也就是現在的凳子或椅子,到了宋朝才叫太師椅或者交椅。

    羅漢床

    實際上床是到了唐朝出現桌椅後才開始普及的。彼時的床與塌完全分開,再不是之前的床榻混用,羅漢床的前身就是塌,三面圍欄,使用時在上面置一小杌,大多用於吃飯喝茶。而唐朝後開始開始出現四面床,就是四面完全沒有欄板,人們還進一步對其裝飾,選材更為講究。

    到了明朝,在資本主義萌芽,社會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背景下,人們對床的追求越發高起來,加上晚明時期官吏多貪,府邸高築,以致出現“房中房”的盛況,這房裡面的房不是房間,而是一張床。拔步床!

    拔步床原叫八步床,整部床四面搭架,用六柱支起床蓋,三面設有圍屏,形成一個房狀的私密空間,床中多分兩部分,後半部分為睡臥之床,前部分為地坪,一般有成人八步之寬,地坪上多置有妝匲或貴重箱籠,當然有的還在裡面置放桌椅。

    拔步床

    拔步床在明清小說《金瓶梅》多次被提及,比如孟玉樓在嫁給西門慶時,嫁妝除了幾箱衣服首飾,還有兩張南京描金彩繪拔步床,旁人羨慕不已,而西門慶最後也將其中一步作為女兒西門大姐的嫁妝。

    當然,羅漢床並未因此而被歷史淘汰,到了明清,羅漢床還在盛行。比如《金瓶梅》裡西門慶和潘金蓮多次在上面開碼頭的螺鈿床就是羅漢床的升級版。

    須臾吃畢,搭伏著春梅肩膀兒,轉過角門來到金蓮房中。看見婦人睡在正面一張新買的螺鈿床上。原是因李瓶兒房中安著一張螺鈿敞廳床,婦人旋教西門慶使了六十兩銀子,替他也買了這一張螺鈿有欄干的床。兩邊槅扇都是螺鈿攢造花草翎毛,掛著紫紗帳幔,錦帶銀鉤。婦人止著紅綃抹胸兒,蓋著紅紗衾,枕著鴛鴦枕,在涼蓆之上,睡思正濃……後面發生什麼顯而易見,小編要剎車了。

    在當時,西門慶給情婦王六兒買一個丫鬟才花16兩銀子,可是買一張螺鈿床卻用了60兩銀子,差不多是四個小丫鬟的身價,可知這床的金貴。

    螺鈿床

    而同樣為明清小說的《紅樓夢》也曾提及羅漢床,比如賈芸來探望賈寶玉時,寶玉躺著的正是羅漢床。

    又進一道碧紗櫥,只見小小一張填漆床上,懸著大紅銷金撒花帳子。寶玉穿著家常衣服,靸著鞋,倚在床上,拿著本書看。見他進來,將書擲下,早堆著笑立起身來。賈芸忙上前請了安,寶玉讓坐,便在下面一張椅子上坐了。

    這時的羅漢床多放在臥室外面,可坐可臥,有時亦做待客之用,類似現在的沙發。

    填漆床

  • 4 # 文藏

    故宮博物院傢俱館展覽中,有一個以《是一是二圖》為藍本的主題陳設,廣受好評。《是一是二圖》的佈局和構圖明顯模仿自宋人繪《人物圖》。從《人物圖》到《是一是二圖》,不但畫中人物由無名氏變為乾隆皇帝,傢俱和器物也悄然換為乾隆時期所能見者。從宋代傢俱陳設,到清代室內情景,二者正好代表了中國傢俱發展史中兩個重要階段。

    清人繪 是一是二圖軸

    清人繪 是一是二圖軸

    紙本設色 縱七六·五釐米 橫四七·二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落款“養心殿偶題並書”,此版為目前公佈次數最多且儲存狀況較好的一版。

    以榻夢友

    「養心殿偶題並書」款《是一是二圖》中,座屏前設羅漢床,乾隆皇帝踞坐於床上,構成整個畫面的中心。羅漢床三面圍子齊平(一般所見羅漢床多是中高旁低),攢框裝心;心板以湘妃竹攢成,回紋為邊,內飾龜背錦紋。床下座為四面平式;框架為壼門洞式,以薄木片貼成,內亦填充攢為回紋邊龜背錦紋湘妃竹。床座下設託泥,四角呈如意狀龜足。此類制式高古的羅漢床,不拘軟木、硬木,都未見有實物傳世。

    “養心殿偶題並書”款《是一是二圖》中的羅漢床

    明崇禎 填漆戧金雲龍紋羅漢床

    壼門洞式框架自魏晉已有所見,唐宋盛行,可參考宋《人物圖》中不設圍子的壼門榻,明清則式微,傳世實物也僅見數例,多為懷古、仿古之意。

    宋人繪《人物圖》中的榻

    美國原加州中國古典傢俱博物館舊藏有鸂鶒木臺座式榻即是此類。羅漢床中間填充以攢為錦紋的湘妃竹做法,卻是無論繪畫還是傢俱例項中均未見到的。究其來源,或是受晚明《考槃餘事》、《長物志》等書籍的影響。《長物志》卷六「几榻」記:「榻,坐高一尺二寸,屏高一尺三寸,長七尺有奇,橫三尺五寸,周設木格,中貫湘竹,下座不虛,三面靠背,後背與兩傍等,此榻之定式也。」描述的正是上述羅漢床的形制。

    清 鸂鶒木榻 原加州中國古典傢俱博物館舊藏

    無獨有偶,更早的相關記載見成書於明嘉靖時期的茅一相編《欣賞編續編》「巳集·大石山房十友譜」 ,以榻為夢友章節所附圖畫即為一中間填以湘妃竹的無圍屏小榻,並附文:「右湘竹榻高一尺二寸,長七尺有奇,橫如長之半,周設木格,中實湘竹,餘嘗偃臥其上,寤寐中如在瀟湘洞庭之野,山房呼【夢友】。」但無論是《欣賞編續編》還是《長物志》描繪的此類「中貫湘竹,下座不虛,三面靠背」羅漢床很可能都是來自文人的想象。另外,《是一是二圖》中羅漢床前所設四面平箱式腳踏,中亦以湘妃竹攢格裝飾,也恐非現實所有。

    茅一相《欣賞編續編》中鑲湘妃竹的四面平式榻

    總之,前述「養心殿偶題並書」款《是一是二圖》中的羅漢床繪製精細,完全符合明代文人筆下的形制,但細觀總不若畫中條桌或其他各類器物完備、生動,尤其是下座的結構和細節,更似借鑑自古畫,乃至床座木紋也極為模糊,既非松柏一類軟木,也非黃花梨等硬木。畫家筆底似是而非的表現,正是缺少實際參考物件的證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青銅葵花梗概4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