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對你好丶會上癮

    明朝晚期在與滿清的一系列戰爭中,明軍勝少負多,士氣低落。當時在通州練兵的徐光啟上疏,力陳“可以克敵制勝者,獨有神威大炮一器而已”,主張用西洋大炮來扭轉戰局。

    黑火藥本是中國發明,也最早應用於軍事中。明朝初期的火器發展迅速,居世界領先地位。但正統之後,和平日子多了,對火器沒有了迫切要求;明朝廷又“恐傳習漏洩”, 進行封鎖,火器發展幾乎停滯。

    但在西歐,自13世紀末14世紀初開始火器的發展後,由於各國間和各國內部爭戰不已,火器得到了迅速發展。到嘉靖年間,華人反倒要向西方學習。

    明朝廷同意徐光啟的上疏,徐便組織人員到澳門購炮,澳門方面對明朝來使受寵若驚,招募許多人輔助,後來購來的大炮在寧遠之戰中重創滿清,一展威力。

    然而,明朝諸多守舊派卻不肯放下華夷之見,始終阻礙著徐光啟的努力。天啟三年,因為發生炸鏜傷人,這些守舊派便趁機將軍隊裡輔助的葡人趕回澳門,說自己可以仿製。

    但明朝對西洋大炮的仿製卻進展緩慢,崇禎又派了姜雲龍去澳門招募葡人幫忙,此事又被禮科給事中盧兆龍四道奏摺終止,姜雲龍遭革職。

    守舊的明廷雖在火器方面優於滿清,但很快就遭到逆轉。

    1631年,吳橋兵變,孔有德、耿仲明帶著明軍火器最為精良的部隊,投靠了滿清,而這支部隊的主將則被問責處斬。

    與明朝不同,此時的滿清對火炮異常重視。孔、耿的叛明投清,皇太極居然親自出城十里迎接。在松錦戰後,滿清繳獲了大量明軍火器,還得了錦州制炮廠。後來,整編漢軍八旗時,孔、耿與後來的尚可喜三部編為獨立的炮兵部隊。

    此消彼長的過程中,明軍從火器壓制滿清的優勢,慢慢的陷入了“茫然無恃”的火器劣勢。然而若干年後的清朝,似乎又步入了明的後塵,又是在一片“天朝上國”的“盛世”之中,固步自封。

  • 2 # 今夕復夕

    明朝末年的自然科學知識並不全面,而且一部分來自於西方,西方傳教士所帶來的自然科學知識因受神學的限制,不可能是最先進的近代科學成就。即便如此對於當時的中國學者仍然是新鮮的,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另一方面是當時封建統治上層的保守,不能將有用的知識加以推廣。再者,接受這些知識的都只是一些對自然科學有興趣的開明學者,範圍狹小。

    綜上所述,明朝末年的技術優勢逐漸喪失。

    圖利瑪竇

  • 3 # 文儒風

    明朝末年也就是十七世紀上半葉,人類的戰爭方式正在冷熱兵器銜接過渡的重要階段,歐洲騎士的鎧甲輕易的被火槍的鉛彈洞穿,領主和國王們厚厚的城堡再也無法抵檔市民軍隊的大炮,中世紀結束了。與此同時,那些騎射為本,到處屠殺破壞的野蠻遊牧民族也逐漸失去了和富裕文明對抗的能力。滾回草原繼續放羊。 在這種歷史大變革中只有中國是個例外,我們的明朝遺憾地沒能頂住遊牧民族最後一波進攻,然後軍事力量被世界遠遠的拋在了後面。

    提起明朝被清朝所替代,很多人總是會責怪李自成,責怪他的叛亂耗損了大明的國力,致使明朝疲於奔命,兩面作戰,由此使得滿清有了可乘之機,進而入主中原。但是,大明對清戰爭的失利真的僅僅由於兩面作戰嗎? 實際上,遼東軍是大明全國最為精銳的部隊,其總數也達到了12萬,全國的糧餉物資也優先供給遼東,但這樣一支精銳為何遲遲無法剿滅區區百萬人口、兵不過10萬的滿清(建州女真雖是漁獵民族出身,但部隊構成已遊牧化,以騎兵為主,獲取火器是很晚的事),甚至連袁崇煥都說出:“憑堅城、用大炮,不宜野戰”的話語? 要知道,這可是遊牧騎兵大潰敗的17世紀,無論是歐洲各國還是土耳其,都已經將步兵和炮兵作為核心的主力,騎兵由於火器的廣泛應用一舉從主導地位跌落,變成了步兵的附屬品。

    大明雖然從第一次遭遇葡萄牙人開始,就一直不斷引進西方的先進火器,但是大明的落後機制卻使得已有的技術優勢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表面上,送到士兵手裡的都是西方最新型的火器,但是由於軍工制度的落後,這些火器往往是金玉在外敗絮其中,這些火器實際上只是一堆粗製濫造的垃圾。 大明的火器質量有多堪憂,我們先看看戚繼光在《練兵實紀》中的記載: “惟有火器,是我所長,但火器又有病痛。……或將鉛子先入,或忘記下鉛子,口原是歪邪大小不一,鉛子原不合口,亦尖斜大小不一,臨時有裝不入口者,有隻在口上者,有口大子小臨放時流出者,有將藥線捻不得入,用指引唾而捻者,而將火線滅了者,此類皆放不出,已有二十杆矣。放出高下不準,潤溼不燃者,又有四十餘杆。得中者,不過二十餘杆。內有中其腿及馬腿,非致命所在,又不能打他死。其中他致命處而死者,不過十數人。夫以敵數千人衝來,豈打死十餘人,可使之走乎?是如今我與諸君還未出門,還未見敵,先已算輸了。” 在上面的內容中,戚繼光記到,發來的火器質量低劣,有的槍管的尺寸常與彈丸不合,導致士兵在臨戰之時無法將彈丸裝進槍管;有的發動裝置有問題,往往怎麼點火都點不著;還有的發射不穩定,忽高忽低,稍微沾點水就失靈,真正能保證準確度的,60杆中不過20杆,而這20杆中還能保證威力的不過十數杆,也就是說大明每批火器的合格率,大概只在15%左右,如此多的殘次品,在戰鬥中無法發揮作用,甚至被反殺,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火器需要掩護的問題,戚繼光曾經試圖予以解決,其所創制的車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外圍的戰車給火器人員予以掩護,使得其可以在掩體後從容射擊,避免騎兵的傷害,戚家軍也靠著車陣在渾河戰役中讓八旗損失慘重。但是很可惜,明朝的大部分將領依然觀念落後,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再與滿清交鋒時,依然簡單的將火槍兵炮兵佈於前列,結果導致往往火器才施放一陣,八旗騎兵就已經衝到了跟前,展開了屠殺,縱觀明朝在薩爾滸以及後來和皇太極的幾次野戰,幾乎都是被騎兵逼近後迅速潰敗,沒有進行任何有效的抵抗。 再加上明朝的炮兵大多未經過專業訓練,往往不懂數學,炮打的很不準,致使明朝幾乎無法抑制八旗的騎兵衝鋒,這也是為什麼徐光啟孫元化一直主張引進葡萄牙炮手的原因。

    西方用長矛兵掩護火槍,互為犄角,哥薩克、戚繼光用戰車充當屏障,讓火器從容施放,17世紀依然處於冷熱兵器過渡的時代,而非真正的熱兵器時代,明朝大部分的將領沒有及時認清這一點,無疑是場悲劇。 腐敗低效的制度、保守落後的觀念再加一批不學無術的將領,終究使得明朝引進火器帶來的技術優勢化為烏有。 而滿清也由此創造了17世紀唯一的一場奇蹟,在全世界的遊牧騎兵都被火器暴打之際,滿清卻得以在野戰中處處壓制明軍,進而投機取巧,趁亂入主了中原。 而明朝火器在野戰中的低劣表現,無疑決定了滿清對於火器的看法,間接導致到了中國今後的悲劇。中國古代軍事的衰落,從來不僅僅是技術的落後,而是更來源於其背後腐敗的制度和人們內心深處的守舊自大。

    因此,眾多的因素,導致了明朝的滅亡,從而被滿清的騎兵踐踏城池!軍事力量還是首要的,但是從國家的制度看,也存在大量的問題,君臣之間關係也影響著結局。想要保證一個國家的不滅亡,保證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軍事力量是一個因素,除此之外國家的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因素!

  • 4 # 頭大如鬥

    我先給所有的回答著一個鄙視的眼神。。。

    明朝火器弱嗎???。

    很顯然根本談不上。。。畢竟他不是漢陽造和加特林的區別。

    再說了。,清朝得天下不是武力得來的,,完全是撿漏。另一部分原因是吳三桂這個蠢貨高估了自己的智商。。。。

    你翻翻歷史書看看明清有什麼樣的戰爭?很顯然沒有。除了在南方屠殺根本沒有正面剛的存在。

    好了回到題主問題。。為什火器會失去優勢???

    這個也根本談不上。看李自成的起義你就知道,當時的北方根本沒有糧食存在,倒是明朝末期官兵的糧餉多半沒有發過。官兵也是靠著搶掠才能守護在第一線。(你可以想一下,那個時候的北方已經是赤地千里,萬無人煙了。能夠守住山海關絕對是奇蹟了)

    沒有戰爭。。沒有硬碰硬的對抗。。何來火器優勢不存在這一說???

    還有一個原因。。萬曆以後的幾十年幾乎都在對抗天災,火器的製造,研發也在這幾十年裡嚴重停滯。畢竟有心也無力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寶豆豉太鹹怎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