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早茶拾光
-
2 # 曦城i
世界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其價值無法衡量,保護世界優秀文化遺產刻不容緩。世界各國應該齊心協力,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攜手成立專門保護組織,制定適宜的保護政策和規則,同時為其提供相應的財政資金,大力宣傳世界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作用,使保護世遺的觀念深入人心。
-
3 # 中56657804
首先,世界文化遺產是什麼?它並不是僅僅包含古城、古蹟之類。它包含了地質文化、自然景觀文化,建築文化,人文、民俗、民風文化等林林總總的內容,如韓曾申報的筷子、春節、端午節等內容,申遺也僅是在名錄上增加一頁而已,極其平常的一件事,故世界各國並不看重,因為他們並不涉經濟利益,如特洛伊古城遺址公園,這麼大而多的內容,卻是是不收門票的。埃及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等僅收5$,即便進入胡夫金字塔裡面轉個遍(45分鐘至一小時)也僅十四$而已。中國臺灣的野柳,連申報都不去做,門票僅十元,且無人收票,憑自覺。真正做到文化遺產屬於全人類。唯有中國,受利益驅動,高薪聘請西方專家團隊,設計申遺路線圖,組織強大的攻關團隊去申遺(有錢能使鬼推磨,外國磚家也不例外)而沒有遺址的,爭個名人故居,出生地,墓葬地,經常為爭個什麼,地方與地方打口水戰。無非是一旦達到目的,一星景點成五星,無星也可賣著門票,過著數著鈔票的神仙日子。而對韓申報的內容如使用筷子、過春節等,因不涉經濟利益,誰也無人去理採。僅試問,如像特洛伊古城,免費不收門票,華人們還會以這麼大的熱情、理由、代價、去申遺嗎?
-
4 # 山色空濛sports
2019年4月15日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火災。這座始建於1163年作為巴黎最具代表性的的世界文化遺產,在火災中損失慘重,造成教堂極具標誌性的箭形塔尖倒塌,長逾百米的木質屋架被大火吞噬,玫瑰窗和部分文物遭到損毀,滾滾濃煙遮蔽了塞納河畔的天空。歐洲文明乃至人類文明遭受重大損失,讓人痛心疾首。此次火災的慘痛教訓,也值得我們認真反思:保護世遺之路該如何走?
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
世界文化遺產是由聯合國支援、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儲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世界文化遺產是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最高等級,世界文化遺產屬於世界遺產範疇。 世界遺產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和複合遺產三大類。
傷痕累累的長城
當今社會,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已經成為文明世界的重要共識和自覺行動。但是,這些人類文明瑰寶遭到滅頂之災的情況還是時有發生。萬里長城是中國民族的文化和建築瑰寶,但是萬里長城到如今已經十不存一,很多地方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經過幾百年的風吹雨打後,建在荒漠戈壁的野長城已經破敗不堪,甚至一些居住在當地的人,將長城的磚瓦拆掉,挪回家給自己蓋房子,因為長城上的磚都是現成的,並且沒人管制!而保持完好的長城中,雖然有人進行管理,並且定期進行維護,但是卻還是遭到了不小的破壞,各種亂塗亂畫現象嚴重。10月31日凌晨,位於日本沖繩縣那霸市的世界文化遺產首裡城發生大火,造成首裡城正殿、南殿、北殿等6棟約4200平米的建築被燒燬。11月4日,位於荷蘭霍赫馬德的聖母教堂發生大火,該教堂建於19世紀。大火不僅燒燬了這間教堂的屋頂,就連象徵性的“尖塔”也被燒到斷開。警鐘長鳴,這種損失往往是永久性的、不可挽回的。那麼我們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道路該怎麼走?
日本首裡城大火
第一,人類對於文化遺產的認知是持續擴充套件的,是與現代化程序相同步的。如開始保護北京鐘樓和鼓樓兩座高大的紀念性歷史建築物,然後擴充套件到北京舊城中的城市中軸線是一系列非常有特色的建築群以及周邊的衚衕四合院。這就需要不斷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使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行為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文物保護法》《森林保護法》《礦產資源法》《環境保護法》《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等是中國目前涉及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的法律法規。現在,各地申報和經營世界遺產的熱情空前高漲,當文化遺產越來越成為一個地區的名片,因過高的追求經濟利息,過度的開發和利用而造成有損文化遺產的負面事件不斷出現,為了應對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對文化遺產進行更有效合理的管理和保護,中國要完善並出臺新的文化遺產保護法規,使世界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有更好的法律保障。
故宮中軸線
第二,世遺保護的關鍵是錢。嚴重的修繕保護資金的不足,是威脅這些歷史文物及名勝古蹟的重要原因。木結構是許多世遺的主要組成部分。數百年的風吹雨淋,裝置的電路老化以及沒有合理的消防設施,星星之火就對這些古建築足以產生致命的災難。僅僅依靠財政撥款只是杯水車薪,合理的發揮世遺旅遊資源的價值既可以滿足大家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追求,又可以緩解保護世遺的資金壓力。但是過度的開發反而適得其反。隨著觀眾數量的不斷增長,各世遺景點一票難求,人山人海。組織者手忙腳亂,遊人怨聲載道。比如2015年開始,故宮開始限制當日遊客8萬人;秦始皇帝陵博物從今年5月1日起院每天門票量不超過65000張。限流措施的出臺平衡了淡季和旺季,削峰填谷的做法保護了世遺,也為遊客提供了更好的參觀環境和文化氛圍。
故宮限流
第三,從大家自身出發,身體力行文明出行。這些歷經滄桑的歷史教科書能展示在我們眼前已屬不易,況且還要承受數以萬計的遊人踩磨,更有甚者留下了到此一遊的諸如此類不可修復的損壞。如果再不加以保護滿目瘡痍的文化遺產,旅遊資源也就此枯竭。我們僅僅是人類歷史長河的一個片段。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需要我們繼承和保護好,將它完整的傳承給子孫後代。文明出行,從我做起。除了文明,請什麼也別留下。除了快樂,請什麼也別帶走。
歷經滄桑的故宮
第四,加強技術層面的保護。科技的進步使我們運用新型現代化的修復技術對世遺的損傷加以復原。秦陵兵馬俑本來是色彩斑斕的,但我們看到的多數是灰濛濛的。這是由於秦俑俑坑遭受焚燬、河流沖刷、地下多種有害因素的影響,出土時大多數陶俑表面的彩繪已損失殆盡。即使殘存的彩繪,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也很難保護。秦俑館的保護工作人員從1979年建館開始,經過初期艱苦的摸索,直到2001年,才取得了“秦俑彩繪保護技術研究”文物保護科技成果。彩繪秦俑的成功保護,使我們能夠更詳實的看到當時的大秦王朝絢麗的文化。秦陵地宮到現在還未發掘,就是因為如今的科技水平遠遠不足以支撐秦始皇陵的挖掘工作。如果貿然開發,將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另外,中國的考古發掘大多數是搶救性發掘,如遇到盜墓,施工。地下儲存的文物和遺蹟,讓它們長眠地下,這是對他們最好的保護方式。有朝一日,當科技足夠成熟,考古工作者有足夠的能力進行保護,我們就會有幸目睹秦始皇一統天下的風采。
秦陵彩色的兵馬俑
第五,加強國際合作,經驗互相借鑑。世遺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大家同住地球村。2016年5月2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以及憂思科學家聯盟(UCS)在巴黎聯合釋出題為“氣候變化下的世界遺產與旅遊業”的報告。該報告列出了位於29個國家的31處瀕危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它們大多由於氣溫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多發氣象災害、日益嚴重的乾旱現象以及更長的野火季而變得脆弱。這些問題單靠一兩個國家是解決不了的,各國需要協調一致,合作互利,共同進步。文章開頭說的巴黎聖母院大火,從中國國家文物局獲悉,中法雙方已就開展巴黎聖母院火災後修復合作及兵馬俑保護研究合作達成一致。中國專家將在2020年赴現場參與巴黎聖母院修復工作。“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的國際共拾日益深入人心。
1882年和2005年拍攝的同一地點的冰川
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如何在順應時代發展的背景下,發展經濟的同時走好保護世界文化遺產之路成為了大家關注的問題。
回覆列表
首先讓人們明白世遺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它是屬於全人類的共同遺產,而不是屬於個人;其次是國家出面保護起來,透過博物館或者網路展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只有這樣,世遺才能完整保護起來。這是我的個人拙劣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