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唐中興頌》和《麻姑仙壇記》同為顏真卿大曆六年(771)63歲的作品,但是風格迥異。
6
回覆列表
  • 1 # 李行子

    唐代的幾位大書法家,各有其顛峰之說,都顯現著各自個性之風格,是中華書法之貴寶。就顏真卿書風而言,是唐盛時期的代表性人物,其書法繼歐楷之後,有歐體的筆法,有歐體的漢字結體規律,有篆隸的味道,再加之個人個性以及個人文博品性修養的展現,其個性思維思想展現在,個人書法作品之中,其顛峰書法之說,也只能說個性化的顯露而已!在書法史,只是踐行了中國書法的規律吧了!

  • 2 # 子衿書法

    顏真卿書法,為何能夠在書家輩出的盛唐與眾名家並列其中?其何止是並立!而是傲視群雄。

    要說他的書法,避不開他的經歷。顏真卿,字清臣。唐代明臣顏師古七世從孫。祖籍瑯琊,二十五歲時考中進士。天寶末年,拜為平原太守。安史之亂,河朔諸郡皆為叛軍攻陷,獨顏真卿據守的平原郡堅守,其兄顏杲卿孤身討賊,援絕力竭,與其子季明一同被俘,英勇就義。就義時,痛斥賊寇,罵聲不絕……顏真卿著名的《祭侄兒文稿》,便是為一同被害的侄兒季明所作。

    顏真卿一生,共事唐代四朝皇帝。事玄宗,有救主之勞。事肅宗,不畏於李輔國,魚朝恩。事代宗,不阿於元載。事德宗,不取悅於盧杞。在李希烈發動叛亂,奸相盧杞向德宗皇帝推薦顏真卿去議和。顏真卿明知此去絕無歸還之望,為了大局,仍慨然前往。李希烈多次勸降顏真卿,並以高官誘惑,顏真卿不為所動,最後慷慨赴義,秉節就死。終年七十六歲,其時職位太子太師。諡號文忠。唐後世皆稱“魯公”,不敢呼其名。

    顏真卿書法剛毅雄健,體嚴法備。如忠臣義士,正色立朝,臨大節而不可奪其志。魯公書跡雖多,體勢各具其貌。都是緣於其所感之事,所會之興,隨性而為。《大唐中興頌》,宏偉激揚。《家廟碑》,莊重篤實 。《麻姑仙壇記》,秀穎超舉。世人觀魯公之書,絕少媚態。魯公青年時為武部員外郎,其書遒勁婉熟,筆力不減歐虞。《大唐中興頌》,是他書風改變的轉折點。這和他的人生經歷分不開。時人論及魯公書法的轉變,這樣說:“柔媚圓熟,非不能也,恥而不為也”

    東晉以來,與義之比肩者,唯魯公一人而已。

  • 3 # 松風閣書法日講

    唐朝是一個藝術大發展、大繁榮的時期。我認為中國歷史上藝術的繁榮時期主要有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和唐宋這三個時期。這三個階段文化最為繁盛、名家輩出。

    春秋戰國和魏晉南北朝比較容易理解,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各個諸侯國競相發展文學藝術和武器裝備,各派思想家當時諸侯國之間講學、傳播思想。作為當時中央權力的周天子地位大大下降,因此文化的繁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門閥制度嚴重,權力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但是這也往往使得這些家族本身文化傳統得以完整的保留和延續。比如王羲之家族的書法傳統。這一時期政治上的混亂給藝術以喘息的機會,文化上的高壓政策不復存在,因此文人們也相對自由,此時文化繁榮和藝術的昌盛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唯獨唐宋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作為大一統王朝,並不具備春秋戰國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徵,諸如中央權力的削弱。相反的,這些穩定統一的中央王朝往往會演變成明清那樣高壓的文化政策。這是那些封建中央政權本身內在的基因決定的。封建制度下要求得社會穩定和統治長治久安,就必須要壓制和控制。但是唐朝和宋朝的中央權力很強大,並且他們也是大一統帝國,但是他們卻沒有走向明清兩代的命運,這是一個比較有趣的問題。

    我認為我們可以從顏真卿這個書法家入手,探求究竟。也藉此可以接近一個更為真實的顏真卿。

    我相信一句話:

    時勢造英雄。

    當然這句話用在藝術家上也同樣合適。時代永遠是影響一個人成敗得失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不管顏真卿取得了多麼大的成就,一定和那個時代離不開關係。我們總喜歡強調個人主觀能力和努力的作用。誠然這是關鍵,但是個人能力僅僅對自己起作用,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是於事無補的。個人除了隨著時代的洪流奔流向前之外,別無他法。

    很幸運,顏真卿生活在一個自由奔放的時代裡。唐朝和宋朝應該是足夠歷史上少有的大一統王朝中比較開放自由的朝代。唐朝上層統治者和整個帝國的封建官僚整體上帶有頗為濃厚的異域色彩,因此在統治政策上也更加開放包容,少了傳統儒家和法家那種拘謹、嚴苛的禮法和教條,這對於藝術家來說是個好事情。

    而一個寬鬆自由的環境並不是意味著為所欲為、為非作歹,它不是放蕩和混亂的代名詞,一個自由寬鬆的環境往往意味著強大的包容力和藝術活力。封建制度的政治家和掌權者通常痛恨自由和寬鬆,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失去了掌控力和安全感。而封建帝王權力的來源不是它的個人魅力,而是它所象徵的生殺予奪的掌控力。這些自由和寬鬆的概念,往往意味著是對他們權力的一種削弱。

    但是唐宋的統治者們顯然在對追求這些掌控力上很剋制。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而這樣一個理想局面的形成從來都不是政治家個人的覺悟,它非得透過外力的限制才奏效。比如宋朝文人對皇權制約的一個手段就是創立各種各樣祖宗之法和常規,當皇帝想要追求它作為皇帝那種沒有道理的掌控感和安全感的時候,這些祖宗之法就是一個好的利器。而魏徵和唐太宗之間微妙的關係更是體現了這一點。每當唐太宗想要殺死魏徵的時候,長孫皇后總是一個比較有力的掣肘和制約因素。一旦她死後,這些制約就不復存在。

    這些政治上的皇權限制所形成的政治氛圍對於藝術家來說是絕好的創作條件。這是大環境中的政治因素。除此之外,對於藝術家來說,大時代的人生經歷也是比較關鍵的因素。

    在文學上,這一時期的文學巨匠杜甫,其人生經歷和顏真卿幾乎差不多。因為他們都經歷了唐朝那場驚心動魄的大混亂——安史之亂。這場混亂被後世的史學家所看重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他是唐朝歷史的一個轉折點,而且他還是整個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中央集權制度的轉折點,自此之後,這種制度漸漸走向它的窮途末路。

    但是當時的杜甫顏真卿能否認識這麼多?這還是我們未可得知的。但毫無疑問,這場戰亂給他們帶來得感受——傷心、絕望和痛苦都如實得被他們記錄在他們得藝術作品中。比如杜甫大部分詩歌和顏真卿的《祭侄稿》。

  • 4 # 詩夜城主

    書法顏體創始人顏真卿乃盛唐時期的忠義之士,如雷貫耳的“魯公”顏真卿之所以能成為唐代書法巔峰成就的代表書法家之一,那是因為顏真卿在書法創作上“敢為人先”,獨創風格,

    關於顏真卿效忠盛唐的事例就不多做解釋說明了,免得讓人認為顏真卿依靠“忠義”功德才成為赫赫有名的書法大家;書法的成就只跟自身的覺悟有關,還多一點時代審美的運氣,

    畢竟幾乎任何書法家都要經過臨摹模仿前人的書法這個過程,只有對書法持有很高的覺悟的人,才能擺脫前人的書法風格,獨樹一幟。顏真卿的書法初學褚遂良、張旭,而且對書聖王羲之的書法也有深入研習過,

    然而顏真卿學習褚遂良、王羲之等人的書法,純粹是奠定自身的書法基礎,有人這樣形容顏真卿的書法是“天下第二行書”,我認為這樣的說法是不成熟的,既然是一個大家風範,就有獨自的風格,

    何為“顏體”?就是顏真卿創造出來的書法風格,換句話說,書法人才濟濟的盛唐,顏真卿敢於擺脫王羲之等書法家的的書法風格,他的書法沒有前人的影子啊,又由於盛唐對書法頗為重視,天時地利人和,這樣他就成功了。

  • 5 # 尤年1

    這個題目太大,若展開來寫可以是篇論文了。

    答不好。簡單的說還是人品、書藝、學識、膽略、擔當、責任、情緒所致。當這些點有意無意的碰到一起時,老先生爆發了一個高峰誕生了!

  • 6 # 千年蘭亭

    王羲之與顏真卿是書法史上僅有的兩座高峰,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書風。

    顏真卿的楷書汲取了漢代隸書中橫平豎直的體勢,又觸入篆書筆意,創造了豐腴雄偉、端莊渾厚的獨特風格。其字低昂有態,堂堂正正,有凜然不可犯之氣。

    而其行書大膽吸收篆書的線條特性,又從民間書法中提煉出為他所用的養分,建立了一種豪放而又隨意的行書規範,在二王行書的基礎上,開創了一條取二王之長又與二王書風有別的雄強之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層捲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