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嶽劍

    因為諸葛亮去世後,蜀漢人才已經嚴重緊缺,除姜維外,已經沒有了能統率大軍的全才,朝中沒有賢臣。

    蜀漢由盛轉衰一個重要轉折點是荊州的丟失。當時荊州是人口眾多的,是在之前劉表的治理下,十分富庶,人才眾多,所以在蜀漢得到荊州後,不但人才得到補充,物力和財力極大的補充。並且荊州還是重要軍事重鎮,因為這裡從江陵攻襄陽到宛城的北伐路線,比諸葛亮北伐走秦嶺一線好出兵得多,這一條道十分平坦,利於運糧,運兵。

    荊州丟失,關羽自己也被殺,而張飛為了報仇 被手下殺死,而劉備為了奪回來又出兵,傾全國兵力攻打東吳,又被陸遜一把火燒的大損元氣,最終自己也遺恨白帝城。荊州一戰,不僅使得蜀漢國力大損,還使得人才損失嚴重。同時,蜀漢在人才培養和儲備方面沒有好的措施,所以在諸葛亮等獨擋一面的將領死後,無以為繼,所以最後被晉輕易滅國。

      

  • 2 # 細談砸評

    我之前回答過類似的問題,我再詳細的講講。

    蜀國的滅亡與諸葛亮是不是智聖關係不大,我們稱道諸葛亮,是因為他學識淵博足智多謀,並不是因為他在國家層面的雄才大略。他並不具備君王的一切素質,但作為輔臣他做到了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三國演義》裡面講了很多他神機妙算的事蹟。比如劉玄德三顧茅廬,未出山就擬訂三分天下、巧借荊州、火燒博望坡、七擒七縱孟獲、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等等這些都反應他足智多謀,但這些事都只能體現在他對時局的分析,和戰局的把握。

    如果諸葛亮他有鴻圖霸業的心,自己開疆拓土有著當世梟雄的胸襟,他就不會把自己關在山中茅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逍遙自在了。所以他註定當不了王,註定阻止不了一個國家的滅亡。

    話歸正題,為什麼蜀國有了諸葛亮還會滅亡?

    諸葛亮在蜀國只是一個託孤輔臣,他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劉備的的事業——光復漢室。換句話說諸葛亮的任務就是打仗,直到打回中原一統山河為止。蜀國內政的事情他管不了多少,蜀國只要做到對他無限支援就行。但是諸葛亮的戰爭不是區域性侵略和防禦戰,他打的是統一戰,這就對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要求就高了,而且他面對的還是魏、吳這樣的強國。

    一個國家的統一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有一個賢明的皇帝,這個皇帝必須雄才大略。

    2.有各種人才參政,軍事、內政、外交人才。

    3.民心所向,各地人民希望歸統。

    4.本國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

    蜀國具備哪一項呢?五虎上將逐一過世後,蜀中已無軍事人才,只有後期一個姜維幫助諸葛亮。這不正應了那句話: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領軍的都已經十分平庸了,那士兵能好到哪去取?

    民心?劉備來到蜀地割據一方,他就真得到民心了嗎?古代的蜀地還比較蠻荒,多聚少數名族,又因為蜀地物資豐富,老百姓並不缺吃缺穿。但劉備的到來常年備戰,基本可以說是入不敷出民不聊生,諸葛亮能做的就是不斷安撫,鼓勵生產,不停再戰。

    經濟實力?劉備被曹操追趕,他帶著難民一起跑路,難道他真是愛民如子?諸葛亮為了百姓擺空城計,也是愛民如子嗎?我看都不是,這明顯的表明蜀華人口不足,民來一國之本,連基本的人口基數都沒有,何來生產,沒生產哪來的經濟收入。到蜀國投降時候,魏晉已經有950萬的人口,而蜀國只有94萬,拼人的古代這拿什麼去打仗。

    賢明的帝王?蜀王劉禪這個帝王大家太熟悉了就不多說,他能保證蜀國沒內亂就是他最大的本事。

    以上幾點蜀國一樣不佔,也就沒這實力一統中原,被強晉滅掉也就在情理之中。就像我之前說過,諸葛亮能做的就是給劉備託孤後的一個承諾,我雖然足智多謀,但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不佔。我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蜀國的滅亡我不擔責,做到問心無愧就行。

  • 3 # 歷史如是說

    諸葛亮在蜀國被滅亡之前去世了,那個時候姜維擔任北伐將軍,要不是鄧艾奇襲蜀都,其實蜀國不會這麼早玩玩,更別說諸葛亮已經殯天了。

    如果蜀國一五一十的守著這一畝三分地,確實不會這麼早滅亡,但是相較於當時東吳,北魏,諸葛亮實在是太難了,地少還荒涼,人口也不多,素質還差。但是諸葛亮和姜維又極力北伐,劉禪也真是慘,打仗是要拼天時地利人和的,最重要的是人和,打仗打得就是糧食,士兵,這些都差一大截,蜀軍的主力還差不多死在東吳,唉,所以諸葛亮不背這個鍋。諸葛先生已經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了。

  • 4 # 燕山永固

    兩國交戰勝負的關鍵在於綜合國力,首先我們看看蜀國的國力如何。1.長期的戰爭消耗,人口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青壯年損失更大,劉備兵敗夷陵是其中因素之一。在東吳奪取荊州之後,蜀漢幾乎是用四川一省的力量抵禦曹魏,諸葛亮六出祁山,八定中原,諸葛亮死後姜維又用兵無度,以一隅敵全國,消耗太大,人口的大幅度下降。。2.蜀漢人民長期遭受戰亂和剝削,產生了厭戰情緒。痛失荊州之後,蜀漢失去了魚米之鄉,也失去了出產貨幣的銅山,為了維持戰爭不得不加倍的剝削四川百姓。蜀漢向曹魏投降時,國內已經到了物資匱乏,民不聊生的境地。

    其次是人才的比拼。蜀國經過一場又一場的戰爭讓人才損失了不少,到了三國後期的時候尤其是蜀漢,竟然幾乎沒有可以能用的干將了,當年廖化都已經七十歲了還要出去帶兵打仗,可見蜀漢真的是無人可用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一現象的發生呢?

    這與諸葛亮有很大一部分的問題。諸葛亮雖然料事如神,但是在用人方便著實有缺陷,比起劉備、曹操和孫權還是差了一截的。可以仔細的想一下,被諸葛亮浪費的人才還真是不少。比如說李嚴,在他擔任太守的時候曾經率領5000人打敗了地方萬人的軍隊,劉備將他封為了將軍,可是到了諸葛亮的時代他就只是擔任了一個後勤的角色,同樣的魏延也是如此。這些具備能力的,可以獨立操作的人被諸葛亮設定成了一個輔助的角色。主要是因為諸葛亮凡事都喜歡親力親為,似乎其他人都不足以讓他放心,也沒有放權給他們。

    還有被諸葛亮冤殺的人,劉封就是其中一個。劉封二十歲的時候就和他們一起攻打益州,後來又進攻漢中,雖然年紀小,卻立下了不少的功勞,若有將來想必也是一個強勢的角色。說到劉封不救關羽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當他回到京都之後在諸葛亮的建議之下,他被劉備給殺了。其實這也是諸葛亮的一點私心,劉封是個比較剛猛的人,如果想要納為己用的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許還會是個麻煩,就趁著這次除掉了他。再說蜀漢的參謀人才,好像就只有諸葛亮了,龐統、法正皆已經去世。其實蜀漢出過一個叫作彭羕的人,軍中對他都非常認可,可是諸葛亮卻看不慣他,最後因為發了句牢騷被人舉報,無論他如何解釋都沒有用,就這樣被諸葛亮給殺了。經過這些操作,蜀漢的人才凋零殆盡,在人才比拼上嚴重輸給了曹魏集團。

    戰爭的勝負還在於將帥的指揮才能。諸葛亮主要還是一位政治家,帶兵打仗是弱項,什麼罵死王朗等神操作是根本不存在的。至於後期的姜維,只是粗有武略,更不是鄧艾、鍾會的對手。

    綜上所述,蜀漢在綜合國力、人才比拼、將帥才能等各個方面都處於下風,所以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 5 # 不嘟閱讀

    一個國家的興衰滅亡並不是靠一個人的力量所能左右的。

    首先在團隊方面,劉備死後,劉禪時期已經沒有什麼人才了,五虎上將只剩下趙雲一人,到了諸葛亮晚年更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了!而魏國到了曹丕時代首先曹丕本人就剩過劉禪,曹操更是為曹丕留下一大批將軍謀士,曹仁,夏侯惇等老將基本都在,到了後期司馬懿,司馬懿死後,鄧艾鍾會都剩過蜀中的人才!

    經濟上,更不是蜀國所能相比的,魏國有些強大的後方,而蜀國只能靠蜀中那一點地方維持曠日持久的戰爭,長年征戰,低少人稀,而魏國背靠東北,腳踏中原,退可守進可攻,物產豐富,地大物博!

    政治上,雖說吳蜀聯盟,但是吳國一直處於觀望狀態,吳國即不允許蜀國滅亡,更不會魏國滅亡,因為諸葛亮的目的要實現統一,延續大漢天下,孫權當然不允許蜀國強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鱔含鐵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