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7
回覆列表
  • 1 # 老街味道

    問題:《蜂》的意思古詩?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前言:

    這首詩的作者是晚唐詩人羅隱 ,《蜂》是一首寄託遙深的詠物詩。

    一、為什麼叫羅隱?

    晚唐有個詩人,叫做羅橫,這個羅橫在考場屢戰屢敗,據說"十上不第",於是一生氣,把自己的名字改為了羅隱。羅隱(833-909),字昭諫,自號江東生,新城(今浙江富陽)人。

    據說,屢考不中的羅隱還曾經受到一個歌女的揶揄。五代後蜀何光遠《鑑誡錄》記載:

    羅秀才隱,傲睨於人,體物諷刺。初赴舉之日,於鍾陵筵上與娼妓雲英同席。一紀後,下第,又經鍾陵,復與雲英相見。雲英撫掌曰:“羅秀才猶未脫白矣。”隱雖內恥,尋亦嘲之:“鍾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羅隱非常自傲,但總是名落孫山。第一次參加科舉之前,曾經認識了一個歌女雲英。十二年後,又一次落第的羅隱於雲英重逢,雲英開玩笑說:您還沒有脫下白衣呀?

    脫去白衣,換上綠袍,是初登仕途的意思。

    羅隱也不客氣,我沒有中第,你也沒有家人,可能咱倆都不如別人吧。

    二、羅隱為什麼不中第呢?

    何光遠說“羅秀才隱,傲睨於人”,既然恃才傲物,自視甚高,為什麼偏偏考不上呢?可能原因就是“體物諷刺”吧。

    《唐才子傳》中也說他“恃才忽睨,眾頗憎忌”:

    (隱)少英敏,善屬文,詩筆尤俊拔,養浩然之氣……恃才忽睨,眾頗憎忌。自以當得大用,而一第落落,傳食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詩文多以譏刺為主,雖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舊五代史》本傳中直接說出了他不中第的原因:

    (羅隱)詩名於天下,尤長於詠史,然多所譏諷,以故不中第,大為唐宰相鄭畋、李蔚所知。

    因為羅隱詩中,常常有譏諷之意,所以得罪了權貴,故意不錄取他。

    三、《蜂》的譏諷之意

    這首詩先揚後抑,前兩句搞搞抬起: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無論在哪裡,蜜蜂都有佔有無盡的風光。

    但是,後來筆鋒一轉,抬得高,跌得狠: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你這麼風光,這麼厲害,取得了這麼好的成績,自己得到了什麼呢?你又是為了什麼、為了誰這麼辛苦呢?

    詩中寓意很明顯,至於羅隱到底譏諷什麼人,就不知道了。

    結束語

    詠物詩,詠物詞,甚至寓言故事,大多通過寫物來寫現實中的人與事,寄託詩人的感慨。

    這類詩歌,有的寄託遙深,不易察覺。有的則非常明顯,直接議論,例如這首詩結尾處的:為誰辛苦為誰甜。

  • 2 # 百味寫春秋

    寫蜂、詠蜂的古詩詞有上百首之多。現從中選出一些代表作品分享,請大家欣賞:

    1、楊萬里《蜂兒詩》

    蜂兒不食人間倉,

    玉露為酒花為糧。

    作蜜不忙採蜜忙,

    蜜成又帶百花香。

    何消振翅蟄鄰童。

    應愁百卉花時盡,

    最恨燒煙取蠟翁。

    3、姚勉《詠蜂》

    百花頭上選群芳,

    收拾香腴入洞房。

    但得蜜成甘眾口,

    一身雖苦又何妨。

    4、吳承恩《詠蜂》

    穿花度柳飛如箭,

    粘絮尋香似落星。

    小小微軀能負重,

    器器薄翅會乘風。

    終生未得半日閒。

    世人都誇蜜味好,

    釜底添薪有誰憐。

    6、葛顯庭《詠峰》

    三百天來九州跑,

    南疆北國採花嬌。

    終日釀蜜身心勞,

    甜蜜人間世人效。

    7、李商隱《蜂》

    小苑華池爛熳通,後門前檻思無窮。宓妃腰細才勝露,趙後身輕欲倚風。

    紅壁寂寥崖蜜盡,碧簾迢遞霧巢空。青陵粉蝶休離恨,長定相逢二月中。

    李商隱說:去小苑還是去華池本可隨意,我卻思量左右徘徊不定。蜂腰剛剛可以承受一滴清露,身驅單薄得隨風搖擺。蜂在紅色的山崖上,已經釀盡崖蜜感到寂寞,但要到碧綠的屋簷下卻又太遠,而且我自己的巢己經空了。深愛的妻子不要埋怨我離家到外地幕府任職,我們不是說好了,到二月仲春的時候見面。

    這首詩是一首詠物詩,主角是寫“蜂”,結果詩人把自己也摻進去了。其實就是寫自己的心境。

    管甚蜂忙。你從今、採卻蜜成房。

    解答至此。

  • 3 # 浪子邪

    小邪來回答。

    這首詩是唐代羅隱的《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我們先來理解詩意。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無論是在平地,還是在山峰,最美好的風景都被蜜蜂佔有。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蜜蜂啊,你採盡百花釀成了花蜜,到底為誰付出辛苦,又想讓誰品嚐香甜

    他思考什麼呢?

    蜜蜂辛辛苦苦釀造的的蜂蜜,最終自己未能享用。這與“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頗為神似。

    很明顯,享用蜂蜜是一個比喻,這裡指那些不勞而獲的剝削者。

    作者表達了對廣大勞苦人民的憐憫之情,從側面對這種勞者不獲、獲者不勞的不平現實加以嘲諷和鞭笞。

    在為勞動人民鳴冤叫屈的同時,也是對自己大志難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達對唐末民不聊生的社會現象的痛恨之情。

  • 4 # 老神仙174724235

    燕子衡泥嘴緊閉:紙糊燈籠沒透風:蜜蜂採花花心凍:蜻蜓見花隻眼紅:採得花蜜甜人口:落個勤快度春風:從春忙到秋季裡:猶如人間錦織娘:真是累斷背脊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犯人在監獄違規被送往嚴管隊關禁閉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