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光線攝影學院

    世界在不斷的前進,但是,我們需要留住一些記憶,於是,就有了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文化遺產,於是,就有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畫幅黑白攝影,具備很好的收藏價值,作品的售價也很可觀,所以,用這種相機拍照,並不是燒錢,是賺錢,大家不要理解錯了哦

    關於這些文化遺產,我們要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要用保護和傳承的眼光來看待。

    對於膠片攝影,我們也一樣要合理看待:

    一、膠片之所以被淘汰,不僅僅只是因為不夠方便。

    A,膠片的整個產業鏈,汙染大,對環境極不友好。

    B,膠片的成像質量,寬容度,色彩,解析度,清晰度,其實都不可能和現在的數碼攝影相比的了。不要迷信膠片的這個質量了。

    C,膠片的沖洗工藝太難獲得穩定的高質量了,基本上,90%以上的沖印店的質量都是很不專業的,談不上高質量的了。而剩下10%的專業沖印店,價格又太貴,而且距離大家也比較遠。

    D,膠片的每一個環節,都會損失成像質量。而數碼的每一個環節,都不會損失成像質量。(除非是不懂ps,錯誤的ps會導致數碼照片的質量受損)

    二、膠片雖然基本被淘汰呢,不代表這個東西,就不能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傳承了

    就好比油紙傘,實用性和經濟性確實談不上有多好了。但是,四川省瀘州市分水嶺的傳統油紙傘還是在生產,還是有人喜歡收藏,一般傳統油紙傘,200-300塊錢,依然有人捨得買。

    或者一些古法的造紙工藝,章丘的鐵鍋,等等。

    對於膠片攝影來說,更多的是一個情懷,一個傳承。

    對於專業從事攝影工作,尤其是從事攝影理論研究的人來說,如果沒有親身體驗過膠片攝影,那麼,就會很難理解攝影史上的一些攝影家和攝影流派,很難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因此,最應該親自嘗試膠片的人,其實是從事攝影理論研究的人。

    三、作為手工藝品的商業價值

    就好比,我們的鍋碗瓢盆都是現代化工業流水線生產的。

    但是,有些有錢人,吃飯的碗,卻是在景德鎮找手工藝人定製的。

    對於攝影來說,數碼攝影,其手工藝價值很低,收藏價值很低。

    但是,膠片攝影,尤其是一些特殊工藝,就比較有收藏價值了。

    比如說,白金印象,這個就很值錢,很有收藏價值的了。可以傳給子子孫孫的了。

    四、作為文獻存檔的價值

    大家都知道,隨身碟是最不靠譜的,很容易壞。

    其實,固態硬碟,如果不通電,過幾年之後,也很容易損失資料。

    機械硬碟,可靠性和可儲存的文件時間,其實也不會太長。

    磁帶,也就是資料磁帶,也是有這個問題。

    你存在網路上的東西,十年之後,恐怕也都找不到呢。

    但是膠片呢?膠片有一個好處,就是經過嚴格流程沖洗和處理的膠片,在恆溫恆溼的專門庫房裡面,理論上可以儲存100年。

    這個,無論隨身碟,機械硬碟,固態硬碟,資料磁帶,都是沒有這麼靠譜的這麼久的儲存期限的了。如果是數碼檔案,要不斷的遷移和複製,不斷的製作副本,這個也是非常耗電的,也非常耗費成本。大家想一想,現在這些網際網路公司都在貴州的山洞裡面建立資料儲存中心呢。

    當然,我們以前的大多數照片,都不嫩長期儲存的了,因為沖印店偷工減料了,哈哈哈。所以,你家裡的很多老照片都變壞了,不是嗎?

    但是,中國國家圖書館,就有大量的膠片存檔,這個是嚴格按照文獻存檔的標準來沖洗和處理膠片的了。

    包括前面提到的白金印象,這個只要紙基好,理論上是可以儲存數百年的。

    因此,現在有些拍攝膠片的人,其實主要是為了賣照片(面向藝術品收藏市場),因為價格賣得很貴,所以他們可以永遠堅持下去的了。

  • 2 # 卷太郎攝影坊

    還在堅持拍膠片的攝影師越來越少了,不過我個人也偶爾玩一下,手中還有十幾個膠捲沒拍完。

    在名人中也有很多攝影大咖,眾所周知的就是周潤發還在堅持使用膠片拍攝的攝影師,而且拍攝水平還相當不錯。從媒體上可以瞭解到,周潤發非常鍾情於大畫幅相機,堅持使用黑白膠片拍攝作品。在電影寒戰II中還曾專門有一句設計的臺詞流露出不拍數碼只愛膠片的攝影情節,處處體現出發哥對膠片的執著和痴迷。

    正如周潤發對膠片的喜愛一樣,很多攝影師不僅僅用數碼相機工作、創作,也始終念念不忘膠片情懷。為什麼會對這樣的一個過時產物情有獨鍾呢?我覺得還是這麼幾個原因:

    1、膠片獨特的色彩魅力。膠片與數碼的成像原理完全不同,透過化學過程產生的影像記錄具有非常獨特的色彩,不同型號的膠片會產生不同的色彩趨向,讓人著迷。雖然膠片色彩透過數碼的方法也能夠得到類似效果,甚至看上去比膠片更膠片的效果也能製作出來,但卻永遠無法完全模擬出膠片這種化學反應產生的色彩。

    2、膠片攝影可以讓創作有更多思考。由於每拍攝一張照片就要耗費一格膠片,成本考量要大於數碼,因此每次按動快門前,攝影者都會比數碼攝影更加認真地思考構圖、用光、照片的意義,讓創作更加嚴肅,更突顯了攝影的儀式感。在這樣浮躁的世界中,能夠靜下心來認真拍攝照片,似乎膠片有這樣的心靈治癒效果。

    3、大畫幅膠片依然比數碼有成本優勢。目前數碼相機鮮有價格能夠承受的大畫幅機型,雖然也有數碼大畫幅,但動輒超十萬刀的價格,如果並非商業用途,還是膠片更實惠,一臺老式機械大畫幅加膠片,成本還是比數碼大畫幅便宜太多了,也同樣能享受大畫幅的攝影樂趣。

    4、嚴酷環境下膠片攝影依然有現實意義。在極寒環境中,即使頂級旗艦數碼相機,電池也會經受嚴酷考驗。例如在極地攝影,數碼相機的電池很容易歇菜,但這時候,如果備有一臺全機械膠片相機,那會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當下依然在用膠片的攝影師,並非老頑固,他一定是非常熱愛攝影的人。

  • 3 # 一成

      現在還在使用膠片的攝影師,的確是比較少了。我認為,那是一幫比較懷舊,且攝影技術比較精湛的攝影師。

      現在數碼技術的不斷提高,因其功能強大,方便快捷,成本低,後期調控能力強等優點,已走進千家萬戶。成為攝影的主流。而相對繁鎖的膠片攝影,成為少數喜歡“自虐”的攝影師所偏愛。估且用“自虐”一詞吧。

      下面看看用膠片拍攝的攝影師,是如何虐的。

      首先膠片拍攝成本較高。數碼相機所用的儲存卡,存量大,可反覆使用。膠片可不一樣了,用一張少一張,用完就得重新花銀子購買,而且膠片在儲存方面,對環境的要求也嚴格得多。

      其次,是拍攝時跟數碼相機也很不一樣。尤其是大畫幅攝影。基本上不太可能連拍。對拍攝的精確程度,也有更高的要求。通常膠片攝影師,會使用測光表,對所拍攝的場景進行多點測光,並根據曝光,景深,影調等要求,設定一個曝光組合。拍攝完成之後,需要在小本子上記下所拍攝的相應引數,以及是否進行了加光或減光,加減的具體數值等。以便於後期。

      第三,那就是嚴格的後期。多數大畫幅攝影師,都是自己配製沖洗藥液。有些攝影師,還能根據自己的喜好,靈活改變沖洗配方,以達到自己的要求。沖洗過程中,首先要控制好溫度,包括水的溫度以及所用藥液的溫度。通常控制在攝氏20度,正負誤差不超過1度的範圍內。然後是嚴格控制顯影和定影的時間,以及攪動的次數和間隔頻率等。這一整套的操作完成之後,才能看到拍攝出來的底片或反轉片。在這之前,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最終的效果。這個過程還都是在自己可控的條件下。有一些更“虐”的攝影師,還使用“火棉膠溼版攝影”進行拍攝創作。工藝更加繁鎖且加入了不可控的因素。使出來的作品具有了完全不可複製的特性。

      綜上所述。玩膠片的攝影師,在“自虐”中找尋創作靈感,體會其中的樂趣。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幫能沉下心來搞創作的攝影師。也正是這幫人,使傳統的攝影技法得以保留與傳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蘆薈有什麼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