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福州禪武

    武術與國學很有關係。

    從拳種從命名到理論,到實際的實踐,鍛鍊方法,技擊戰術等,都滲透著傳統文化的東西。準確點,應該說中國傳統文化和武術(包括八段錦等養身術)是融合在一塊的,互有補益的,很多大思想家也都是身體鍛鍊術方面的能者(比如老子、列子、朱熹等等),從體悟中總結理論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一、套路形式,它是中國傳統文化重“道”的思想的一個具體體現。中國傳統哲學十分重視“道”,強調凡事都要合乎道,合乎規律,講究規矩,中國的詩詞歌賦、舞蹈戲劇、書法繪畫、園林建築都講究一定的程式,武術套路也如此。有起勢必有收勢,而且還要求差不多在同一個點上。動作分配,一般都講究平衡,呈雙數,左邊一個動作,右邊也會有一個相應的動作。 這和書法、國畫的審美非常相似。

    二、中國傳統哲學講究“天人合一”,具體到技術上即“內外兼修”,不僅武術,書法、戲曲等民族藝術形式都講究“內外兼修”,武術不僅強調外練,更注重內練,“內練一口氣,“重智輕力”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特點,這種思想有其消極的一面,即形成了“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但是單純對武術而言,卻使武術形成了“重巧輕力”的技擊特色,從先秦時期的莊子“以巧鬥力多奇巧”、“後發先至”的理論,到明清時期太極拳“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的技法,無不體現了中國武術“尚巧”的特色。武術的動作往往喜歡觀物取象,狗拳、蛇拳、鶴拳等等。

    三、中華武術提倡武德。它要求所有習武者都要“尊師重道”,做到“孝悌仁義”,“精忠報國”,“愛國、修身、正義、助人”

    四、中國武術對中華民族相容精神的塑造。中國武術發展過程中,它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和獨特表現形式,一方面與中國的釋家玄儒、政治倫理、兵農醫藝等相互聯絡,互相作用,共同組成絢麗多姿的中國文化整體,另一方面則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整個中國文化的基本特徵。中國武術源遠流長,其中融匯了中國的哲學、醫學、兵法、技藝、教育、美育等等,表現出博大的相容精神一綜上所述,中國武術在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影響下形成的武術精神,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

  • 2 # 東方國學

    中國傳統武術是古代軍事戰爭一種傳承的技術。所以兵器被稱為武器,軍事被稱為武事,軍備也被稱為武備。武,本意就是拿起武器奔跑,去戰爭,去殺伐。所以武術即為殺伐之術。也為戰爭之術。

    那麼武術與國學之間有什麼關係?

    武術思想最早的記載起源於春秋時期,楚莊王曰:止戈為武。用意是以武止戈,比如說你自己如果弱不禁風,那很容易受到別人的欺負,但如果你平時經常去鍛鍊,肌肉健碩,別人就不會輕易去冒犯你。這個道理跟以戰止戰,只有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才能在國際政治上避免被動是一樣的。

    在中國古代,醫學、武術、哲學以及做人都是不分的,武術中崇尚武德,講究"尊師重道,孝悌正義,扶危濟貧,除暴安良" "虛心請教,屈己待人,助人為樂","戒驕奢淫逸"等作為武德信條。武術的各拳種流派,也都訂有自己的"門規"、"戒律"、"戒約",並有"三不傳"、"五不傳"、"十不傳"以及"八戒律"、"十要訣"等作為武德的標準。德行不好的人是絕對不能傳給他們武術的。

    練習武術的過程本身也是修身的過程,練武是一個苦差事,可以鍛鍊一個人的毅力、品格等等。

    同時,武術中也體現了天人合一、陰陽相合的重要思想。比如太極拳中講究亦陰亦陽的高階狀態等等。

    只不過,當代一些所謂的“大師”沒有什麼真本事,卻把武術玩壞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80後,小時候沒聽說過扁桃體和腺樣體肥大需要手術切除的,為什麼現在小孩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