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奇怪的石子
-
2 # 紅塵夢醒
賈誼,生於公元前200年,洛陽人氏,少年得志,頗具才名。是西漢時的政論家和文學家。官至太中大夫。因其政論文風樸實,議論酣暢,言詞峻拔犀利,從而得罪了不少權貴。受到了以周勃,灌嬰為首的權臣排擠,最終被謫為長沙王太傅。
在《吊屈原賦》的原文中,我們不難看出,賈誼是在去長沙任職途中經過湘水,一路舟車勞頓,看看自己現在的境遇,同遇到楚懷王的屈原相比,是何等相似。既可以說是惺惺相惜,也可以說是同病相憐。所以就就到汨羅江邊祭奠屈原。雖然同有報國之志,卻又懷才不遇明主。後而屈原最終不得不憂憤地投江而死。他認為屈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投江而死失去自己寶貴的生命,是不祥時代導致的悲哀。
哎!無能無德的人靠阿諛奉承得志,尊貴顯赫,而賢明正直的人卻遭到排擠,這事情都弄顛倒了啊,國家怎麼能長久呢?人民怎麼能安居樂業呢?既然我沒有能力改變之一切,那麼還是避開吧。
總之,賈誼的《吊屈原賦》是在無可奈何的鬱悶中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借他而言己,從而抒發自已的抑鬱憤懣情緒,從中也體現出了他逃避現實,悲觀厭世的消極思想。
-
3 # 魚羊看點
首先《吊屈原賦 》是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在渡湘水,經過屈原放逐之地時,對前代這位竭誠盡忠以事其君的詩人不幸遭遇深致傷悼而寫。
再有兩人都有共同的特點和相似的經歷。
一 兩人都擅長文學。
二 兩人都有強烈的政治熱情和傑出的政治才能。
三 兩人都曾不被君王重用,反而被貶僻遠的
江湘之地。賈誼正是被貶途中經過屈原投
江的水邊時,寫下《吊屈原賦》。 吊屈原實際上無不是寫自己。
-
4 # 有書課堂
西漢未年的大才子賈誼很有才華,他不光文章寫得一流,還是比較出色的政論家。
司馬遷在巜史記》裡把屈原和賈誼兩人的傳記放一起,叫做巜屈原賈生列傳》。
賈誼是西漢人,屈原是楚華人,他倆又有怎樣的交集和巜史記》裡不可分的命運呢?屈原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他愛國,有抱負,創作了流傳千古的歌賦體《楚辭》,是個超級愛國的詩人。
後來一心為楚國效力卻遭奸臣算計被流放,報國無門。
楚國後來被秦國打敗後,屈原悲憤交加投了汩羅江。一 賈誼相似的命運賈誼是西漢時的洛陽人,世人稱其為賈生,相當於現在文學博士生導師級別。在西漢初年,他的文筆才華是舉國公認的一流,沒有其二。
歷史上有一篇著名的政論文叫《過秦論》,堪稱為古今政論文最佳範本。
就是賈誼寫的。他還有辭賦方面的天賦異稟,寫出了第一篇紀念屈原的文章就是最有名的《吊屈原賦》了。
賈生的才學讓他年少成名,深得當時在河南擔任郡守的吳延尉賞識。
吳延尉就當了伯樂,把年輕有才,精通諸子百家學問的賈誼推薦給了剛即位的漢文帝。
賈誼因而被漢文帝召為朝中最年輕的博士。他年輕氣盛,對政治抱著極大的熱情,想為國家盡一已之力。
深得漢文帝賞識,一年之中又破格提拔賈誼做了比博士更厲害的專門議論政事的官員。
賈誼的政治熱情進一步高漲,向漢文帝提出了很多政治主張。
他認為西漢建立到文帝已經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該改正曆法,訂立一些制度,廢除秦朝的舊法。
漢文帝也採納了賈誼的一些法令的修改,以及諸候必須到封地上去任職的事情。
這個改革的過程自然要動了某些功臣元老的乳酪,引起他們的不滿。
再加上漢文帝實在太賞識賈生了,又想提撥他擔任公卿之職,委以重任。
如果讓這小子憑著筆桿子就爬到他們頭上,怎麼了得。他們這些老臣可都是提著腦袋跟著先帝打下的江山社稷。
老臣們的極力阻撓讓漢文帝也沒了轍,畢竟剛當上皇帝,不敢得罪這些國家元老們,只得放棄重用賈生。
賈生滿腹經綸隨侍漢文帝還有兩把刷子發揮,當時文帝身邊還有個寵臣叫鄧通,完全就是個大老粗,是迷信的皇帝做夢尋來的所謂的“貴人”。
賈誼非常討厭這個沒有四兩才的蠢貨,常當著文帝的面譏諷鄧通。
鄧通沒才有壞心眼,就天天在文帝面前說賈誼壞話,再加上那幫老臣們也誹謗賈誼說: “這個洛陽人,年紀小,心卻大,就想獨攬大權,把天下攪的不太平。”
說多了文帝也信以為真了。朝堂上的孤立,小人的饞言。賈誼最終走上了被貶之路。
居然被一個目不識丁的粗人排擠,還被那些王公大臣們汙衊。
賈誼氣啊,漢文帝居然也難過小人關,聽信饞言。“我不就成了第二個屈原了麼,屈原也是滿腹才華難以施展,被幾個侫臣權貴說盡壞話貶出楚國都城。賈誼被貶的不毛之地在湖南長沙,距京城長安千里之遙。
賈誼一行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前去貶地長沙任太傅。途中經過汩羅江,汨羅江的水日夜不停,滔滔向前,遼闊的江面上,漁帆點點。
屈原某天某日也曾站在岸邊遠眺孤帆遠影,江上烏雲壓頂,似有風雨要來。
江畔的老柳依舊,江風依舊,江水浩蕩依舊,賈誼內心動容,迎著江岸的風而行,彷彿屈原在前邊不遠的柳樹下等著他。
賈誼突然想傾訴,內心有千言萬語想對屈原訴說,他定能明白我。
就在這汩羅江邊的巨石旁,賈誼對著空茫的江面鋪開了宣紙,提筆凝神。
胸中積壓已久的壓抑,委屈,憤懣似乎隨著浩瀚長風飄散,冥冥中屈原彷彿和自己會晤了一面。
和屈原的遭遇相比,自己這點委屈又算什麼呢?汨羅江邊的垂柳拂動他的衣袂,令賈誼內心有難言的溫暖,也勾起了對屈原的強烈懷念和惺惺相惜之心。
賈誼的滿腔悲憤化作激揚的文字,望著汩羅江滔滔不絕的江水,觸景生情寫下巜吊屈原賦》。
賦是懷念屈原,替屈原抱屈,表達對這位愛國詩人的崇敬之情。
其實也是借汨羅江的滔滔巨浪抒發自己的情緒:向誰訴說呢,世人都不理解自己。
是非顛倒,無故受傷,只有屈原可以理解我吧。
我們就象鳳凰鳥,卻沒有梧桐樹可棲息,只能飛離濁世,遠遠離開充滿謊言的地方。
精神偶像的力量是無窮的,離開汨羅江到了長沙的賈誼身雖在千里之外,心仍在朝堂之上,時刻關注著國家大事。
即使漢文帝把他遺忘在異地他鄉,一直未再重用他。賈誼也任勞任怨,奏書不停,時刻不忘自已身為人臣當為國家效力的責任。
幾年後,漢文帝突然想起賈誼,一紙調令又把他招回了長安,讓他去給梁懷王當太傅。
因為寵臣鄧通的從中作梗,賈誼一直難以施展他的政治理想,歲月流逝,賈誼想為文帝為國家做點有用的事情是那麼難以企及。
他的內心其實是崩潰的。梁懷王是漢文帝最寵的幼子,賈誼在給他作太傅時,這個孩子騎馬時不小心摔死了。賈誼從此時常自責,落下了很深的心理陰影。
加上空有一身才華無法施展,日漸消沉。勉強撐到33歲這年就憂鬱而亡了。
他這一生,雖然漢文帝也欣賞他的才情,卻沒有對他委以重任。
他本可以為國家做更大的貢獻,卻因小人饞言止步不前。
但賈誼從沒放棄過為西漢作出貢獻的責任,家國情懷今古可鑑,已被載入史冊千古流芳。
也許有人覺得賈誼的死沒有屈原偉大,悲壯。
回覆列表
有個說法是這樣的,漢文帝有個寵信的官員鄧通,雖然他沒有任何的才能本事,但是由於漢文帝的迷信將他視作心腹。他和賈誼兩看相厭,在鄧通屢進讒言的情況下,漢文帝疏遠了賈誼,賈誼被貶去長沙。
賈誼在賦中已經說:“誼為長沙王太傅,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為賦以吊屈原。”他對屈原的遭遇表示的深切悼惜,也是對自身處境的傷感,因為兩人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他是將自己心中的憤慨不平與屈原的憂愁幽思融匯在一起,以表達對世間賢人失意、小人得志這種不公平狀況的極大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