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區別當然大,而且在當時不一樣的時代。結果當然不同。

    首先說漢代內部發展。漢朝自從劉邦對匈奴服軟以後,就開始發展內需。只要能減少打仗。就儘量不打仗,為此,漢朝還必須用和親這種方式來換取一段時間的和平。另外我們知道,漢朝在河西走廊地方,或者說西域並未完全被匈奴制裁,禁止向漢朝出口馬匹。加上漢朝的低姿態,在張騫等人出使西域前,說漢朝邊境沒有和西域諸國貿易馬匹這類產品也是不現實的。這說的是進口優種馬匹方面。

    因為在對匈奴作戰失敗後,漢朝統治者的低姿態,讓內發展的情況得到了改善,加上在民間養馬過程中,民間自然既可以獲得官府的補貼,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馬匹這在當時算是最好的交通工具。所以自然是流行起來,而且應該來說,在當時用馬匹耕地這種情況未必不可能。從這點看,也是給後來漢武帝對匈奴作戰時候,馬匹儲備很多的原因之一。

    那到了宋朝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說明一個外部環境,除了宋朝在開國一段時間與遼國廝殺以外。終北宋一代。幾乎都在和西夏作戰。西夏的所在位置,正好是絲綢之路的所在地,也就是說,宋朝不可能在得到西域的馬匹等物資了。到了宋徽宗時候,宋朝在西北地區(大概是現在的甘肅等地方)開闢了隴右都護府。但還是沒有消滅西夏。宋朝和西夏的消耗戰可以說是宋朝財政上的一個黑洞,當時甚至有那麼一個數字,僅僅陝西一地,在沒有戰爭的時候,一年需要兩千萬貫錢的開支,一旦開戰,急需3300萬貫。宋朝一年的收入,可能還不夠陝西幾個月的消耗。

    這是在外部環境的財政赤字上。在內部環境上,宋朝其實是很難形成民間養馬潮流的。首先說要養馬的目的,是為了戰爭準備還是為了其他目的?如果說是戰爭準備,當政府頒佈養馬令以後,和漢朝一樣,也是會給養馬人家鋪貼的。到了後來卻不給了,反而變成了官府強制性的個人養馬要求。養活了,政府收購自然是好事,如果馬匹死亡,那馬匹死亡前的一切費用,都要養馬人戶來承擔的,這無疑是霸王條約。

    政府之所以有這個朝秦暮楚的作法,說到底就是宋朝內部的黨爭。宋朝在開國以後,出現了“三冗”,說的更直白,就是養官,養軍隊,額外費用這三項花銷太大了。財政吃不消。就這樣的財政危機,宋朝想要養馬為戰爭準備,很明顯就是不可理喻的妄想。 關於這三項開支,各說一個例子好來說明宋朝民間養馬是不可能的

    宋朝老百姓在地方不可能見到皇帝,最多隻能見到官員了。如果是好官員在地方,養馬政策很可能推行。宋朝那幫官員如何?狗官居多,提出要整治“三冗”費用的宋祁他自己就是個腐敗到底的傢伙,他哥宋庠(xiáng)對他說,我們當官難道不是為人民服務嘛?這個傢伙乾脆就回答,我當官就是為了享樂。

    文官尚且如此,宋朝軍隊的情況就更不能樂觀的想了。宋朝士兵的工資就很高,以宋朝禁軍的中等士兵來說,養一個禁軍士兵需要年費五十貫,因為宋朝養軍隊太多了,以至於一年養軍隊的費用達到財政收入的五分之四以上。軍隊數量多,開銷大的困擾,其實是直到北宋滅亡的。

    最後額外的費用,涉及面就廣了。比如說宋朝動不動就把官員趕下臺,看似是罷官了,其實啊,就算從開封到地方,政府依然要出錢養這幫狗官。後來南宋的辛棄疾,就算在官場失意,人家照樣住別墅。這還只是官員們的開支,皇帝嫁公主等等費用的開支,在當時就可謂是天價。

    在養馬過程中,宋朝百姓就算不被這三大害蟲波及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先被地方官吏敲詐勒索了。宋朝官員就算不拿工資,生活照樣不算難過。宋朝規定,什麼級別的官員可以由職田這項收入,簡單來說,官員們就是土地的地主。為了自己的窮奢極欲,當然是儘可能去壓榨給職田幹活的百姓的。面對土地上官員的敲詐,政府又強制攤派養馬這個巨大的經濟負擔,能在宋朝民間大規模形成養馬風氣,才是奇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人30+,沒化過妝,現在想學化淡妝。想買化淡妝的全套,有推薦的牌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