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腳踏一枝梅
-
2 # 如切如磨
如按題主的描述,照演義內容分析的話,魏延是符合這個罪名的!
魏延是劉備的鐵桿迷弟,在襄陽城下就試圖幫助劉備入城,被文聘截住廝殺混戰,劉備怕對百姓造成更大傷亡放棄入城退走。魏延要追隨劉備但沒趕上,於是就投靠了長沙太守韓玄。韓玄卻嫌棄魏延傲慢少禮,輕視他不重用他。恰逢關羽來取長沙,義氣深重、英雄相惜,刀下留情放了戰馬失蹄的黃忠。韓玄懷疑黃忠通敵,要斬他。魏延趁機發動叛亂,救了黃忠,殺了韓玄,獻了長沙城。這就是整個背景。
如以韓玄的角度出發。魏延雖不受重用,但還是韓玄的員工,肯定是發工資給他的,食其祿沒錯。魏延喊的是老闆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的口號殺了他的,這就跑不了挾私報復的嫌棄,殺其主確實過分了。在人家地盤上安身,反而把主人的土地獻出給來攻擊的敵人,居其土而獻其地名副其實。所以魏延的罪名半點毛病都沒有。
不過話說回來,演義里人家魏延是傾慕劉皇叔的仁德立功投靠來著,這叫棄暗投明,叫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你諸葛亮剛得了實惠,反而以不忠不義的罪名殺人家。說實話,你殺得著嗎,你諸葛亮跟敵人韓玄一夥的?人魏延站的是你家主公劉備的立場,你憑什麼審判加罪名給人家?沒道理嘛。
如果你諸葛亮是這樣的正義使者,那張松這樣真正不忠不義的貨色見了就該直接殺掉,為啥還舔臉捧著?入主益州後,蜀中降將有多少,獻城投降的又有多少,怎麼不見你諸葛亮以不忠不義之名問罪?
演義裡寫這劇情說到底還是要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且從來對魏延抱有深深的惡意,大概因為魏延對諸葛亮不服氣。所以一給魏延個下馬威,你在怎麼能還是翻不出我諸葛亮的手掌心。二是說魏延腦後有反骨,為其最後的反叛埋下伏筆。總之是鋪墊以後預伏錦囊計斬魏延的情節。
叫我說魏延的下場是既冤也不冤!正史中,魏延最後雖然為禍作亂,但說白了就是因為跟楊儀的私怨,發生的權力爭鬥傾軋。魏延壓根沒想叛逆投敵,他的大軍輕易就拋棄了他。最後身死族滅,是又冤又可憐。
說他不冤,是因為他自視太高,志大才疏。連孫權一個外國君主給他的評價都是:小人一個,諸葛亮不在,必為禍亂!完全可以想象,他本國的同僚是怎麼看待他的。出事之後,一個站在他一邊的都沒有!
-
3 # zhaozilong3
個人觀點!魏延肯定是忠於蜀漢的!這是前提!那為什麼諸葛亮要說他“食其祿而殺其主,居其土而獻其地”腦後有反骨呢!
這個其實不難解釋。首先要知道咱的蜀國君主劉備公司創立初期連根據地都沒有!試問;從公孫瓚、曹操、袁紹、陶謙、呂布、以及同族的劉表、劉璋,咱的劉備同志這幾個公司哪個沒打過工。甚至從孫權那裡借的荊州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殺車胄、借趙雲、拐走孫尚香,也沒見我主劉備不好意思。甚至打下成都後,大擺宴席,喜悅益於顏表!為這事還和龐統吵得很不愉快!這別說古代的道德,現在人這樣做,也是讓人憤慨的!也難怪總有人罵咱劉皇叔“大耳賊”!就連呂布小朋友也被皇叔涮了一回,每當看到皇叔那句“君不見,丁原、董卓乎!”就會想到呂布轅門射戟的畫面,那時的劉備童叟無欺用感激的眼神向呂布小哥哥表達愛意!真是可嘆!呂布很傻很天真,要不是武力值高的變態!真不知他是如何在這亂世之中生存下來!
再說魏延!不得不說也是一位悲劇角色!反骨這個名詞和王氣一樣,說你有你就有,是把殺人不見血的刀。想想諸葛亮、司馬懿、乃至曹操,哪個不是中流砥柱。曹操用五色棒整頓法紀,向何進獻策,刺殺董卓,如果那時就犧牲了。後人的評價絕對是大漢忠臣!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位對手又何嘗不是呢!皇帝懷疑你要造反,任你功勞再大,也得屁滾尿流的趕往京城向皇帝哭訴自己是被冤枉的!臣是如何如何忠心!為什麼反間計如出一轍,但依然那麼好使呢!這個不難揣摩。
回望魏延。長沙勇救黃忠、斬殺韓玄、獻土地於劉備。得到的不過一句冰冷的“食其祿而殺其主,居其土而獻其地”此人腦後有反骨,殺之!令人不寒而慄!還算劉備慧眼識珠,魏延任漢中太守,守護蜀漢的大門!這種要職會給一個不忠之人嗎?諸葛亮時期,蜀華人才凋敝,但諸葛亮只用魏延之勇,從未重用培養他。而是找了姜維做接班人,但凡正常的人也會發幾句牢騷吧!即使諸葛亮死後,魏延手握軍權只不過是要繼續北伐,說不能因一人廢國家大事。同時上書劉禪,如果他要反叛!他逃到魏國,不會比孟達的待遇差吧!
縱觀魏延一生,“食其祿而殺其主,居其土而獻其地”真正含義是,小子你聽著!你的小命在我手裡,聽話包你平安無事!不聽,分分鐘讓你屍骨無存!給你一個下馬威,不要想著立了大功就忘乎所以!可惜一代忠臣魏延沒有死於敵人之手,反而死在自家人手裡!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我想這不單單說的是諸葛亮,難道魏延不是嗎?!
-
4 # 二二相偶
魏延投奔劉備之前主公是誰,是否有殺主邀功的行為在《三國志》中沒有記載,唯一知道的是他是自己帶領私人武裝追隨劉備入蜀的。而且,演義中被他殺了的韓玄在正史裡確是另外一番景象。赤壁之戰以後韓玄投降了劉備,並官拜長沙太守,歸黃忠節制,雖記關於他的載不多,但魏延絕沒有殺過他。
和諸葛亮的恩怨也並非起因於殺韓玄,正史中也沒有諸葛亮要求誅殺魏延的遺言。因為在正史中,魏延在劉備麾下建立了無數功勳,屢屢受到劉備的器重和提拔。就連鎮守漢中這樣重大的差事劉備都選擇了他而不是張飛就可以看出,劉備是把他當做心腹來看的。魏延為報恩,絕不會背叛蜀漢,他最終的死還是爭奪權利的犧牲品,與題主的兩句話無關。
換句話說,如果魏延真如《三國演義》中的一般。那他殺韓玄給人帶來的感覺應該是拍手稱快,而絕非說他有反骨。小說中的韓玄忠奸不分,連黃忠這樣正直的老臣都懷疑,為這樣的主公效力不值得,所以殺得好。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仕。歷史上多少英雄,如漢之張良棄韓王而扶漢,唐之尉遲恭棄王世充而投李世民,若不是看透所投非人而另擇賢能,又如何成就如此多的良臣名將!
-
5 # 手機使用者95847489677
就按當時的情況來看,魏延在韓玄的手下任職拿韓玄的工資卻因為認可敵人的“義”而殺了自己的老闆賣了老闆的家當,他是符合這個罪名的。
但諸葛亮這麼說個人覺得是有2點原因:
1是諸葛亮這個人對“忠義“有著相當固執的理解,對別人的不尊重忠義的事情特反感。
2魏延以這樣直接的方式如夥對老闆來說影響很不好(黃忠資歷那麼高也得推辭好幾次),當然得批評一下了。
-
6 # 初心如舊
魏延真是“食其祿而殺其主,據其土而獻其地“嗎?
這個提問把另一個環境的說法套用魏延一生,是不恰當的。這句話最初的背景是,關羽與老將黃忠大戰,由於黃忠馬失前蹄,關羽饒過黃忠,而黃忠箭射關羽時,念及關羽刀下留情,也有意抬高射標,只射中關羽頭巾上盔纓,這一切被在城頭觀戰的韓玄看到,認為黃忠心生
異志,把黃忠綁赴刑場,魏延在危急時刻,殺死劊子手,救了黃忠。關羽打下長沙後,帶魏延拜見劉備諸葛亮,諸葛亮當時給魏延的下馬威,就是這兩句話,並一臉嚴肅,下令把魏延斬首。這實際只是一種樹立威望手段,兩句話也是配合動作的理由,諸葛亮肯定知道劉備或關羽,一定會出面,替魏延求情,並非真要殺
魏延。試想,一個熱望投誠的將軍,殺掉的又是敵遒,還救了想拉攏爭取的大將黃忠,不說功勞,起碼沒有罪吧?諸葛亮在這裡,主要是根據魏延比較張狂的個性,給魏延一個警示:要夾著尾巴作人,別囂張跋扈!可惜魏延沒有正確理解,在後來與同事的相處中,仍舊狂傲不羈,目中無人,一致最後身首異處,禍及三族,可見“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是千真萬確的大實話。(5:51)
《三國演義》第53回:諸葛亮見到魏延,就喝令推出斬首,並說”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那麼,就按照演義的內容分析一下,魏延符合這個罪名嗎?
回覆列表
魏延反叛是個大懸疑案!
按正常情形推理,孔明死後,魏延應接替他作蜀軍主帥。因為關張等五虎將掛掉後,魏延的資歷和能力,已是蜀國第一名將。但孔明是要讓他的愛徒姜維掛帥,魏延已成為姜維上路的攔路虎和絆腳石,於是孔明臨死前對除掉魏延作了秘密安排。
被激怒的魏延,果然利令智昏地走上了反叛路,過程儼然是孔明導演彩排過的,毫無懸念魏被馬岱作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