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無論希特勒提出和平建議是否真心,不列顛空戰後德國海空實力確實無法登陸英國。2法國投降確實避免其如一戰般損失大量人力。3戰後英國和德國在保持帝國上都算失敗。所以不如和平。準確地說英國在二戰前到初期不該和平,41年後不該繼續戰爭。
4
回覆列表
  • 1 # 小青年娛樂文化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英國作為世界上頭號的殖民帝國主義國家,在世界各個地區都和其它列強發生衝突。其中,英俄在亞洲,英法在非洲,爭奪尤其激烈。由於帝國主義發展的不平衡,後起的、野心勃勃的德國又成了它的主要競爭者,英德矛盾終於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英德矛盾的發展大體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從普法戰爭至九十年代以前,德國打敗了法國,建立德意志帝國之後,開始成為國際貿易中一個新的競爭者;1883至1885年間,德國奪得第一批殖民地之後,又開始成為國際殖民地舞臺的一個新的競爭者。英國清楚地認識到德國已作為一個新興強國在歐洲興起,並且懷有問鼎歐洲的野心。但是英國對於德國的挑戰並不感到特別擔心。因為當時這種競爭尚未嚴重威脅英國。在英國某些政治家看來,德國的勃興還有助於抑制法俄兩國的霸權,使英國在亞洲對俄國和在非洲對法國的鬥爭處於更有利的地位。因此,這時英德之間一般沒有發生嚴重衝突,甚至有時在一些重大的國際鬥爭中互相支援。第二,九十年代以後,德國從爭取稱霸歐洲的“大陸政策”轉向奪取全球霸權的“世界政策”,情況發生了急劇變化。德國無論在貿易問題上,還是在殖民地問題上,都開始成為英國強有力的競爭者。英德矛盾在經濟上的表現主要是貿易競爭。德國依靠採用新的技術和壓低工人的工資,生產出價廉物美的商品,衝破其它國家的關稅壁壘進行傾銷。1880年至1890年間,德國輸出額由三十億零九千萬馬克增至三十四億馬克,即大約增加10%;而在以後的十年內,出口額增至四十六億一千一百萬馬克,即增加了百分之36%。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德國工業產品中,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是向國外市場銷售的。德國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也迅速增加,1870年只佔9.7%,到1913年,則上升為12.6%,僅次於英國,居第二位。德國商品在歐洲市場上日益排擠英國商品。1913年,德國對歐洲各國的貿易佔德國出口的75%,進口的54%。英國對於德國強大的競爭能力,不僅感到驚訝,而且簡直是驚惶失措了。在殖民地方面,德國也成為英國最危險的競爭者。德國因為發展較遲,八十年代才開始奪取殖民地,至1914年,總共奪取了二百九十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還不及英國的十一分之一。對此,德國帝國主義是不甘心的,十九世紀末就公開叫嚷:“德華人已經看夠了別人在分食那個甜包子。”德國也要求“Sunny下的地盤。”可是,世界已經瓜分完畢了,德國到那裡去奪取“地盤”呢?當然,只能是從別的帝國主義國家手裡去搶,其矛頭又首先對準英國。於是,在國際政治舞臺上,雖然這時英俄和英法的矛盾仍很尖銳,可是英國同德國的鬥爭也同時開展了。德國同英國爭霸的一個重要行動是決定修築“三B鐵路”,這條鐵路線從德國首都柏林開始,透過奧匈帝國及其控制下的巴爾幹地區抵達伊斯坦布林(君士坦丁堡),然後渡過海峽,取道安卡拉直達巴格達。1888年,由奧匈帝國至伊斯坦布林的鐵路幹線竣工。同年,德國從土耳其取得修建至安卡拉的鐵路租讓權。1892年安卡拉鐵路竣工。接著,德國又與土耳其談妥修建至巴格達的鐵路租讓權。這個以“三B”計劃馳名於世的鐵路幹線建成之後,德國的侵略勢力將伸向亞洲,直達波斯灣畔,威脅著英國以印度為基地的勢力圈。英國極力破壞巴格達鐵路計劃的實現,加深了兩國的矛盾。在非洲殖民地政策上,德國也和英國發生衝突。在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當中,德國想沿赤道兩旁向外擴張,從西南非和東非斜斷非洲,建立一個殖民帝國;英國則想從埃及南下,以及由好望角北上,縱貫非洲,建立一個殖民帝國。並且計劃修建由開普敦至開羅,再連通至加爾各答的鐵路,把英屬的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連成一片。這就是英國的所謂“三C計劃”①但是,德國搶先於1890年佔領坦噶尼喀,擋住了英國的去路;當英國企圖經過比屬剛果修築鐵路時,德國又壓迫比利時拒絕讓英國鐵路過境,破壞了英國修建縱貫非洲鐵路線的計劃。德國還極力破壞英國在非洲南部的擴張,最明顯的表現是支援布林人抵抗英國。1896年,布林人粉碎了英國南非公司經理詹森所組織的偷襲,德皇威廉二世特地發出示威性的賀電,並給布林人以軍事物資的援助。以後英國提出了瓜分葡萄牙殖民地的誘餌,於1898年9月26日與德國簽訂條約,德國才沒有捲入英布戰爭。第三,德國加緊擴充海軍,準備與英國爭奪海洋霸權,1898年,德國帝國議會透過海軍法案。威廉二世野心勃勃地說:“德國的未來在海上”,“三叉戟(海洋霸權的標誌)一定要掌握在我們手裡。”

  • 2 # 平頭兔

    約翰牛的帝國策略就是搞離岸平衡戰略,當德國已經佔領了大半個歐洲了,英國還算是歐洲老大嗎?!

    英國一直都是近代歐洲的領導者,為了長期保持自己歐洲老大的地位,英國一直在歐洲大陸搞離岸平衡戰略,誰強了就聯合其他國家打壓誰。二戰時的德國都幾乎要控制住半個歐洲了,英華人能就這樣看著?自然拼了老命也要把德國打壓下去,一旦德國真的控制了歐洲,英國淪陷也不過是早晚問題。

    二戰之前的1938年,英法的綏靖政策縱容德國陸續吞併了奧地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他們以為這樣就能安撫住這頭野獸。然而,德國並沒有就此停下侵略的腳步,閃擊波蘭,佔領巴黎,英華人知道又被德華人騙了,自然不會再相信德國了。雖然一開始張伯倫是考慮過合作,但丘吉爾上臺後就不一樣了,任希特勒如何誘惑,英國也只有死磕到底這條路。

    英國世世代代自詡為貴族,德國雖然有錢了但還是鄉巴佬,根本就看不起德國。所以英華人打心底就不願意向德華人低頭,雖然最後英國為了二戰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日不落帝國也就此隕落,至今沒有緩過來,但英華人為二戰作的貢獻,歷史永遠不會忘記!

  • 3 # 不正經的軍棍

    看這個問題,先看清英國這個國家。昨天特蕾莎梅在告別演說中講了,已經為脫歐盡了全力,英國當務之急就是脫歐。英國和歐洲從來都不是一條心,幾百年來都是如此。現在,脫歐則是最有效的一個辦法。

    英國最見不得的就是歐洲強大,而二戰時期的德國,恰恰就是歐洲國家。英國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和德國和平相處的。以往,法國強大了,他打法國,德國強大了,他打德國,俄國強大了,他打俄國。英國最見不得的就是歐洲有個強國,而德國不僅要變成強國,他還要統一,這就觸碰到了英國敏感的神經。

    為何英國會如此敏感?原因就在於他這個地理位置。德國想稱霸歐洲,有先天性的優勢,他地處歐洲中心,位置非常優越。而法國想稱霸歐洲,他偏一點,稍微有些劣勢。而最劣勢的就是英國,孤懸海外,英國要跨海去爭奪歐洲。英國要插手歐洲,有一定的劣勢,所以,他不允許歐洲強大,要竭盡全力打壓。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二戰,德國可以說是非常有誠意的和英國議和了,德國眼裡最佳盟友也就是英國,其他國家,德國根本就正眼瞧不上啊。德國給英國開出的條件也不過分,拿回德國在一戰時失去的殖民地,拿回但澤走廊,德國英國結盟。其實就這三點,德國不過分,他想要的,就是讓英國承認現在自己得到的一切,拿回自己失去的一切。

    議和這點上,希特勒絕對是很有誠意的,他打法國已經很冒險了,他成功了,這個時候他想的就是趕緊撤出戰爭,已經大賺特賺了,他就沒必要去繼續冒險開戰了。但是,英國不同意,這就觸碰到了英國的神經了。

    再說丟掉世界霸主這個位置,這個位置應該算是英國自己主動不要的,從英國決定和德國打到底的一刻開始,英國就不打算再做這個世界霸主了。他寧願拱手讓給美國,也不願讓德國得逞。

    如果英國投降,從整體世界來看,英國變成德國小弟了,那和現在沒啥區別,現在是美國小弟。但是,當美國小弟和當德國小弟是不一樣的,美國呢,遠在天邊,德國近在眼前,英國想要的是歐洲的地位,一旦德國得逞,英國在歐洲的地位就不復存在了。而當美國小弟,滅了英國,歐洲他是不還能爭取一下?

    這就可以看出英國的眼睛這會兒盯著的不是世界了,而是歐洲。和德國戰鬥到底,就是為了避免歐洲更強大,反正世界霸主的位置也丟了,歐洲不能再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得了好幾次腦出血,怎樣才能預防腦出血的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