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跨界為榮
-
2 # 往事隨風198301
無非是等同於奪取一些永固的戰略支撐點,為進攻日本本土打基礎。當時的遠端戰略轟炸機航程有限,日本聯合艦隊還沒完全消滅,航母還無法安全進入到攻擊日本本土的有效距離。
-
3 # 航空大學堂
縱觀美國的太平洋戰爭,奪島戰術理論背後有以下因素,
首先是因為在中途島戰役後日本還是佔領了不少的島嶼,要是全部包圍起來,美軍必定會分散在其他地方的兵力,或許會被反攻得不償失。
其次是因為日本軍人的作戰意志非常頑強,寧願啃樹皮都不願意投降的那種,而且日軍也進行了相當長時間的戰略儲備,圍困再久也沒什麼效果,再加上如果想要攻擊日本本土就必須要佔領一些戰略要點島嶼,建立軍事基地,作為進攻跳板,而要佔領這些基地也要拔掉沿途島嶼,保證航道安全,這就不得不進行戰略要島的奪島作戰,這就是跳島戰術。
-
4 # 大漠怪咖
硫磺島位於天寧島和東京之間。美軍拿下硫磺島的意圖就是替B-29重轟炸機取得一個備降場,同時讓護航戰鬥機起降,以備B-29對日本大規模戰略轟炸,瓦解日本的戰爭機器。然而,這場36天的島嶼爭奪戰,卻讓美軍官兵陣亡7000餘人,負傷19000餘人,而日軍21200名官兵中只有200名遭生俘,2.1萬人喪生。此戰是美軍陸戰隊在整場太平洋戰役中唯一傷亡總數超過日軍的一次。
在1944年以前,日本其實並不重視硫磺島,島上僅有1500名海軍派遣的守備部隊和20架飛機。但是在美軍於太平洋地區節節進逼之後,日本開始警覺到固守絕對國防線的必要性,於是開始加強島嶼防務,而原本硫磺島的防禦權也立刻從海軍手上移交給陸軍第31軍。 日本在1944年3月派出4000名陸軍部隊增援硫磺島,並且在5月著手將原有駐守在硫磺島上的陸、海軍部隊整編成小笠原兵團。
小笠原兵團的指揮慄林中將共率21200人,他極為重視戰場構建。島上的工事結合了天然地形和人工構築,將工事深入地下,並以堅硬的天然花崗岩為屏障。所構築的工事不僅可以抵抗大口徑炮彈和炸彈,而且開火位置都經過精心選擇,可以交叉掩護,毫無死角。各陣地之間都有交通壕聯絡,可以避免遭到孤立。除此之外,各陣地與伏地堡都有反射口,即使美軍穿過防線也會遭到射擊。以折缽山陣地為例,整個內部幾乎完全挖空,除了射擊陣地之外,還有居住區、野戰醫院、儲蓄室,可以讓守備部隊在完全孤立的狀況下作戰,堪稱是硫磺島版的馬奇諾防線。此外硫磺島的灘岸也都埋有大量地雷和反舟艇障礙,外圍的射擊陣地都經過精心安排,能夠對整個海灘進行縱射。
1945年2月19日9時,美軍開始登陸。陸戰第5軍派出陸戰第4師和第5師為第一波登陸部隊,控留戰地第3師為預備隊。登陸灘頭為硫磺島的東面海灘。
打頭陣的陸戰第4師一開始的登陸過程極為順利,日軍幾乎完全沒有還擊,只有零星的迫擊炮火和輕武器射擊。美軍陸戰隊遇到最大的麻煩不是日軍,而是鬆軟的火山灰沙灘。由於沙質太過鬆軟,陸戰隊的LVT-4“水鴨子”兩棲登陸坦克幾乎全部都掛在沙灘上,陸戰隊員只好徒涉上岸。日軍等到美軍離開炮火和車輛掩護之後,早就測好射距離的各式輕重武器一起從偽裝陣地開火。全副武裝在海灘上掙扎前進的美軍陸戰隊員頓時間成為活靶,慘烈程度絕對不下於諾曼底登陸的奧馬哈灘頭。陸戰第5師的運氣比較好,日軍整整晚了20分鐘才開火。這20分鐘的時間讓打頭陣的陸戰第5師28團1營趁機一口氣衝過硫磺島西南部的狹窄地段,切斷了折缽山和其它日軍部隊的聯絡。
倒黴的事不只一樁,美軍原本寄望坦克上岸之後能夠用直射火力為困難的灘頭上的美軍開啟一條路,但是坦克卻和“水鴨子”一樣卡在沙灘上動彈不得。美軍陸戰隊員迫不得已只好不顧一切地向前挺進,脫離日軍的火力殺傷區。登陸開始3個小時之後,陸戰第4師23團才勉強從灘頭向內陸挺進了460米,而25團則是被釘死在灘頭上,直到驅逐艦以艦炮直接岸轟日軍火力據點才解圍。陸戰第5師28團則成功切斷折缽山,確保硫磺島南部地區,27團則是推進到千鳥機場南端。
2月20日,陸戰第4師在艦炮岸轟火力和艦載機炸射支援下,攻下了位於硫磺島中央的千鳥飛行場,將硫磺島上的日軍一切為二。陸戰第5師則開始向折缽山攻堅,由於日軍工事身處山坳,艦炮即使實施挺進破壞射擊也難以正確命中目標,因此陸戰第5師與日軍一直處於膠著狀態,直到配屬的坦克和戰鬥工兵投入戰場之後,才逐步以火焰放射器和炸藥一個一個地消滅日軍陣地。 2月23日,陸戰第5師28團終於攻上折缽山山頂,並且升起一面美國國旗。不過這時折缽山內部其實還有大量日軍進行有組織抵抗.為了徹底肅清日軍,陸戰第5師留置28團進行掃蕩,其餘部隊則配屬陸戰第4師,加強對元山地區日軍施加壓力。
日軍在元山地區所構築的綿密工事網路讓美軍寸步難行,躲在地下掩體的日軍部隊一直等到美軍踏入交叉火網殺傷區才開火,讓美軍措手不及。即使是看來空無一物的飛機場外圍,日軍也早已構築了大量的伏地堡,任何想穿過機場的攻擊行動都如同自殺。慄林認為這是發動逆襲的最佳時機,於是下令西竹一上校率戰28團偕同獨立步兵第145團進行反攻,不過僅僅前進不到200米就被美軍火力所阻。 美軍面對日軍頑抗,傷亡極為慘重,陸戰第5師的傷亡率達到75%,許多基層連隊因為傷亡過於慘重,等於已經瓦解。陸戰第3師和第4師的狀況也是半斤八兩。日軍的狀況當然更為慘重,許多日軍都死在陣地上。雖然美軍傷亡慘重,但是作戰主動權已經易手。3月10日,日軍已經被完全切斷,但是慄林依然繼續指揮殘部負隅頑抗。美軍雖然在3月16日就宣佈佔領硫磺島,實際上後來又耗費了整整一週的時間才將日軍殘部圍困在硫磺島東北方的口袋陣地中。3月26日慄林率領日軍殘部發起夜襲,但在美軍發起有組織反擊之後,日軍殘部被完全剿滅,硫磺島戰役正式宣告結束。
-
5 # 龍行軍武
誠邀,二戰太平洋戰場美國和日本爭奪太平洋小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1941年12月6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太平洋艦隊實力大損,根本無力進攻日本本土,特別是日本在佔領太平洋島嶼之後,卻可以處處威脅美國的本土夏威夷,日本可以把這些小島作為跳板,不停的攻打夏威夷,如果美國失去夏威夷,那麼美國的西海岸將直接暴露在日本的整個威脅之下。
第二,美國出於保護澳洲和紐西蘭的考慮,也必須將這些小島拿下。尤其是澳洲,煤鐵資源特別豐富,而這些資源正好是日本這種資源貧瘠的島國所需要的-----煤可以作為蒸汽戰列艦的動力,鐵可以打造武器。同時,澳洲屬於英聯邦,同樣是同盟國,所以美國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軍事戰略考量上,都必須打下這些小島,解除日本對澳洲和紐西蘭的威脅,這也是1942年美國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仍然和日本打了一場珊瑚海海戰的原因,珊瑚海海戰成功阻止了日本對於澳洲的侵略意圖。
第三,日本和美國中間非常遙遠,美國的戰略轟炸機無法直接從夏威夷起飛轟炸日本本土,所以必須打下這些小島,修建前進機場,進駐轟炸機,從而直接打擊日本本土,削弱日本的工業能力和軍事戰爭潛能。同時,如果美國放任這些小島不管的話,對日本發動攻擊的時候,這些小島上的日軍 完全可以藉助海軍的力量對澳洲,甚至是美國夏威夷發動攻擊,這樣的結果是美國為代表的盟國所不能接受的,畢竟美華人再厲害,也不能把每個小島都用軍艦包圍起來。
綜上所述,第一為美國軍事實力無法全面壓倒日本,第二處於保護澳洲等盟國的政治軍事考慮,第三為掃清攻擊日本本土的障礙以及創造條件。
回覆列表
美日爭奪太平洋,其實是爭奪資源範圍,從本質上講,兩國都是海軍國家。美國需要從海上封鎖日本的進攻路線,同時也擴大自己的安全圈。以島為柱,以艦隊為鏈,一層層捆住。美國選島,以航空兵航程為主要考慮,一個島就是一個物資基地,一個機場。經過幾輪跳島攻擊,逐漸把兵力投射到日本本土附近。直至可以轟炸東京,並掩護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