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74629721
-
2 # 途牛山小旋風
唐朝太宗李世民經過玄武門之變,殺了兄弟登基為帝;明朝成祖朱棣透過靖難,神奇取勝,趕跑了侄子登上了帝位。清朝康熙末年,帝位之爭進入白熱化,皇四子胤禛最終勝出,但沒有立刻殺死自己的政敵,而是慢慢的折磨,一步步的剝奪,讓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最後再毒死他們,而其他的皇三子、皇十子、皇十四子等參與過奪嫡的眾兄弟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圈禁,可謂是人人有份。
生在帝王家,很多時候做事是不能由著自己性子來的。而奪嫡作為最兇險的一件事,每個決心參與進去的人,都必須抱著必死的信念全力以赴去爭取。這場遊戲勝利者將得到萬里江山,失敗者則會萬劫不復。所以從本質上講,玄武門之變、靖難以及九子奪嫡是一樣的,沒什麼區別。但因為每種情況都不相同,所以從表象上看,又都個有區別。
玄武門之變其實太宗是險勝。歷史上隱太子的長林軍有兩千人之眾,而且個個是軍中優才,戰力不俗。當時李世民是打了李建成一個措手不及,李建成怎麼也沒想到弟弟敢在皇宮裡和他動手,而且是死手!太子和齊王的府兵隨後來救援的時候,和秦王天策府的兵馬大打了一場,結果實力不相上下。可以想象,假如秦王不是搞偷襲,雙方訂好時間,認真打。估計秦王肯定是贏不了。所以當時太緊急了,李世民需要迅速解決戰鬥,他需要讓父親低頭,讓太子的手下不再反抗。最好的辦法就是取下哥哥和弟弟的人頭!這樣即可以斷了父親的念想,也能讓長林軍明白,他們的主人死了,再拼下去沒意義了。
靖難之役燕王朱棣勝的實在僥倖,不過不管怎麼說,他都是最終的勝利者。但他同樣有件難辦的事情,此刻他還不能進南京城。因為自己的好侄兒,建文帝朱允文還在皇宮內待著呢。自己打著清君側的名號來的,結過把“君”給清了?古人最講名譽,更何況是皇帝呢?所以朱棣很為難,他不能殺了自己的侄兒。從這點看,樓主說明朝奪嫡殺侄子這事不存在。最後還是朱允文善解人意,他自己一把火燒了皇宮,不知所蹤了。後來登基做皇帝的四叔曾經四處去找過這位好侄兒,結果嘛,正史沒明確說答案,用春秋筆法草草帶過了。要我說呢,應該是找到了,而且此時距離靖難已經過去20多年了,叔侄兩的恩怨都已經被彼此看淡了。說一笑泯恩仇有點過分,但確實可以釋懷了。朱棣沒再派人去找朱允文,更沒去殺他;朱允文也沒搞一出“王子復仇記”的戲碼給叔叔添亂。兩人各自過著自己的生活,再沒有過交集。朱棣有沒有把找到朱允文這件事告訴過朱高熾,我們不清楚。即便是告訴了,作為宅心仁厚的大胖子,登基後的朱高熾肯定不會去為難自己的堂哥,這點大家放心。所以奪嫡雖然慘烈,但總有一些人能夠安然無恙,比如朱允文。丟了江山,保住了命,不知道朱允文這算是幸運啊,還是不幸呢。
最後說說九子奪嫡這件事。其實胤禛面對的局面沒有李世民和朱棣這麼危險,他可以有充分的時間來應對自己的兄弟們。大家看電視劇或者聽評書的時候,可能覺得雍正繼位之路也很驚險刺激。其實正史中,雍正繼位是比較順理成章的。小說的演義不可信,文人對雍正的編排更是扯的沒邊。雍正之所以可以順利繼位,其實主動權不在他自己手中,而在康熙手中。他只需要幹一件事,那就是讓康熙覺得他是最適合的接班人。李世民和朱棣登上皇位都不是靠的父皇,而是自己搶來的,這其中的難易很容易區分,需要的手段哪個更血腥一些,也是一目瞭然的。
首先太子胤礽被康熙廢了,同時大皇子、十三皇帝也相繼被圈禁。有機會的就是老八黨、老三、老四和老十四了。其中勢力最大,最受群臣擁護的老八,最不受康熙待見。一方面可能是老八的威望讓康熙感到了一絲恐懼,畢竟弒君篡位的事情時有發生;但更重要的是康熙很嫌棄老八的出身,認為他母親地位太低賤。清代比較在乎家世,母憑子貴很罕見,一般都是子憑母貴。老八在這方面很吃虧。
老十四本來是老八的小弟,但在老八出局之後,老八黨開始全力支援老十四。本來康熙很喜歡這個兒子,因為他出身好,而且文武全才,康熙還任命他為出征西北的統帥,這就是鍍金啊。但是老八黨幫了倒忙,作為康熙皇帝,一輩子權傾天下,當他變成垂暮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他非常的敏感。兒子們稍微的異動,在他看來就是謀反的前兆,這個時候不安心去替老爹平定西北,反而一直和老八老九老十勾勾搭搭,研究怎麼當皇帝的事,這真是沒腦子。很快便被康熙從繼承人的名單裡踢掉了。
最後就剩老三和老四了,他倆也是眾多兒子裡僅有的兩個“親王“,其他人都是貝勒,甚至是貝子。有腦子的人都看得出,皇位要在這兩個人當中產生了。康熙很喜歡老三,因為老三聰明,擅長儒學,文章好,手下有一群文豪。但是老三也露出過馬腳,他曾在最適當的時候給了大阿哥致命的一擊,讓大阿哥涼透了,太子也被廢了,他成了長子,順序繼位的話,他最有優勢。前面說了,人老了就會很偏執,康熙也不例外,老三耍的小聰明讓康熙對他厭煩了,康熙不喜歡兒子們無休止的勾心鬥角。
老四胤禛表現的最好,他對皇位的態度看上去很佛系。在康熙眼裡,老四不結黨,對誰當皇帝不在乎,對兄弟們很維護,對自己交代的任務很盡職,而且還很關心自己的身體。康熙確實老了,他忘了自己曾經評價胤禛是“喜怒無常”了。胤禛對皇位的渴望與其他的皇子沒區別,只是他隱藏的更深罷了。
透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雍正帝繼位相對順利,沒有太多的懸念。他屬於先帝欽點,符合法理,沒人能和他爭,所以他也沒必要一登基就殺人。雖然一開始沒殺,但陸續幾年,雍正還是把所有的參與者(包括自己這邊的)通通處理掉了。一方面他需要一點時間繼續穩固自己的統治,另一方面,雍正帝應該是比較享受這種貓捉老鼠的快感。慢慢的折磨,慢慢的渲染恐怖氣氛,讓對手絕望、哭泣、求饒,然後再狠狠拒絕,最後再殺掉。
客觀的評價,無論李世民還是朱棣,甚至胤禛,他們都是明君。殺伐果決,對敵人冷血無情,沒有婦人之仁,這是一位有作為的君王,最起碼的素質。
-
3 # 星月sky
人和人不一樣嘛。如果殺了他,豈不太便宜他了,還會被世人和後人說心胸狹窄、睚眥必報、不能容人。不殺他,讓他時刻臣服與你,再看看他的落魄,落差多大了,曾經平起平坐,如今一個是皇帝,另外一個跪地的臣子奴才,喜悅啊,成就感啊,就蜂擁而至。心情不高興的時候,沒事兒就來折磨折磨,豈不快哉。我是不是說到雍正心坎裡了。
-
4 # 是小二不是掌櫃
"願身不復生王家,最是無情帝王家"唐朝大詩人一首《深宮詞》道盡了古今多少帝王家的心酸和血淚。確實如此,權利就好比是潘多拉魔盒一樣你一但開啟它,你就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它會讓你父子相殘、兄弟反目,君不見英名如唐太宗李世民為了奪得帝位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弒弟。君還不見偉大如永樂大帝朱棣為了謀取帝位不惜逼侄篡位,他們都是中了權利的毒。今天我們就來講另一位深受權利毒害的一位皇帝。康熙晚年發生的九龍奪嫡把歷代皇子們的內鬥推向了高潮,皇四子胤禛運用高超的謀略和過人的膽識成功奪取皇位。在謀得皇位後成為雍正皇帝的胤禛之所以沒有向以上兩位爺一樣殺掉他的主要競爭對手八爺胤祀,這完全是有原因的因為以上那兩位爺都有一個統一的名稱"篡位者"。身為秦王的李世民為了奪得大唐帝位,不惜發動玄武門之變,將本是太子的李建成殺死於玄武門外,又逼迫高祖皇帝李淵退位,李世民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篡位者。再看逼侄奪位朱棣打著"清君側、靖國難"的旗號發動了歷時四年的"靖難之役"最後逼的建文帝生死不明,自己成功篡位,成為了在位二十多年的永樂大帝。我們再看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繼位完全是合理合法的,有康熙皇帝的遺詔為證,任何說雍正帝嬌詔篡位得都是野史亂談。合法繼承大統的雍正皇帝就無需向以上兩位篡位者一樣殺掉競爭對手了,因為完全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如果他這樣做了顯然是告訴人家你繼位不正。雖然再雍正繼位前期雍正帝沒有殺掉那些九龍奪嫡的參與者,可是到了後期雍正帝為了鞏固自己的江山,維護自己的統治,陸續懲治了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也只是將他們除去宗籍終身監禁。可以說雍正帝對他這些兄弟手足還是可以的
回覆列表
‘九子奪嫡‘老八的人緣最好,有賢王美喻。反觀雍正就勢力單薄了,不是不想殺,而是當時不能殺,雍正根基不穩一殺就是朝野大亂。等雍正根基穩了,老八還是難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