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軒之戀zxzl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亡人節,也是鬼節。我的家鄉沒有特殊習俗,只是家中如有離世的故人,就在這一天燒點黃紙、金磚、紙錢,金元寶等,把郵寄地址,還有接收人姓名填寫在黃紙引子上,一同燒寄過去,讓遠在天堂的故人,在那邊一切安好!各地習俗略有不同,有的地區有放河燈的,還有空中放燈的,總體來說都是祭奠祖先,悼念已離世的故人。

  • 2 # 風吹雨01

    閩南,七月十五中元節,整個農曆七月都是鬼月,這個月除了祭祀祖先以外,還祭祀那些外鬼,如:客死異鄉的鬼、天災死亡的鬼、戰亂死亡的鬼等等那些無家人收屍,無家人祭祀的鬼。這就是好客的閩南人的風俗。

    還有放河燈,閩南人愛海敬海,敢下海,所以對海難和溺水死亡的人特別有同情心,認為放河燈可以為那些溺水而亡的鬼指明方向,帶領他們上岸。

  • 3 # 樂遊聞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七月半,又名(鬼節)是祭拜已故親人的節日。

    傳說七月中旬的時候,地府裡的鬼門關將被開啟,所有未投胎轉世的鬼魂,都會從陰曹地府裡放出來,回到陽間與家裡的人團聚。

    有的人可能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鬼節呢?這裡就說說鬼節的起源吧。相傳,“鬼節"源於: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僧者法力廣大,能上得了天庭,入得了地府。有次,其母死後不慎墮入了餓鬼道中,食物一進口即化為烈焰,飢渴困苦難奈。目連歷經萬險來到地府見到了死去的母親的魂魄。發現母親保受一群餓鬼的折磨,所有食物都被餓鬼奪走了。目連法力有限,沒辦法解決,只得向佛祖求救。佛祖授於他盂蘭盆經,於七月十五日這天,用盂蘭盆盛果、齋飯等食物,他母親就能吃得到,而不會再被餓鬼搶食。此後,為了紀念目連孝心,佛教信仰者每年七月十五日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就是現在民間的鬼節。

  • 4 # 流浪多年孤兒

    座標潮汕。

    農曆七月半—“鬼節”

    七月,在潮汕有著一個重要節日——中元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時間在農曆七月半,道教以元宵為上元,七月半為中元,十月半為下元。中元節是祭祀地官、赦免陰間餓鬼的日子。

    傳說“自七月初鬼門開後,地府的孤魂野鬼紛紛跑到人間遊蕩”,俗稱“冥府開禁,鬼魂過年”。有諺雲:“七月半,鬼亂竄。”於是,人們在中元節這一天除祭祀祖先外,還要大規模賑濟孤魂野鬼。因此,“中元節”又被稱為“鬼節”。

    在潮汕,七月半這樣過

    農曆七月半“普渡”風俗:施孤

    潮汕地區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有一種稱為“普渡”的風俗活動。普渡,即普渡眾生,也叫“施孤”。施孤,即施捨食物給孤魂餓鬼,也有施捨於孤寡之意。

    施孤也叫祭孤,是指人間把祭品施捨給陰間的孤魂餓鬼。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在舊社會潮汕城鄉普遍大辦施孤。

    傳說七月整個月,陰府的地獄門開放,地獄裡的孤魂餓鬼可以走出挨飢忍餓、慘遭折磨的地府,到人間享受香火。有“七月初一開孤門,七月三十關孤門”的俗談。潮人把七月十五作為施孤的正日,故也稱這一天為鬼節,而把七月稱為鬼月。

    潮汕的施孤,其來源是各宗教原因,但各地舉行的施孤儀式卻不盡相同。一般在城鎮或較大的鄉村,都要搭孤棚,由善堂或道觀主持,臺上佈置經座,懸掛神仙佛像,擺設一些法器,然後把大量的五牲裸品、酒、飯、紙錢、水果和冥衣物等搬置棚上,燒香點燭,由和尚或道士等神教人物登臺誦經作法,舉行施祭儀式。

    儀式結束後把那些可以拋擲的祭品撒到孤棚下,讓那些貧苦者搶拾,俗稱搶孤。一些不能拋擲的祭品,則編號散發竹籤牌子,由搶到籤牌者對號領取祭品。

    在施孤時還用竹、紙紮塑一或二尊兩三丈高身披白甲的青面獠牙鬼王,俗稱“孤王”,置於孤棚旁或庵堂門邊(根據施孤地點定位),其意義是鎮守施孤祭壇,監視及制服那些搗亂的孤魂惡鬼,保證施孤禮儀的了頃利進行。施孤結束後孤王與紙錢一起燒焚送上天。

    在許多地方由於參加施孤的人家很多,孤棚無法容納千家萬戶的祭品,還需在孤棚下面擺設大量的飯桌,供各戶人家陳放祭物。飯桌有主辦單位籌借的,也有自備的。施孤人家都把香燭分散插在祭品,施孤之後祭品同樣分給貧窮者。

    另有些地方在河邊設道場,請僧尼、道士唸經,晚上又在河邊放水燈。飯食和其他祭品則用竹篾製成的盤子裝著,食物下面奠著剪紙的花,食物有擺在桌上的,也有擺在地下牆角的。沒有集體舉行施孤祭禮的村落,施孤時或把禮品擺在門口,或擺至巷口。祭品有互贈的,也有施濟窮人的,依各村風俗而定。

  • 5 # 農村卡路里

    七月十五中元節,民間也俗稱“鬼節”。道教稱其為三官節中的地官節。三官是天官、地官和水官,天官誕於上元日農曆正月十五,管賜福,地官誕於中元日農曆七月十五,管赦罪,水官誕於農歷十月十五,管解厄。每到中元節這天,家家上墳掃墓,祭拜祖先。當然各地的習俗也不盡相同。

    1、放河燈

    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2、燒街衣

    這是香港自開埠以來一直儲存至今的民間風俗。一踏入農曆七月,人們都會於入黑後,帶備香燭、金銀衣紙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飯在路邊拜祭一番。人們“燒街衣”的目的是讓那些無依的孤魂有衣物禦寒,有食物裹腹。

    3、做茄餅

    民間認為,茄餅可以成為已故祖先前往盂蘭盆會的乾糧。每到中元節這天,老南京人家家戶戶做茄餅,也就是把新鮮茄子切成絲,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實,茄餅如今已是一道再尋常不過的家常菜,想吃的話隨時可以做一盤解解饞哦。

    4、燒袱紙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5、吃瀨粉

    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

    6、插香枝

    中元節施祭孤魂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絡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穀豐收,並把香枝插於地上,這叫做“布田”,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徵著秋收稻穀豐登。

    在山東的獨陵縣,中元節被當地人稱為“掐嘴節”,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飯的習俗。在江蘇省的東縣鄉,很多鄉民在中元節當天都會吃扁食,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節他們會吃“餃餅”,一種類似於春捲的食物。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

  • 6 # 咖木安美味廚房

    七月十五早晨,兒女到去世的親人墳前磕頭燒紙。一般是女兒回孃家的日子,由哥哥或者弟弟招待。現在河南這邊為了治理環境,已經不讓燒紙了,只讓去墳前行禮、獻花。

  • 7 # 平步青雲雲中有雨

    給死人燒紙錢呀!死人的三大節日耶,不能忘了,清明節,三月三小鬼出動,七月半鬼成串要的回封都成了,也是人間三大拿魂的日子,三月拿魂秋後死,七月拿魂過年死,過年拿魂,清明節死,都是人間的傳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都平安健康的活著吧!人生苦短暫。

  • 8 # 華仔的打工Vlog

    中元節又稱亡人節、鬼節,七月半。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民間普遍開展祭祖活動。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

    我是江蘇興化這裡的。小時候我對這一天還是有點盼頭的,中午大人們會準備一桌子菜祭奠亡人,還要燒紙,或者是燒元寶。每次大人叫我們小輩磕頭,我們都要說:老太太,老爹爹(土話,其實就是曾祖父的意思)拿點錢用用,叫我考上大學。等到吃完午飯,村裡的廟裡就會有斷斷續續的老奶奶往那裡去唸經,廟裡沒有凳子,會問周圍人家借還的時候會給有吉祥如意寓意糖果餅乾,我們這管她們叫道奶奶,晚上就有每個大隊的應該是隊長組織的放河燈,好幾條船上都有唸經的和尚,放河燈的,撐船的,繞著村子的大圩繞一圈才回來,晚上還有請的人家來唱戲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露營帳套蓬哪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