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h上善若水W
-
2 # 94310417小云
只可同甘共苦,不可共享榮華富貴是自古而今的帝王御術,在大漢帝國的開國功臣中,那幾位功高震主的大將名帥中,因為他們為人不知廉恥低調作人,先後被呂后和劉邦處死,韓信死於呂后簫何之手,彭越也死於呂后之手,將他砍成肉泥包了包子,英布是造反被殺,韓王信逃到了匈奴。劉邦並未大面積的屠殺功臣名將和奇士,向曹參,張良,蕭何,陳平,周勃,灌嬰,樊噲,夏侯櫻,王陵,田千秋,劉敬,那個不是活到了劉邦之後,而且這邦老臣們在呂后稱制八年後有輔佐漢文帝中興了大漢的千秋偉業。
-
3 # 水一白聊歷史
有些事情,真的是傳著傳著,就很多人都信了,尤其是那些君主殺大臣的故事傳著傳著就變成亂殺無辜了,然後如果換成其他人做君主,卻很可能做得更狠辣。
劉邦稱帝后,不僅沒有將良臣名將殺光,而且還封了145位功臣為侯,其中僅有6人與他有親戚關係,他所剪除的主要是這幾個兵權在握在異姓王,之所以要貶殺他們,自然是因為他們手裡的兵權,而不是真的因為所謂的“狡兔死,走狗烹”,沒有威脅的走狗殺與不殺,對君主而言是無關緊要的。
當然,劉邦確實也曾經懷疑過蕭何,之所以沒有殺蕭何,主要還是因為蕭何“會辦事兒”。
劉邦在前方打仗,蕭何在後方搞好內政,分工非常明確。不過,當蕭何威望越來越高的時候,劉邦也或多或少的會懷疑蕭何,雖然沒有明說,卻經常有意無意地問蕭何派去的使者,“蕭相國在後方都做些什麼”,當聽說“蕭何在後方愛民如子,主要做些安撫、體恤的事”的時候,劉邦總是默不作聲。
劉邦縱橫沙場多年,在諸侯之間“閃轉騰挪”,自然對所有人都持有著“懷疑”的態度,這是不可避免的,當蕭何的威望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劉邦不可能不懷疑。不要以為劉邦的想法是無中生有,他的大漢天下最後就是被一個同樣聲望甚高的“道德模範”——王莽奪走的。
當蕭何瞭解到劉邦的想法以後,也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問題,最後在門客的建議下,蕭何做出了“自汙”的行為。
他用低價強行從民間購買土地房屋,價值達數千萬之多。當劉邦打仗歸來的時候,就遇到了當街告御狀的老百姓。可當劉邦把告狀信扔給蕭何,置問蕭何的時候,蕭何卻說:“長安一帶地方狹窄,而上林苑中空地還多得很,與其白白的荒廢,不如下令讓老百姓進去耕種,一則可以讓耕種者有糧食收,二則也可以讓上林苑中的禽獸有食料。”
劉邦聞聽,不禁大怒,你蕭何主意打到我們皇家來了,“你是不是收了商人的錢?開始琢磨上我的上林苑了。”於是下令將相國蕭何拘押大牢,連刑具都上上了。
不過,劉邦表面雖然憤怒,可心中卻是很安慰的。畢竟百姓心中的“大神”人設崩塌了,他自然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
所以,當有人跟他建議釋放蕭何的時候,劉邦很容易就坡下驢地把蕭何放了。蕭何雖然受了些皮肉之苦,但是卻避免了被猜忌致死的後果。這一點可就比同樣被劉邦猜忌的韓信做得聰明多了。
很多時候,大臣是否忠心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君主是否認為你忠心。韓信自以為自己很忠心,可是卻做了很多讓劉邦認為他不忠心的事,蕭何在最關鍵的時間點,做了最正確的事,讓他在君主面前的威脅蕩然無存,不但保全了自己,也保住了自己蕭氏一族的富貴。
-
4 # 率土之濱香茶
這也算個問題?看歷史的都知道。蕭何第一不是異性王,第二忠心韓信都是他參與殺掉的,不是驕兵悍將,實用性強。第三,用貪汙腐敗,掩飾鋒芒,以求自保。
-
5 # 使用者張鵬飛713
劉邦沒有殺蕭何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
一是蕭何明智的故意貪汙,享樂美色,讓其它人說他的種種不是,以達到“汙名化”的效果!這樣就是讓劉邦放心。
二是不貪戀權位,不去抓“兵權”而且和有兵權的人劃清界限,拒絕來往,例如說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三是最關鍵的站隊,他是支援呂后的兒子繼承大位的,在劉邦想廢掉太子,想立戚夫人的兒子當太子時,他是支援呂后的朝中大臣,如果不是這點,即使劉邦不殺他,呂后也會殺他。
最後,政治是無情的,為什麼韓信會進宮,因為信任蕭何!蕭何對他有知遇之恩!而他當時如果不按呂后說的辦,他和韓信都得死!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政治的兇險和燒腦那不是一般人能適應的!就好比一個單位,你要是看不清形式,照樣也是政治生命提前結束哈哈
-
6 # 談古論金
劉邦稱帝后,並沒有將身邊名將盡數消滅,據不完全統計,直接或間接死於劉邦之手的有臧荼、盧綰、韓信、彭越、英布,遠遠談不上盡數消滅。
劉邦先後封過約145個列侯,其規模之大,可以說是空前的,其中出身劉邦家鄉豐沛及其周邊地區的是劉邦功臣集團中的核心,我們隨便說一些其中的代表人物:比如蕭何、曹參、周勃、灌嬰、夏侯嬰、樊噲、王陵、雍齒、任敖、周苛、周昌、柴武、丁復、王吸、薛歐、靳歙、傅寬、孔聚等等。
他們不但沒有被劉邦清除消滅,而且在西漢初年身胤重任,掌握了朝中的大權。
劉邦要滅掉的只是桀驁不馴半獨立的異姓諸侯王,而不是那些他完全可以掌控的功臣們,這是他與朱元璋完全不同的地方。
回覆列表
所謂功高震主,古往今來皇帝最怕的就是這個,所以每個皇帝在登基之後,都是對功臣進行一個掃蕩,漢朝皇帝劉邦也不例外,但是為何唯獨蕭何被留下了。
劉邦當上皇帝后並沒有大規模的殺戮功臣。他主要解決的是異姓諸侯王的問題,要知道這些異姓諸侯王之前多是與劉邦平起平做的諸侯王,他們只所以團聯合起來就是為了打倒他們共同的敵人西楚霸王項羽。當項羽被消滅後,想讓這些本來就同床異夢的異姓諸侯王忠心對劉邦,根本就是不可能。這些人肯定會效法劉邦的所做所為,把劉邦幹掉,由他們當中的最強者當皇帝。
當時主要殺的是軍功高的和手握軍權封王一方的,蕭何主要是輔助他進行中央管理工作。
其一,君子之交淡如水。劉邦一直沒有走近蕭何,兩個人不像劉邦和樊噲周勃盧綰等,關係特別近。劉邦與蕭何的家庭教育不同,品味性情迥異,二人之間,私下沒有杯酒交接之歡,即使有事同席共飲,彼此間也是有禮有節。他們之間始終保持有一定的距離,互相欣賞,互相戒備,也互相協作。他們彼此欣賞對方所有而自己沒有的長處,他們彼此對對方的毛病看得清楚,也不以為然,他們之間,都感覺得到互補的需要。劉邦和蕭何之間的交往關係,是對等計程車人之間的禮尚往來,頗有一點淡淡如水的明澈。
其二,蕭何做事低調,讓劉邦覺得很放心。蕭何這個人很顧大局識大體,可以看出劉邦的一生蕭何出力最大。革命開始成全沛公當領袖,革命勝利成全劉邦做皇帝。舉薦韓信帶兵,從而一統天下,而經營後方更讓劉邦無後顧之憂,功勞如此大,做人卻小心謹慎,沒有居功自傲的嫌疑。
其三,蕭何善於自保。楚漢戰爭期間,劉項在滎陽一線相持二十八個月。這段時間,劉邦將整個關中都交給蕭何管理(上以此專屬任何關中事),這一舉措賦予蕭何極大的權力,當然,蕭何也幹得極有成效。漢三年,劉項在滎陽依舊僵持不下,劉邦多次派使者慰問蕭何。明眼人或許都能看這中間的玄機,蕭何卻並未有所覺察。後來,蕭何手下一位鮑姓門客(鮑生)提醒他說,大王在前線禦敵,風餐露宿,辛苦得很,卻屢次派使者慰勞在後方的你,說明漢王已經對你起了疑心(有疑君心也)。考慮到你現在的個人處境,不如把子孫、堂兄弟中能夠打仗的全送到前線去,漢王一定會更加信任你(上必益信君)。蕭何一點就通,立馬照辦。等他的子孫、堂兄弟趕到前線大營,“漢王大悅”。
其四,蕭何能夠侮辱自己的名聲。當劉邦從前線凱旋歸來時,百姓攔路上書,控告蕭相國強奪、賤買民間田宅,價值數千萬。劉邦回到長安後,蕭何去見他時,劉邦笑著把百姓的上書交給蕭何,意味深長地說:“你身為相國,竟然也和百姓爭利!你就是這樣“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謝罪去吧!”劉邦表面上讓蕭何向百姓認錯,補償田價,可內心裡卻暗自高興,對蕭何的懷疑也逐漸消失。
總之,劉邦是個聰明人,看透了自己,也看透了對手。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不是為自己,更為了子孫後代,因此小心謹慎,劉邦對蕭何一直很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