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arkWangZG
-
2 # 樂水者樂山人
雪鴞戰鬥機是沈飛公司參加競爭下一代戰鬥機的方案,在經過對比和分析後敗給了成飛集團的殲20戰鬥機方案。你問雪鴞戰鬥機先進嗎,這個問題實際上不好回答,不過雪鴞戰鬥機肯定沒有成飛集團的方案更滿足空軍的需求。
雪鴞戰鬥機採用三翼面設計,機體比殲20戰鬥機更長,方案也是按照隱身、內建武器、有源相控陣雷達等新一代戰鬥機的要求設計。
經過論證,雪鴞戰鬥機下馬競爭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空軍認為雪鴞戰鬥機機體更長,從而導致機體體積增大,重量增加,我們的發動機比較落後,當然殲20戰鬥機更好。第二雪鴞戰鬥機採用類似的三翼面設計的蘇30MKI和蘇33都已經服役多年,空軍經過論證,認為沈飛集團的雪鴞戰鬥機方案隱身效能不及殲20戰鬥機方案。第三成飛集團研製設計的殲10系列戰鬥機在空軍服役後,表現良好,並且成飛擁有一支強大完整的設計研發創造的團隊,這一點不是沈飛集團可以比擬的,空軍肯定更相信成飛集團有實力讓殲20戰鬥機方案成為現實。所以空軍最終選擇了成飛的殲20戰鬥機方案。
-
3 # 喵喵次元
殲-20是成飛的得意之作,是中國欽定的未來解放軍主力5代機。但是成飛的殲-20並非是一出現就獲得了各方的認可,恰恰相反,在其誕生之時還有另一款戰機與其競爭,甚至於一度曾將其比了下去,那就是沈飛的雪鴞戰機。那麼,中國最頂尖的兩大飛機生產企業之一的沈飛所拿出來的雪鴞戰機效能究竟如何呢?
沈飛在飛機研發方面受到了蘇聯及俄羅斯的深厚影響,雪鴞戰機在很多方面都有著蘇系戰機的影子,如體型較大,機動性出眾等等。從當時的設計圖來看,雪鴞使用了三翼面和雙三角翼設計,過失速機動效能出眾,與當時美國的新銳戰機F-22處在同一水平。由於屬於重型戰機,在設計航程和有效載荷方面雪鴞也都不輸殲-20,而飛行速度理論上能夠達到1.5馬赫以上,全部都超過了及格線。
不過,雪鴞戰機的隱身效能要稍遜一些,有說法認為這是由於當年沈飛在與俄羅斯方面進行交流時,俄羅斯所提供的F-22的隱身資料——雷達反射截面面積為0.1平米,因此沈飛在設計雪鴞時在隱身效能方面做出了一定的犧牲,達到了0.4平米,遠大於殲-20的雷達反射截面,因此最終沒有能夠獲得解放軍的認可,成為中國未來的5代戰機。
-
4 # 河東三叔
“雲月隱暗雪鴞去,長虹流波鶻鷹來”,當年不知道哪位大俠留下這麼一段話,隱含的意思很清晰明瞭。沈飛的“雪鴞”未能成功中標中國四代機專案,那就推出新一代版本“鶻鷹”,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FC-31。而這裡面所說的“雪鴞”戰鬥機就是沈飛用於和成飛殲-20競爭四代機的產物,雖然最後以殲-20勝出而告終,但是“雪鴞”在沈飛戰機研製史上具有一定的象徵意味。
1997年,軍方和成飛、沈飛簽訂四代機發展合同時,兩家其實在四代機發展方面都已預研很久有一定的積累。成飛以殲-9為原型走上一條創新路,而沈飛則以全新的三翼面K98方案為原型進行研發。
沈飛當年自主研發的拳頭產品是殲-8,先期在“殲-8IIB”上改裝成數字式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的三翼面驗證機,到了1999年完成實驗科目也就是後來的“殲-8IIACT”驗證機(帶鴨翼)。
在此基礎上開始設計下一代原型機,用了四年完成設計方案,採用了很時髦的三翼面設計,前置邊條翼,主翼為雙三角翼。受長期仿/研製蘇式戰機的影響,特別強調機動性,在不使用向量發動機的情況下可以達到65度可控迎角,甚至在極限情況下90度迎角還有一定可控力。採用加萊特進氣道和雙全動垂尾、機動性超強,該方案最終命名“雪鴞”。
而實際上沈飛在“雪鴞”研發上還是用了心的,當年還有多組氣動佈局方案,包括:三翼面、常規佈局、邊條翼設計、主翼帶折彎設計等。
總體而言,“雪鴞”的設計思路類似於蘇-57戰鬥機,只不過在鴨翼和機身融合技術以及發動機技術上會更差一些。“雪鴞”強調超級機動能力,隱身效能反而成為輔助功能,“雪鴞”比大型的殲-20戰鬥機還要長,整個機體很大在正常翼面佈局之前增加一個鴨翼(雙三角翼+鴨翼)。
當年早於成飛出場的“雪鴞”方案一經問世,就獲得軍方一致認同讚賞,對於成為四代機志在必得,畢竟在此之前還沒有比它更強的戰機。不過由於殲-20方案的出爐,軍方對於這款真正自研、有長期技術積累(沿用殲-9系列成果)的戰機青睞有加,最終塵埃落定“雪鴞”出局。 -
5 # JackZ捷
沈飛的“雪鴞”一開始就點歪了科技樹(見圖1,成飛、沈飛各2組初選方案及效能對比)。
和FC-31的黑戶身份不同,“雪鴞”是有軍方正式編號的,既殲-14,採用三翼面氣動佈局(見圖2),重點放在機動性、敏捷性、大迎角特性上,把雷達反射效能放在次要方面,“雪鴞”雖然下馬但殲-14編號保留,和FC-31完全是兩碼事。
FC-31是殲14失敗後沈飛自研的內部編號,軍方沒有立項,因此也不會有編號,該機主要山寨了F-22的外形,卻無配套的大推力發動機,且機頭較小,限制了機載雷達的尺寸,並影響探測距離,機身小限制了載油量和航程,形似而神不似。
-
6 # 沐風談兵論道
其實,“雪鴞”戰鬥機一直在中國沒有被確認,而且也是港媒體報道出來。按照,港媒體報道:中國在研製新一代隱身戰機殲-20戰機,同時在研製其他隱身戰機,而且根本不是殲-31戰機,畢竟“雪鴞”戰鬥機還是有成飛研發,根本不是沈飛研發。因為沈飛研發的殲-31戰機。因此,直接可以否定中國第二款殲-31戰機跟“雪鴞”戰鬥機毫無關係。
之前,在央視節目中,出現一款從沒有建國的銀色戰機,而且設計與殲20截然不同,採用參翼面的鴨式佈局,固定式垂直翼,菱形發動機噴口。因此,這跟殲-20戰機存在顯著差別,再加上一系列的誇張就是這款戰機被媒體大肆渲染,據說可以進行跨越大氣層飛行。而這款戰機至今也沒有亮相,很可能是已經落馬。
而“雪鴞”戰鬥機很可能是中國沈飛在中國之前殲-14戰機基礎上研發的一款跟殲-20戰機競爭的戰機,這款戰機主要是針對殲-20戰機專案競爭。但是,殲-20戰機出色的效能贏得軍方的青睞,有成飛繼續研發和改進,最終成為中國一款先進隱身戰機,再加上殲-20戰機超強的隱身能力,採用S形彎曲進氣道,其世界上所有五代機隱身能力僅次於F-22戰機。
而“雪鴞”戰鬥機下馬的原因很可能就是隱身能力不足,畢竟沈飛在殲-31戰機之前,很可能一直採用俄製佈局對隱身能力認識不足,隱身太差,另外氣動設計太過於保守。但是,“雪鴞”戰鬥機很可能促進殲-31戰機的研製成功,依然功不可沒。
-
7 # 沉語八卦
國家把蘇27引進、生產、開發交給沈飛,蘇27的引進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生產重型殲擊機的國家,也使中國戰機追趕世界的步伐大踏步前進了20多年,因此權威人士說,“蘇27引進專案是共和國成立以來最成功的典範”。
因此,三代機不可能成立競標局面,那麼四代機可能競標嗎?也就是沈飛“雪鴞”存在嗎?
一沈飛殲11系列三代及三點半生產熱火朝天(11B、11D、15、16),供不應求,軍方十分滿意,在臺海、東海、南海以及藏南都顯示它存在的重大意義。
二成飛殲10A氣動外形不合理,空優設計理念落後(單一空優戰機在美國已經淘汰),沒有綜合能力,只能國土防禦與國家戰略走向深海,向海洋要經濟,格格不入,軍方採購不積極,設計需要大改,企業生產不飽滿。
三中航集團合理調控,引進蘇27放在沈飛,四代機成飛沈飛聯合研製以成飛為主,沈飛做替補;五代機則是沈飛為主,成飛為補,這也是社會主義國家隊的集中精力幹大事,統籌兼顧的具體體現。
綜上所述,當年四代機不存在真正意義競標,“雪鴞”更是無稽之談,或者說沈飛是陪太子讀書而已。
回覆列表
設計中規中矩。第四代戰機的定義是,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先敵摧毀。按照現在網上公佈的資料,完全不達標。取決最終政府的決定,如果政府支援,如把部分J20的隱身塗層,飛控,資料,雷達等直接使用,不失為下一代先進中型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