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北陸遜

    怎麼叫歷經幾百年戰亂呢?事實上,隋之前的二百餘年,真正亂成一團的只有兩個時期,一是八王之亂時期,隨後所謂的五胡亂華,其實不管是劉淵的趙漢,石勒的後趙,符堅的前秦,姚萇姚興父子的後秦,以及最後集大成的北魏,大體都是穩定的。

    另一個比較亂的時期就是孝文帝漢化改革之後的六鎮之亂,從公元523年到528年爾朱榮河陰之變以後,整個混亂的局面就逐漸穩定,後來宇文泰的關隴貴族軍事集團和高歡的武川鎮集團勢均力敵,由此北周、北齊建立,與南方的梁、陳一起,形成華夏的另一個三國時期。

    整體的局勢也是大致穩定的。

    也就是說,北方整體是向前發展的。楊堅的隋朝並不是一片廢墟上的白手起家,它是建立在強大的北周的基礎上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十餘年的勵精圖治,為隋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另外,北齊雖然被周武帝所滅,北齊的皇帝高歡高澄高演高湛等人,也大都狂暴荒淫,但北齊的亂從來都在宮廷,民間治理在宰相楊諳等人的治理下,還是頗為清明的。所以北齊雖然上層淫昏無恥,但整體國力其實一直在北周之上,這才能北擊突厥,南侵南陳,並佔有淮南,與陳隔江而治。

    最重要的是,周武帝宇文邕滅齊的過程頗為順利的,576年,即北周建德五年十月第二次伐齊,建德六年正月即攻入北齊首都鄴城(今河北臨漳縣),僅僅三個多月的時間就滅齊,自古滅國沒有如此容易者。這仗打的容易,因為戰亂而導致的破壞也就不大,有利於重建。

    另外,我們為什麼強調這個滅國容易呢?主要是想證明,楊堅承接的是一個完整的強大的北周,本身底子就極好。要知道,要不是周武帝宇文邕在北征突厥的過程中突然病逝,那麼,根據周武帝的規劃,他是要在擊滅突厥以後大舉南下伐陳的。

    可誰知,周武帝英年早逝,公園578年死時年僅36歲,兩年之後就讓楊堅摘了桃子。所以大家也看出來了,本身周、齊底子都不錯,府兵制、用人惟賢破除士庶區別、推行儒家文化教育、獎勵農耕,這些都讓隋文帝楊堅全盤接收,如此看來,楊堅真的是撿了個大便宜。

    另外,隋文帝本人也不是個庸才,雖然得國極易,但是其本人勵精圖治,可以說,開皇之治,楊堅本人功不可沒。

    楊堅首先完善了北周的府兵制、均田制,同時大力清理戶籍,將大批拖庇於豪門大戶的隱戶釋放出來,整個政治經濟得到大力整頓,經濟發展極為迅速;同時,楊堅將宇文泰用人惟賢,不區分士族大姓和寒門英才的做法進一步形成制度,科舉得以成型;廢北周六官制度,建立三省六部制,廢州、郡、縣三級為州縣兩級,加強了中央集權。種種舉措,再加上全國統一,老百姓得以安居樂業,這些都使得整個經濟快速發展,直至最終府庫充盈,由於國庫過滿,不得不新建國庫積蓄快速增加的賦稅和國家財富。

    讓人驚歎的是,如此充盈的國庫,卻並不是橫徵暴斂得來,而是楊堅多次下詔減免稅負的結果。越減老百姓越富,國家反而越富,這也頗值得玩味了。

    而相應的,秦之前的戰國是真正的“戰”國,這是打了幾百年的仗;而且秦始皇在統一全國之後,並沒有讓飽受戰亂的百姓休養生息,歇口氣,反而是繼續徵嶺南,打匈奴,大修長城,修馳道,同時還在打算對遼東用兵。如此等等,才是真正的耗盡了民力。再加上隨後的秦末戰亂和楚漢爭雄,整個國家完全是一窮二白,如此,漢初的窘狀也就不足為怪了。

    也就是說,一個是繼承了一個家大業大的北周,而滅掉南陳也非常容易,破壞並不大;而另一個是真正打了數百年仗,窮也是該當的

  • 2 # az2777

    什麼叫幾百年戰亂?也就五胡亂華的時候比較亂,之後是天下兩分或者三分,大多數時期是比較穩定的(再亂也沒有戰國亂),而且最後最強大的北周(隋)接連把不思進取的北齊和陳消滅了。

    秦末則不同,天下分成十八國兩大陣營反覆拉鋸戰,特別是項羽這暴君喜歡殺降屠城,歸根到底是因為幾百年的七國認同比天下認同強,楚華人看秦華人就如同華人看日本人一樣,而不是今天的江蘇人看陝西人,雙方打起來可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是所以兩個時代兩個不同:

    一是碎片化程度不同。

    二是鬥爭烈度不同。

  • 3 # 張睢陽齒

    一、漢、隋兩朝統一戰爭的激烈程度不同

    漢朝統一時,天下剛剛經過秦末農民起義、楚漢戰爭的洗禮,各地均遭遇長期大規模戰亂,全國農業經濟已破壞,回覆起來自然緩慢。

    而隋朝統一過程則順利的多,隋文帝楊堅用宮廷政變的方式登上帝位,並未在全國範圍引發

    大規模戰亂,文帝掌權後,東方的尉遲炯和益州的王謙叛亂均被很快平定,所以隋朝建國損失很小。

    而隋滅南陳的過程更像是一場“斬首行動”,大將韓擒虎帥兵突入建康,南陳國主陳叔寶出城投降,南方地區基本上望風歸附。隋統一戰爭中並未遭遇南陳長期抵抗,只用了幾個月時間就平定天下。

    二、生產力水平發展程度不同

    由於灌溉技術、耕作技術的進步,隋唐糧食產量已經高於漢朝。漢代糧食畝產280斤,而隋唐糧食畝產已達到330斤。農業社會只要糧食畝產高了,經濟恢復自然快。

  • 4 # 大思糊

    這其實也挺無奈的。

    咋整呢,也沒辦法呀。

    我認為一共有兩點原因吧。

    一:劉邦建漢時,留給他的是連年征戰,漢繼承的是秦,秦始皇在位之時就是大興土木,建長城,修宮殿,還有後來的項羽。

    在看楊堅,和劉邦比,整個一土豪了,楊堅的隋繼承的是北周,北周繼承的是北魏,這裡有個人叫宇文泰,是北魏的實際掌權人,基本上該打的仗已經讓宇文泰幫楊堅打完了,這是一點。

    二:建漢之後蕭何舉全國之力建了個未央宮,劉邦還忙東忙西的到處平亂,沒錢也是正常。

    楊堅建隋之時國內一片祥和,在建隋之前就已經把宇文家的幾個王侯全部處死,大權在握,後出征戰都沒有費勁,算是史上最容易的開國皇帝了。

  • 5 # 常風

    國家的富裕程度,漢和明一起,可以與隋和西晉對比,前者都是經過了破壞烈度巨大的農民起義,後者主要是篡權,社會沒有嚴重破壞

  • 6 # 澹奕

    漢朝安定天下之前經歷的是數百年的紛亂,而隋朝之前整體上已經維持了很久的相對安定。因為兩者得天下的方式不同,用個不恰當的比喻,像吃螃蟹,會吃的人雖然過程複雜但是嚐盡了螃蟹的美味;不會吃的人一頓亂啃結果可想而知。漢朝之前經歷過漫長的秦朝暴政與楚漢爭霸,當時天下的生產力本身就不高還被嚴重破壞,所以漢初國力非常脆弱;

    隋朝之前是漫長的魏晉南北朝時代,雖然南北對峙,但區域性生產力並沒有被大規模破壞,所以隋朝初期相對富有強大。

    秦滅六國統一以後,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然而秦朝施行秦法苛政,當時整個社會的生產力其實也並不高,加上連年征戰與大規模工程建設,最終激起了秦末農民起義秦朝滅亡。

    可是這還沒完,之後又歷經多年的天下大亂楚漢爭霸,原本六國遺民與各路起義軍之間互相攻伐,把原本就千瘡百孔的天下給折騰得一窮二白。雖然劉邦最終勝出,但是得到了也就是個爛攤子。

    迫不得已,漢初幾代皇帝都施行“與民休息,清靜無為”的策略,連匈奴犯邊也都是能忍就忍,直到景帝朝,國力才真正恢復。

    而隋朝就不同了,晉朝滅亡以後雖然進入了十六國時代,可是南北方都迅速被強大政權平定,實現了區域統一,整體上還是比較安定的。更何況,南北朝以後,新型農業技術不斷出現不斷推廣,而江南地區在“永嘉之亂”以後得以大規模開發,當時整個社會的生產力還是不斷進步的。

    更何況,當年的漢朝是憑藉武力得天下,而隋朝是以兵變取代了北周,直接繼承了宇文家的北方天下。而當時南方的陳朝相當富有,隋朝南下滅陳也並沒廢太多力氣,所以南北方歷經多年的發展留下的豐碩成果,也直接由隋朝得到了。

    所以說,漢朝初期的幾代皇帝都沒有後來的隋朝幸運,然而很可惜,隋朝國力充盈,隋煬帝卻急於求成,最終步了秦朝二世而亡的後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脆的糯米鍋巴是怎麼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