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驅護巡都採用前近防炮,後小型導彈的近防體系。個人覺得這樣做艦艇前後都有防禦空白。前方的近防炮與中遠端防空導彈之間有空白,後方的最末端防禦是空白。所以艦艇前後能否都放一門近防炮和導彈發射箱,這樣整個軍艦各有兩個近防炮和導彈箱,近防能力大大增強。 這樣做可不可行?有何利弊?
16
回覆列表
  • 1 # 皇家橡樹1972

    題主說前後都佈置近防炮和近程防空導彈的情況在大型航母這類戰艦上有,比如說:圖片上的“福特號航母”它的艦艉,橙色箭頭所指是“先進海麻雀”中程防空導彈、綠色箭頭所指就是“密集陣”近防炮、黃色箭頭所指是“拉姆21聯”近程防空導彈。艦艏位置橙色圓圈內是:先進海麻雀和密集陣、黃圈內是:21聯拉姆導彈,“福特號”完全做到了環360度2~30公里中近程自身防禦。

    可問題是航空母艦這樣的大型戰艦艦體寬大有位置佈置這些近防系統,驅護艦與航母相比不論是排水量還長寬度都很小,從理論上就限制了近程防空導彈發射器和近防炮佈置的數量。也就是說驅護艦空間很有限,騰不出來地方去安裝更多數量的近防裝備。我軍052D型大型防空驅逐艦,艦橋前面安裝了一門1130近防炮、直升機庫上安裝了一部21聯“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發射器,從兩種武器的體積來說,佔用上層建築是空間已經很大了,實在是難以在艦艏和艦艉同時佈置兩種武器。但,這並不妨礙052D驅逐艦環360°的近程/末端防禦,從圖片裡可以看到1130近防炮的橫向射界超過了220°(橙色射擊線),已經超過了180°,不能再多了否則就打到艦橋了。

    而後半球的“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發射器的射擊似乎更大一些有可能超過了260°,前後橫向射擊/發射角度加一起實現了全艦360°環繞,可以有效的攔截敵方來襲的反艦導彈和戰鬥機 通常來說反艦導彈打擊軍艦不會是迎擊艦的艏正面和艉正面,而是側舷攻擊,因為艦艏和艦艉雷達反射面積和受彈面積很小,不利於與反艦導彈末端雷達波的探測,並且擊中機率也會降低,為了給反艦導彈提供作戰便利,發射平臺都會從側面發射反艦導彈,但這也給防禦一方提供前後半球防空裝備聯合攔截的便利。

    由於前後半區的防空武器橫向射界都超過了180°,在敵方反艦導彈側面攻擊時可先由近程防空導彈在3~10公里外進行攔截,如果攔截不成可以由近防炮最後攔截,這就形成了兩個攔截層次,大大提高了攔截機率。“紅旗–10”成功攔截了鷹擊82靶彈。

    從目前驅護艦近程/末端防禦能力來說已經夠用了,近程防空導彈發射器可安裝8~21枚近程防空導彈,已經實現了間隔1秒鐘發射一枚的能力,可同時發射兩枚導彈攔截一枚來襲的反艦導彈,大大的增加了攔截成功的機率,而近防炮備彈800~1200發可以實施3~4次攔截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能力...兩種武器的結合已經能夠對抗3~4枚來襲的反艦導彈了。俄羅斯22350型護衛艦木有近程防空導彈,只是在機庫兩側各佈置一枚“帕瑪爾”近防炮,並且不在是“卡什坦”那樣的彈炮合一系統,就剩炮了。

    在目前驅護艦近程/末端火力夠用了情況下實在是沒有必要前後都安裝兩型裝備,一是艦體空間有限沒地方安裝,二是這兩種裝備單獨一種都是價值不菲的,用不起。沒地方用不起就不安。

  • 2 # 看清看未清

    軍艦的設計不僅是堆積武器,而且要綜合考慮達到攻防效率最佳,其中有軍艦平衡這樣的技術問題也是造價這樣的經濟問題,如果同時面對50枚導彈的攻擊,什麼防衛武器也沒用,但是對付二三枚,前炮後彈就足夠了

  • 3 # 執劍者阿川

    可以,但沒必要為了近防系統壓縮其他系統的比例

    現代的近防炮和近程防空導彈不是擺在甲板上就可以了,由於整個系統十分龐大,所以需要打穿多層甲板才可以安裝。考慮到電磁相容和軍艦的承載量,現有近程防空武器的佈置方式已經是各國設計師不約而同認定的最優解了,再多安裝要麼增大軍艦噸位,要麼就要減少其它系統了

  • 4 # 真正鱷魚不哭

    不是不可以,而是說怎麼搞更最佳化。

    也有軍艦是前防彈後速炮的格局,比如灣灣的康定級(法國拉菲德級)

    當然,康定的防彈是鬧著玩的,沒有反導能力,也談不上區域防空,能不能作好點防禦都兩說,也就是個壯壯膽的作用。

    早期軍艦一般只有一種防空導彈,而當時技術落後做不了垂髮,因為體積較大不能上架太多,還要準備再裝填裝置和備彈,因此整個系統較大,需要打穿幾層甲板,除非該艦不帶直升機不設機庫,不然後部是沒有空間佈置的。既然防彈在前,為了配置均衡速炮就應該在後了,而且當時二者有不同火控雷達,需要隔開。

    現代盾艦就不同了,可以用一套綜合雷達控制全艦系統,大型防彈用垂髮,用於主要戰鬥用,另外配用一套小型防彈補漏。小型防彈大多是十幾二十聯裝,因為是一錘子買賣,也不用再裝填和備彈,體積小不用穿甲板,直接擱機庫上頭節省空間。

    而近防速射炮無論怎麼小都是要穿甲板的,那個小炮塔是放不下再裝填和備彈的,為了避免影響機庫容量,當然只好挪到前面了。

    軍艦武器不是裝得越多越好,要考慮一個均衡問題,像俄式軍艦那樣一味堆砌武器,就容易造成頭重腳輕,適航性極差。好比俄羅斯不到千噸的導彈艦能裝射程上千公里的口徑巡航導彈,但只能在裡海這種封閉內湖使用,風浪大一點就有傾覆危險。

  • 5 # 歷史小挖客

    小挖客說:當然可以,而且中國就曾經還這麼做過!現在改進成了更好的菱形佈局!

    曾經這麼做過

    象題主建議的這樣佈置,就是要在艏艉各有2個炮位,呈4角佈局。應該還有不少記得曾經的112、113艦吧?如上圖,它們就採用了這種方式,注意紅圈中,艦艏、艦艉方向各有2座雙聯37毫米炮承擔近防任務。以現在來看,把其中1座換成紅旗-10防空導彈當然也是可以的。這樣佈置的好處是:無論哪個方向來襲有導彈來襲,至少可以集中2個炮位的火力進行對抗。後來的167艦也沿用這種4角佈局,但很多軍迷很不滿意:4座炮全移到後方去了,正前方火力不足,不如112艦的佈局。如下圖。

    技術進步了

    現在為啥不這樣布了?原因很簡單:技術進步了!首先,垂髮的中程防空導彈效率很高,近防的火力就可以相對適當減弱。當初112艦這麼佈置也是沒辦法,那時候拿得出手的就是雙37炮,效果遠不如現在的1座1130炮或者紅旗10導彈!有這樣的甲板空間和排水量,還不如多裝一點中程防空導彈效果更好

    有更好的菱形佈局方案

    4角佈局的效果也不太好,一定要安排4個炮位的話,還不如菱形佈局!大家都知道軍艦側面的紅外、雷達訊號最強,反艦導彈最容易從側面發起攻擊,4角佈局每一側最多隻能集中2個炮位的火力,和艏艉各1個炮位的佈局的側面火力是一樣的!後一種佈局重量、空間、造價都要小得多。而菱形佈局,可以在每側集中3個炮位的火力,效果會好很多。如下圖,請忽略小挖客拙劣的手繪風格。

    4角佈局的好處是,艏艉方向可以集中2個炮位的火力,這一點菱形佈局也可以做到,甚至多數情況下可以集中3個炮位的火力對抗艏艉方面的威脅!所以現代驅護艦多數採用了近似菱形的佈局:前後是硬殺傷的近防炮和導彈,中間是軟殺傷的主被動的電子對抗。題主不用擔心啦!

  • 6 # 麥田軍事觀察

    在水面艦艇讓前後同時設定近防炮與導彈不是什麼難題,但是沒有推廣起來,沒有采用這種設計實際上是一種技術取捨問題,不是做不到的問題,主要問題就在於導彈和近防炮在雖說有一定的差距,各有優勢,但是他們作為近防系統來說說,還是存在一定的矛盾,同時在一起設定的話,設計等等還會出現爭搶射界的問題,從簡化結構的角度並一般是不主張把他們設在同一個甲板上。

    從技術上角度來說,他們的功能是相同的,在一個地方設定兩個,實際上是一種競爭式的關係,沒有必要同時設定,從效果上說,也談不上有多高,反而麻煩不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國人才濟濟,秦王嬴政為何選擇李信擔任第一次滅楚之戰的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