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段醫天士

    建議百度上搜道德經,有原文,註釋,解語。

    應多關注水,例如參考黃河,長江,京杭大運河,南水北調等。因為“水幾於道”。對水的認識越多那麼就對道認識的越多。

  • 2 # 清水清音

    道德經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個高峰,代表了中國傳統的哲學觀。東西方哲學的差異在於:西方哲學追問我從何處來到何處去的問題,並把人的存在與神所關聯,即所謂的人神合一。而東方哲學(中國)則並不剖析人為何存在,只講如何存在,即所謂天人合一!道德經就是教人如何看待一切存在,並如何做到與天地自然和諧統一!

    想學習道德經,其抓手就是找到道德經觀察世界的方法,培養宏觀、客觀看待問題的能力,減少個人觀點,客觀認識世界。並依據客觀世界的法則為人處事。領悟到“道法自然”,做到應物自然!

    學習道德經,如果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最好還是少看後人的註解,以個人慢慢領悟為佳!多讀多想多悟!

    萬事萬物、一切存在的真相即為道,依據一切存在的真相而為人處事的原則是為德!能這樣做的人,即是聖人!

  • 3 # 種田公子

    作者想學習《道德經》 !至少自身要有一定的古文基礎,起碼還得有一顆包容天下的心❤️!

    貧道不才,簡單說幾句《道德經》里老子經典句。老子道德經裡曾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意就是天地本身就有其自然法則和規律,對待萬事萬物皆隨自然,不會因為你人類是天地的高階生命體網開一面。同樣把你和賤悲的狗一同看待。天地萬物皆平等!後衍生至曰:一生一,二生二,三生萬物……道法自然。二者老子《道德經》開頭說的那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現如今的道教學者廣泛用於對道教【家】學的啟蒙鑰匙,按貧道的理解意思是【誰人生來都善良,人之初,性本善!都存道義,但是道義不是這麼容易儲存!當你哪一天出名了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你以前出名的善舉就泯沒世間!沒人提及說道了】先說這麼多吧,希望對你有所啟發!Over 先!

  • 4 # 躍遷之路

    一、首先要背誦,先不考慮什麼意思,先背會再說。而且我認為越早背誦越好,比如在孩提時代。因為,會背之後,再遇到新的知識能夠馬上融會貫通。再說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中國的文字自古以來一脈相承,背的過程中你也會有自己的理解。所以,會背是前提。

    二、背會之後,再找一本專業的註釋本,看看用現代語言的解釋,對照一下自己之前的理解是否正確,對有疑問或者不通的地方進行標註,或百度或問答,選擇自己認為最正確的回答。

    三、從中國文化的角度來深入瞭解。可以在網上找一些影片來聽,比如百家講壇曾仕強講過道德經,也可以在喜馬拉雅上搜道德經。總之,有很多人講過,儘可能找一些名家,他們講的角度不同,內容也有差異,兼聽則明,最後形成自己的判斷。

    四、從西方哲科思維的角度來深入的瞭解。《道德經》據說有170個英譯本,是世界上僅次於聖經被翻譯最多的經典。那麼道德經為什麼在西方很紅?西方人從中又看到了什麼?許多西方的哲學家、科學家都研究過《道德經》,比如:海德格爾、萊布尼茨、黑格爾、羅素等。如果你對哲科思維比較陌生,可以先上一遍混沌大學的“創新學院”,先對哲科思維來個啟蒙。如果需要你可以留言我們加個微信,我將哲科思維的幾節課分享給你,可以免費聽。

    需要補充幾句的是:

    1、華人把《道德經》研究了兩千多年,產生了道家玄學和近代國學,當然還有無為而治等等,總之是越來越複雜,玄之又玄。我不是十分推崇,甚至認為中國古人對道德經的解讀走錯了路。

    2、我認為對《道德經》的解讀要有新的維度,尤其是哲學、科學、數學維度的解讀,才能發現它現代、真實的意義。比如現代科學裡的《混沌理論》《複雜科學》《分形幾何》《湧現性》等。

    3、你也可以聽聽王東嶽的《東西方哲學思想課》對道德經的解讀,王東嶽的觀點自成一派,我覺得更接近道德經的背景本源。

    4、我認為《道德經》揭示了自然界的一些普遍真理,是中國古人對第一性原理的追問。如果沿著老子的思想追問下去,中國很可能會產生西方一樣甚至更高階的科學。非常可惜的是,中國自古以來對道德經的解讀很可能偏離了正確的航線。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是一幫文人在研究,缺少哲科思維素養結的果就是對道德經的研究永遠處在表層,又或者成了玄學。這不僅偏離了老子的初衷,對現代和未來也沒有多大的現實意義。老子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科學哲學家,如同西方的柏拉圖一樣。

  • 5 # 騎士生活空間

    學習任何一門學問,都要像看地圖一樣,心中有經緯,方向就不亂。先得找清楚東西南北中大方向。然後再用經緯度去把它方格化,把幾個主要內容能夠定位清楚,這樣學習起來得心應手。學習《道德經》也是如此。

    五千多字的《道德經》,也叫《老子》。它的經緯度有如下幾個方面,先明辨清楚,就入得大門了,入門之後,或走馬觀花,或駐足細膲,或直入廳堂,或曲徑探幽,憑君喜好!

    一、這本書誰寫的?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很明確,《道德經》的作者是老子。二千多年來,這個說法一直是主流。也有爭議,有人認為《道德經》是老萊子、太史儋、李耳、老聃的共同作品。也有人認為這本書是老氏家族的成員不斷修改積累的成果,是他們共同的著述。提出這些見解的有馮友蘭先生、錢穆先生,有當今的學者景伊、陶建國二位先生。但總體來講證據還不足以推翻主流說法。所以我們還是可以明確的說,《道德經》就是老子的作品。

    二、這本書寫作於什麼年代?

    老子是春秋末期人。與春秋鄭國很有名的人物子產基本同時,生於孔子之前。孔子曾問禮於老子。當然這個也有爭議。梁啟超先生、馮友蘭先生、楊榮國先生、錢穆先生、顧頡剛先生等人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但還是那句話,證據不足。老子是春秋末期人,那麼他的書當然也寫在春秋末期了。至於是出關之時匆忙寫的,還是歸隱之後慢慢寫的,倒不是特別重要了。你只要記住,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轉型期,由很多的小城邦小國家向戰國七雄發展,最後再歸於秦的一統。

    三、這本書的作者是個什麼樣的人?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老子者,……周守藏室之史也。”。根據張松輝先生的研究,老子的身世大致有四點。1.老子是春秋陳國貴族後代。2.老子的父親在東周做官。3.老子在東周都城洛陽生活了很久,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十分熟悉周的文化。4.老子晚年回故鄉陳國授徒講學。 我認為這四條是可信的。老子的身世有不少的傳說和不同的說法,有的過於荒誕,有的失之偏頗。張先生的這四個看法總體來講是言之有據,基於實際的。

    四、這本書寫作於什麼樣的人文背景下?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大家知道,周是用封建諸侯的方式維持王權,用周禮作為共下共守的規則來治理天下的。到了老子的年代,這種政治體系的治理能力日漸衰微。老子生活在東周的都城,又做著東周的官員,怎麼樂意看到這種情況呢? 可是他人微言輕,無能為力。作為一個有學養的人,做出一些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是必然的。在現實中做不了,著書立說傳播自己的思想,是一個思想家必然的替代選擇。孔子也是這樣。老子極熟周禮,孔子“問禮於老子”正說明了此點。但周禮在現實中已變得無用,老子思考,在周禮之上有更高的“道”和“德”,它遠高於仁和義,遠高於賢和法。它不是常有,也不是常無,它在有和無的永恆的迴圈變化當中,它像水,逢強愈強,逢弱則弱。 他是眾妙之門,玄之又玄。這實際上已經超脫現實,進入了一個哲學的思辨當中。老子的這種哲學思辨在現實中肯定是不能馬上拿來用的,所以他只能辭官隱居,“修道德…自隱無名…”是他的必然歸宿。

    老子在他的時代是不能夠輝煌騰達的,無法做到“坐於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也無法挽救東周的衰微。 他卻給後人留下了巨大的思想財富,他是中國哲學的始祖。所以《道德經》是一部哲學著作。 常常誦讀揣摩,玩味體會,必將給智慧帶來極大的裨益。你說這是有用還是無用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泳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