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評三國

    《三國演義》中馬騰被漂白了。他在史實上其實是最早的割據勢力,還沒有發生黃巾起義之前,他就作為一個西北的割據勢力存在,基本上游離於東漢中央政府之外。當然,當時西北不止馬騰一股勢力,還有韓遂等人也在西北割據,統稱西北部族。《三國演義》不但漂白馬騰為忠於漢朝的人。他沒有參加討董行動,但是演義中加入了。馬騰和董卓在演義中不是一路人,在史實上,情況差不多,只是董卓野心遠大於馬騰。而且馬騰這個人處於矛盾之中,既想保持割據狀態,又想得到中央政府的承認,甚至收編,當然他追逐的還是利益。後來在鍾繇的勸說下,馬騰自己到許昌為人質,把軍隊交給了兒子馬超。

  • 2 # 林鹿蘋

    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不能拿來當歷史看。

    小說拿來一起反董卓只是強調漢室的正統性,尊劉貶曹,還有一方面原因是因為馬騰的祖先是伏波將軍馬援,是漢室忠臣。

    歷史上真實的馬騰是夥同董卓先後進京,不過不趕巧,董卓死了,李傕郭汜專權,於是拜韓遂為鎮西將軍,遣還金城,馬騰為徵西將軍,屯於郿。長期割據涼州,彼此內鬥,或者與少數民族的戰爭,於漢室無甚助益。

  • 3 # 風再起漣漪

    中平四年(187年),涼州軍司馬馬騰背叛漢廷,投奔韓遂的涼州叛軍。

    中平五年(188年),涼州叛軍(王國為首)包圍陳倉,漢廷派皇甫嵩為主,董卓為副,各率兩萬人前往陳倉救援。

    中平六年(189年)二月,涼州叛軍敗北,退回涼州,王國死,韓遂與馬騰爭權並制衡。

    九月,董卓入朝,專權。

    初平元年(190年),關東反董。韓遂、馬騰觀望局勢,未有動作。

    初平二年(191年)三月,董卓入長安。

    隨後,董卓派人聯絡韓遂、馬騰結盟。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董卓遇刺身亡。

    韓遂、馬騰率軍抵達長安附近,觀望局勢。

    六月,李傕入朝,專權。使人安撫韓遂、馬騰。馬騰留在關中,韓遂返回涼州。

    ——憑印象, 大概關係就這樣。

  • 4 # 上策視覺

    馬騰和董卓怎麼會是一路人?

    馬騰是西北割據軍閥中一股勢力,後來在李椎、郭汜二人把持東漢朝政時期被名義上招安,封為徵西將軍,在曹操挾獻帝令諸侯後向曹操投誠,入朝為官,擔任衛尉,後其子馬超起兵反曹,馬騰在許昌全家被曹操屠殺。

    而董卓先是官軍中的低層軍官,因在與馬騰、韓遂等割據叛軍作戰中立有戰功,升任涼州刺史,平定黃巾起義後又升至前將軍,成為當時東漢朝廷最有軍權實力的人物之一。再後來董卓受大將軍何進邀請進京,何進死後,董卓殺十常侍把持朝政,任相國,權傾朝野。最終被司徒王允設計殺死。

    總結:馬騰一生都屬於半官半“匪”之間,是一股叛亂勢力的頭目,後受招安入朝為官。

    而董卓一直都是朝廷官員,代表的是政府。

  • 5 # 經典老劇場

    我是三國曆史愛好者,喜歡的可以關注哦,讓我們一起品味三國!

    在馬騰當西涼太守之前,董卓就是西涼太守,相當於西涼的一個軍閥,東漢末年宦官把持朝政,大將軍何進想要一舉殲滅宦官,就召董卓帶兵入京,還沒到京城,何進就被宦官所殺,然後袁紹則反殺宦官結束了近百年的宦官干政。董卓進京後把持朝政,廢少帝改立劉協為帝。

    袁紹出身於東漢末年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號稱四世三公,影響力非常大,袁紹振臂一呼,號召天下諸侯清君側,滅董卓,還政於漢室。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如果滅掉董卓,參與的諸侯都是功臣,都會有所冊封的。另外此時也是各諸侯站隊的時候,如果不加入反董卓的隊伍,那就會被視為與董卓同列。此時的董卓是天下人人得而誅之,誰也不會把自己放在火上烤,西涼馬騰就算是隨大流也要加入反董卓的大軍當中。

    馬騰和董卓雖說都是西涼軍閥,但卻不是一路人,馬騰祖上世世代代都是漢室忠臣,而董卓生性殘暴,私心非常重,野心也非常大。所以說馬騰和董卓不是一路人。

  • 6 # 東方評史

    在《三國演義》中,無論是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之中,還是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書中都有明確的交代,董卓所率人馬均為西涼人。

    而在此後的交代中,馬騰所率人馬也是西涼人,其子馬超在攻打曹操時也是西涼人馬,並且馬超還是被西涼人奉為神明一般的人物。

    董卓自幼出身西涼,後任幷州刺史。

    而馬騰也是出身西涼,併兼任西涼太守。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們是同鄉。

    並且所率人馬皆為西涼人,按正說他們應該是一路的。

    但真實的事實是他們的確不是一夥的,在十八路諸侯虎牢關討伐董卓時,馬騰是十八路討逆諸侯的第十三鎮,並在後期與董卓的餘逆李傕、郭汜、樊稠和張濟的鬥爭中也有明確的交代,馬騰和他們不是一丘之貉。

    對於這一點,在《三國演義》中有明確的交代,書中是這樣寫的:西涼兵到,兩個引軍迎去。

    西涼軍馬擺開陣勢,馬騰、韓遂連轡而出,指李蒙、王方罵曰:“反國之賊,,誰去擒之?”言未絕,只見一少年將軍,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手執長槍、坐騎駿馬,從陣中飛出。

    原來那將即馬騰之子馬超,字孟起,年方十七歲,英勇無敵。

    王方欺他年幼,躍馬迎戰,戰不數合,早被馬超一槍刺於馬下。

    馬超勒馬便回,李蒙見王方戰死,一騎馬從馬超背後趕來,超只做不知。

    馬騰在陣門下大叫:“背後有人追趕。”聲優未絕,只見馬超已將李蒙擒在馬上。

    軍士無主,望風奔逃,馬騰、韓遂乘勢追殺,大獲全勝。

    馬騰在《三國演義》中,有兩次參與了討逆行動,第一次是參與討伐董卓,第二次是與董承、王子服和劉備等人結成了裡應外合共同對付曹操的歃血同盟。

    在整個爾虞我詐的三國軍閥之中,馬騰還是一個屬於比較有正義感的人物。

    他和董卓雖都同屬西涼人氏,但他並未像李傕和郭汜那樣附逆董卓,成為漢室的罪人。

    單從這一點上來說,他是一個忠於漢室的忠臣。

  • 7 # 霧都溼氣

    董卓,隴西臨洮人。漢桓帝末,從中郎將張奐徵幷州有功,徵拜幷州刺史、河東太守,遷中郎將,討黃巾,軍敗抵罪。時馬騰與金城邊章、韓遂等俱起事於西州。殺刺史、郡守以叛,眾十餘萬,天下騷動。復董卓為中郎將,西拒騰、遂等。其勢同水火。時漢六軍上隴西,五軍敗績,獨董卓全軍而還,屯住扶風。拜前將軍,封鰲鄉侯,徵為幷州牧。

    靈帝崩,少帝即位,屁還未坐熱寶座,卓到,廢少帝,立獻帝。卓遷相國,封郿侯,贊拜不名,劍履上殿。京都大亂。曹操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演義稱西涼太守馬騰為十八路諸侯,其實為叛軍,遠在西州。

    漢獻帝三年,司徒王充與卓將呂布共謀誅卓。是歲,馬騰、韓遂等降,率眾詣長安。漢朝以遂為鎮西將軍,遣還金城;騰為徵西將軍,遣屯郿。後騰襲長安,敗走,退還涼州。

  • 8 # 14885143955

    西涼太守馬騰,接受過董卓任命,根本談不上伐董卓,馬騰隸屬於韓遂的反政府軍被招安,涼州的本地軍閥,兒子馬超是一方霸主,董卓基本上屬於歷任幷州。涼州政府軍不是一個派系,沒理由與十八路諸侯去伐董卓。伐董卓的倡導者是曹操,因曹操刺殺董卓之後遭到通緝,反董是曹唯一生存之道,借十八路諸候伐董建功立業。還有袁紹公開反董,袁紹四代三公,門第高貴,家族影響力大。其實十八路諸候聯盟反董另有玄機,大家都懷有各地目的,各自都在儲存實力,都有各自的小算盤,撈一點好處而以吧。

  • 9 # 柏林觀史

    馬騰,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中平四年被任命為軍從事,開始統領部隊,後來參加征戰有功被提升為軍司馬,遷偏將軍,後來馬騰加入了叛軍,初平三年,董卓進京時曾經拉攏過馬騰、韓遂,馬騰第二年才到達長安,到達的時候董卓已經死了,十八路諸侯是三國演義中寫的,跟正史中有出入,正史中確實有諸侯討伐董卓,但是沒有馬騰,實際上有渤海太守袁紹、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劉岱、王匡、張超、橋瑁等,公孫瓚馬騰並沒有參加。請多以正史為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已經跑步一年多,為什麼老是受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