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臨帖,感覺怎麼也臨不好,越臨感覺難度越大,有種沒自信的感覺了,為什麼?
7
回覆列表
  • 1 # 小馬奔騰藝術工作室

    我的個人臨帖心得。把心態放好,自己制定一下計劃,

    當你持續臨帖1個月的時候,明顯有質的飛躍,

    當你持續兩個月時,可能覺得再臨也沒有什麼進步,覺得自己已經臨的可以了,

    那就默臨,默寫。

  • 2 # 百姓講壇詩書吟田園

    關鍵是讀貼,每一個字多多揣摩,細細品味每一筆畫的筆勢,特別是筆畫之間的粘連,照應 ,承載,即書家所謂的接氣。

  • 3 # 清水軒之元道

    【臨帖瓶頸,臨帖難,書友給你支招】

    學書之人,特別是自學之人,可能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好比武俠裡的練功之人,練到一定程度了,好難突破現有的功力,這就是所謂的瓶頸期。導致這樣情況的原因各異,不妨先來找找原因。本人90後,8歲學書,無師帶領,全憑看帖領悟,學中艱辛彎路,也許僅孤燈與四寶知,閒話不多說,結合自身學書之路,小談臨帖難的問題。

    一、原因剖析

    1.肌肉記憶難調整。肌肉在長時間的練習某一動作後,會形成一定的記憶,也可以說是行為習慣,這也是每個人有自己書寫風格的所在,肌肉記憶的準確度,決定了脫貼之後的書寫的準確度。比如我們用筷子,長時間運用,要夾哪塊菜,不加思索,伸手就能準確夾到,並能準確送到嘴裡,而不是臉上或是鼻子上。許多人學寫字時,都有過長期寫硬筆字的過程,對所寫的字有著自己的理解,有著自己的風格,也就是自己的肌肉記憶。臨帖時字帖的風格和自己的風格不相一致,就會出現想寫成字帖那樣的字,落筆後卻發現不像字帖的字或是自己的分格。形成肌肉記憶後非常難改,許多細微的動作就可能影響一個字美感。

    2.讀帖不夠仔細。讀帖就是拿到一本字帖,仔細觀察領悟。為什麼這幅字會成為大家學習的字帖,有什麼樣的美感,字與字之間的對接間距,整篇字的佈局配合,都需要仔細的觀察。而許多學書者常常忽略這個步驟,想學寫字了,找到一本字帖,就開始對貼練習,只觀字形,而不去體會字的意,這樣臨出來的字感覺比較呆板,沒有生命力,這樣也導致練習一段時間後進步不大,越臨越難。

    3.閉門造車交流少。許多學書者可能會認為,只要勤加練習,就會逐步學好,一個人閉門造車,自己領悟,常忽略了和其他書友交流的重要性。一個人琢磨,總會受到個人侷限性的影響,一些小技巧上總是在原地轉圈圈,而寫字又是方寸之間的事,筆畫順序、長短、輕重、都可能導致一個字的書寫失敗,影響整篇美感。所謂當局者迷,自己看自己的字在當時很難覺察到自己的敗筆,就拿自己幾年前的字和現在來做對比,經驗積累和任職程度的不一樣,當時覺得好的字現在看來有些也會覺得是敗筆,但這個是時間上變化自己才領悟的,加強交流,其他書友也許一眼就看出了不足之處,自己加以改正,節省多少時間和認知過程,進步也就很快了。

    二、解決方法

    1.強化訓練準確度。我們學習字帖,就是覺得自己的字需要提升美感,改變現有自己字型的風格,達到大家都認同的一種美感,這就需要我們對照字帖,作為一個標準,不斷改變自己的分格,也可以說是調整自己的肌肉記憶。這就要求我們再臨帖時一定要準確,以臨得一樣為標準,逐步改變自己原有的肌肉記憶,形成新的肌肉記憶,達到轉換我們寫字風格的目的,轉換過來了,你就是進步了,沒轉換過來,就需要加強聯絡。要形成肌肉記憶是需要大量的長久的訓練,最終達到我們在用筆時已經不需要大腦思索,落筆達意的程度。

    2.領悟字帖的精髓。每本字帖都有其精髓所在,如何領悟?在於仔細讀帖,一副字,一眼看上去很美,那是形。而要學習,就要理解其意,整篇的佈局,墨的濃淡,字與字之間的相互搭配,每個字筆畫上的長短、輕重、順序,最難的是筆在空中的運動軌跡,這是看不到,全靠領悟,在行書或是草書中這樣的領悟最為重要。例如楷書中的橫,從右邊起筆再回轉向左走,被墨蓋住了就看不到,這就需要仔細讀帖領悟。

    3.廣泛交流。有條件的可以拜訪名師,入門求學。沒條件的那就充分利用好網路,祖國地域之廣,人口眾多,在某一領域總會有許多志同道合的人,也許您正在學習的字帖,在你寫字的時候也有很多人在落筆。各人的領悟程度不一樣,何不大家一起來交流,相互間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也是一種樂趣。有時覺得該這麼寫,或是筆畫該這樣的順序,但和別人交流後,別人的方法和自己又不一樣,相互一對比,就可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了。可以加入一些書法交流群,我最多的時候有加入20來個群,每天寫字就往群裡發,請各書友指導,一度成為群裡最活躍的人,有時也給其他書友提建議,共同進步。

    漢字書寫,有著長久的歷史,在今天計算機廣泛運用的時代,有些人提筆已經不知道怎麼寫字了,更別說寫一手漂亮的字,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需要一代接一代的接力。書法個人認為就是書寫方法,沒有多少神秘性在裡面,不斷練習,勤于思考,加強學習,總會有所進步。書寫間,修心、養性,方寸間體會筆墨間的天地,樂趣自生。書友,加油!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我是元道,90後傳統書法愛好者,致力傳承優秀書法等傳統文化】

  • 4 # 中州耕牛堂主

    學書法是個慢活,沒有捷徑,只有老老實實地練。這句話是歐陽中石先生說的。

    看了題主的臨帖作品,認為基本上還沒入帖呢。漢《曹全碑》的用筆和結字特點一定要牢牢掌握好。漢《曹全碑》中鋒用筆,且多圓筆,結字特點是內收外放,主筆突出。

    在臨帖階段,先不要急於寫作品,把精力全部用在臨帖上。哪怕是集字作品也不要寫。

    對臨一個階段後,可返回去摹臨,摹臨一個階段後,再進入對臨。就這樣反覆的臨,反覆的練。

    根據題主目前的情況,我認為還是要深入臨帖。臨帖時,心要靜,且不能有私心雜念,要摒棄浮躁。在臨帖的同時,還要認真讀帖,還要領悟。

  • 5 # 如石書藝

    書法學習,進步起伏,變化正常。你臨帖一段時間,出現瓶頸現象,感覺很困惑。根據你的臨作分析,主要有以下一些問題:

    一是曹全碑上手容易,深入難。隸書的點畫相對與其它書體,筆法簡單,更容易上手,尤其曹全碑,點畫的提按、使轉、調鋒難度係數比較低,結體特徵以扁平為主。這都非常適合初學書法掌握。

    二是從提筆寫出第一個毛筆字,每個人都會有一種興奮,原來書法可以學。但隨著一遍遍的臨習,你會逐步注意到自己臨的字與帖越來越不像,不是你退步了,而是你看書法的眼力提高了。

    三是發現了問題,但畢竟臨習時間短,手上功夫跟不上,不能完成自己想要的理想書寫。

    針對這些問題,建議:

    多讀帖,我曾經談過讀帖的“五要領”和“四比較”,可作參考。讀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字帖的精神,領悟到臨帖的共性特點和規律,例如,曹全碑的橫,雖然筆法並無二致,但變化非常豐富,有標準的蠶頭燕尾、有平畫、有如大雁掠過似的輕盈,即使同樣是波畫,其形狀也各不相同。讀帖時,要多問自己為什麼?然後,想方設法在帖中尋找答案,即使一些細節,也要弄清究竟是共性規律,還是個別現象。

    多思考,臨帖不是抄帖,按照自己的理解一遍遍地臨,便算完事。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臨習,感到沒有進步,就停住,靜下來,認真思考,尋找原因。弄清是自己的理解問題,還是方法問題,找到問題的結症,再繼續臨帖,效果更好。

    多揣摩,筆法雖然說“千古不易”,但每個人的臨帖方法都有別。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確,隨著臨帖的深入,方法是否有所改觀。這些狀況如果自己拿捏不準,就看看歷代名家臨曹全碑的書法作品,例如明清之際和現代有許多書法大家臨過曹全碑,不妨從他們臨曹全碑中,體會筆法特點和臨帖方法。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借鑑書法大家的經驗,事半功倍。

  • 6 # 孝迎

    1、核心原因:最基礎的認識層面沒有掌握

    2、基本的認識和方法沒有掌握,就會導致後期所出現的:寫的好也不知道哪裡好,寫的不好也不知道哪裡出現了問題。這是絕大多數自學之人的常態:迷茫期。

    3、文化底蘊決定了能夠達到的藝術造詣,所以為什麼說要多讀書呢,這東西看不著、摸不著的,但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無處不在,一句話總結:無形的永遠掌握著有形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來月經前後幾天白帶有暗紅色到慢慢變褐色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