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ing
-
2 # 大蔥侃侃侃
舊作一篇。
一
高平陵之變,發生於公元249年,是三國後期曹魏集團內部一場重要政變,它的發生,標誌著曹魏軍政大權開始從曹魏親族手中旁落到以司馬氏為代表的世家大族手裡,而這也為日後的司馬代魏,三家歸晉打下了基礎。
事變概括起來很簡單,即已經被當時的曹氏宗室首腦人物曹爽,架空權力的司馬懿,趁曹爽陪魏帝曹芳離開京都前往高平陵拜謁魏明帝曹叡之時,發動軍事政變,控制了洛陽,隨後迫使曹爽交權,更於其後逐一剪除曹魏宗族勢力。
遊戲《三國志11》中的司馬懿造型 很傳神
司馬懿在整個政變的過程表現,完全符合其“冢虎”的形象,出手果斷狠辣,曹爽及其弟弟,黨羽等都被誅滅三族,一時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二
司馬懿與曹爽的較量,狹義上說,是元老功臣與新銳親貴兩股力量的角逐,往廣義上說,是士族與宗室的對抗,無論哪一方勝出,都會影響其後的政治走向。
既然是兩股勢力的爭鬥,那麼司馬懿就絕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某種意義上說,司馬懿是替元老們出頭,畢竟曹爽們鬧得太過火了。與司馬懿共同參與本次事變的,還有其他幾位曹魏四朝元老,比如蔣濟與高柔。
很顯然,這兩個名字並不是熟臉,之所以看起來不眼熟,是因為眼熟的已經全死光了。
請相信,能在曹魏時代活過四位帝王(曹操已有皇帝之實了)的幹部,那真是相當稀少。大家比較熟悉的,比如五子良將、曹仁曹洪,夏侯兄弟、五大謀士等等知名人物,到了曹芳即位之時,都已追隨先帝於地下了。剩下的,最有名氣的只有司馬懿(算他身體好),以及演義不知名但歷史地位很吃重的人。
所以,到了曹叡末期,早沒了當年人才濟濟的盛況,只有重臣沒有名人。
三
蔣濟同志,男,安徽人,曹操時代便參加工作,事實證明,此公的政治水平相當的高,一生為曹魏集團提出過諸多的良策,是不可多得的賢臣。儘管名氣不大,但在當時,他可是曹操的心腹謀士。
蔣濟在事變中,支援了司馬懿,並參與其中,曾寫信勸曹爽投降,將權力交付給司馬懿以保太平。但最終曹爽被司馬懿所殺,蔣濟慚愧而死。
高柔,也是四朝元老。名氣並不大,連他哥哥都比他有名,就是袁紹的外甥,高幹(好名字)。
此公絕對是鹹魚翻身的典範,由於出身不好,哥哥高幹背叛過曹操,他曾一度被曹操猜忌,想要殺了他,但憑藉埋頭幹活的出色表現,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撿回了一條命的同時步步高昇,加上身體素質過硬,扛到了曹芳即位。
事變中,高柔受郭太后詔令,假節行大將軍事,也就是代行曹爽的工作,佔據曹爽軍營,被司馬懿稱為是如同周勃一樣的人物。
歷史上沒有過多描寫高柔的心理活動,但有一點很清晰,他是這次事件的功臣,事後封侯受賞,地位崇高,且得以善終。
這是明文記載參與到事變中的曹魏老臣,還有一些同樣重要的人,也值得說道說道。
桌遊“三國殺”中的孫資,劉放人設圖
比如孫資和劉放。不知道這兩位,那是很正常的,但當時的人如果混朝廷沒跟他們打過照面,是不正常的。
這二人最牛逼的履歷是,同是曹魏四朝元老,且共掌機要長達三十餘年。當初,曹爽與司馬懿同為託孤大臣的安排,就是出於二人之手,為此他們耍手段,排擠了另外一個宗族代表人物,曹操之子燕王曹宇。
在高平陵之變時,雖沒有明文記載二人是否參與其中(估計是靜觀其變),但司馬懿掌權後,對二人頗為倚重,待遇優厚,可見他倆至少沒有對司馬懿使絆子。而應該是做了中間派,搖擺在兩大勢力之中,誰贏依附於誰,算是地道的政客,投機成功。
順便說一句,我覺得曹魏的帝王很有幽默感,自己跟孫劉兩家打得你死我活勢同水火,偏偏又寵信孫劉二人,心真大。
四
謀臣方面,大抵如此,我們再來看名將。
曹魏末期的名將,不多,但還是有的,比如郭淮、孫禮、鍾會鄧艾,以及陳泰,司馬懿的倆兒子也是帥才。
郭淮在外打仗,沒怎麼摻合事變,他是一個地道的軍人,一生戎馬倥傯,功勳卓著。
孫禮跟曹爽交惡,曹爽執政後就坐起了冷板凳,曾經懟過司馬懿,認為他應該為國負責,匡扶魏室。但孫禮不是一個有政治野心的人,他反對曹爽,出發點和元老們是一樣的,即希望把國家拉回到正軌上,以免烏煙瘴氣。
鍾會一直都是司馬昭的好參謀
鍾會和鄧艾這時都是小字輩,輪不到他們出場,但從個人情感上說,他們肯定是親近司馬家的。司馬懿是鄧艾的伯樂,鍾會跟司馬昭交好,有這樣的革命友誼,很清楚他們會站誰的隊。
值得一提的是陳泰,終其一生,陳泰都夾在曹家與司馬家之間左右為難。
陳泰是曹魏重臣陳群之子,能力在父親之上,能文能武,是曹魏後期重要的將領,擊敗過姜維。在曹爽與司馬懿之爭的問題上,陳泰選擇明哲保身,儘量在外地不要捲入紛爭之中。
按感情來說,司馬懿算是他的世伯,和他爸陳群是好友,司馬懿倆兒子跟他也是好基友,但曹氏家族又是他必須維護的主君,所以他只能保持中立。事變中,陳泰曾寫信曹爽請他交權,還充當了二人之間的調停人。曹爽死後,陳泰為了避免捲入鬥爭,主動要求外出任職,多次對抗蜀漢的進攻。
後來,在司馬昭弒殺魏帝曹髦時悲憤而死。估計,這中間有很大的原因是悔恨自己當時沒有救下曹爽,現在又沒能保護曹髦,兩代曹魏家族掌門人都橫死在自己眼前而無能為力。
其實不僅僅從陳泰,還有從其他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高平陵之變的一個根本特徵,那就是儘管很多重臣都表態支援司馬懿,但他們的立場是反曹爽不反曹魏,畢竟,彼時的司馬家族還沒有完全亮出自己的獠牙,司馬家的地位,真正鞏固是在平定了淮南三叛之後,司馬兄弟肅清了自己的敵對勢力,才讓司馬代魏順理成章。
而曾經叱吒風雲的曹魏家族,為何淪落到此番地步呢?
五
主幼臣弱,大概是曹爽掌權後曹魏宗室的真實寫照。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主,壽命都不算長,曹丕與曹叡都沒有活過40歲,接班人太年幼,容易引發問題。
曹魏建國前期,支撐它的政治支柱有三根:
曹魏宗族,以曹氏和夏侯氏為代表;世家大族,以荀氏陳氏司馬氏楊氏等等為代表;軍功集團,像于禁徐晃張遼等人,都沒有太顯赫的家族背景,不少還是降將,純靠軍功起家,為自己和孩子謀個好前程(封侯)。
遊戲“三國無雙”裡的魏勢力全家福 基本上囊括了前期所有的重要將領
在此基礎上,曹操頒佈《求賢令》,主張唯才是舉,本想要爭取到更多的處於社會底層,沒有高門大戶出身,但有能力有才華的人士,卻因此動了士族的蛋糕,終曹操一生,他都不得不捲入到與士族無休無止的爭鬥中。
而當曹操逝世,曹丕接受陳群的《九品官人法》之後,士族開始逐步壟斷上層建築,缺乏顯赫出身的寒族的進身之階被斷絕,逐步淪為社會邊緣人群。而像以前的軍功元老們,張遼樂進張郃等人的後代又缺乏出類拔萃的子弟,漸漸的,這些缺乏根基的人,如曇花一現般退出了曹魏集團的政治核心圈。
所謂魏晉風流,其實是徹底計程車族社會
所以,到了曹爽執政時,曹魏集團實際上就是士族與宗親兩根大柱在支撐,相較於老謀深算的司馬懿、蔣濟等人,曹魏勢力的宗親代表人物比較弱,牛逼的都死沒了,又親率冒進,想要逼走司馬懿,反被他一竿子打翻,並被徹底肅清家族勢力,曹魏集團,也就成了士族一家獨大的政治格局了。至於說其後的司馬代魏,無非是為司馬家攫取的政治財富舉行一次加冕罷了,政治制度並未發生重大變化,僅僅是政權從一個家族流轉到另一個家族手中了。
-
3 # 追故鄉的雲
其實司馬懿在建立自己的軍事根基後,才發現,原來已經具備對抗曹家的能力。事實上到了這一步,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回覆列表
司馬懿成功在於一個字“忍”,加之曹家後期英年早逝之君過多導致小孩當政,下面曹氏掌權者過於安居樂業,不再具有曹操當政時那份創業者精神,貪於享受,因此被司馬懿鑽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