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笑算我輸z
-
2 # 萌城美食
端午節我家一般都會包粽子的,身在大廣東這裡的就算不吃粽也要用粽子拜神,這個是地方性的習俗問題吧!
你可以告訴你同學婆婆不包,也可以自己包的啊!
這個是我的方子,喜歡可以給你同學推薦哦!
本年度最高顏值水晶粽,2分鐘學會了,不難的!晶瑩剔透的外皮,包裹著五彩繽紛的內餡,顏值高到讓人不忍下嘴。內餡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即可,一般是水果餡的比較多,在冰箱冷藏過後,吃起來冰涼又Q彈,像果凍一般,特別適合天氣熱的季節,還有清熱解暑作用。
材料:
粽子葉 水晶粉50g 純淨水150g 糖漿50g 草莓適量 紫薯2個、 純牛奶10克 榴蓮肉適量
製作方法:
1、粽子葉提前浸泡半小時,前後端修剪下粽子葉,用抹布抹乾淨,重複的抹幾次哦。
2、紫薯提前蒸熟碾壓成泥,草莓切成粒,榴蓮去殼剩下肉。
3、50g的水晶粉加入100g的水攪拌成水晶粉溶液,一定要攪拌到順滑無顆粒狀。
4、鍋中倒入50g的糖漿和50的水不斷攪拌至煮沸。
5、糖漿水煮沸後分3次倒入水晶粉溶液,這個過程也要不斷地攪拌哦。(可以把火關了)
6、把水晶團放入到另一個容器中,蓋上保鮮膜,大火隔水蒸15分鐘,蒸至凝固晶瑩剔透。
7、蒸好的水晶團的分別分成30g的小劑子。
8、粽子葉刷上油,防粘。
9、粽子葉做成漏斗型,放入水晶皮再放入紫薯餡料。
10、把粽子用繩子再綁緊就大功告成了。
-
3 # 小抹茶CC
寶媽家裡包粽子哦,任何節日的習俗,只要沒碰到特殊情況都會參與的。節日也是個假期,家裡一塊聚聚,看望長輩,一起過個節,是個多麼美好的事情啊!
不過每當過節時,總有人說節日的味道越來越淡,正如說的您外婆家端午節不包粽子。包粽子也是比較麻煩的事情,我相信各地超市都在促銷吧!沒時間,沒空弄,也可以買些不用口味的粽子來滿足下自己的味蕾,您說是嗎?
正值端午節,寶媽來跟你一起聊聊,節日的味道為啥會變淡了?一起來看!
傳統節日的存在感為何降低了?
中國傳統節日起源於農耕時代,形式多樣,內涵豐富,涵蓋了文學、歷史、哲學、天文等方面的內容,經過千百年的淬鍊和代代相傳,已牢牢根植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與文化情懷之中,成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與人民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價值。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傳統的節日儀式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許多節日的文化內涵漸漸不被人所重視。
近些年來,每當西方的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到來時,部分華人尤其是年輕人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參與熱情。這些喜歡過西方節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歡快、溫馨的氣氛中表達自己美好的情感。
相比之下,中國的傳統節日似乎要過得冷清、隨意得多,越來越淡的年味成為人們普遍的感受,甚至連其中的感情投入也越來越少了,一些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漸漸被人們遺忘。
究其原因,正是在於——
我們對傳統節日的重視不足,認識不夠系統,對節日的文化內涵挖掘不夠,對節日文化的載體建設相對缺乏,對節日的儀式感體會不深,從而導致傳統節日在儀式感、載體、符號等方面缺乏時代感,不能滿足人們在審美、娛樂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融合不夠,降低了傳統節日在人們生活中的價值感和存在感。
這就啟示我們,要充分挖掘傳統節日文化內涵中的“情感”元素,讓人們在節日的氛圍裡心存敬畏、體驗傳統、享受親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與祥和的同時,寄託對來年的美好希望與祝福。
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思想、智慧存在於優秀的文化傳統之中,傳統節日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代表。因此,要重視對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和精神核心的挖掘、整理,讓傳統節日逐漸融進現代社會的審美需求,賦予傳統節日更多的現代性,使之符合現代社會的價值標準。反之,節日就成為沒有意義的空洞符號,不可能行之久遠、世代相傳。
如何讓傳統節日世代相傳?
中國傳統節日有著豐富的文化符號、載體及儀式。文化符號與載體是節日內涵的重要內容,文化是依靠具體載體來傳承的,文化載體讓文化變得生動可感,能夠給予人們視覺、聽覺、觸覺的多元享受。
如春節流行的對聯、年畫、龍燈、窗花、舞龍等;端午節的包粽子、賽龍船;元宵節的逛燈會、猜燈謎;中秋節的月餅、賞月、玩花燈;重陽節的爬山、賞菊、登高望遠等,都是傳統節日符號、載體與儀式感的體現。
這些節日載體不僅內涵豐富、形式多樣,而且展示過程也輕鬆活潑、貼近自然,使人們在其中體會親情,感受歡娛,傳遞溫暖。在傳統節日文化符號與載體的建設過程中,要注重挖掘文化性強、參與度高、特色鮮明、群眾喜聞樂見、寄託情懷的節日物品和象徵物,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中國是禮儀之邦,儀式表達著華人對事物重要性、價值性的認同,沒有儀式感的節日難以讓人們對節日產生心理上的認同和依從,而儀式本身又是讓人參與進來的重要方式。在這樣一套看似繁瑣的儀式裡,人們的情感得到表達和宣洩,節日的文化內涵和意義也得到彰顯和傳承。
儀式讓傳統節日變得莊重,富有意義,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價值。透過舉辦儀式,人們可以領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麗,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對生命的虔誠和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儀式感讓節日成為節日,能喚醒人們內心對於節日的尊重。當傳統節日喪失了儀式感,節日應有的莊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參與性也就消失了。因此,我們要有儀式感地過好傳統節日。
對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挖掘,以及對文化符號、載體、儀式的重視,離不開國家宏觀層面的正確引導和積極干預,也需要各類媒體、學者、商家、民俗學家、藝術家等社會主體的共同參與。黨和政府要切實加強傳統文化的宣傳、普及與教育,發揮各級組織的引導作用,共同宣傳、解釋、介紹及傳播傳統節日中優秀的文化元素,使其成為滋養民族精神、民族氣質的重要內容。
端午節,你家怎麼過?
-
4 # 閆家大千金
過呀,包呀
我在離爸媽比較遠的城市生活,五一回家,老媽就給包好了,紅棗粽,自己家的大紅棗,純綠色,帶了滿滿一袋子回來,冷凍起來,每天熱一熱,味道一樣的好
-
5 # 邢巍13
過節,包粽子。
以前不會,三年前學會了。我家每個節日都過,都儘量過得像回事兒。以前不會包粽子,自己買米,買粽葉等等,都處理好了請同事幫忙,後來覺得我已經快40歲了,再不學會,過些年有了兒媳婦想吃個粽子我都包不出來多掃興,硬是學會了。
每一天都一樣,那日子還有什麼意思啊。結婚前我都特意觀察了我老公家對待各種節日的態度,窮可以吃的簡單,但心氣兒不能省略,符合我的人生態度,所以嫁了。
-
6 # 陳一222
肯定包呀,雖然我們年齡大了不太適合多吃粽子,但我還是包了自已愛吃的紅豆棗子粽,過節嘛應個景。
日常生活中確實有不少像題主說的同學婆婆,逢年過節沒有特別動作,不講究,像平時一樣隨意燒幾個菜吃吃。
從我感覺上看,她不上心是不是有這幾個原因造成的:
①感覺自已累了,平事操持家務一日三餐勞心勞神,太辛苦了沒精力講究再加菜加餐。
②是不是對家庭某成員有怨言,或者說家庭成員對她勞作不理解、不感恩,而使她沒心情提不起勁。
從本人角度講,不看好這樣人。
不能把自已日子過成一譚死水。
生活要有熱情,平淡的日子也要有起色、要有點儀式感。尤其是逢年過節講究些,用點心費的力氣,按照節日傳統風俗準備各種菜餚和食物,這樣一家人快快樂樂過節多好。
回覆列表
粽子每年都包,家裡人比較喜歡吃。也許老人家覺得平平淡淡才是真,他們也是從苦日子過來的,以前也許沒這條件,就習慣了,我們還是應該尊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