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滴水載舟

    我認為一個王朝成為中原王朝,一般來說至少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王朝必須佔領中原之地;二是王朝組織架構必須是中原式的君主專制政權。

    有些人認為該王朝還必須統一天下,我覺得不必要。

    還有些人認為成為中原王朝必須是漢人政權,即皇帝必須是漢人。我認為這一點也不必要。

    所以從佔據中原和君主專制這兩點來看,元清都是中原王朝。

    如果非要挑不足,元朝不夠徹底,清朝則是徹底的中原王朝。

  • 2 # 烎忈

    中原王朝,是指中國歷史上定都於中原的王朝或政權.它既包含漢族在中原地區建立的朝代,也包含各個少數民族定都於中原的朝代.從夏朝直到清朝,絕大多數被視為中國正統的朝代都是定都於中原的。元朝,清朝不屬於中原王朝。古語: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指河南那一塊,從北宋之後就沒有朝代定都中原,元朝和清朝都定都現在的北京,所以不屬於中原王朝。個人理解,謝謝

  • 3 # 秋爽書齋

    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可概括為:什麼是中原王朝,元朝和清朝是否包含在中原王朝之內。

    目前很多人將歷史上的中原王朝理解為漢族人建立的王朝,實際上這種理解是片面的。史學上對中原王朝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漢族人建立的王朝,也被稱為“華夏王朝”,例如秦、漢、唐、宋、明;第二類是指歷史上定都於中原地區的王朝。例如北魏、後唐、後晉、後漢、遼、金、元、清。前者統稱為漢族王朝,後者則可根據對於漢化的不同情況則可細分為滲透王朝及征服王朝。我個人傾向於第二類,就是歷史上定都於中原地區的王朝為中原王朝,這其中就包含了元朝和清朝,以及遼、金等政權。

    1、從我們現代人研究歷史來看,主要是將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或是邊疆族群)排除在中原王朝歷史之外,我個人不贊同這種說法,因為中國自古以來是多民族的國家,歷史上也有很多少數民族在中原地區或中原地區區域性建立了政權(包括割據政權和分裂政權),他們有的雖然沒有統一中原,但他們受中原地區文化的影響,使民族文化逐漸漢化,對國家的整體發展做出過貢獻。而且在中國歷史上中原王朝根據地方文化的不同,對少數民族地區也進行了不同的管理,例如唐朝在北方設立都護府作為派出機構進行統治和管理,明朝設立都司衛所制度進行管理,而在中原的民族地區又有羈縻關係的土司制度,清朝又有駐疆大臣和駐藏大臣以及蒙古八旗進行民族地區統治和管理,加強了中原地區與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交流,其實這就是中國現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前身。所以說我們國家的歷史不僅是漢族人書寫的,也是少數民族的人民書寫的,我們國家的歷史成就是全體華人努力的結果。

    2、在中國古代,中原地區以外的地區被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後來,隨著“華夏”的不斷壯大,少數民族開始認同華夏文化,歷史上就將所有接受華夏文化的民族都納入了傳統華夏族的範疇。這時,“華夏”就代表整個中華民族。中國的北魏、遼、金、元等政權,他們都認可華夏文化,北魏皇帝鮮卑拓跋氏稱自己就黃帝的後裔;遼朝興宗以後也逐漸有了自己是華夏子孫的意識,當時他們稱自己為北朝,把北宋叫為南朝;女真人普遍向漢族發展,改名字,穿漢服,崇尚儒學;元朝忽必烈的詔書多次提及“中國”“華夏”;清聖祖對外稱自己為中國而不是大清。中國少數民族的統治者認同漢並融入中華文化,而我們漢族人也不能排斥少數民族的文化,所以說元朝和清朝的統治者入主中原,並不代表著漢人的亡國,而只是換了一個皇帝、一個朝代而已。但我們不能說少數民族王朝的統治者不是華人,漢民族王朝滅亡了中國就滅亡了。雖然北元王朝的蒙古獨立了,但他歷史上一直是華人,他獨立了才90多年。

    總結:中原王朝,通常是指歷史上定都於中原地區,統治九州,並且沿襲中華國家政治體系及文明體系的王朝。它既包含作為漢族先民的華夏王朝如夏、商、周、漢等王朝,漢族王朝的晉、隋、唐、宋等朝代,也包含蒙古族和滿族等其他周邊少數民族定都於中原的王朝。

  • 4 # 豐澤38056892

    中原王朝是指以黃河流域為主要核心基地的王朝,範圍與今天國家規劃的“中原經濟區”極吻合,這個區域是四戰之地,易攻卻難守,但物產豐富人口眾多財畗巨大,是必爭之地,夏朝,商朝,東周,東漢,西晉,北魏,武周,北宋均在這一帶建都立業,中原衰落始於靖康之變,明太祖朱元璋曾考慮建都於漢人故都汴京,以恢復大漢族往日的榮耀,但汴京因為戰亂之故早就破敗不堪了,又因黃河水灌開封城,著實沒法建都了,加上江南開發力度加大,北方大規模移民暴增,經濟中心也逐漸轉往江南!中原確實衰敗了,這也與北方漢民被戰亂逼走有關,放牧族漁獵族跟本造就不了什麼特別大的文明!在漢族人心中元清金遼均不算中原王朝,但在蒙族滿族人心裡!他們就是不折不扣的中原之主,而北韓囯曰本囯越南國也不認同他們為正宗王朝,但形勢比人強,漢族人都被打跪了,最起碼錶面都屈服了,不少漢族無骨氣人還作了異種朝庭命官,這種少數民族朝庭挾漢地眾多人口與豐畗物產,勢力都一度澎漲很大,比如元清,在整個東亞都極盛一時,甚至連小小琉球國也派人來朝賀,作為當下來講,少數民族智慧與技能也不低,只是地處邊緣地帶,不臨江不靠海,海外華僑清一色漢族人,沒幾個少數族人能去海外揚眉吐氣的,海外也沒畗裕親鄰,加上人少當然他們存在感是比較低一些!但漢族人包容性遠遠大於印尼人美華人南韓北韓人與越南人,比起印尼被屠殺的漢族人無疑中國境內少數民族是幸運的,漢地不斷向藏蒙疆地區輸血,還允許他們高考加分,生育重獎,甚至鼓勵他們使用本族文字,論善待異族人,中國是作得最好最文明的國家之一,這也五千年炎黃族不滅反而壯大原因之一!你要知道元蒙人是殘暴的野性的,沒遼人耶律楚材勸解,野種人察合臺窩闊臺甚至想種族滅絕漢地所有人,若那時不幸變成現實,毫無疑問世界少?了一個最優秀的民族之一,對世界文明進化也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與倒退,四大文明國將會全部喪亡,而使漢字說漢語是此種族重要標誌,若漢字中斷,漢語無人再會講漢族文明將消亡,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越南朝韓文化己中斷,從長遠來講這些國家不被看好,而日本則要遠勝於他們!

  • 5 # 談史說事

    “中原王朝”是一個儒家傳統正統觀和“華夷之辨”思想下所產生的概念,中原王朝就是漢人建立的王朝。元朝、清朝都不是中原王朝。

    “中原”最初是一個地理概念,但是後來逐步發展為一個抽象的“正統”象徵,只要是漢人建立的正統王朝,哪怕事實上沒有統治中原,如東晉、南宋,依然是正統,仍稱為中原王朝。反之,非漢人建立的王朝,即使統治著中原地區,如金、元、清,依然不是中原王朝。

    關於什麼是正統?明朝王夫之說:“可禪、可繼、可革,而不可使夷類間之!”意思是取得政權的合法方式,包括禪讓,繼承和革命,而“夷狄”天然不具備奪取政權的資格,因此夷狄政權必然非正統。

    明初方孝孺做《釋統》一文,解釋儒家的正統觀念:“取之不以正,使全有天下,亦不可為正;夷狄而僭中國,治如苻堅,亦不可繼統矣。”據此,是不是正統,和地盤大小沒有關係,和統治者奪取政權的方式和民族身份有關係。元清地盤雖大,雖囊括了中原,但不是漢人,因此不是正統。

    明成化年間,丘濬作《世史正綱》, 明確表示繼承方孝孺的觀點,否定元朝正統,聲稱要“嚴內夏外夷之限,以為萬世大防,故以《世史》為名。”在該書之中,有一段對遼朝耶律德光的論述,很能表現出儒家的正統觀念。作者說“後代的人們,在議論元朝時,總是以元朝曾經統一中國為由,就把它與漢唐並列為正統,這是什麼歪理邪說?耶律德光也曾經佔領過中原一段時間,忽必烈與他,都是同樣的夷狄,只不過佔據的地盤大小不同而已,僅因為地盤大小的不同,就論定一個算正統,一個算非正統,這不是以功利的角度去論斷是非嗎?這樣的觀念豈能符合春秋大義?”

    成書於明嘉靖二十五年的王洙《宋史質》, 是代表當時士人徹底否定蒙元正統態度的一部史書。作者主張“胡元者,趙宋之閏位”,書中將元朝國號、年號、皇帝諡號等全部削去不表,對於元朝皇帝直呼其名,不稱皇帝。為了徹底否定蒙元正統,王洙還直接以明統繼宋,追尊明太祖之高祖為德祖元皇帝,在南宋少帝之後繼為正統,將宋明之間的元朝徹底抹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蒸飯車的使用與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