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如一凡夫

    現代(當代)詩歌在創作方面已形成四個明顯的特徵和變化:一是從傳播方式和機制的角度看,網路傳播對於當下詩歌的影響是巨大的,傳播方式的網路化讓詩歌的權力回到了大眾手中,並引發了詩歌表層和數量創作上的新熱潮。網路詩歌成為當下創作和傳播的主流方式,而傳統的紙媒詩歌刊物則已"退居二線",逐漸完就了其策略的轉變,以積極配合新的傳播語境。二是從詩歌創作主體的角度看,自新詩建立以來的“詩人"身份,由於詩歌權力的迴歸和下放,讓更多的大眾擁有了寫詩的可能。詩歌創作的主體結構也因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大量的女性、農民、清潔工、賣菜者、流水線工人、殘疾人等曾經的文化弱勢群體,日益成為創作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從詩歌創作與現實世界的互動關係看,20世紀現實主義詩歌傳統在當下詩歌創作得到了恢復、繼承和再發展,形成了詩歌關注現實世界、關注底層生活和重大事件的新的詩歌與世界的互動關係,並在十幾年來的創作實踐中,尋找到了切實關注社會問題的新視角,以及智性提升日常經驗的新方法。作為當下現實主義詩歌代表的"打工詩歌"和"地震詩歌",雖然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反思,但是,對於現實都具有一種承擔精神,甚至開始產生某些對現實世界的反作用。四從詩歌藝術探索角度看,21世紀初的詩歌並沒有提供多少"平地起高樓"的革新性探索,而主要是以深化和發展20世紀90年代詩歌藝術特質為主,在意象藝術層面一方面向古典詩詞"借火",另一方面給廣場、醫院、車站等現代意象賦予新的內涵,呈現出"亂中有序"的意象特色,詩歌的斜事技巧在近年來獲得了新的提升,完成了對20世紀90年代詩歌敘事的結構與超越,同時呈現出一定的"狂歡化"傾向,至於日常口語進入詩歌的程度也在進一步的加深,口語已成為當下詩歌創作的主要語言形態,形成了獨特的口語詩歌風貌。

  • 2 # 竹林聽雨76613066

    詩言志。詩歌的創作離不開現實生活,離不開作者深入的生活體驗及喜怒哀樂的情緒表達。

    沒有作者真情實感的生活感受,詩歌就只能是生硬的詞藻堆砌,而沒有鮮活的藝術血肉。僅僅透過玩弄文字技巧和華麗的藝術形式,詩歌的創作將會脫離來源於生活,服務於大眾和社會的本質屬性。詩歌的社會功能和激濁揚清,表達正能量,反映新氣象的作用也會被一步步弱化,進而喪失其文學和歷史地位。

    所以,詩歌的變化,主要的方向不應該只是在表達技巧和表現形式上,而應該在社會功能和大眾視野方面著力。

    首先,要面向生活,面向大眾,面向未來,面向社會發展。在詩歌的表現方面,更加深入和廣泛,要走進生活,體驗生活,為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和理想追求鼓與呼。為民族和國家的繁榮昌盛引吭高歌,脫離無病呻吟和虛假矯情。

    其次,要學習中外詩歌的發展史,大量吸收和接納新鮮的創作素材和語言內容。把詩歌作為社會前進的號角,勇者奮進的讚歌,追夢者指路的星光和燈塔。辛勤創作,不斷學習,真正彰顯詩歌的歌頌和教化功能。透過不斷湧現的優秀作品,以深厚的感情和深重的責任意識為詩歌的發展探索有益和有效的經驗。

    任何以庸俗的低階趣味為前提的詩歌作品都將被時代的潮流所湮沒,所有能引起大眾共鳴和銘記的詩歌作品都必然具有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和強烈的時代屬性。

  • 3 # 張學紅871

    如今現實是詩遭遇冷落,失去了昔日如火如荼的風光。而且它被剝離風光的時日不遠,近的從三四五六七八十年代的詩,和詩人,都被書刊傳媒大肆宣揚和慕拜,現在的人忙碌的事太多,心裡要接受的事物太多,心裡沒有空擋的地方來存放似乎已算微不足道的詩了,詩要被從人的意識裡裁減了,詩的價值衰敗,怎麼能寫好詩,寫好詩也沒有用,它沒有價值了,以前那些名詩人也沉默寡言了,也失去了詩的熱情,該幹嘛幹嘛去,寫詩寫不出,出路來。我們從清代吳敬梓的小說裡可以看到那時詩被重視的價值,一些敗落的文人可以靠胡謅一些詩到官庭貴族人家混口飯吃,還有一些人可以利用突病而亡的詩人遺作來,進行招搖拐騙,騙到吃,騙到妻子,無論怎麼說,那時是有詩的價值和地位,現在沒有詩的價值和地位,人就沒有寫詩的熱忱,如果詩的價值一上來,許多人寫詩的熱忱絕對出來,詩的質量數量絕對都會出來。

  • 4 # sunkexin1

    首先是傳播方式的改變,較過去的紙媒體轉變為以網路傳播多種方式,開啟了詩的傳播新時代。但詩歌創作也出現了許多問題,有些故弄高深者,把詩糟蹋的神鬼難懂,自戀於病態的痴語,脫離了傳統,又偏離了主流,沒有了教化,點撥和引領的功能。而傳統的惡習還有許多根深蒂固,對於詩的發展提高沒有促進作用,反而起到了權威的誤導。文化根植於大眾的土壤,缺少了廣大讀者群體,談何繁榮提高?

    其二,保持國粹,推陳出新。我們的傳統詩歌,有著悠久歷史沉澱,璀璨文學光輝,曾經有許多頂峰之作,但繼承發展,受到了許多外界因素的介入與干擾,發展置緩。舊體詩的韻姿樂律,與漢字文化的貼合,是得天獨厚的優勢所在。而在發展上拋棄其有些刻板的約束,使之更加靈動流暢,歌意飛揚,是有很寬和大路可走,沒有一味地符合所謂的國際流派,趕國際潮流而丟了國之特色,出現國內不興,國外不旺,只留給幾個文人墨客,孤芳自賞。

  • 5 # 光穆詩

    當今時代社會的發展,已是多元多樣化狀貌,而且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會朝這個方向繼續深化。

    文學是反應時代思想精神與社會情感意識的鏡子,而詩歌又是文學CROWN上的一顆明珠。

    我認為,現代詩創作的方式將面臨的變化必然是多元多樣的,其實何止將要,準確地說是早就面臨了。

    就中國而言,自有從古而來的詩的傳統,加之現當代作者受西方抒情文學和敘事文學的影響,並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其養分,現代詩的創作一定會呈現出一種向著具有更自由的廣度和更精微的深度雙向發展。

    具體地說,“更自由的廣度”就是詩歌的題材、形式、語言、節律、體裁、作者背景、受眾群體等更加廣泛,多樣相容,以空前的態勢超越以往任何時代,而表現出開放、包容、整合的的趨勢。

    “更精微的深度”指的是無論作者來路何處,其詩歌中所蘊藏的情感、意志、精神、思想、格調、趣味等,皆隨著當事人的境遇、心態、思想境界和思維深度而百花齊放,各有不同。這裡附帶強調的是,中國現代詩,決不能少了古典文學乃至古代文化精神的浸潤和昇華,形神兼備中更突出於得其神,而非徒效其形。

    這是一個開放相容的時代,詩歌的王國也會隨著時代而越來越開放、相容。那些寫詩的人們,隨著自己性向所愛,而自由的傾洩自己的內心;覽詩的人們,也朝著自己興味相投的方向,選擇自己的所愛。無論作詩的、閱詩的、評詩的、旁觀的,所有人都有了更寬廣的的選擇維度,有了更開放、更平和、更理性、更客觀的心態。不得不說的是,這些最終將建立在對彼此的更尊重以及對精神獨立、思想自由的崇敬和捍衛之上。

  • 6 # 詩裡詩外

    未來以模組化的力,

    發展方向趨於科技與多元,

    詩人更關心宇宙,

    生生不息的人逐漸增多,

    百年仍能交出一首詩。

    病痛逐漸走進詩行,

    身後的事物蕪雜而清晰,

    猶如禿鷲,野狗,

    猶如具象再生,

    看見的得益於不見。

    相得益彰逐漸富有,

    大環境深入人心,

    與高原相比更趨向於大海,

    一切淡薄,食鹽清油首當其衝,

    隨著骨骼確立,

    那骸具精準定位,

    詩意的影像從花鳥魚蟲走向五維,

    風的敘說細微之處不能排除倒退,

    戰火漫延參戰率摧毀率很高,

    斷網,ATM成為一句空話,

    銀行人去樓空,

    一切剩餘無型,

    城市夷為平地。

    劈柴生火煮水,

    以夢為馬刀耕火種,

    詩意火了,

    具象成為真實的面相,

    幾千年的輝煌毀於一旦,

    不是聳人聽聞詩意原本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乳暈切口手術隆胸會留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