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確定先生

    歷史沒有假設,如果諸葛亮輔佐曹操,以諸葛亮的脾氣性格,估計大志未成,倒是被曹操先給殺了,曹操雖然招賢納士,但也絕對不允許太比自己厲害的人存在,楊修就是證明。。。

    諸葛亮和劉備才是如魚得水,互相所需!

  • 2 # 小豬雙雙漫步天下

    不能!

    真實的三國情況要看三國志!而不是三國演義!

    如果要拋開歷史,而以小說來說。諸葛亮不是不想投靠曹操。而是知道自己在曹操那裡待不住!

    曹操的謀臣除了死的早的,其餘的結局都不怎麼好。

    曹操是個不守規矩的主子。

    而諸葛亮這樣傳統儒家的謀臣到最後必然和他背道而馳。

    荀彧就是最好的例子!

  • 3 # 阿翔影視劇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蜀漢政權的奠基者,有千古良相之稱。

    在歷史中,劉備透過三顧茅廬,得到了“智絕”諸葛亮。而曹操則錯失孔明,留下終身遺憾。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由弱到強,不斷壯大,並最終建立了蜀漢政權,成為與曹操爭雄的一方王者。假如歷史能夠改寫,曹操得到了諸葛亮,那天下能否一統呢?

    從表面上看,梟雄曹操加上智者孔明,似乎天下無敵,無人能擋。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似乎天下一統指日可待。然而,事實絕不是這樣的。曹操若想統一天下,必要滅掉東吳。問題是東吳豈非好惹的,豈是孟德想滅就滅的?因此,就算曹操得到了諸葛亮,天下也無法一統。下面是具體原因:

    第一,東吳人才輩出,知名謀士比比皆是。諸葛亮固然機智,但雙拳難敵四手。舉個例子,周瑜加上魯肅便可與孔明爭鋒。由於《三國演義》的緣故,諸葛亮被嚴重神化,而周瑜則嚴重被黑。正因為如此,許多人認為諸葛亮之智遠勝周瑜,殊不知真實歷史中的公瑾與孔明不分伯仲。再加上魯肅,張昭等知名謀士,幹掉東吳難上加難。

    第二,東吳佔據長江天險,地理位置優越。僅憑長江天塹,東吳就絕不懼怕曹操和孔明。地利是東吳能夠長存的根基,也是東吳與曹魏爭雄的資本。憑藉著地利優勢,再加上東吳舉世無雙的水軍,東吳豈能滅掉?

    第三,東吳孫氏根深蒂固。從孫堅算起,東吳已經歷孫堅,孫策,孫權三個統治者。這父子三人均有文韜武略,善於籠絡江東人心,深得東吳民眾愛戴。特別是東吳第三代領導人孫權,更是有雄才大略。由於他在小時候便跟著哥哥孫策轉戰各地,見過世面,而且他又很愛讀書,歷史、文學各方面都廣泛涉獵,這使得孫權初步具備了文韜武略。孫權有著開朗的性格,也很能容人。在父兄的軍隊中名望很高,在父親戰死後,有時還給哥哥出謀劃策,讓哥哥孫策大為驚訝,沒想到弟弟竟有如此過人的謀略。孫策很高興,在設宴招待賓客的時候,總是對弟弟孫權說:“你看,現在眼前的文臣武將,以後都會成為你的屬下,輔佐你成就大業的。”為了讓弟弟早日成材,孫策讓他去做了一個縣的縣長,這時的孫權只有十五歲。甚至連曹操都發出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見,曹操對孫權是懷有敬意的,甚至有一些畏懼的。

    事實上,當時天下不能一統是歷

  • 4 # 使用者白剛

    諸葛亮輔助曹操?曹操沒有劉備那麼大的耐心。三顧茅廬,曹操做得到嗎?曹操可能聽過諸葛亮的才能,去過一次,結果諸葛亮雲遊去了。曹操也就不再去請,諸葛亮只是徒有虛名而已!我曹操手下那麼多謀士,哪個不比諸葛亮高明?曹操不再拜訪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也就跟著劉備打天下了!

  • 5 # 盛世藍城634

    諸葛亮去曹操集團 只能是二線人物 一線謀士人才太多了 所以諸葛亮選了劉備 去了就是核心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 6 # 未來期神

    作用不大吧。諸葛亮最大的才能是治國理政,最適合當丞相,這方面魏國不缺人才,曹操自己就是治國能臣。帶兵打仗不是諸葛亮強項,就算再魏國陣營,多一個軍師罷了,魏國水軍不強的短板依然在,仍然難以攻破吳國的長江天險。

  • 7 # 禪緣85230

    當時的曹操已經佔據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天下的三分之二盡在掌握,何必再重用個賢才庸才並不清晰的諸葛亮?萬一他徒有虛名,孰能負此責?何必冒此風險,實無必要。操帳下不乏智謀之士,確無其席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尼康D750配合200-500的鏡頭打鳥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