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念魅75665790

    01兒期:主要任務是建立信任

    嬰兒期指從出生到一歲半。這一階段的嬰兒是用口部來接觸社會的。此外還透過雙眼、觸覺去接受外界的刺激。

    在這一階段,嬰兒產生信任感也產生不信任感,如果信任感比率居多時,就成功地解決了發展危機。埃裡克森認為,一定比率的不信任感有利於人的健康發展,但是信任感應當超過不信任感。這一原則也適用於其他發展階段。成功地解決了發展危機,人格中便形成了希望的品質。這種兒童敢於冒險、不怕挫折和失敗。

    02幼兒期:主要任務是自主獨立

    幼兒期指一歲半至三歲左右。這一時期的兒童反覆用‘我’、‘我的’和‘不’等詞來表示自己的自主性。但父母則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為所欲為,而要按照社會的要求來訓練他們,控制他們的行為。埃裡克森把這一階段的危機說為自主性對羞怯和疑慮的衝突。自主性意味著一個人能按著自己的意願行事的能力。羞怯和疑慮則來自社會的期盼和壓力。

    03兒童期:主動性 vs. 愧疚

    兒童期指三歲到六歲。這一階段的兒童表現為喜歡探索、好奇心強、富創造力,並先後外性遊戲。因此,要制訂計劃,訂立目標,並積極保持以達到目標。他們對性別有特別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本階段的發展危機為主動性對愧疚感。當他們回想起自己被父母譏笑的行為時,就容易產生愧疚感,因而只能過著別人為其安排好的狹隘的生活圈子中。

    04學齡期:勤奮 vs. 自卑

    學齡期指六歲至十二歲。在本階段,兒童轉向學習各種必要的謀生技能和使自己成為社會生產者所具備的專業技能。在這一階段兒童從所要學的課程中,產生了一種勤奮感,這種感情將使兒童滿懷信心地在社會中尋找自己的工作。勤奮感佔優勢的兒童,其人格中就形成了能力的品質;相反,則在人格中形成無能感。

    埃裡克森認為,好的老師在這一階段對兒童的影響很大。他說:‘不止一次,我觀察到在那些獨具天賦和富有靈感的人們生活中,大多是教師燃起了一個未被發現的天才的內心火焰。

    05青年期:自我認同 vs. 角色混亂

    青年期指12-18歲。青春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種新的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這個詞含義非常廣泛,包括社會與個人的統合、個人的主體方面與客體方面的統合、自己的歷史任務的認識與個人願望的統合,等等。

    雖然,同一性的形成是個終生過程,但這個問題在青春期出現了危機。其原因是:

    1)各種本能衝動的高漲助長了青年同一性危機。青年人突然覺得彷彿他們的那些衝動已受自己意志的約束,不再為所欲為了。

    2)青春期身體的急劇變化導致了青少年急切地要認識自己。也許正是這個緣故,這一時期的青少年總是花很多時間對鏡左顧右盼,或者耗費不少時間整理自己的儀容。

    3)承擔社會義務壓力的青年急切地想了解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是否符合他人的心意,併為自己在社會中佔有什麼地位而苦惱。

    角色混淆 是以不能選擇生活角色為特徵的,或者只是口頭上承擔一定的角色,但很快有改變角色。消極的同一性 就是獲得為一定的社會文化所不予認可的、令人厭惡的角色。青年往往痛苦地感到他們沒有能力持久地承擔義務。他們感到要做出的決斷來得太多太快。為了避免同一性的提前完結,避免過早接納四分五裂的社會角色,他們有時就進入了一個心理社會的合法延緩期。

    隨著自我同一性的形成,青年就具備了忠誠的品質。忠誠就是:儘管價值體系有著不可避免的矛盾,仍能效忠發自內心誓言的

    06成年早期:親密 vs. 孤獨

    成年早期指18-24歲。這個階段的男性主要是尋找性器官的快樂,女性更多的是尋找感覺、被接納。艾裡克森認為,只有建立起良好同一性的青年才能擔當起成年早期的人物--與異性伴侶的親密關係。只有當一個人確保自己的同一性時,才能在與別人的真正共享中忘卻自己。

    為了有益於個人和社會,埃裡克森認為應當發展下列的親密關係:

    1)感情共鳴的情慾高潮;

    2)一個值得愛的伴侶;

    3)異性;

    4)能夠並樂意與他分享相互的信任;

    5)能夠並樂意與他嚴格遵守:a. 工作週期,b. 生殖週期,c. 娛樂週期;

    6)還應使後代在所有發展階段安全滿意地發展。在埃裡克森看來,真正的親密感是兩個人都願意共享和互相調節他們生活中的一切重要方面。

    07成年後期:繁殖vs. 停滯

    成年後期指25-65歲。“繁殖”主要表現為愛與關懷;“停滯”則主要表現為頹廢。這一階段的男女成人已建立了家庭,他們的興趣開始擴充套件到下一代,生兒育女,關懷下一代的健康發展。他們進入到繁殖對停滯 的階段。所謂‘繁殖’具有廣泛的意義,不僅指對下一代的照料,而且指透過工作創造事物和思想。

    有繁殖感的人是以“停滯和人際貧乏”為特徵的。

    08 老年期:自我整合vs.沮喪、失望

    老年期:自我整合vs. 沮喪、失望

    老年期指65歲至死亡。自我整合主要表現為追求完美感、成就感。通常把老年看成是身心衰老時期。他們喪失了體力和健康,失去了工作,減少了收入,隨著時間的流逝,還喪失了配偶、親戚和朋友。艾裡克森意識到老年人必須做出身體和社會的適應,但他側重於內心的鬥爭--即保住潛能,用以維繫生存甚至智慧的鬥爭。他把這種鬥爭稱之為自我整合對失望。

    艾裡克森認為,前面七個階段都能夠順利度過的人,是有幸福生活和有所貢獻的人,他們有完美感和充實感,而不怕死亡。這種人在這一段回首往事時,自我是統合的,懷著充實的感情準備告別人間。而回首以往的失敗人生者則體驗到失望感。由於他們生活中的某一或某些主要目標尚未達到,因而不願匆匆離開人間,沒有面向死亡的準備。

    在埃裡克森看來,人生八個階段以迴圈的方式聯絡在一起。在第八個階段中,老年人對死亡的態度會直接影響下一代嬰兒期的信任感。所謂智慧也就是‘以超脫的態度對待生活和死亡’。反之,則導致無意義感和失望。

  • 2 # 欣旋諮詢

    我首先說明一下,我這裡的“成長”,定義的是成年之後,自己能力的明顯進步。

    其中關鍵詞四個:成年後,能力,明顯,進步。

    我在近幾年經常發現自己的成長,其實,發現自己成長絕大多數時候,都是需要一個外界的契機:

    當我發現自己研究生入學考試成績,超過自己預估分數的20%之後,我無比興奮,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的重大成長時刻,不止是因為我肯定能考上研究生,最讓我興奮的是,我終於發現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我能快速學習,快速成長,我能用同樣的精力,做出來別人需要幾倍努力做出來的事情。

    後來,當我作為最底層員工,給公司裡自己的領導,甚至領導的領導,開會作報告進行教學分析的時候,我知道我成長了,在最少這個領域內,我的水平達到了一定的層次。

    甚至當我吃飯的時候,邊聽課邊思考出來一個我本科時沒有理解的問題時,我也知道我成長了,我不僅僅在被別人灌輸知識,我自己還能將知識總結聯絡起來解決問題。

    ……

    這幾年,我經歷了太多這樣的成長時刻,其實感覺都是相似的:

    第一瞬間的反應是開心,我居然做到了?

    隨後是後怕,我是不是太自滿了?我是不是實力不夠?這是真的成長還是一瞬間的假象?

    最後是接納,原來我真的是成長了,這是我學習和努力的結果。

    一般來說年歲越大,對於成長的感知也就越弱,我能夠做到這樣,其實還是感謝自己當初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既然如此幸運,那麼還需要繼續努力,不斷成長,才能不辜負這份幸運,僅此而已。

  • 3 # 神鵰槍花

    第一次的成長,發現自己是個大人了,心裡美滋滋的,感覺到自己能為父母親摭風當雨,為家庭能擔負責任了,覺得自己無比的勇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喬恩、艾倫真的在一起了嗎,最終會在一起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