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林中路上

    朦朧春花

    浩淼江潮

    縹緲明月

    寫潔淨高華之語

    發亙古迷思

    抒千年離愁

    獨立於萬古

    念天地之悠悠

    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

  • 2 # 金風359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確實讓他在唐詩乃至中國詩歌史上“火”了一把,為什麼這首詩能“火”呢?我們可以將全詩劃為四個部分進行賞析:

    一、詩歌以月為主體,以江為背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撲朔迷離的春江月夜圖。

    春江潮水應時而湧,滾滾而來,海上明月緩緩升起,整個時空由暗而明,月光照射江面,水波反射、折射著月光,絢麗多彩。江邊花樹成林,落花如霜雪灑落在江面上,沙洲上隱隱的白沙,半空中簌簌的流霜和諧地交融,水天一色,一塵不染,把天空中那輪銀月烘托得那麼碩大,那麼明亮,多美的一幅春江月夜圖啊!

    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想象:舞臺上,佈景非常漂亮,燈光次第打亮,背景音樂悠揚響起,萬事齊備,只等主角登場。還可以聯想到人生的大舞臺,歷史的大舞臺,誰是主角,其實,我們都是主角。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了一種曠遠孤絕的人與宇宙對話交流。

    主角登場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究竟是誰獨立江邊接受了第一縷月光的親吻,又是哪一縷月光初吻了江邊獨立的人?空間茫茫無邊際,時間遙遙無始終,只有江月依舊,那麼江月又在等待何人呢?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你,我,是那能領風騷數百年的人嗎?但願數風流人物,能看今朝!

    面對茫茫宇宙,面對浩渺時空,詩人不禁憂從中來,思考人生,思考人生而不得,便生起淡淡的憂愁,遙望悠悠白雲,遙望淼淼青楓浦,嘆流水遠逝人生無常!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三、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寄予了詩人苦苦的追尋。

    思念戀人的相思之情是這樣的愁苦,追逐理想的孤獨寂寞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年之計在於春,莫負春光,向著詩和遠方苦苦追尋吧,或許能成為那個被第一縷月光親吻的人呢!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四、創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藝術境界。

    孤獨寂寞的主人公就這樣在這月光下,在這江邊時而仰望天空,時而遙看江面,時而低頭沉思,時而徘徊嘆息。時間悄悄流逝,明月西沉,海霧朦朧,碣石瀟湘無限路,人生之路更遙遠更迷茫。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浩浩長河又能有幾人可以乘月而歸?落月搖情滿江樹。大幕徐徐落下,一切歸於平靜,深沉、寥廓、曠遠!

    一切都好像才剛剛開始,一切又彷彿已經結束,人生偉大的孤獨感油然而生!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總結:這就是張若虛憑藉《春江花月夜》火了一把的原因。陳子昂站在幽州臺上一聲嘆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張若虛徘徊在春江花月夜苦苦追尋,最後一氣呵成千古絕唱。異曲同工,他們都表現出一種偉大的孤獨感,都站在初唐奮力吶喊,呼喚偉大時代的到來!

  • 3 # 平安行者3

    巜春江花月夜》是如何讓唐朝詩人張若虛"火"起來的呢?

    張若虛在唐代關於詩的產量並不多,具說只有二首《代答閨夢還》、巜春江花月夜》。

    一:《春江花月夜》字字珠璣,結構嚴謹,詞意俊美,風格獨特,創意清秀,膾炙人口。首先意境深邃,給人以無盡的遐思。"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讓人想到海水與江水相連,月亮從海的盡頭升起,讓人讀後有種說不出的舒暢。

    二:音律悠揚婉轉,語言清新淡雅。如:"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 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用平常的語言書寫,達到的不平常的效果。就像一個少女在尾尾長談,低聲敘說。

    三:描述細膩,音節和諧,淸麗開宕,極富情韻。如"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張若虛將月夜下的景象描寫的非常高雅,感覺自己象攜一少婦漫步在春天的海邊,䑃朦的月光下欣賞著每一處仙境,身心有說不出的愉悅。

    四:寫作手法奇妙,彷彿象用蒙太奇的手法在拍一部電影叫巜春江花月映象》,讀後回味悠長,給人無盡的遐思。如"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讓人的腦海在不斷的波動,那優美的旋律引著你在猜想,章法嚴謹,卻讓人輕鬆、清爽、乾淨。

    張若虛憑一首獨有的巜春江花月夜》,紅遍大江南北,得到古代、現代多少文人墨客的讚賞,一首好詩,千古流芳。

    這首詩好在哪?清新、淡雅、脫俗、甜美,每句詩、每個字,每節音韻都象金子一樣熠熠生光。

    張若虛,能不"火"嗎。

  • 4 # 原卉詩詞

    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似乎太過譽,但說他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則很貼切。春江花月夜為什麼能有此盛譽呢?筆者以為:

    二:春江花月夜的寫作方法新穎,融詩情,畫意,哲理於一體,形成了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優美意境。它圍繞春.江.花.月.夜的背境,以月為主體,反覆詠唱,一唱三嘆,最能調動讀者的情緒,使讀者不自覺地進入它的情.畫.理境界,從而產生心靈的共鳴。

    三:春江花月夜韻律優美,就像小提琴奏出的悠揚小夜曲。全詩節奏起伏,熱烈深沉卻平和自然。全詩九次換韻,平仄交替,強烈的音樂節奏感和變化的語言韻味,使全詩聲情.文情宛轉諧美,自然合一,令人耳目全新。

    春江花月夜是文人詠歎的佳作,更是普通百姓喜聞樂見的詩歌形式,值得後人借鑑學習。

  • 5 # 安國青年

    《春江花月夜》好在哪兒?

    1、關鍵在於當時時代背景,張若虛此詩,在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之詩中就是一股清流。

    2、題目中煉字達到巔峰,就是說,題目起的好。春、江、花、月、夜,用五個名詞憑空繪畫成五種美景。

    3、好在表情達意上,從遠觀江上月起的大氣磅礴,到對人生哲理的沉思,(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無處不顯出詩句的細膩於情感。

    4、除了繪景,表情達意上又是一大亮點,(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遊子漂流,思婦哀怨。(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著重寫思婦的動作及心理描寫。

    (個人表示喜歡:可憐樓上月徘徊,一句,感覺表示寂寞無比,空虛無比,還非常冷。沒用的悽慘之色映照滿屋,思婦滿眼空無啊!)

    5、全詩韻律十分流暢,而且讀者容易帶入感情。跌宕起伏的韻腳於語氣詞,讓人讀起就頗為感慨。

    總之呢,詩寫的清新秀麗,又不乏大氣磅礴,文字有很深的“文化底蘊”突顯。更重要的!(還是我最喜歡的)就是繪景的意境!五個字:春江花月夜,一出,橫壓全唐!

    ……當然,我還是李白的小迷弟的。emmm

    (圖為網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冠現死亡之組,冤家聚首這次尤文註定成為皇馬晉級的“墊腳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