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珞珈山跑渣

    歷史的事情誰說得清楚喲,這個專家都解釋不清楚的問題,不過看雍正王朝裡康熙臨終前在龍榻裡跟雍親王說的那段話還是有一定的說服力的,十四阿哥心胸不夠寬廣,成府不深,難當大任,且康熙有隔代指定接班人的意思(晚年對弘曆相當看中),雍正階段的確也做出很多重新整理吏治的舉措,反觀其他阿哥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

  • 2 # 半沐半

    康熙末年發生了史上有名的“九子奪嫡”的事件。康熙一共有24個兒子,參與皇位鬥爭的有9位皇子,最後四阿哥胤禛獲勝,繼位成為雍正帝。

    (九子奪嫡)

    其實,在太子胤礽二度被廢,八阿哥胤禩遭到康熙厭惡的情況下,最有機會登上皇位的就只剩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了。

    那麼,康熙為什麼最後選擇了四阿哥胤禛呢?個人觀點,有以下幾種原因:

    十四阿哥擅軍事而不擅政治

    十四阿哥胤禵是軍事天才,曾於康熙五十七年代其父皇出征,率大軍征討淮噶爾部,最終平定了西南形勢,封大將軍王。他善用兵,敢用兵,指揮得當,治軍嚴明,有軍事天才。可惜他錯生了年代,當時國家的形勢不需要這麼一位會打仗的阿哥定天下,而需要統治者有治國理政之才。但十四阿哥偏偏政治上沒有多少作為。康熙末年最大的問題內政上的腐敗,需要繼位者有改革積弊,整頓吏治的政治能力。十四阿哥顯然在這方面有所欠缺。這也是他沒有成功繼位的原因之一。

    (十四皇子胤禵)

    十四阿哥曾是“八爺黨”

    其實,十四阿哥胤禵和四阿哥胤禛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但兄弟二人的感情卻不咋地。在九子奪嫡中,皇四子胤禵還加入皇八子胤禩的陣營中,成為“八爺黨”的重要成員,與自己親哥哥皇四子作對。八阿哥結黨營私,而且放縱官員欺壓百姓,為康熙所深惡痛絕。胤禵參與“八爺黨”,在皇帝老子心目中的形象又減分不少。而康熙對四皇子胤禛的一點好感也是來自於他沒有參與皇子奪嫡的爭鬥。

    十四阿哥政治上不成熟

    十四阿哥胤禵性格不成熟,比較偏激,心胸狹窄,容易動怒,缺少承受政治壓力的能力。康熙需要一個有人君氣宇的儲君,老十四在這點上就不合格。所以,以他的性格是很難坐上皇位的。而四阿哥胤禛正好是性格沉穩,喜怒不形於色,善於隱忍,韜光養晦,最終獲得父皇的認可和肯定。

    四阿哥有個好兒子

    有說康熙很喜歡胤禛的兒子弘曆(後來的乾隆皇帝),但由於明朝的前車之鑑,不敢直接傳位給皇孫弘曆,所以就傳給了胤禛,相當於挑選了隔代繼承人。個人覺得這個說法有一定可信度,也算是四皇子能繼位的原因之一吧!

    對於胤禛繼承皇位的合法性,一直飽受爭議。民間還流傳改遺詔一說,“傳位十四皇子”改成了“傳位於四皇子”。這個應該不成立的,因遺詔有兩份,分別用漢文和滿文所寫,滿文根本改不了。

    (雍正皇帝)

    歷史證明,康熙皇帝的選擇是正確的,正是雍正帝的勤勞理政,將康熙末年的國庫空虛扭轉到乾隆時期的錢糧多到空前絕後,他為乾隆皇帝指明瞭未來的執政方向,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以上是亦芒個人觀點,更多歷史逸聞趣事請關注“亦芒”。

  • 3 #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

    康熙朝的九龍奪嫡,是和唐太宗玄武門之變一樣,非常有戲劇性的事件。至於為什麼四阿哥成功登頂,十四阿哥沒成功,這得從老四和老十四的性格,辦事能力上找原因。

    先說十四阿哥吧,據記載,胤禵才華橫溢,重情重義,個性直爽,很有些軍事才幹。所以老康熙讓他執掌兵部多年,並且統兵歷練。到康熙朝後期,更加封胤禵為大將軍王,讓他領兵出征準噶爾。可以看出,康熙一直把他往軍事方面培養的。

    再說一下四爺,胤禛為人精明,嚴厲,較真,耿直,勤勉,心思縝密,行事果斷,鐵面無私,誰的面子都不給,有鐵面王之稱。

    太子胤礽沒廢之前,胤禛是鐵桿的太子黨,處處維護,幫襯太子。胤礽被廢以後,所有皇子都動了爭奪帝位的心思,胤禛也不例外。

    康熙在派老四到江南賑災籌款中看到了胤禛才幹,然後又在戶部追繳國庫虧空中看出了胤禛的心機,知道這是個可造之才。太子徹底爬下以後,就開始培養老四熟悉政務,讓他在戶部和吏部供職。

    加上康熙晚年犯了一個所有在位過久的年老皇帝都會犯的毛病,精力不濟,導致機構臃腫,人浮於事,貪腐成風。

    他知道,大清朝若想繼續支撐下去,必須找個能力強悍的鐵腕人物來改變這一切。

    很明顯,帶兵打仗,禦敵於國門之外,胤禵是不二人選。但是,冷麵無私,鐵腕治國,整頓吏治,胤禛才是最佳的接班人,何況,他還有個好兒子!!

  • 4 # 滿樓說書

    康熙末年,太子胤礽二度被廢,八阿哥胤禩也屢遭責罵。這時,本屬於“八王黨”的十四阿哥胤禵開始異軍突起。

    胤禵的生母是德妃烏雅氏,和四阿哥胤禛系同母所生,但比胤禛小十歲。

    大約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廢太子”後,胤禵開始對儲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在八阿哥已經奪儲無望的情況下,胤禵逐漸脫離胤禩的影響而獨立門戶。

    從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到五十二年(1713年)的隨駕記錄來看,胤禵幾乎參與了康熙所有的出巡。由此可見,康熙晚年對他是很看重的。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喇布坦所部突然侵擾西藏並殺死拉藏汗,西安將軍額倫特前去平叛時,結果全軍覆沒。

    之後,康熙決定派皇子親自出徵,而選中的人就是十四阿哥胤禵。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胤禵被破格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用正黃旗纛,授予親王待遇,行文稱“大將軍王”。

    胤禵率兵啟程時,康熙親自在太和殿主持了頒敕印儀式,凡出征的王、貝勒、貝子、公等全部戎裝齊集於太和殿前,不出徵的王、貝勒、貝子、公和二品以上官員,也全都集合於午門之外,為胤禵送行。

    胤禵受印之後,上馬出午門,隨後由天安門至德勝門,諸王、貝勒、貝子、公和二品以上官員俱送至德勝門列兵處。

    隨後,康熙又親諭前往助戰的青海厄魯特蒙古各部說:

    “大將軍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故令掌生殺重任,爾等或軍務,或鉅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即與我當面訓示無異。”

    胤禵出征後,策妄阿喇布坦慌忙率領部眾逃回了原準葛爾領地,這次出征實際是有征無戰。

    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胤禵回到京城。但次年四月,康熙仍讓胤禵回到軍中。

    胤禵第一次離京時,曾對特意叮囑九阿哥胤禟說:“皇父年高,好好歹歹,你須時常給我資訊。”怕胤禟聽不懂,胤禵又特意補充道:“若聖祖皇帝但有欠安,就早早帶一個信。”

    然而,胤禵雖然表面風光,但在出徵已近四年的情況下,他始終沒有得到封王,依舊是貝子的身份。很多人認為,康熙讓胤禵出征就是要讓他立功,然後順理成章的接替皇位。

    對此,雍正(即四阿哥胤禛)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其表示:皇考春秋已高,豈有將欲傳大位之人,令其在邊遠數千裡外之理?雖天下至愚之人,亦必知無是事矣。

    這段話,似乎有些道理,因為真是傳位胤禵的話,象徵性地立點功回來就就可以了,為何要在此將之派遣出去呢?這說明胤禵在康熙的眼中,似乎只是一個武將的定位。

    當然,也可能是康熙有意培養鍛鍊胤禵並準備讓他接班的,但經過後來幾年的觀察,發現胤禵也不是合適的人選,最終還是將他放棄,否則就不會再派他出徵了。

    除此外,還有第三種可能,也許康熙認為胤禵的功勞還不夠,想讓他徹底平定準葛爾部,一旦建此奇功,讓他接班,大家也就無話可說了。當然,前提是康熙認為自己還能撐幾年。

    不管怎麼說,當時的十四阿哥胤禵正處於上升期,還是有機會繼承皇位,至少在當時有很多人這麼認為。

    也許,怪只能怪胤禵生晚了點,沒來得及在老頭子生前建功立業,又不曾料到後來會奇變突生,自己出徵在外,內部的情況到底怎麼樣,已不是他所能瞭解與掌控的了。

  • 5 # 等待的休閒

    很明顯,帶兵打仗,禦敵於國門之外,胤禵是不二人選。但是,冷麵無私,鐵腕治國,整頓吏治,胤禛才是最佳的接班人,何況,他還有個好兒子!

    自太子胤礽被廢黜之後,朝中黨羽明顯分為兩派三方,一派就是四阿哥胤禛,手下鐵桿有老十三胤祥;另一派則是八阿哥胤禩,手下鐵桿有老九胤禟、老十胤俄,外加相對自立的老十四胤禵。但實際上皇位是由老四、老八和老十四,這三個人去爭,胤禵和胤禩只是盟友。

    在後來的野史傳言中,根本沒有把老八放在眼裡,全是康熙到底是把皇位傳給了老四還是老十四這個千古之謎。經過後來證明,康熙確實把皇位傳給四阿哥胤禛了,而沒有選擇胤禛的胞弟胤禵,原因究竟是什麼?大致分為三個層面。

    十四阿哥為軍事天才,但在政治上卻不甚瞭解。

    第一、十四阿哥為軍事天才,這在康熙二十多個皇子中相當少見。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胤禵受封撫遠大將軍,率大軍征討淮噶爾部的策妄阿拉布坦。行前,由康熙在太和殿親自授印,還用的是正黃旗,王公大臣都要送行,可見康熙對胤禵的信任。這也正是由於十四阿哥做了大將軍王,這才引發了後世對康熙有可能傳位給十四的傳言。

    至於明明沒打算要將皇位傳給老十四,為何又將兵權交給他,難道不怕造反?事實上,胤禵之所以沒有奪嫡成功,原因應該在於他長於軍事而短於政治。在康熙末年最大的問題是朝政腐敗,民怨沸騰,是心腹大患,比起軍事上的威脅來說,更是當時最需要解決問題,因此康熙決定了清朝下一個皇帝要做的重點,是整肅內政,而不是在與敵人打仗。

    在性格上不太沉穩,未必能經得住這種壓力。

    第二、在性格上,康熙認為胤禵為人待人還算和氣,以禮為先,但有時過於恃才傲氣,性格上不太沉穩,面對巨大的政治壓力,胤禵未必能經得住這種壓力,且面對咄咄逼人的官員,胤禵將可能無法招架而縱容他們。康熙認為如果他是皇帝,一旦經不住壓力,那後果對帝國來說將會是場災難。

    而四阿哥胤禛恰恰與其相反,性格沉穩,喜怒不形於色,且手段強硬到足以對付食國而肥的官僚士大夫,不怕得罪人,能夠有效去推行有利於清朝的新政,康熙認為這一點胤禵還沒有辦法做到。

    胤禵與老八胤禩屬同一黨派,擔心受胤禩影響。

    第三、胤禵與老八胤禩屬同一黨派,其中又以老八為首,如果選擇了胤禵,那麼老八將在大臣的位置上發揮出特殊的影響力,而當皇帝的胤禵勢必又會深受這種影響。康熙深知老八的為人,以「仁賢」為名,但事實上,是以仁賢來收買人心,放縱官僚士大夫欺壓百姓,製造大量問題。因此,為了不讓胤禩在胤禵稱帝后能發揮影響力,因此選擇了四阿哥胤禛。

  • 6 # 芊芊煮書

    胤禵聰明過人、且曉通軍事,本來在奪嫡大戰中勝算很大,但最後卻被淘汰出局,把一手好牌打了個稀巴爛。

    在康熙晚年,為了爭奪儲君之位,他的九個成年兒子,拉幫結夥、明爭暗鬥,甚至不惜骨肉相殘。

    其實,老二胤礽一出生就被康熙立為了太子,只是胤礽不成器,其他兄弟才有了取而代之的非分之想。

    起初,參與角逐的除了老大胤褆和老三胤祉自立門戶,還有太子黨和八爺黨,支援太子的是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支援老八的有老九胤禟、老十胤䄉和老十四胤禵。

    而在這九個阿哥中,最有心機也最敢折騰的,也就是那個頗受康熙寵愛的老十四胤禵了。

    別的不提,就是他兩次偽造兄弟們的手書,就讓自己失去了皇上的信任和八爺黨的支援,與皇位無緣了。

    偽造調兵手諭陷害太子

    過了中秋節,康熙便帶著兒子們去熱河打獵。第一天,康熙別出心裁,拿出一柄黃色玉意,宣佈誰得到的獵物多,這柄如意就賞給誰。

    這柄如意是乾清宮的鎮案珍寶,是大行皇帝賞給康熙的,現在康熙又要賞人了。太子胤礽身子一顫,臉色有些蒼白。

    而十幾個阿哥,再加上那些稍大點的皇孫,紛紛摩拳擦掌,一場激烈的角逐就在苑中開始了。

    最後胤䄉得到的獵物最多,康熙要把如意賞給他,可胤祥不幹了,因為胤䄉搶了別人的獵物,耿直的胤祥認為他不應該得到這柄如意。

    其實胤祥並不是在意那柄如意,他是看到了太子胤礽臉色難看,在狩獵開始之前,他就和胤禛商量,一定替太子掙回面子。

    結果胤祥和胤䄉大吵一架,康熙氣憤地讓侍衛對胤祥“掌嘴”,胤祥卻欲拔劍自刎,好歹被大家勸下了。

    好好的一場圍獵,竟然鬧得不歡而散。胤禛為了討雍正歡心,建議第二天在獅子園北獵狼,康熙答應了。

    獵狼的場面真叫一個慘,在箭雨中狼群東奔西竄,四處逃命,最後全部被殲滅在圍子裡。

    再看那些死狼的樣子,有的互相扭在一起,有的被同伴撕得血肉模糊,還有的母狼嘴裡叼著小狼。

    康熙觸目神傷:自己百年之後,這群阿哥們若真像餓狼一樣爭奪皇位,自己創造的大業將是什麼模樣?難道臨終還要引起大亂,死都不得安寧嗎?

    康熙的擔心不是多餘的,圍狼結束,康熙剛剛走出土圍子,便見東面塵土飛揚,一隊騎兵飛奔而來,接著又是一隊。

    康熙駭然:這是誰的兵,敢在禁苑中放肆?趕緊讓侍衛過去問問。不一會兒,一個人便被侍衛帶到面前。

    原來是熱河都統領凌普來了,據凌普說,自己是奉旨進園來護衛皇上的。

    康熙打量著凌普,疑雲陡生:凌普是胤礽的奶兄弟,此時他領兵進園,莫不是這孽障起了殺逆之心?

    康熙打了個寒顫:“凌普,誰叫你帶兵進園的?”“我是奉了十三爺的指令。”凌普答道。

    康熙大吃一驚:“你聽錯了吧?朕身邊領侍衛皇子是大阿哥胤褆,十三爺怎麼會讓你進園?”

    凌普這時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慌忙跪倒在地,從靴子裡掏出一張紙條雙手遞給康熙說道:

    “這種事奴才怎敢兒戲!是鄂倫岱派人傳話,帶著十三爺的手諭,說老侍衛都調走了,萬歲跟前人少,讓臣多帶些人來……”

    康熙接過紙條一看,上面寫著:

    奉皇太子諭,皇上近侍奉旨移防奉天,著熱河都統領凌普率親兵進駐山莊,以資關防!怡貝勒胤祥

    康熙看罷變了臉色,問凌普帶來多少人,凌普說他的軍營一千四百七十人全部帶來了。

    胤褆冷笑:“鄂倫岱已經調走了,怎麼會派人傳信?是不是太子府的人給了你什麼信兒?”

    結果凌普被軟禁,康熙拿著那張由胤祥署名的“太子調兵手諭”把眾阿哥召集起來,讓他們看一看是不是太子的字跡。

    結果是,兄弟們互相猜疑,只是感覺是有人模仿胤祥的筆跡來嫁禍太子,也沒有弄清楚那份手諭究竟出自誰手。

    只有八爺黨的首腦胤禩知道,那份給凌普的“調兵手諭”,是老十四胤禵偽造的。

    回朝之後,胤礽就被康熙廢掉了太子,胤祥被圈禁;又過了一段時間,胤禵被康熙封了個大將軍王,派往遙遠的關外帶兵。

    康熙廢除太子,是因為胤礽毫無作為且行為不端;圈進胤祥,是因為怕這個拼命十三郎惹出是非,被政敵所害。他們被處罰都不是因為“調兵手諭”。

    而胤禵被髮往天高皇帝遠的大西北,與其說是重用這位頗懂軍事的老十四,不如說是讓他遠離黨爭,藉此來分化勢力越來越大的八爺黨。

    由此推測,那份害了胤礽又害胤祥的“調兵手諭”出自胤禵之手,康熙已經心知肚明。從此,胤禵也就被康熙從儲君名單中淘汰出局了。

    偽造手書背叛八爺黨

    康熙五十七年的一天,清軍在喀喇烏蘇被準格爾丹圍困,六萬大軍全部陣亡!

    康熙斟酌再三,準備讓胤禵帶十萬精銳出關禦敵。胤禵出征前去見了老八胤禩,正巧胤禟胤䄉都在。

    胤禩說,本次皇上派誰出關帶兵,基本上儲君之位就是誰的了,而這個位子,也只有十四弟坐最合適。

    胤禩之所以這麼說,是想考驗一下胤禵的忠心,或者說是藉此敲打一下這個不太安分的同黨。

    胤禵是聰明人,當然知道八哥的意思,於是,他一聽胤禩如此說,便驚得面如土灰,急忙解釋:

    無論年齡、資質還是德望,十四弟萬不及八哥你一分,你怎麼說這個話?你是我們的首腦,我們的主心骨,次序一亂,後果不堪設想!

    兄弟幾個曾經噬臂為盟,要同心協力把胤禩扶上大位,萬一胤禩沒有希望了,才能輪胤禵。而胤禟和胤䄉因能力太有限,根本沒有承繼大位的野心。

    胤禵表完決心,幾個兄弟都被感動了,胤禟說八哥太多心了吧,胤禵對八哥的忠心是不會變的。

    其實,胤禩也希望胤禵能夠出去帶兵,八爺黨朝廷上下遍佈黨羽,但缺少的是兵權。

    如果胤禵掌握兵權,一旦康熙駕崩,承繼大位的不是他胤禩,由胤禵在外呼應,他會把京城鬧個底朝天。

    可讓胤禩想不到的是,就在大將軍王胤禵帶兵出關的那一天,他便打算脫離八爺黨而想自立門戶了。

    原來不是不想單幹,是實力不允許,現在手握重兵,當然不想只做八哥的打手,也想去為自己爭一爭了。

    對於這一點胤禩早有所提防,所以早在胤禵準備出征時,就在把親信鄂倫岱安插在了軍中。

    胤禵出關三年後,康熙舉行在位六十年大慶,胤禵接到通知便派鄂倫岱回京給康熙送壽禮。

    胤禵和鄂倫岱本來都是八爺一夥的,他既然單幹了,就想把鄂倫岱也拉過來為自己所用。

    當時在胤禵的軍中,還有胤禩的奶兄弟雅布齊,雅布齊和鄂倫岱的任務一樣,也是被胤禩派來牽制或者是監視胤禵的。

    於是,胤禵靈機一動,又拿出了他的看家本領,模仿胤禩的手筆,寫了一封給雅布齊的密信,拿給鄂倫岱看:

    雅布齊:鄂倫岱受年羹堯三萬金之事已查實。此人吾素知之,狂妄自大胸無成見,當時時密偵勘查報我。若有意外隨時處置,密勿不雲。

    結尾沒有落款,但鄂倫岱跟了胤禩多年,一看就是胤禩的字跡。他氣得大罵,馬上就去找雅布齊算賬。

    胤禵攔下了他,讓他稍安勿躁,因為來日方長。一番花言巧語,就把頭腦簡單的鄂倫岱,變成了自己的黨羽。

    鄂倫岱啟程前,胤禵囑咐他多瞭解一下宮中的情況,瞧瞧康熙的身體狀況如何。

    鄂倫岱帶著胤禵給康熙的壽禮——一塊寫著“百年長運”的隕石回到京城,先見了康熙,又見見了胤禩。

    可他剛離開八王府,胤禟進來把一封信丟給胤禩說:“八哥,鄂倫岱這個二百五變心了!”

    胤禩接過信一看,是雅布齊遞來的急件,上面把胤禵和鄂倫岱之間發生的事情都詳細做了回報。

    胤禩緩緩地把信件放到桌上,冷冷地對胤禟說道:“我根本沒寫什麼信給雅布齊,全是老十四在造假,他不愧為造假信的積年老手!”

    胤禟聽罷,知道胤禵真的背叛了八爺黨,氣得破口大罵:

    烏雅氏這個老母狗,養出的兒子沒有一個好種!既然這樣,我去給鄂倫岱挑明瞭,別叫這個二百五告了皇上。

    胤禟要去找鄂倫岱揭發胤禵,胤禩卻想得周到:現在還不能和胤禵鬧翻,皇上身體越來越差,說不定那一天出事,還有用得著胤禵的時候。

    當時胤禵給康熙的壽禮,就暫放在八王府,胤禩把胤禵禮品盒裡面的那塊寓意美好的隕石,換成了一隻死鷹。

    當康熙開啟那隻禮盒、一隻死鷹出現在眼前時,康熙當場連氣帶嚇暈了過去。

    鄂倫岱當場表示絕不是胤禵所為,因為從西北到北京路途遙遠,如果是胤禵放一隻死鷹,路上早就腐爛了。

    是誰在十四爺送的壽禮上做了手腳,鄂倫岱當然琢磨個差不多,至於胤禵是否知道有人陷害他,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從此八爺黨也拋棄了他。

    本來胤禩得不到大位,八爺黨會轉移目標著力把胤禵扶上大位,結果胤禵沒有沉住氣,早早地與八爺黨分道揚鑣,失去了一個堅強的後盾。

    寫在最後——

    老四胤禛(後來的雍正皇帝)的謀士鄔思道對他說過一句話:“爭,是為不爭;不爭,是為爭。”

    所以,胤禛在平時低調做人、努力做事,似乎對大位沒有非分之想,可到了最後,康熙卻把大位交到了他的手上。

    而胤禛的同母兄弟胤禵,儘管聰明伶俐,智勇雙全,可因在奪嫡大戰中鋒芒畢露,失去了康熙的信任和八爺黨的支援,自然與皇位無關。

    有人說,康熙的傳位遺詔是“傳位於十四阿哥”,是隆科多、張廷玉等一干重臣暗箱操作,把遺詔改成了“傳位於四阿哥”。

    從胤禵的表現來看,康熙不可能把大位傳於他,因為他太能折騰了,結果把一手好牌打爛了。

    你說是不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壓電線兩丈二,低壓電線一丈八,是那部戲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