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夏秦帝

    謝謝邀請,個人觀點嬴政統一華夏可以說是數代秦王的努力所換來的,並非一人之力可以實現的,很多人認為秦王朝只有短短三世幾十年,可我不這麼認為。從第一代秦到嬴政,每代人的努力才是完成統一的關鍵,但嬴政的思維非常超前!郡縣制,文字的統一直道的修建。度量衡的統一,這些都是吧華夏緊緊的連結成為一個總體!

  • 2 # 夢迴伍千年

    我是安排,和大家分享下看法。

    題主所說的弱小和蠻荒,那是在秦朝剛分封時的一個說法,東周時秦國先祖養馬有功封官,公元前821年,秦莊公平定西戎,才因功封過,賜國號“秦”,公元前770年才正式被封為諸侯國。

    秦穆公先是掃滅秦國西北方向12國,從此秦國無後顧之憂,矛頭指向中原時,公元前400年左右,被魏國的“魏武卒”教做人,秦國被打的後撤幾百裡,河西之地都賠給魏國了,也就是說公元前400年左右的秦國還是個弱渣渣,根本無爭霸中原的實力。

    到這裡就是題主前半句所說,秦很弱小,並且還在遠離中原的西北邊陲,被中原視為蠻荒。

    戰國早期的秦國,真的是邊陲小國。

    公元前356年,秦朝從渭南遷都到咸陽,然後秦孝公開始重用法家的商鞅進行變法,主要是重軍功、重刑、弱民、抑商。(商鞅就是死在自己定的刑法上)

    一、使秦國將士奮發殺敵的“軍功受爵”制度,重軍功,官高一級賞賜翻幾倍,還有對應的賜田,當兵有錢有權可以拿,想當地方官必須有軍功,努力殺敵妥妥的可以有錢有權。

    二、百姓只能有兩種職業,當兵或者務農,其他都收為“國營” 。

    三、用嚴法監督百姓,使大家互相告發違規。打個比方,如果分你的田地,沒有好好種,懶惰造成減產。如果有人舉報,一經查實,那麼田地收回,全家變賣為奴。這樣讓百姓當好那一顆戰爭機器上的螺絲釘。

    40年間,變法的威力開始凸顯,公元前316年秦國吞併巴蜀,實力大增,合縱連橫下,又多次打敗韓趙魏楚,公元前293年滅韓魏24萬將士,前278年打的楚國遷都,前260年滅趙國40萬。從此秦國佔據了爭霸中原的主動權。

    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嬴政繼位,穩定政權後,從公元前230年--前221年,10年間平滅六國,一統天下。

    最後來說,秦始皇能滅6國,也不是一蹴而就。《過秦論》中的一句話“奮六世之餘烈”,從秦孝公到秦莊襄王積累了6世,再加上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才有了秦朝的一統。

    如果從公元前821秦建國開始算起,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而稱帝,已經過去了整整600年。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南下征服百越地區。

    最終有了如下的統治區域。

  • 3 # 沉默的二蛋

    《史記》記載,周朝時期,周孝王因秦國的祖先善於養馬,所以將秦人的祖先分封在秦,最初,秦國只是個子爵,整個春秋時期,秦國都是一個不起眼的西部小國,沒有人重視,秦國的正兒八經的崛起,得說到一個人,那就是春秋五霸中的秦穆公。

    秦穆公的諡號曰穆,在中國的諡法中,佈德執義曰穆,秦國在穆公時期,任用賢將,俘晉惠公,滅梁國,芮國,滑國,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並奪取君位,後期更是藉助晉人由余,滅掉西戎建立十多個小國,周王賜金鼓祝賀,周襄王時期出兵攻打蜀國和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闢地千里,周襄王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於是秦穆公“遂霸西戎”。

    接下來秦國的強大之路頗有挫折,最終東出天下,經過了幾代人努力,以下介紹幾個非常關鍵的幾位君王:

    一、秦孝公嬴渠梁,秦獻公之子,即位之初,內外交困,內有國力衰微,外有強敵壓境。危機之下,秦孝公重用衛華人商鞅進行變法,主要內容是:

    1、 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准許自由買賣;

    2、 獎勵耕戰,生產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按照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3、 建立郡縣制,由中央直接派官員管理地方;

    4、 統一度量衡;

    以上政策,在井田制大部分存在的情況下,極大的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比同時期的魏國申不害,南韓的李悝變法要更加徹底,更加成功。這個政策在經濟上使得國民生產積極性提高,嚴刑峻法使得國民勇於公戰而怯於私鬥,都想著殺敵立功,戰鬥力大大加強。

    因此,秦孝公一代!

    在河西之戰中收復了被魏國佔領的河西之地;

    在元裡之戰中攻佔少梁,同年,攻取南韓的上枳,安陵,山氏,順利插入魏韓兩國的交界地區;

    安邑,固陽之戰中,佔領固陽;

    西鄙之戰,迫使魏國割讓河西的部分土地求和;

    二、秦惠文王,孝公之子。

    政治和軍事成就:

    政治上,惠文王重用魏人張儀為相,採用連橫的策略,用外交手腕,破蘇秦的合縱聯盟,打退東方六國的進攻,不僅在外交上為秦國爭取了政治利益,也為後來的嬴政滅六國奠定基礎。

    軍事上,採用司馬錯的策略,攻滅蜀國,不僅擴大了地盤。也獲得了蜀國豐富的資源。

    採用反間計,引誘楚國攻秦的軍事行動成功,大敗楚軍,解除了楚國對秦國和巴蜀的威脅,並得到楚地漢中,使得秦國的關中平原漢中平原和巴蜀連成一片,不僅解決了六國對秦國的威脅,而且對六國形成壓迫之勢。

    攻滅西北部的義渠國。使得秦國在西北地區有了大量優良牧場。

    三、昭襄王,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嬴蕩的弟弟。昭襄王最早是作為人質在燕國,哥哥秦武王死後,被迎回秦國登上國位,即位初期,由母親宣太后攝政,外戚魏冉處理政務,白起為將,對外攻略。

    成年親政後,聽取范雎的建議,奪取宣太后和魏冉的權利,文用范雎為相,武以白起為將,實行“遠交近攻”策略,在位期間戰爭無數,贏多輸少,影響力最大的軍事行動失敗是闕與之戰,被趙國打敗。

    後來,又在長平戰場上坑殺40萬趙軍,使得戰國後期,胡服騎射的趙國一蹶不振,為滅亡埋下了種子。

    滅東周,遷九鼎於咸陽,結束了周王朝八百年的統治。

    四、莊襄王贏子楚,秦孝文王的兒子,昭襄王的孫子。

    原為趙華人質,被鉅商呂不韋以奇貨可居養在府邸,認秦孝文王的夫人華陽夫人為母親,最終取得秦國的國位,即位後以呂不韋為相。

    東周君與諸侯密謀攻秦,呂不韋滅東周,蒙驁攻韓,迫使南韓獻成皋,秦初置三川郡,後派蒙驁攻趙,王齕攻上黨,取趙城池37座。

    五、秦始皇嬴政,莊襄王之子,(坊間傳言,嬴政為呂不韋之子,更有作家以此為藍本創作小說,筆者以為謬誤)

    嬴政即位後,面對的形勢可以說是一片大好,秦國東出天下,睥睨四海,再無對手,東方六華人人自危,地盤丟盡,內有奸臣,外無良將。

    於是秦始皇開始著手滅六國,但是攘外必先安內,秦始皇先是奪取呂不韋的權利,並逼他自殺,任用李斯為丞相,蒙氏家族,王翦家族,作為將門新星開始走上秦國的政治舞臺。

    綜上,是我總結的秦國強大起來的脈絡,中間有兩代君王並沒有寫進去,一個是秦武王嬴蕩,在昭襄王之前,惠文王之後,另外一個是昭襄王的兒子,莊襄王的父親,秦孝文王,沒有寫進去的原因是因為,兩位君王都是守成的君王,在政治和軍事上並無甚大的建樹,而且並不像其他的歷代君王那樣勵精圖治,積累力量,以圖六國!

    再來,我們總結一下,秦國為什麼能轉弱為強,滅掉六國,其中又能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首先,承認自己的不足時非常重要的一步,思想的崛起比什麼都重要,嬴渠梁因為一直被魏國壓著打,痛定思痛,一定要強大起來,才能不被欺負,很有可能嬴渠梁最初變法的想法超級簡單,那就是強大起來以後就沒有人欺負你了,但是變法帶來的經濟上的富足,軍事上的強大,使得秦國在很早的時候就具備了統一六國的思想基礎,歷代的君主再能勵精圖治,而不是坐享其成,必然能在戰國的後期取得統一六國的強大實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藥師和無崖子,哪個的文化水平更高?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