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職場媽媽說育兒
-
2 # 只要你也
我兒子我是一歲之後,給他吃稀飯菜湯,加一點點鹽,因為那個時候我的奶水還好,每天也就給他加一頓午餐,所以吃得很少鹽。現在都兩歲多了我們做飯都沒有放過味精,偶爾放點點雞精提鮮。
-
3 # 熊貓兒科
“寶寶1歲以前(甚至3歲以前)都不要吃鹽。”
因為鹽是經過腎臟處理,隨著尿液排出的。小寶寶的腎臟還很脆弱,無法處理過量的鹽,負擔過重。
我們平時習慣說的“鹽”,學術一點叫:氯化鈉,真正起關鍵作用的還是鹽中的那個“鈉”。
客觀講,寶寶的確是需要鈉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上對各年齡寶寶的適宜鈉攝入量的建議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鹽,也有其他形式的鈉。比如:味精。
再者,加工食品當中鈉的含量較高,是生活中的“隱形鹽”。
還有一些天然食物中,也存在鈉離子。比如:
⭐6個月以內
對於6個月以內純母乳餵養或配方奶的寶寶,從奶中獲取的鈉就足夠了。
ps:1歲以前不讓寶寶喝牛奶,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牛奶的鈉含量比母乳(配方奶)高得多,寶寶hold不住!
⭐7個月-12個月
對於7-12個月飲食正常的寶Bora說,每天大約吃下了這麼多食物:
每天寶寶從上面這些食物中獲得的鈉,就差不多已經達到每日適宜的鈉攝入量了。如果再給菜多加鹽,真的是分分鐘就超標了。
建議家長們可以去買那種烘焙量勺。
這樣心裡就很有數,做菜到底加了多少鹽,也能警示一下自己。
⭐ 1-3歲
鹽最大攝入量不能超過2克!
適當的新增時機需要家長根據寶寶的發育情況判斷:如果生長良好,輔食種類豐富,不必著急新增鹽,當然也不能一直不加鹽;
如果寶寶運動後或吃退燒藥後大量出汗,補充流失的鈉是非常必要的。
⭐ 4-7歲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含鹽量高的加工食品有時候容易被忽略,家長需要注意零食的攝入量不要過大。
⭐ 7歲以上
孩子上學後,基本都在學校就餐,只要保證均衡飲食,在家吃得比較清淡,減少每週吃快餐和在外就餐次數,就可以基本控制鹽的攝入量。
一般1毫升醬油中含鈉約40mg,而1克鹽中的鈉的含量約400mg。也就是說:1克鹽的鈉含量是1毫升醬油中鈉含量的10倍。
所以,如果開始逐漸增加食物的滋味,可以從新增少許的醬油開始,再逐漸過渡到鹽。
-
4 # 冷筱夕
寶寶3周之前是不建議吃鹽的,3周以後要少鹽,但好多人做不到3周以後給寶寶吃鹽,所以一週之前是絕對不可以給寶寶吃鹽的
回覆列表
對於老年人來說,帶寶寶的時候總要說,不吃鹽沒力氣。
可年輕媽媽們透過種種渠道瞭解,1歲前寶寶的飲食是不能夠加鹽的。
那麼,寶寶的輔食到底能不能加鹽?
不加鹽,是不是寶寶就不愛吃輔食,腿腳也沒力氣了呢?
寶寶為什麼要少吃鹽
我們都知道食鹽中主要是鈉,而鈉主要透過腎臟代謝。寶寶的腎臟等器官還發育尚不健全。
如果攝入過量的鈉會加重腎臟負擔,長期下去會造成損傷。此外,鹽分攝入過多,還會抑制鈣的吸收。還會造成寶寶日後偏食、挑食的習慣。
Tips:寶寶都需要攝入鈉元素,但補鈉並不等同於吃鹽。除了食鹽,還有很多天然食物裡含有鈉元素。
寶寶1歲以前不用加鹽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給6-12月齡寶寶製作的輔食應保持原味,不加鹽、糖以及刺激性調味品,保持淡口味。
0-6個月的寶寶
鈉的需求量相對少,母乳的鈉含量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配方奶的鈉含量高於母乳。寶寶只要把奶喝好就行。
7-12個月的寶寶
雖然此階段對鈉的需求量略有提升,但隨著輔食的新增,寶寶獲得鈉元素的途徑越來越多,鈉的量完全可以從母乳、配方奶以及其他天然食物中獲得。不需要在製作輔食時額外新增鹽。
如1個雞蛋含鈉71mg,100g鮮瘦豬肉含鈉65mg。
寶寶1歲以後少量加鹽
1-3歲的寶寶每天需攝入700毫克的鈉(1.8克鹽)。1克鹽大概有一角硬幣那麼點兒。
寶寶可以從輔食中的主食、奶製品、肉魚禽蛋、蔬菜水果等食物獲取鈉也可以滿足需求。如果寶寶對清淡飲食沒興趣,可以稍微加點鹽即可。
Tips:1克鈉折算為2.5克鹽。鈉乘以2.5就是對應的鹽含量。
警防“隱形鹽”
除了食鹽,食物中也隱藏了很多鹽分,尤其是加工類食品。
調味料的醬油、味精、雞精鹽含量很高,還有所謂的兒童醬油,兒童肉鬆,加了它們就不要加鹽了。
海鮮製品鈉含量也不低,寶寶輔食需要注意。
學會檢視營養標籤,鈉含量的NRV%超過30%就要提高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