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仕匯

    題目是把韓信單獨拎出來了,其實並不在於韓信有沒有反心,這不是隻劉邦和韓信之間存在的問題,而是劉邦與漢初的一大批建立功勳的異姓王之間的關係。

    不管是否有反心,劉邦總會想出各種理由來按在異姓王們的頭上。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為什麼這麼做呢,從劉邦的角度當然是維護漢王朝的統治,說到底是不放心,又想不到好的,兩全其美的辦法。後面也才有了“白馬之盟”,與群臣約定“非劉氏稱王,天下共擊之”。

    圖片為阿邦。

  • 2 # 蕭湘居士__

    肯定是不放心而暗示呂雉殺之,內中還有蕭何走狗,為保命出賣朋友,最虧是韓信。成為歷史冤案之名句"成亦何,敗亦何 。

  • 3 # 老龔166916589

    歷史上韓信真有心反叛,還是劉邦對其不放心而殺的?

    。。韓信是劉邦的開國功臣。他當初手中還有幾十萬兵馬。,但是對劉邦來說,雖然天下統一,可是他已年邁,在世時間不多,擔心兒子年幼而駕馳不住。他不放心的眾臣中尤其是韓信。由於劉邦自已不想當千古罪人,也曾與呂維商量。為了使國家安全萬無一失,加上呂雉(呂皇后)是個心狠手辣的女人,就做出了讓後人不齒之事。國家己經建立,別人的利益已經不在皇者的心中。當雖‘國定殺功臣’,歷朝歷代也不在少數。漢皇殺韓信是太過份了。如果韓信正有反心。他怎麼不帶兵進京,同時他也不是白痴,朝廷派簫何來請,目的是失疑,這此進京沒有好事,是要我生命,死也好活也罷,一切聽天由命,沒帶一兵一卒,跟簫何進京。韓信完全明白,朝廷派簫何為使,大凡髙才往往有偵探和反偵探思維能力,韓信料到這次進京不間單,不管怎麼論,凡是總要講一點道理。我韓信沒有犯法,你能把我怎麼樣?嗨!世上往往有不講理的地方,千條理萬條理,要你生命是第一條理。韓信死得連做鬼也不明白,為啥要殺他。所以韓信造反是一點沒有根據的。呂雉殺忠臣是天下皆知,劉邦當了幕後推手。

  • 4 # 狐筆春秋

    韓信心懷反叛是毋庸置疑的,但在韓信被軟禁起來之後,依然遭到殘酷虐殺。既有其生性桀驁不馴不識時務的原因,也有劉邦年事已高,擔心身後韓信造反的緣故。

    一:深陷擅權自立和知遇之恩的矛盾之中的韓信

    楚漢之際最大的爭議之一就是韓信是否真有反叛之心,就我個人看來,韓信心懷反叛是毋庸置疑的,這在《史記》一書中有明確的記載:

    漢三年(前204年)韓信聽從謀士蒯徹的建議,攻佔已經被劉邦謀士酈食其說降的齊國。導致酈食其被烹殺

    漢四年(前203年)在楚漢相持最為激烈的時期,韓信提出冊立自己為假齊王,劉邦不得不答應,並立他為真齊王

    同年,項羽派武涉遊說韓信反漢聯楚,三分天下,韓信做齊王,韓信拒絕,沒有將此事告知劉邦

    之後,帳下謀士蒯徹以“功高震主者身危”為藉口勸諫韓信自立,韓信被說動,之後又猶疑不定,沒有背叛~

    漢五年(前202年)劉邦約韓信和彭越會師,和項羽進行最後的決戰。韓信、彭越遲遲不動,後來,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劃陳(河南淮陽)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韓信聞召,馬上起兵而來。

    漢六年(前201年)韓信因藏納楚國逃亡將軍鍾離昧,被降為淮陰侯,同年,陳豨被任命為鉅鹿太守,向韓信辭行之際,韓信拉著他的手囑咐“你管轄的地區,是天下精兵聚集而你又是陛下信任寵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發說你反叛,陛下一定不會相信;再次告發,陛下就懷疑了;三次告發,陛下必然大怒而親自率兵前來圍剿。那是我為您在京城做內應,這樣就可以取得天下了。”陳豨應諾而去。

    如此種種形跡,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韓信是存了反叛之心的,但由於私下終究還是顧念著劉邦的知遇之恩,此外,個人實力還不夠強大,並不足以達成鼎足三分的局面的客觀現實,再加上韓信本身對政治缺乏固有的敏感性。沒有當斷則斷的魄力,所以只能錯失良機、徒負奈何。

    二:劉邦對韓信的忌憚使韓信不得不死

    自始至終劉邦都不曾把韓信當作自己人,所以他可以毫無障礙的屢次三番的褫奪韓信的軍權和兵力,並派親信將領隨同韓信周圍,韓信雖有怨言卻也無可奈何。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在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的同時,劉邦顧不得慶功行賞,馬上馳赴韓信軍營,再次褫奪韓信的帥印和軍權,並將其從沃野千里、山川形勝的齊國調出,改封為楚王。一舉瓦解韓信苦心經營的齊國舊地和多番培植的軍隊勢力。使志存千里的猛虎驟然失去間失去鋒利的爪牙和險峻的深山。

    此後在漢六年的時候,風傳韓信窩藏舊日好友逃犯鍾離昧,因為害怕韓信趁勢造反,劉邦不得不以偽遊雲夢澤的名義,迫使韓信逼死鍾離昧並趁機擄韓信至長安,削奪其封地貶為淮陰侯,且以關懷屬下的名義將其軟禁在長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再之後,匈奴犯邊,自視甚高的劉邦寧棄之韓信不用而親啟大軍應戰,最終卻招致“白登之辱”如此一來,對韓信的忌憚之心更是有增無減,再加上所封異姓諸侯的紛紛造反,迫使劉邦不得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韓信之死也就成了題中應有之意。

    三:夫唱婦隨,同心協力的劉邦夫婦和當年知己的蕭何一同將韓信送入鬼門關

    漢十年(公元前197年)代相陳豨造反,韓信見時機已至,於是託病在京不肯隨軍遠征,並排除親信與陳豨暗通款曲,準備在京起兵響應、裡應外合打他個措手不及。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由於門客告密,韓信的異謀被呂雉得知,出於對韓信的忌憚,呂雉也不敢輕易發動,只能假託召命,令蕭何請韓信來未央宮慶功,對蕭何頗懷感戴之心的韓信不知是計,欣然赴約,在長樂宮被武士所縛,誅夷三族。

    劉邦平叛回朝之後聽聞韓信被殺的訊息,不禁“且喜且悲”,所喜者無非是終於除去韓信這一心腹大患,自此天下可以太平無事,漢室江山無憂矣。所悲者,自己保全功臣的希望終究落空,誅殺功臣的罵名逃無可逃。

    韓信之死,實在沒什麼值得可惜和嘆惋的,心有異謀力不足以至之,一旦禍亂爆發最終受苦的終究是這萬千百姓,劉邦誅殺韓信從根本上來說是弭縫禍亂的明智之舉。畢竟韓信本有怨叛之心,只是時機未到尚未昭彰而已。

  • 5 # 傑哥000

    我自己去看主要原因是皇帝不放心韓信,他是一位功高蓋主之人。 韓信沒有什麼反叛之心,他假如有反叛之心他身邊謀人要他反叛他不反了。韓信是一個軍事家。沒有政治頭腦。

  • 6 # 共賞五千年

    不能簡單地給定義為——

    韓信反或是不反……

    韓信的悲劇主要是由於其最致命的性格因素造成的——

    “拖”字決,患得患失,隨遇而安……

    縱觀韓信一生其雖才華橫溢,但似乎一直處於被動!從不乾性格張揚的事情,根本來說就是其很少主動去追求什麼——

    英雄造時勢!他卻鮮有去營造和開拓時局的動作和行為!

    也可以說其對自己和人生沒有什麼系統的認識和規劃——

    總是走一步看一步,說好聽點屬於典型的“隨遇而安”型;

    說直白一點亦可說其為人相當“放鬆”,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感覺,總是等事情來臨了不應對不行了才去想辦法解決,沒有清晰的思路和人生規劃……

    比如:

    當劉邦懷疑其已經到了除之而後快的地步了——他才出“昏招”且還害了人才鍾離昧……

    試想這一步應該在接收其之前就能想到啊?早應做妥善安排!

    如想儲存實力就應多收降兵悍將,多撫卹部屬,加快嫡系部隊的管理和壯大;

    如若想一心一意做“漢臣”、為漢“盡忠”,那就無須管他那幾多“風聲鶴唳”,真正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斜”……

    這樣鍾離昧也可改投他所,還可去別處打游擊去……

    韓信也落不下這“辜負信任”的汙點!

    這般如若韓信最終還是被殺,那也會成就其一世為國為民的千古美名,受萬世敬仰!

    絕不會落到在千百年來一直成為民間非議不休的尷尬局面……

    縱使其功蓋寰宇,聲名震天——後人卻始終為其驕傲的不是那麼的昂首挺胸、理直氣壯……

  • 7 # 回來擺渡人

    其實,韓信有沒有反叛之心不重要,重要的是執政者有沒有感覺到威脅,如果當政者感覺到了危險,當然會去除掉危險源。很顯然,韓信有足夠得威脅。

  • 8 # 劉一千五

    反與不反的臨界點是在"雲夢會獵"之事情之上。在此之前,韓信沒想過要反叛劉邦。在此之後,劉邦把韓信掛起來涼著,韓信不反也由不得韓信的自尊心了。

    劉邦偽遊雲夢,其實就是奔著楚王韓信去的。韓信"一根筋"固守有功於漢,皇帝不會動他,所以,把在他那兒避禍的鐘離昧殺了,提了人頭去表忠心。可劉邦看都不看,直接綁了投入檻車,拉回都城降為淮陰侯,從此不用韓信。其實就是軟禁。

    韓信若是個平常人,這日子不錯。但他是個軍事奇才,胸中有百萬兵的人。一個將軍無用武之地,等於判了"死刑"。韓信就是如此。長久的內心不平,必生變異,韓信萌動了反叛之心,這時還沒找著切入點。

    匈奴人嚴重威脅著漢朝北方邊境,戰事頻繁;國內異姓王叛亂此起彼伏。劉邦寧肯拖著老邁的身體去平亂,也不麻煩韓信去立功分憂。韓信在劉邦眼中分明就不存在。其時,陳希回朝述職,出於拜訪昔人,前往告別韓信。言談中表示了扶危濟困之心。陳希在北方也頗受猜疑。周昌告過他的狀,劉邦就惦記上了。陳希倒㡳是反了,在京城中的韓信也蠢動起來,不料為呂后得到訊息,讓蕭何去了結這事,蕭何當時也讓劉邦不放心,怕他根基深厚,搖動朝廷,敲打過相國幾回。這一次,若韓信真的反了,沒人擋得住,自己一門恐怕也會跟著受累。於是蕭何咬養牙騙了韓信。而此時,韓信還沒有謀反的行動。也就是沒有謀反的證據。但人家要說你謀反,你不反也是反。

    就韓信是否真的謀反一事,有反之心,無反之具,是謂,其心可誅,其情可諒,其景填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美人間四月天出自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