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圓之禪意人生
-
2 # 閒雲野野48
孝道是維繫社會穩定與社會進步發展的基礎。中國傳統文化歷來就有“國以民為本”的理念,若孝道被打破,社會人口出生率會下降,更會加速老齡化程序。同時,也是違反社會倫理道德的。再反問你一句,你希望你的兒孫對你不盡孝道麼?
-
3 # gzj6068
如果把儒家的孝道看作一個集合,就有子集和真子集。
古代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是最大的孝道吧?
岳母是讓孩兒在身邊盡孝嗎?不是!而是背刺“精忠報國”讓孩兒盡孝國家……只有這種孝,才是孝敬父母的!
“東方紅,太陽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當華人民陷於水深火熱苦難中時,毛主席不僅把自家利益於家鄉父老,而且幾十年如一日地“鞠躬盡瘁為革命”……我認為,這是毛主席對父母的最大的孝!
“古為今用”。今天,我們不僅傳承孝道文化,而且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旗幟奮勇前進!
-
4 # 泡茶教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現代科學和文明發展了,通訊條件改變了,
這些都不能改變我們是父母含辛茹苦養大,
而我們也終將有一天會老去,按照愛因斯坦
自己世界觀和宇宙能量守恆定律,物質和能量轉化之間關係,
現在不盡孝道,等自己下輩子要還的,
現世報就是你的子女看你不孝敬父母,
小孩有樣學樣也會不盡孝,
這樣整個世界關係顛倒,
社會就紊亂。
有了科技化和城鎮化等外在條件約束,
但是我們可以多影片聊天,
多關心等不同形式盡孝,
外在條件變化並不是你沒有孝心的根本和充分理由。
-
5 # 誠敬和
儒家講的孝道最關鍵的是一個誠字,一個敬字,誠於內必敬於外。所以孝道的落實關鍵在於誠敬二字。"夫犬馬皆能有養,不敬,可有別乎?"。我們也蓄養家畜,為的是利益,如果對父母沒有恭敬心,那麼跟養家畜有什麼區別呢?談得上什麼孝道呢?所以孝道強調順、敬。可悲的是,現在有的人連最起碼的物質條件也不願提供,真的是畜生不如了。王鳳儀老先生講"分家小豬都爭著搶,老人卻都往外推",可見世風早已敗壞。
那麼什麼是孝順孝敬呢?弟子規裡講"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父母病了,熬的湯藥自己先試試冷暖,防止過燙,時時刻刻貼心關照,推廣開來,哪怕給父母一杯水,也要提醒老人注意溫度,別倒的太滿撒了。可悲的是好多人,有個還是大學教授竟然說出現在都吃藥片,如果吃了對人體有害的混賬話來,甚至以此批判儒家孝道,其愚昧無知到了令人瞠目的境界,竟然還是大學教授,可悲可嘆!父母有了過錯,怎麼辦呢?"小孝養身,大孝養心,至孝養志",從身、心、性上無一不體貼關照。父母有了不是,要選擇時機、場合,利用各種方式善巧方便的加以開導、規勸、使父母去惡就善,自己色要和,聲要低。退而求進、陽奉陰違、善言軟語……各種方式都要用上,不能指責、頂撞甚至訓斥父母。哪裡有跟隨著父母去做惡的孝道呢?聽起來複雜,但是,只要自己心誠了,智慧和辦法自然而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若有不如意"皆自己德未修而感未至也",須反躬自省,"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這是對父母的孝道,推廣開來,一個孝道做的不錯的人,他的這種心態用在處世上,也是必然是有智慧、有能力、有道德的,這樣的人,必然得到領導的賞識、大眾的尊敬、社會的認可,那就是我們講的孝順的人有福報。
"君子務本,本立道生。孝悌者也,其為仁之本歟!"中國傳統文化,一個孝字可以概括,講是永遠講不完的。
-
6 # 吹夢到涼州
“夫孝,德之本也。”孝道貫百代,上下五千年。孝道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既然都已形成一種文化,自然是源遠流長,影響巨大。所謂孝道,簡單點說就是關愛父母,尊老敬老,這也是孝道文化的核心。儒家的孝道思想傳承自商周,孔子又加入“仁”的思想,便形成了儒家孝道體系,所以,談儒家孝道,先要從商周談起。
堯舜十分重視孝道,舜本身就可稱為至孝第一人。舜的父母討厭舜,每次想殺他的時候,舜就只能逃跑,但只要聽到父母臥病,便又會回到父母身邊盡心服侍。周代提出“三德”即“至德、敏德、孝德”,“三行”即“學孝行,以事父母;學友行,以尊賢良;學順行,以敬師長”。到了春秋時期,孔聖人直接寫了一部《孝經》,經百世而不衰,成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不推崇備至。
孔子提倡的孝道,有五個方面,“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只有這五個方面齊備,才可曰孝。但孔子也不提倡盲目的孝,《孝經》有言:“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父母有不對的地方,做兒子的就應該直言相勸,而不是一味迎合。這也體現了孔子孝道文化的辯證思想,與現在的孝道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到了戰國時期,孟子又對孝道進行了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孝悌”思想。
儒家的孝,不只在於孝敬父母,還演繹成了五倫之孝,推家及國,以孝齊家,以孝治天下,這也被歷代君王所接受和推廣。
到了後代,尤其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孝道更是滲透到社會中的方方面面,哪怕是佛教,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後,也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教義,吸收孝道文化。
到了宋明理學時期,後儒興起,提出了“三綱五常”的思想,強調“存天理,滅人慾”,這就有些愚孝的思想了,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又不斷宣揚這種思想,使得其深入生活各個方面,這種思想是應該批判的。
“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孝不是一種形式化,而是源自內心深處的想法,它是以父母子女的深厚情感為基礎的,而且早已融入到華人的血脈中,根深蒂固,牢不可破。即使是到了今天,孝道依然被人們所推崇,不只我們華人,孟德斯鳩在他的著作《論法的精神》中也提到過中國的孝文化,並且對此十分讚賞。而且我們的法律規定、道德標準都對孝道有所提現,像《刑法》就有規定,年滿七十歲的老人一定條件下可以免於刑罰。
至於提問者所問的可以不孝敬父母一說,我想說的是,你也有老的時候,如果那時你的子女不照顧你,你會怎麼辦呢?天下無不愛子女的父母,子女是他們的心頭肉,哪有不疼愛之理?父母疼之愛之,而子女卻拋之棄之,天理何在?道德何在?法律何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傳承孝道,我們人人有責。
-
7 # 聖地一凡
孝道是正確的,孝主指提孝敬父母。但在回家大事和孝道發生衝突時,以國家大事為主孝乃次,這就是“忠孝不可兩全”!
回覆列表
“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屬於優秀文化的範疇。同樣,孝也是做人做本分,是立身的根本。從總體上來說,孝應該是我們繼承和傳揚的美德!但是儒家的孝道,也有不適應現代文明的地方,比如說“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告方”等。前一句就不用說了,顯然是違背現代文明的價值觀。而後一句在古代是適用的,因為在古代通訊、交通都不發達,做兒子的遠遊,長期遠離父母,會使父母擔心憂慮,給父母帶來痛苦,那就是不孝。如果非遠去不可的話,也要告知父母所去的地方,以及要乾的事;這樣會讓父母能夠安心一點。可在現代,就不能以此來作為衡量孝的標準。我們現在無論到哪裡,隨時都可以向父母問安,並告訴自己的生活與工資情況,如果父母有需要,也可以藉助便利的交通工具,快速地回到父母身邊。父母不會憂傷痛苦,相反,要是兒子在外發展的好,還會使父母開心,這就不能視為不孝!
我們要繼承和發楊孝的傳統,不能死搬硬套,而是要繼承和發揚孝道的精神。要明瞭孝是做人的根本,要懂得做兒女的義務與責任,要從內心深處關愛父母,知冷知熱,不要讓父母傷心。同樣也要加強自己的學養,以德立身,以才立業。走正道,行正路,務正業,幹正事。幹有利於國家、社會、及家庭的事,為父母爭光,這才是真正的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