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三國感悟人生
-
2 # 方圓論壇
羅貫中之所以會推崇“尊劉貶曹”我認為原因有三。第一、羅貫中的小說雖然是以真實歷史為藍本進行的創作。但是裡面很多故事內容是借鑑了南北朝時期的《世說新語》。南北朝時期“尊劉貶曹”之風盛行。而《世說新語》這部作品又是推崇“尊劉貶曹”的先鋒之作。正是因為羅貫中借鑑了太多《世說新語》中的故事橋段。所以也會在潛移默化之下受到影響。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他的小說中處處維護漢室唾棄曹魏。
第二、羅貫中接受的教育也影響了他小說的創作。羅貫中接受的是正統的儒家教育。而儒家對於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行為是十分鄙視的。他們認為君臣父子的關係不容混亂。而且曹操當時的一些改革觸及了儒家的根本利益。因此儒家對於曹操的評價自然也就不高了。甚至可以說儒家刻意在詆譭曹操。在這種大前提之下,接受了儒家教育的羅貫中自然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毒害”。
第三、大環境的影響。像我們上邊所說,從南北朝時期開始整個社會上就開始推崇“尊劉貶曹”之風。因為晉朝滅亡後導致異族大舉入侵中原,整個中原民不聊生。所以世人都十分痛恨晉朝。而晉朝又是篡魏得來的天下。“恨屋及烏”連帶著曹魏也被恨上了。這麼一來蜀漢自然又成了正面角色。也就是從南北朝時期開始,民間就流傳著許許多多推崇蜀漢的故事。到了明朝也就是羅貫中時期“尊劉貶曹”之風已經成為了社會常態。所以羅貫中的作品中自然免不了會有推崇蜀漢貶斥曹魏的嫌疑。
-
3 # 霧都溼氣
閱覽三國爭天下,感嘆天運變化莫測。當漢帝失勢,董卓擅權,群雄並起,四海鼎沸。
向使當初皇叔早攜孔明,先得荊襄之地,河北、江東早早的就依次平定。那董卓篡權未遂被誅,僅曹操得以攜天子以令諸侯,劉備名位雖虛,漢室地位亦未曾改變。
可惜劉備貴為皇叔,輾轉避難,不得早建大義於天下,而大江南北已為魏、吳所攘,獨留西南一隅,為托足之地。如果不得孔明出山,東助赤壁一戰,西為漢中一摧,那麼漢室亦折入於曹手,孫吳亦不能獨立。漢家天下恐為曹家天下久矣!
看羅氏三國者,當知正統、閏運、僭國之別。正統者何?蜀漢是也。僭國者何?孫吳、曹魏是也。閏運者何?司馬晉是也。
曹魏為何不得為正統?論地則以中原為主,論理則以劉氏為主,論地不若論理,曹魏為竊國之賊。是以羅氏三國前書劉備起兵徐州討曹操,後書漢丞相諸葛亮出師伐魏,大義凜然,昭然若揭。
羅氏認為,劉氏未亡,魏未統一天下,魏不得為正統;待劉氏已亡,晉又一統天下,而晉亦不得為正統,為什麼呢?說是晉以臣弒君,與魏無異,而一傳之後,闕作不長,但可謂之閏運,而不可謂之正統也。
況劉備君臣同心誓討漢賊,孫吳則忙於圈地劃牢,則蜀漢正統無疑,東吳也就無了,羅貫中特於演義中書之。
-
4 # 張永科38
關於《三國演義》的作者為什麼要選用尊劉貶曹矮化東吳的筆法,其主要原因是有利於故事情節的順利展開,以及可以收到良好的閱讀效果(票房)。實踐證明,羅貫中的寫作手法是成功的!〇因《三國志》出版在千年以前,該書以曹魏為正統。在全書65篇中,論篇幅,寫蜀漢的最少。〇由於受《三國志》寫作框架的影響,若演義仍以曹魏為正統,非但故事情節難以展開,且必有照抄照搬之嫌!因此,作者只好另闢稀徑,以蜀漢為正統,以尊劉貶曹,談化東吳的筆法,疊彩紛呈地演繹了三國興衰的故事全貌,給後人茶餘飯後留下很多熱議的話題!〇在不違背三國結局大框架的前題之下,作者透過曹操百難而不死,曹魏先敗而後勝。而蜀漢大都是先勝而後敗(關羽守荊州先勝而後陣亡,劉備伐東吳先大勝後全軍覆沒。諸葛亮奪三城收姜維,後因街亭之敗而前功盡棄!上方谷司馬父子死而復生。五丈原諸葛殞命,最終蜀未復興漢室而先亡),令人感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作者以蜀漢為正統,以及尊劉貶曹的筆法,確實收到了看三國掉眼淚的藝術效果!!!
-
5 #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這個問題如果用反向思維解答,就不難釋然了。
曹操為英雄,劉備、孫權為亂寇。然後曹操借天子詔{不說協吧},出正師,敗袁紹,滅呂布,打的梟雄劉備狼奔豕突,一掃北方,然後徵吳,軍士多染疾,飲恨東吳。後期施政新規,屯田立民,轄地安穩。壓迫劉備於蜀地貧瘠之地,孫權稱臣於當朝。獻帝感其英略,賜封魏王。後曹操病逝,獻帝有愧於曹家扶漢功大,遂禪讓帝位於曹丕。如此寫,也能成書。
然而中華幾千年的封建帝王制,父傳子,臣忠君,擺在哪兒。如果你是後世帝王,你會願意這種基調的小說在百姓間流傳嗎?!
歷史事件、脈絡的傳承,無非兩種大的方式。一種是官方即朝廷的關於前朝的有文案的記載,一種是民間街談的口口延續。官方自然多多傾向於忠君良臣的楷模如潮湧現,前朝的忠義之士自會大力弘揚,渺君之人自會大大貶低。其實忠義之士未必真豪傑,渺君之人未必無英雄。然而上層意識引導下層意識。古時漢族百姓又多以人之善惡論是非,而且具有崇尚以一當十當百的英雄的情節。其實,崇尚英雄的情節,自古至今在漢族兒女中,始終流傳未衰。
朝堂之上,帝王稍微發聲,傳到朝臣,再有朝臣傳到坊間,其影響力是不用質疑的。比如,帝王今兒說了,前朝諸葛亮真是大賢大智,過不了幾日,導向就會播於民間。百姓再閒侃什麼前朝逸事,自會更津津而談,當今皇上都說了嗎。
晚唐時期,民間已有了不少三華人物的事蹟評話流傳,到了宋、元、明,評話,說書藝人不斷髮展增長。
說書人在茶社酒肆謀生,當他發現所說的,客人最願聽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以及誰誰白馬銀槍,虯髯豹眼,衝陣如砍瓜切菜,戰將如探囊取物。自然會更加註重製造善惡的衝突,某帥某將的無敵。與飯碗有關,還管什麼叫吹牛皮。重要的是,這班藝人發現,只要不脫離賢臣良將的頌詞,狠狠貶低謀朝篡位的人,很有市場,達官貴人也來捧場。
曹操既然挾天子以令諸侯,兒子又受禪登基,管你什麼胸懷格局,詩詞修養。有野心,奸臣也。
說書談古,有奸就得有良。劉備起碼姓劉,是和曹操打仗的。好吧,就你了,劉備。給你個正義的帖子掛臉上,把你的相當老大的心思,入川奪兄弟土地的事都隱一隱。咱先讓曹操臭名昭著。誰讓講這個,皇上也愛聽呢。
羅貫中的演義,就是依據史志的基礎上,又蒐集整理了大量民間的評話、雜說,而著作完成的。反過來,民間的評書、街談,又依託他的小說,再擴充套件再添油。相輔相成。
趙雲原本只是劉備手下一名良臣而已。歷朝幾番演義下來,到了清朝,直接進了廟堂成為受祭祀的人物。
關公掛印封金,舍富求折,不忘初心,追尋大哥劉備。符合朝廷楷範,又符合百姓對不重富貴,只念情義的人物的敬重。一步步誦傳直至成神。都是表達了古時百姓只認忠君,不問功過、人性的一種簡單思維。但也要承認,這與當朝當勢,也是一種正能量的思維。
羅貫中若不是尊劉抑曹的角度,寫出三國,怕也在當時環境,出不了世,或論為禁書,與後世的評價其為名著,就無有緣分了。
現代社會,人類都登上了月球,手機訊息日載萬種。知識量幾何倍的增長,越來越注重人性化,個性化了。很多古代的理念,遭到了重新的論證或置疑推翻。這,是社會的進步。
但理智的我們的這批現代人,還是要注重自悟一些史事的正能與負能的區分,不能人云亦云,或是譁眾取寵為標新。
要始終相信老祖宗的東西,有很多很多仍是值得我們今人學習借鑑和傳承的,尤其在善惡是非、溫良恭儉讓等一些優良的傳統方面,古人的光芒要依然在胸。。
1、無論怎樣,評說歷史,要有自己的頭腦,不要不分黑白的人云亦云。
回答後程似有跑題,但望讀友視我言直,多加涵諒。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充分說明,要想名流千史,千萬不能得罪寫史的人,特別不能得罪說書、寫演義小說的人。
不然哪些會寫書的人就會給你編一個演義,讓你永不翻身。
曹操就是應用殺了孔融、崔琰、楊修、邊讓這些文人,導致後來這些文人把抱不平,你們是曹操是不是罪有應得呢?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