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漁泡泡

    不是啊,以前去我姐深圳那裡,深圳的都是年輕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高於全國水平。無論是公交車還是地鐵裡,有時上班年輕人也很累,他們是大學生受教育程度高吧,但是我所見很少讓位,他們的上班也很累,坐的心安理得,也無從指責什麼!

  • 2 # 剛哥說教育

    對於這個命題,我認為肯定是正確的,教育程度越高,科學素質越高。很多人持有反對觀點,總是拿身邊個別案例來否定他。下面我來分析分析

    1、國家現在對教育支援力度越來越大,國民素質也越來越高,這是大家看得見的。

    2、企業招聘到教育程度高的員工,在試用期到熟練工都大大縮短時間。這是看得見的好處。

    2、身邊或許存在個別案例,但是放在全國來看,99%的受過高等教育的,科學素質是提高的。我們應該看到大眾情況,不能總是糾結個別特殊案例。

    3、當然受教育程度越高,如果沒有把受到的教育用到正經行業,動起來歪心思,那麼他們對社會危害甚至高於沒有受過教育的。

    4、因此現在教育過程中,不僅培養他們知識技能,更要注重素質、思想道德培養。

  • 3 # 前育邦

    兒子一直說身上癢,擁有副研究員職稱的陳女士看了認為是面板病,就按照“閨蜜”的建議,趁著暑假帶兒子住進重慶一家溫泉酒店,每天泡溫泉並用網購的“硫黃香”近距離燻烤。幾天過去,陳女士的兒子身上癢得越來越厲害,燻烤出的疤痕被長時間浸泡後還出現了潰爛。慌了神的陳女士,這才讓家人帶著兒子去醫院檢查,結果她的兒子染上的是一種瘡。陳女士“土法治療”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加重了病情。

    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但受教育程度高,科學素質水平就高嗎?

    據中國科普研究所調查,2018年中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為8.47%,距離“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超過10%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在不同地區、城鄉之間,不同性別和年齡段都有明顯差別。整體來看,具備科學素質公民的比例隨著受教育程度明顯提升,但部分知識分子甚至是高階知識分子群體,同樣存在具備科學素質比例不高的情況,科學普及依然任重道遠。

    大專家也會犯常識性錯誤

    一個外科專家被確診為結腸癌後,很後悔自己這些年沒有去體檢;一個消化科專家患了胰腺疾病後,才檢討平時的飲食和作息習慣;一個高學歷的公務員,檢查出肺結節後仍然抽菸,最後發展成肺癌已經轉移了……說起身邊同行和熟人最近發生的這幾件事,重慶市渝北區中醫學會理事長劉朝菊感到特別遺憾:“其實該怎麼做都是基本常識。”

    作為渝北區一個名醫工作室的負責人,劉朝菊和同事經常會面臨普及常識的問題。比如有的人認為中藥會損害肝腎,有的人則認為中藥可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還有人會拿著自己根據“網路檢索”開的處方要求“照單抓藥”。更讓劉朝菊哭笑不得的是,以大學教授身份退休的父親,前不久也花5000多元從地攤上買回了一大堆“包治百病”的“保健品”。

    為什麼高階知識分子甚至一些大專家,有時也會犯常識性的錯誤?重慶金山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許傑擔任過多個國家重點研發專案的首席科學家,他認為專業知識和科學素質“有時候是兩碼事”,科學素質高和尊重科學“有時候也是兩碼事”。有些高科技人才專業鑽得很深,但與專業無關的知識面比較窄;還有一些人其實很清楚該怎麼做,但就是不願那麼做或者不當一回事。“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既要重視科學普及,也要強調知行合一。”許傑說。

    “總體來說,科學素質是隨著受教育程度提升的。不過確實也有一些知識分子甚至專家,離開自己的研究領域後可能會犯常識性錯誤。”渝北區科協主席李攀富認為,移動網際網路有助於科學普及,但各類真真假假的資訊也可能造成困擾。許多人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是向朋友圈、微信群諮詢求助並上網搜尋。這樣的“網路崇拜”加上對本人判斷力的自信,也可能導致有較高學歷的人犯下常識性錯誤,甚至掉入一些看似簡單的網路陷阱。

    讓科學素質隨學歷和閱歷同步提高

    中國科普研究所對重慶所有區縣18至69歲城鄉居民的抽樣調查顯示,2018年重慶居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8.01%,與2015年相比增速為全國第一、增幅為全國第三。整體來說,城鎮居民明顯高於農村居民,中青年群體科學素質水平較高,此後隨年齡段升高明顯下降。相關分析表明,受教育程度是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的決定性因素,但基礎教育對“知識點”“得分點”和解題技巧的過度關注,以及高等院校的“專業化”教育,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科學素質隨受教育程度的同步提高。科學素質水平隨年齡段上升明顯下降,一方面與不同年齡段的受教育水平有關,一方面也與缺乏透過繼續教育、終生學習保持和提升科學素質水平的機制和平臺有關。即使是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如果長期接觸不到科學普及,不能及時更新相關知識,也會出現科學素質水平隨年齡段上升明顯下降的情況。

    怎樣實現科學素質隨學歷和閱歷同步提高?“讓年滿18週歲的青年成為公民之時就達到公民科學素質基準,是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的根本途徑。”重慶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王合清說。重慶市科協與市教委聯合編寫了《重慶市中小學科技教育大綱》,聯合相關機構探索研發青少年科學素養測評體系和標準,以學校教育聯動科學普及,著力推進科學普及教育標準化、趣味化、均衡化。全市已建成重慶科技館和3個區縣科技館、38箇中學科技館,在深度貧困鄉鎮建成18個共享科技館,在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24個鄉村科普館,目前已有109所學校與重慶科技館開展“館校結合”,科普場館成為中小學生的“第二課堂”。

    知識分子群體既是科學普及的服務物件,也是科學普及最倚重的人才隊伍。重慶市科協近年來除了加強對科協會員面對面、點對點的服務,還聘請科技領軍人物為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組建科學傳播專家團隊,吸納醫院院長、學校校長、農技站站長擔任科協兼職副主席,定期開展科學普及和傳播活動。“在資訊大爆炸的時代,科學普及還面臨著一個大的挑戰和任務,就是如何讓人們在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找到可靠的專家和權威的解答。”王合清說。

    科學普及“一個也不能少”

    江北區郭家沱街道大溪社群位於重慶主城的城鄉接合部,居民主要為原國有廠礦職工及家屬。據社群黨委書記蘇小玲介紹,當地至今仍流傳著用土鯽魚抹嘴治療嬰兒流口水、用一些東西刮腳底治療老年心血管疾病等所謂的“民間偏方”。這些似是而非的東西,說多了就會讓人抱著“就算無效也沒有害處”的心理進行嘗試。“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科普需求,但日常生活都離不開‘生長老病死、衣食住行用’。”江北區科協主席高毅說。

    不同群體對科普有不同需求,重慶在“內容為王”的基礎上加強載體建設,創新表達方式。市科協將“科普文化重慶雲”網站改造提升為“科普重慶中央廚房”,新建“科普文化重慶雲”資訊化終端,實現科普文化資訊化資源系統整合與精準推送服務全覆蓋。全市近年來共打造社群科普大學教學點450個,建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17個、市級科普基地147個。針對一些群眾包括中老年知識分子不會用新科技、在醫療保健方面容易上當受騙、防災減災知識和能力欠缺等現實狀況,編寫發放《高新技術知多少》《健康真相知多少》《應急避險知多少》等科普讀物並舉辦相關科普培訓班。江北區科協2018年共舉辦科普班60多個,參加居民超過2萬人次。

    “以前一個班30人都要等一段時間才能湊齊,現在很多人都等著參加科普班,幾十人上百人很快就報滿了。”江北區科協副主席肖長瓊說,“社群科普大學‘一人參加,全家受益’,已經成為居民追求和保持美好生活的途徑。”據高毅介紹,重慶市科協今年招募200多名專家組建了科普講師團後,江北區科協也組建了230多人的科普講師團,各個社群還招聘了120多名專家做科普。區科協還利用社群文化室、黨群服務站、四點半課堂和母親課堂等豐富科普大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陣地,努力實現科普“零距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椰棗種子怎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