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薄昭西漢薄太后之弟漢文帝之舅,西漢外戚官居車騎將軍封枳侯,雖助文帝登位有功但結局悲慘後因行兇殺人觸犯國法被漢文帝逼令自殺而死。長孫無忌這位大唐宰相又是一位權臣兼外戚國舅既更厲害又更悲慘淒涼。唐太宗皇后長孫氏之兄唐高宗之舅,歷經唐朝三位君王、手握重權位極人臣權傾朝野顯貴一時,但這位隋朝名將之子大唐關隴貴族託孤輔政四重臣之首終還是敗於皇權鬥爭為權力吞噬,被唐高宗皇后武則天指使奸臣誣陷謀反含冤被罷官削爵、抄家誅族、流放黔州,後又被逼含恨自縊身死,他的子孫、族侄皆受牽被害。

  • 2 # 帝子乘風2

    都死於外甥至少,不過薄昭有點可惜,畢竟不是什麼大事,漢文帝時他兒子漢景帝把吳王世子殺了都沒事,連個處罰都沒有!何況薄昭只殺個僕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 3 # 隨意言之

    我猜想提出這個問題的一個原因,應該是源於這麼一個事情。顯慶四年許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稱監察御史李巢勾結長孫無忌,圖謀造反。唐高宗便命許敬宗與侍中辛茂將一同審查。許敬宗奏道:“長孫無忌謀反已露苗頭,我擔心他知道事情暴露,會採取緊急措施,號召同黨,必成大患。希望陛下能果斷處理,儘快拘捕。”唐高宗哭道:“我怎忍心給舅舅判罪,後代史官會怎麼看待我?”許敬宗舉漢文帝殺舅父薄昭,天下以為明主之例,寬慰高宗,又引“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古訓,催促其下決心。唐高宗也不與長孫無忌對質,便下詔削去他的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並讓沿途州府發兵護送。長孫無忌的兒子都被罷官除名,流放嶺南。在這裡,許敬宗把長孫無忌和薄昭放在一起做了對比,於是提問者提出了這麼個疑問。

    既然如此,咱們先對比一下兩個人的共同處。

    首先他們對於皇帝都有擁立之功。但他們的擁立之功又有著很大的差別,先看一下薄昭的,西漢文帝元年,呂后死。周勃、陳平等誅滅諸呂,考慮到劉恆沒有什麼勢力,比較好控制,決定擁立他為帝。劉恆猶豫不定,於是劉恆就派了自己的舅舅薄昭進京去見周勃,問清楚事情的原因經過,周勃向他仔細作了解釋說明。回來薄昭跟劉恆說,“沒問題,別懷疑了。”劉恆才放心去了長安當皇帝。這次薄昭冒著生命危險,幫著外甥進京打探訊息。劉恆入長安,大局已定,又派了薄昭去代國接母親薄太后。文帝元年正月,封薄昭為軹侯。雖說薄昭面臨的問題很危險,但他負責的就是一個情報的傳遞工作,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再來看看長孫無忌的,先看一下他在擁立李世民的過程中的表現,首先,長孫無忌與房玄齡、杜如晦一同勸說李世民先發制人,誅殺李建成與李元吉。而當李世民身邊只剩下長孫無忌一個股肱之臣的時候,長孫無忌堅決支援房玄齡政變的動議,與舅父高士廉和秦王府部將侯君集、尉遲敬德等人日夜勸說李世民,讓他誅殺太子與齊王。當李世民決定發動宣武門之變的時候,命長孫無忌將房玄齡、杜如晦秘密召回,一同謀劃。宣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埋伏在玄武門,成功誅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可以說長孫無忌在宣武門之變的過程中是同李世民共進退的,不僅在勸說,鼓動李世民的事情上起了重要作用,在宣武門之變的那一站中,他也是親歷中,面臨著所有人都要面臨的危險。而他在之後對唐高宗的擁立過程,長孫無忌不僅引導著李世民的思維,而且在李治做太子後,長孫無忌還是太子太師。

    再一個共同之處,就是他們兩個人的死都和自己的外甥有關了。薄昭因為自己的外甥成為皇帝,變得奢靡無度、驕縱不法。不僅如此,薄昭依仗著皇帝的寵信,經常在朝堂內外安插親信,並公然干涉朝政,由此逐漸引起文帝的不滿。文帝十年冬,薄昭不知何故,竟然殺死了文帝派來的使者,從而給自己招致殺身之禍。但漢文帝不忍心公開處決舅舅,於是派大臣去薄昭家,勸舅舅自殺。最後逼著他自行了斷,於是薄昭自刎而死。而長孫無忌不同,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證明長孫無忌奢靡無度,驕縱不法。但長孫無忌也確實在唐高宗時期大權在握,被皇帝所嫉恨,加之他反對武則天為後,所以就被武則天設計了一個謀反的罪名,之後他因罪被流放,流放過程中又被賜死。

    但除了這兩個共同處,薄昭和長孫無忌幾乎沒有可比處。薄昭就是一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皇親國戚。可長孫無忌卻不然,咱們看一下李世民對長孫無忌的評價,“無忌聰明鑑悟,雅有武略”而且他也承認“無忌盡忠於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從這兩句話可以得出,長孫無忌自身就有著很強的能力,而且李世民之所以可以取得天下,長孫無忌出力極大。而且長孫無忌是一步步和李世民共進退的,從李世民是秦王開始他就出謀劃策,到李世民繼承大統,他還是股肱之臣。到了唐高宗時代,他雖是權臣,也從無驕奢淫逸的無良之舉,對唐高宗的輔佐也是盡心盡力。即便是死,薄昭的死是咎由自取,可長孫無忌的死卻是政治謀害。可以說,沒有漢文帝那麼薄昭就不可能是薄昭。而沒有李世民,依靠長孫無忌的能力,即便不能成為託孤忠臣,那也依舊可以成為一代名相。

    在身份和結局上,薄昭與長孫無忌卻是有相似之處。但除此之外,一個只知道享樂的薄昭和另一個雅有武略的長孫無忌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 4 # 無聊的時候乾的事

    他們兩個沒有可比性。漢文帝之舅薄昭在漢朝中無足輕重。唐高宗之舅長孫無忌在唐朝初期中是舉足輕重的大臣。他們影響力不一樣,皇帝對他們出手整制,要達到目的也不一樣。

  • 5 # 六父

    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諸多君臨天下的皇帝,也有著不少傳頌後世的文臣武將,當然也有很多因為皇帝緣故而顯赫一時的皇親國戚,而這些皇親國戚中有些本身非常有卓著才能,有些卻驕奢平庸,因為一些特定的功勞而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今天我就應問答來說說歷史上名聲極著的兩位皇親國戚,分別是漢文帝之舅薄昭及唐高宗之舅長孫無忌,看看他們在歷史上的評價。

    薄昭的故事

    人物生平:薄昭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人,西漢時期外戚大臣,薄太后同母弟,漢文帝舅舅。漢文帝即位後,出任車騎將軍,封為軹侯,力保絳侯周勃出獄。奢靡無度、驕縱不法,安插親信,干涉朝政,引起漢文帝的不滿。漢文帝十年(公元前170年),殺死朝廷使者,坐罪自殺。

    主要功績:

    1.從龍之功:薄昭進京見周勃,得到可以左右朝廷狀態的周勃的支援,從而使漢文帝獲得登基;

    2.力保周勃:薄昭在周勃最為不幸的時候,向漢文帝力保周勃無罪,最後周勃出獄,恢復官爵。

    歷史評價:薄昭為人奢靡無度、驕縱不法,還安插親信,干涉朝政,被殺是在情理之中。不過薄昭是薄姓真正登上歷史舞臺的第一人。所以儘管他的一生都處在其外甥漢文帝劉恆的陰影裡,但在"包裝"漢文帝的同時,他自己也受到了後人的適當關注。

    長孫無忌的故事

    人物生平:長孫無忌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子,母親為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後又結為姻親,後參與策劃玄武門事變。貞觀年間,長孫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顯慶四年(659年),他被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

    主要功績:

    1.玄武門兵變:長孫無忌與房玄齡、杜如晦一同勸說李世民先發制人,在玄武門誅殺李建成與李元吉。

    2.奠定唐朝律法:長孫無忌曾主持修定《唐律疏議》,奠定唐朝兩百多年的律法根本。

    歷史評價:長孫無忌歷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為貴戚,權重而不專,對唐皇室忠心耿耿,盡智盡力,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貢獻。

    全文總結:

    薄昭與長孫無忌都有從龍之功,其中薄照擁立漢文帝繼位,而長孫無忌擁立唐太宗李世民繼位,不過薄昭奢靡無度、驕縱不法,最終為漢文帝所殺,而長孫無忌卻權重而不專,對唐皇室忠心耿耿。在歷史上,長孫無忌的聲名評價要高於薄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自制蛋糕?蛋糕烘焙中出現缺陷,該如何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