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那個王老師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人,蒙古人的傳統喪葬文化是人死後歸於長生天。也就是從哪來會哪兒去。蒙古人為了生存會獵殺蒼鷹和狼,死後一般把屍體放在一個山坡,等著蒼鷹啄食,等著野狼就食。後來慢慢的接觸中原文明和其他更文明的地區,這種喪葬文化有所改變。

  • 2 # 口水雜談

    成吉思汗的墓地在這麼長時間沒有人知道,一直很神秘,第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當時獨特的喪葬制度,當時因為成吉思汗是蒙古族,他們蒙古貴族在喪葬制度上引用的是,他們會將人埋葬在一個地方,但是不起墳頭,他們會利用馬匹來將埋葬人的土踏平,然後在一之母駱駝面前宰一隻它自己的孩子,然後再後來祭祀的時候就用這個母駱駝指路。

    用上面的方法是發現不了墓地的,因為根本不會有人知道具體的位置。然後現在經過時間的推移就更不會發現任何蛛絲馬跡了,到現在還沒有發現也是正常的。還有就是因為一種民間的傳說,相傳當時成吉思汗下葬的時候是在當地的肯特山一帶,那裡被稱為禁地,現在也被保護起來,不的研究挖掘,這也是其中的原因。

    還有就是有書上記載說他被葬在了新疆的阿勒泰山上,當地的地形是非常險峻的,也是比較特殊,當時書上寫道,士兵將大汗的遺體運回到新疆的阿勒泰山上安葬,所以可有可能實在阿勒泰山上,阿勒泰山地形複雜,山上的冰川也較多,森林帶較廣,是典型的斷塊山,所以勘探是比較困難的。

    就以上的原因來看,找到成吉思汗的墓地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會耗費很大的物力,財力。所以迄今為止沒有找到也是情有可原的。

  • 3 # 美業媒體

    蒙古族無陵寢制度。皇帝死後,依照習俗,一律秘密安葬。據《元史》記載,自成吉思汗開始,諸帝死後埋葬在一個叫起輦谷的地方。明朝時,在阿爾泰山和肯特山之間的高原上,建立了紀念性的成吉思汗陵寢,這裡距秘葬的起輦谷其實是有相當距離的。統一了蒙古族的鐵木真,被蒙古人尊奉為“成吉思汗”,意為至高無上的君主。鐵木真的孫子忽必烈後來在中國建立了元朝,被稱為元太祖。

    照漢人的禮儀,這樣的偉大人物,死後必定要建規模龐大的帝陵,既要讓死去的皇帝過上與活著的時候同樣闊綽的生活,又要向後人顯示皇家的威嚴。但蒙古皇帝卻不這樣,不但是成吉思汗的陵墓不知道在哪裡,就連忽必烈以下各位元朝皇帝的陵墓今天也沒有找到。按蒙古習俗,皇帝死後,一律實行秘密安葬。《元史》雲:“國制不起墳壟。葬畢,以萬馬蹂之使平,彌望平衍,人莫知也。”埋葬皇帝的地方,派群馬一踏,如平地一般,時間一長,青草樹木一片綠油油,就誰也不知道了。

    也許有人會說,在今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的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不是就有一座成吉思汗陵墓嗎?其實,這是一座後來建造的象徵性陵寢。這座規模宏大、款式別緻的蒙古式宮殿,其主體是一個仿元朝城樓式的門庭和三個相互連通的蒙古包式大殿,正殿的八角飛簷下寫著“成吉思汗陵園”蒙漢文金色大字。在正殿的中央,一尊高5米、神態威嚴的成吉思汗漢白玉雕像令人肅然起敬。後殿內分別供奉著成吉思汗、大皇后勃兒帖和另兩位皇后以及兩位胞弟的靈柩。東殿內供奉著成吉思汗的第四子,也就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父母(拖雷夫婦)的靈柩,西殿陳列著表現成吉思汗文治武功的戰刀、馬鞍等。這樣一座陵園,為什麼不是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葬在哪裡?《元史》說葬在起輦谷,但沒有其他情節和過程。《多桑蒙古史》說葬在斡難、怯綠連、禿剌三水發源之不兒罕·合勒敦諸山的一座山中。波斯人拉施特丁的《史集》對成吉思汗死後的情況記敘頗為詳細。該書談到成吉思汗死後,大臣們秘不發喪,在抵達達斡耳之前,將一路上遇到的人畜全部殺死。蒙古有一座名叫不兒罕·合勒敦的大山,成吉思汗曾在那裡選定了自己的墳墓。有一次,成吉思汗出去打獵,見到一棵孤樹。他下了馬,心情喜悅,說:“這個地方做我的墓地倒挺合適。在這裡做個記號吧。”舉哀時,諸王和大臣就按照他的命令選擇了那個地方。如今那裡森林茂密,那棵樹和他的埋葬地已經辨認不出了。按該書,葬地確在合勒敦山的一處谷地裡。

    《馬可·波羅遊記》也可以證實上述說法是可信的:“一切韃靼人的大罕和成吉思罕——他們的第一個主人——死後,按例應該葬在一座名叫阿爾泰的山上,無論他們死在什麼地方,甚至相距100天的路程,也要把他的靈柩運送到阿爾泰去。這已經成為韃靼皇族一種不可更易的傳統風俗。還有另一種風俗,在把君主的靈柩運往阿爾泰的途中,護送的人要將沿途遇到的一切人均作為殉葬者。他們對這些人說:‘請你離開凡間到陰間去吧,去服侍你們已經駕崩的領主吧!’他們完全相信這些被殺的人,在陰間真正會變成他們君主的奴僕。他們又將最好的馬殺死,供給領主在陰間享用。當蒙哥罕駕崩後,遺體運往阿爾泰山的途中,護送的騎兵一路上把遇到的人,至少殺了將近兩千人。”

    成書於17世紀的《蒙古黃金史綱》中記載說:成吉思汗死後,“運往汗山大地,在那裡營造了萬世的陵寢,作了大宰相們的佑護,成了全體人民奉祀之神,建築了永世堅固的八白室”。“而其真身,有人講葬於不兒罕哈里敦。有人說葬在阿爾泰山陰、肯特山之陽,名為大鄂托克的地方”。伊朗志費尼的《世界征服者史》雖然沒有寫到成吉思汗的葬地,但是卻具體寫到了成吉思汗死後一年,各地的王公和親屬紛紛“聚會於怯綠漣河”的斡耳朵,舉行忽鄰勒臺大會,一方面對成吉思汗祭祀,一方面推舉窩闊臺繼承大汗。

    元明之交的漢族學者葉子奇寫的《草木子》中是這樣記的:蒙古皇帝死後,用兩片梡木,將中間鑿空,如人體形狀,然後將遺體放入,上面塗漆,用三圈金繩綁住,送到克魯倫河與土拉河上游的肯特山中,再挖一個坑埋入。這與漢族皇帝用棺槨和殉葬品完全不一樣。葬畢,使萬馬蹂踏,使泥土平整。再在上面殺死一頭小駱駝,周圍佈置千餘騎兵守護。第二年春天草一長,騎兵就移帳撤去。如果想祭祀,以所殺小駱駝的母親為嚮導,看到老駱駝躑躅悲鳴的地方,就是埋葬皇帝的地方。

    《蒙古源流》載,成吉思汗葬後,因為不能再請出金身,但為了便於祭祀,在葬地附近的高地上建起了八白室,即八座白色的氈帳,地點相當於今阿爾泰山和肯特山一帶的蒙古高原上。明英宗天順年間(1457—1464),鄂爾多斯守陵部眾進駐河套地區,八白室也隨之遷來。清初在鄂爾多斯高原設立伊克昭盟,八白室就移到伊克昭附近,後來又移至今伊金霍洛旗,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了。如此,說今天的成吉思汗陵是假的,的確沒有錯。

    綜合各種史料,我們可以推測,成吉思汗被葬在三河水源的不兒罕諸山之一谷——起輦谷中,但具體葬地由於當時的保護做法,至今無法找到,仍然是一個歷史之謎。

    不過歷代人們從未放棄對成吉思汗墓的尋找。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曾派出了以考古專家加滕進平為隊長的“探尋成吉思汗墓考察隊”,在蒙古進行了為期3年的探尋,最後無功而返。

    近年來,有一個尋找成吉思汗陵墓的美國考察隊宣佈,他們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東北322公里的地方發現了一座古墓,其中可能葬有成吉思汗的遺骨以及價值連城的寶藏。這個“成吉思汗地理一歷史探險隊”在蒙俄邊境附近一個偏僻的地方發現了這座古墓。古墓部分被森林覆蓋,三面有圍牆。圍牆高2.7至3.6米,總長3.2公里。考察隊聲稱,這裡離歷史學家認為的成吉思汗出生和封汗的地方已經不遠了。

    也許,人們尋找到成吉思汗墓的時間的確為期不遠了。

    成吉思汗以下的各繼位者,死後安葬的地點也是十分秘密的。如1294年,忽必烈病逝於大都,同樣是葬到了起輦谷中,具體方位依然很難搞清。拉施特丁《史集》說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及孫子蒙哥合罕、忽必烈合罕、阿里·不哥以及其他後裔都埋葬在成吉思汗的周圍。但他又說,靠近薛靈哥河之不答溫都兒有成吉思汗的大禁地,除忽必烈外,唆魯永帖尼別姬及所有其他宗王均葬於此。後代的《歷代陵寢備考》說:“起輦谷在漠北,元諸帝皆從葬於此,不加築為陵,無陵名。”由於蒙古民族的安葬習俗和保密傳統,要弄清楚元朝帝王葬地的確切地點便成為十分困難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地名、地貌的變化,語言翻譯的侷限,使元朝皇陵的地點成了永遠的歷史之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玩《地下城與勇士》真正快樂的地方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