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燈下話史

    公元961年,北宋王朝建立的第二年,宋太祖趙匡胤和大臣趙普進行了一番秘密交談:

    趙匡胤:唐末以來,五十年間換了八姓十二個皇帝,如今我得天下,如何長久?

    趙普:只要奪回他的權利,限制他的糧食和金錢,收編他的精兵,就能江山永固。

    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依計而行,上演了一場“杯酒釋兵權”的好劇。961年秋的一天,一場宮廷宴會正在進行。皇帝趙匡胤請石守信、王審琦等功臣喝酒,喝著喝著,趙匡胤突然悶悶不樂了,大夥忙問緣故,趙匡胤說,假如你們不出力,我沒有今天,如今我做了皇帝,卻夜夜不能安睡,大夥兒更是一臉茫然,趙匡胤說出了這樣一番話:做皇帝威風八面,誰不想,你們忠心耿耿,我不懷疑,但如果你們的下屬貪圖富貴,到時候將黃袍披到你們身上,那時就由不得你們了。這下可把大將們嚇壞了,皇帝已對他們心生猜忌,石守信等人連忙磕頭,求皇帝給指個出路,趙匡胤見時機成熟,就勸他們,人生短暫,你們何不解去兵權,置產立業,為子孫謀福,多買歌妓舞女,安心享受,這樣,你們快樂,我也安心。於是,石守信、王審琦等大將第二天就上書稱病,請求解去兵權,趙匡胤立即同意他們的請求,賞賜他們大量金銀珠寶,同時與他們結為親家,這就是“杯酒釋兵權”。一場宴請,解決了自唐朝安史之亂以來200多年藩鎮割據的局面。歷史的真想果真是這樣的嗎?

    其實 “杯酒釋兵權”之所以能夠成功,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從春秋戰國的分裂到秦王朝的統一,從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分裂到隋朝的統一,都是這樣的。唐朝自安史之亂後事實上的分裂到北宋的建立,分裂已達200多年,長期的動盪讓老百姓顛沛流離,人心思定,渴望統一,統一已是大勢所趨。後周已實現了局部一,作為後周的繼承者的北宋王朝,繼續完成統一大業,那自然是順應了民心,分裂勢力已沒有了賴以滋生的土壤。

    藩鎮經過幾百年的廝殺,就如春秋到了戰國一樣,天下的強藩越來越少,只剩下朱溫的宣武軍和李克用的沙陀兵,以及河北魏博鎮等少數幾個藩鎮軍力可以稱得上強悍,到了後梁與後唐爭霸過程中,所謂天下強藩也就只剩下宣武軍和晉陽兵以及魏博軍,這裡面魏博鎮軍隊實力最弱,後唐莊宗繼位後找了一個藉口對這些魏博牙軍及其家屬進行了血腥大屠殺,據載有三萬家被殺。這樣一來,安史之亂後形成的強藩局面不復存在,分裂割據的軍事基礎就被消除了。

    在解除大將軍權的過程中趙匡胤有著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巧妙的政治手腕。他遵循“強幹弱枝”原則,分步解除將領軍權,先從影響力較小的將領開始,如張光翰、趙彥徽等,罷免了他們的軍權,但都作了較好安排,一律到各地任節度使,加使相頭銜,給予極高的禮遇。然後再從跟他出生入死的弟兄入手,採取更加柔和的手腕,以柔克剛,使這些位高權重的大將乖乖放棄了軍權。

    同時給這些被解除兵權的將領以極高的政治禮遇和經濟待遇,交出兵權的將領,都得到了皇帝豐厚的賞賜,所以“釋兵權釋”得平安無事,皆大歡喜。

  • 2 # 一等禁言

    趙匡胤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柴榮當時基本上完成了對武人鉗制的制度建設,宋承周制,沒想到英年早逝,趙匡胤抄了底。

  • 3 # 黃金谷901

    宋太祖青年時代,步行千里,義送京娘,譽滿天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位登九五。一條鐵棒,打下四百座軍州。十萬兵鋒,以戈止戰,令天下歸心。縱觀太祖一生,雄才偉略,義薄雲天,恩威並舉,四海鹹服。太祖既得天下,便開始謀慮江山如何才能永固,百姓如何能安享千百年的太平盛世……。凡以武得國,必用文守成,乃千古鐵律!據此,太祖為家國天下計,義,不設謀斬殺功臣。情,以淚相訴設宴生死弟兄。皇上泣血,千金一諾,一生兄弟,共享太平……。於是,太祖用帝王少有的情義,一桌飯,一樽酒,一席話,義釋兵權,傳千古美名!

  • 4 # 甬城阿斌

    宋太祖為何削兵權成功?原因如下:

    一、皇帝若是端坐金鑾殿,把軍權下放到節度使手裡,那麼,天長日久,悍將驕兵抱團,形成勢力,再要收回軍權就難了。如唐玄宗對軍事基本外行,一切委託節度使去幹,這樣,部隊就形成了一股風氣:只知節度使,不知有皇帝;趙匡胤則不同:他是名符其實的武將,在周世宗麾下南征北戰,建立了很大的功名和威望,這一點與唐玄宗完全不同,部隊是先認他為大頭頭,再認節度使為二頭頭的,只要他健在,節度使和部下都不敢有異心,當然,若這時他突然去世,那就不好說了;所以他急於收回兵權,免得以後的接班人為難;

    二、宋初的節度使並不掌握財權,要靠中央撥款維持開支。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很說明問題:邊防守將李漢超強娶民女,還向百姓"借"錢,弄得民怨載道。那個被搶的民女的父親來汴京告狀。宋太祖問明情況,拍桌訓斥道:"過去遼兵常來騷擾,現在李漢超鎮守,你們可以過太平日子了,還不好好感謝他?借些錢又有什麼?你的女兒只能配農家,現在給他當妾,不是榮耀的事嗎?這樣的小事你也來京告狀?快滾回去,再敢這樣,必不輕饒!"喝令衛士將那人趕出門外。那人只好哭泣著回去了。宋太祖卻馬上派人傳話給李漢超:"你馬上把民女歸還給她的父母,我念你初犯,不予追究,以後不許這樣!要是錢不夠用可對我來說,幹嗎向百姓強借呢?"李漢超嚇出一身泠汗,連忙照辦了。由此除了看出宋太祖的權術外,也可看出:武將並無財權,所以想造反也難,這一點又與唐朝節度使不同;

    三、更重要的是:宋太祖上位後,周室舊臣不服,北有李筠,南有李重進,先後起兵造反,宋太祖調兵遣將,迅速鎮壓了叛亂,二李自殺。這給諸武將極大的震懾:想造反嗎?看看二李的下場!

    所以,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十分順利,諸將乖乖地就範,回家去享清福了。

  • 5 # 語文360

    五代十國是個大分裂時期,而北宋是一個大一統的時期。

    五代十國的地方割據勢力太強大,皇帝需要依靠藩王們的支援,穩定政局。所以很難削掉兵權。

    北宋的趙匡胤就是行伍出身,手握重兵,統一中原後,為了加上中央集權,杯酒釋兵權。用高官厚祿換走了兵權,但北宋重文輕武,積貧積弱的弊端,給以後的靖康之難埋下隱患。

  • 6 # 人文之光

    一、大宋的尷尬

    五代後期,後周大將趙匡胤依靠政變形式,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北宋的時候,對於北宋的命運,相信大多數人是不大看好的。

    因為早在唐朝滅亡開始,天子只不過是一個勢力較大的軍閥而已,幾乎是誰軍隊能打,誰就可以當天子,就這樣,中國在戰亂頻繁中,度過了五十多年。

    因此趙匡胤建立北宋以後,對於北宋的前途,未必敢於自信滿滿。

    在傳說中,趙匡胤結束五代十國的局面——武將可以推翻朝廷,然後自立朝廷,是透過杯酒釋兵權的方式,但是,稍微瞭解一下中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種情況的可行性是很差的。

    要知道,五代的君王們,有幾個並非昏庸之輩,但他們在位期間,也不曾做到北宋朝廷做到的事情。

    二、北宋不能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時代的北宋,地盤很小,而且外患很重。

    在當時,北宋擁有的地盤僅僅是黃河流域,在南方還存在著後蜀、南唐、南漢等國家,而北方,北漢和契丹對北宋也虎視眈眈。

    如果這個時候,趙匡胤把手下能帶兵打仗的將領的兵權都撤銷了,可想而知,北宋姑且不說能否有條件統一中國,只怕還會被契丹、北漢給群毆了。

    所以說,時間線上,杯酒釋兵權是不成立的。

    那麼,北宋到底靠什麼,做到的解除武將威脅這一點的呢?

    三、北宋的僥倖

    北宋之所以能避免五代命運,有一點是其他朝代沒有的,那就是好運。

    北宋建立,繼承的後周家底,而後周柴榮在位期間,後周已經具備了橫掃南方各國對實力——比如說柴榮在位期間,曾勒令南唐中主割讓長江以北的土地,南唐也為此丟掉半壁江山。

    而北宋在這個基礎上,趙匡胤滅掉了南方各國,之後的趙光義,又在這個基礎上,剪除武將權力,最終,把武將權力關在了籠子裡。

    就這樣,在三代天子、兩個朝代的接力下,北宋避免了重蹈五代命運的悲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傅雷家書前50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