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劉邦之前,中國是貴族社會,就算陳勝吳廣起義也要打著公子扶蘇的名義。

    這是社會現實。

    可是,項羽和六國舊貴族都不是劉邦對手,因為貴族風度限制了他們的行為。比如剛剛約定劃鴻溝為界,劉邦隨後就發起突襲。再說什麼劉邦要求項羽把父親做成的羹分給自己,就能充分說明,貴族風度在市井無賴面前毫無任何用處,只會一敗塗地。

  • 2 # 純鈞LHGR

    這多半由於後世的文學作品渲染,把劉邦的形象塑造成了一個市井無賴的樣子。但事實上,劉邦在未起義之前,絕不是個普通流氓,而是更接近於有官僚背景的黑社會老大。

    劉邦是個亭長,按現在來看,亭長是個很小的官。官和吏不同,吏其實還是下層階級,而亭長這職位雖低,卻是不折不扣的“官”,也就是上層階級。

    秦朝的亭長有兩種,一是“鄉間亭”,相當於現在的鎮,或處於交通要道之上。這樣的亭具有旅館和驛站郵遞的作用,而亭官同時又負有督禁盜賊的責任;二是城裡的亭,叫“都亭”,級別跳過鄉。

    劉邦作亭長的地方是泗水。泗水是秦朝的要隘,泗水亭長實際上不是鄉一級,而是縣一級的。也因此,劉邦才跟縣中的官吏們熟稔。

    秦朝沒有省市,只有郡縣,縣一級的亭長是什麼概念?起碼相當於今天的市刑警大隊隊長。

    不然的話,劉邦有什麼資格“以亭長為縣送徒驪山”?誰會把一大批需要長途押解的犯人全權交給一個鄉鎮派出所長?

    並且,劉邦這個職務不是靠關係,而是自己考試考上的。秦朝對官吏任用的背景考察是很嚴的。只要想到劉邦是讀過書的,就可以知道,劉邦出身絕不差。秦朝,天底下有幾個念過書的人?而且他“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好酒及色”,沒點家底哪折騰得起啊。

    一個能透過自己考試當上泗水亭長的人,會是個普通流氓嗎?

    劉邦放走罪徒之後,躲在芒碭山。官府知道嗎?當然知道,因為沛縣令在後來想跟著起義,派樊噲去找劉邦,一找一個準兒。但是為什麼原來沒動劉邦呢?因為當時“高祖之眾已數百人矣”。

    能召來數百人,就得豢養著。有這個實力,就已經很可怕了。

    沛縣令後來反悔,不想讓劉邦回來,也是因為劉邦的勢力,至少在沛縣來說,已經相當不容忽視了。

    事實證明,劉邦的勢力足以推翻一個縣,甚至綽綽有餘。劉邦打沛縣的時候放了話,誰敢不從,“父子俱屠,無為也”。能達到這種程度,這比一般的黑社會老大牛多了。

    劉邦拿下沛縣後光速壯大,“少年豪吏如蕭、曹、樊噲等皆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這說明,劉邦在當地是很有聲望的。這麼大的聲望,也絕不是普通流氓能做得到的。

    就算是流氓,劉邦也不是市井小流氓,而是流氓裡的航空母艦。

    這個時候,劉邦已經48歲了。一個這樣年紀,這麼大勢力的人,那不叫流氓,根本就叫黑社會龍頭老大。

    跟隨劉邦的,如果都是樊噲之流,那也罷了。但蕭何、曹參是什麼人?他們沒有知人之明嗎?就衝這兩位能看得起劉邦,願意跟著他混,劉邦也絕不會是個市井之徒。

    我覺得,後世可能是為了提高故事的可看性,才把劉邦塑造得那麼“底層”。而且,過去也沒有“黑社會老大”這個名詞。但是從劉邦的表現來看,他肯定不是市井流氓,而是稱雄一方的豪強。

  • 3 # 青言論史

    成為帝王的人,就不能是市井流氓嗎?換句話說,做皇帝的,難道品行就一定是高尚的嗎?

    實際上正好相反,越成功、越偉大的帝王,越是個好皇帝,其私德其實越不禁推敲。皇帝這個活兒,其實就得心狠手黑的人來幹,好人不大幹的來。比如明朝的朱允炆,就因為太善良而被腹黑的四叔朱棣給弄下去了。

    時間切換到劉邦身上,其實也是如此。正是因為他是個所謂的流氓,不講那些貴族們天天掛在嘴邊的仁義道德,所以他才能一次次地在夾縫之中生存。其最主要的體現,就在於垓下之盟後,劉邦立刻撕毀和約,悍然對項羽發動攻擊,把本就是強弩之末的項羽逼到絕境,最後在烏江自刎。

    其實搞權術鬥爭和市井混混之間的火併沒什麼兩樣,政客和流氓差別也不大。前者和後者比起來,無非就是文化程度高一點,吃的穿的好一點,鬥爭方式文明一點,心更黑一點,殺人更不眨眼不見血一點,更沒人性一點。

    所以近現代,黑幫控制城市甚至議會的案例屢見不鮮,像巴勃羅-埃斯科巴那樣都能控制整個國家的也不少。所以,兩千年前,流氓出身的劉邦統一天下,並不稀奇的。

  • 4 # 歷史留影機

    一個草民皇帝,建立了一個平民王朝,這是許多人對劉邦和漢朝的評價!

    市井流氓也好,沒落貴族也罷這只是個人的身份,如果我們將楚漢之爭的成敗歸因於個人的身份,未免太過表面。

    劉邦身邊有什麼人,前朝故吏有之,六國舊貴有之,雞鳴狗盜之輩更有之。劉邦能將各色人等聚為己用,難道除了流氓這個評價再沒有其他的人格魅力或者過人之處?

    項羽得一范增而不能用,性格使然只是其中之一。韓信追隨項羽已久,不為所用,本質上是項羽不能理解他的思想。待遇劉邦,劉邦驚為天人,與其徹夜長談,隨即拜為大將,以三軍託之。實際上,劉邦的戰略判斷力遠遠高於項羽!

    待到韓信平齊,逐漸剪除項羽羽翼之後,戰略上的決策在韓信天才般的軍事才能下逐漸實現,在正面戰場上項羽已呈現被合圍態勢,直至垓下之圍才明白定都彭城的短見,務虛名而處實禍!其實錦衣夜行又何妨?

  • 5 # 歷史的味覺

    劉邦的優秀在於他的豁達與堅韌,善於觀察,善於用人,很有領導力。常巧妙的扭轉身陷的被動局面,逆勢而起,反敗為勝,最終力壓群雄。

    (1)團結隊伍,揚長避短

    盧綰,劉邦的發小,無業青年,整天混吃混喝;樊噲,殺狗屠夫,以賣狗肉為生;夏侯嬰,沛縣縣衙一跑腿的,仗義為劉邦坐牢一年;周勃,給人紅白喜事吹嗩吶的吹鼓手;雍齒,蹲大牢的囚徒;曹參,縣衙牢房裡的小吏;蕭何,縣衙裡的官吏,也就蕭何還像模像樣。劉邦確將每個人的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2)示弱求生,尋找契機

    劉邦在多次戰鬥中處處示弱,不稱王封侯,避開強大的項羽和秦軍的注意,首先求得在夾縫中生存,再尋新的契機,然後快速出擊、不斷開疆拓土

    (3)強勢不獨斷

    劉邦立下了很嚴格的規矩,嚴格的組織紀律,權責分明,賞罰分明,平衡集體和個人利益。後來攻打沛縣、援救項軍等無數次戰鬥中,劉邦都善於聽取大家的意見,討論中大家可以針鋒相對,但劉邦拿定主意後,所有人務必全力執行。對於隊伍中出現的“異類”劉邦會讓他“立馬下山”,精煉下來的隊伍才是能打勝仗的隊伍。

    (4)態度比能力更重要

    劉邦始終深信著自己的隊伍,這種信念始終堅定如一。在歷次的戰鬥中歷練他們,信任他們,賦予他們更多權利和機會,寬容他們曾犯下的錯誤。劉邦知人善任,把團隊中每個人的能力才幹發揮到極致,千錘百煉出了樊噲、周勃、夏侯嬰、曹參等卓越的軍事將領和蕭何、盧綰等傑出的政治家。在彭城一戰中,劉邦跌入到了起兵以來的最低谷,然而劉邦的隊伍中的核心成員沒有一位離開。彭城那會可沒指望誰,最後透過廣進納諫,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為勝。隊伍中的人態度比能力更重要。

    (5)忌空談,積跬步

    劉邦起兵之初就是不斷的去解決和發現實際問題,活下來比什麼都重要。大家沒吃的,想辦法籌備糧食;大家沒兵器,想辦法打造兵器;大家天天鑽山溝、躲山洞也不是辦法,那就攻下小城池,做地盤;大家想過好日子,那就先拿下沛縣,再攻佔府城,先投誠項羽,後獨立為王,最後積跬步以至千里。解決實際中的一個一個小問題,日積月累,地盤自然就多了,勢力自然也強了。

    (6)百姓為本

    起兵就是要讓跟著他的老百姓過得更好,劉邦攻入沛縣等城池後,善待當地百姓,把糧食先分給他們吃。後來劉邦攻入咸陽,主動退出,並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廢除,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傅雷家書前30篇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