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抹晨曦初露
-
2 # 流l風
1.襁褓:嬰兒的被子,也指揹負嬰) L的布帶和布兜,後用以表示一個人的嬰) L時期。王充《論衡.初稟》:“昌在襁褓之中。”(昌,指周文王姬昌。)
2.弱息: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釋之為“年少”;息,釋之為“子女”。
3.總角:古代未成年人把頭髮紮成髻,文人墨客藉以代指人處幼年。《詩經 衛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4.垂髫:小孩子頭髮紮起來,下垂著,後成為“幼年”的代稱。《桃花源記》 :“黃髮亞髫,並怡然自樂。”
5.幼學:表示10歲。《禮記 曲禮上》
6.束髮:古代男孩15歲開始束髮為髻,借指男孩15歲。《大戴禮 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六藝焉。”
7.志學:表示男孩年滿15歲。如孫過庭《書譜》:“餘志學之年,留心翰墨,"
8.及笄:指女子15歲。笄,古代盤頭髮或別住帽子所用的簪子。及笄,女子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齡,即成年。
9.待字:指女子成年(滿15歲) 待嫁。因古代女子成年許嫁才命字。
10.中丁:表示青年。(中: 16歲;丁: 17歲)白居易《東南行》:“大道全生棘,中丁盡投殳。11.冠、 弱冠、弱歲:男子20歲行冠禮,所以這三個詞都指男子20歲。韓愈《送楊少君序》:“初冠學於鄉。";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崔垂林傳》:“弱歲,名升於甲乙。”
12.而立:指30歲。《論語 為政》:“子日:吾十有五而志學,三十而立。”
13.不惑:指40歲。 《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陶潛《飲酒》。“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捂成。”
14.知天命:指50歲。《論語:為政》: "五十而知天命。”
15.耳順:指60歲。《論語 為政》:而耳順。”白居易《序洛詩序》:“今壽過耳順,幸無病苦。”
16.花甲:亦指60歲。古代以干支紀年,六十年一個花甲子。常言“年逾花甲”。
17.古稀:指70歲。古人由於生活水平不高、醫療不發達,壽命一般不長,活到70歲的很少,所以杜甫《曲江》詩云:“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18.從心:亦指70歲。 《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太平廣記:辛夤遜》:“年逾從心,猶多著述。”
19.耄mao耋die:指八九十歲。如“耄耋老人”。
20.期頤:指百歲。如《禮記曲禮上》:“百歲日期頤。”
回覆列表
表示年齡的古語的有: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當而立感嘆弱冠,當不惑感嘆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