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769680715264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詩的後兩句,則是透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於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於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 明人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卷六)王世懋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藝圃擷餘》)怎樣才算“自然”,才是“無意於工而無不工”呢?這首《靜夜思》就是個樣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

  • 2 # 快樂的水滴L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意思是我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後兩句詩人從沉思中轉而清醒過來,便是一“舉頭”,再一“低頭”。為何要“舉頭”?因為詩人後來既然已醒悟到地上應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產生了無窮的遐想,這就是“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類的古人有關月光傳情的詩句所表述的思親之情。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還不足以寄託自己的情思,因而便“舉頭”仰望,這樣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從這明月裡尋找家人從遠方寄送來的美好祝願。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詩人便又轉而“低頭”了。為何還要“低頭”呢?這是因為雖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舊不能從明月那裡得到一份慰藉,無奈之中,只得低頭沉思不語了。以無情言情則情出,從無意寫有意則意真。於是,詩人將對故鄉的思念,化為寄情明月之舉,頭上的明月,心中的故鄉,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被車撞到而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