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新疆
5
回覆列表
  • 1 # 內涵TV張一帆

    香妃,是回族叛亂首領霍集佔的王妃,長得天姿國色,生來身上就透出一股奇香,不需要香草、香湯薰洗。所以那裡的人都稱她“香妃”。清高宗乾隆聽說後,十分傾心。適逢霍集佔率眾造反,乾隆派定邊將兆惠出征的時候,叮囑兆惠一定要把“香妃”捉來。不久,叛亂平定,兆惠果然捉得香妃,並派人悄悄地稟報了皇上。乾隆大喜,命令沿途官員,好生護侍,一方面怕沿途風霜勞累,有損香妃的玉顏,另一方面則防止她輕生自殺。

    香妃被擄掠到清宮,果然名不虛傳,玉容未近,香味先聞,然既非花香,也非粉香,沁人心脾。乾隆自然很是喜歡,而她也一顰一笑,神態自若,好像不知道有亡國之痛的樣子。只是她一面對乾隆,就冷若冰霜,同她說話,百問不答,乾隆無可奈何,就派出一些善於辭令的宮女去對她勸解。她突然從袖中拔出一把匕首,慷慨地說:“國破家亡,死意已決,但不願意默默無聞地白白死去,總想找個機會報了仇再死。皇上如果強逼我,那就儘快地實現我的願望。”聽的人都大驚失色。

    乾隆雖然很喜歡她,但也不敢隨便靠近她。

    時間一長,香妃常常想起故鄉風物,每逢年節,總是淚流滿面。乾隆為了討好她,先是在大內之西修建了寶月樓,又在她所住樓旁,按照西域的街道房舍模樣,修建了回回營,還在武英殿西,按照土耳其風格修建了浴德堂,專供香妃沐浴。

    然而香妃卻仍然沒有回心轉意。

    當時,皇太后紐祜祿氏年事已高,知道了這件事,告誡乾隆說:“既然她如此堅決,要不就殺掉她以成全她的志願,要不就把她放回故里讓她安享餘年。”乾隆卻不忍割捨,就這樣又過了幾年。

    有一天,準備在天壇舉行祭天大典,乾隆事先在齋宮齋戒沐浴,皇太后趁機叫人召來香妃,問她:

    “你既然不肯改變態度,到底想得到什麼結果呢?”

    “死。”香妃毫不猶豫地說。

    “那麼,今天就讓你去死,可以嗎?”

    “那就感謝太后的恩典了。我萬里奔波來到此地,是想尋求一個報仇的機會,既然不能如願,這身軀只是一個多餘的肉瘤了,不如早日閉眼,去追隨死去的故主為好。”

    說罷,眼淚成串地落下。太后也覺得心酸,於是叫人把她引入旁室,把她絞殺了。

    乾隆在齋宮聽到訊息,匆匆趕回。可是宮門已經落鎖,進不去,只好站在門外痛哭。等門開之後,香妃早已死了。她面帶笑容,顏色和生前一樣,一股香氣嫋嫋瀰漫,似乎比生前更為馥郁。乾隆捶胸頓足,竟把眼睛都哭壞了。為了實現香妃的遺願,乾隆下令:用軟轎將香妃遺體抬回新疆喀什安葬。

    一些專家查閱了清宮檔案之後,提出了一個有趣的猜想:傳說中的香妃,實際上則是乾隆的寵妃——容妃,她是乾隆40多個嬪妃中惟一的回族女子。

    容妃1734年出生於新疆葉爾羌(今新疆莎車)回部,祖上是伊斯蘭教始祖派的首領,屬和卓氏,所以也稱她為和卓氏。她的哥哥因為配合清軍平定霍集佔叛亂有功,到京城受封,她也隨同兄長來到京城,在一次犒勞功臣、眷屬宴會上被乾隆看中,選入後宮。

    據傳,入宮之前,她曾提出三個條件:一、她在京中住處必須是維吾爾風格建築;二、她的兄長圖爾都也必須進京居住;三、她死後遺體要運回故土喀什。乾隆一一答應了這些要求。

    她入宮的時間是1759年,開始被封為“貴人”,1761年被封為“容嬪”,1764年被封為“容妃”,這時,她30歲。

    她入宮的那年,福建巡撫吳世功獻給皇宮的18棵荔枝樹,全部成活,還結了200多個荔枝,大家都認為,這是和卓氏帶來的吉祥。

    她不只容貌俏麗,而且善騎射,精詩文,會編織,在宮中備受寵幸,皇帝特許,她可以穿本民族的服裝,專配有回族廚師,一切生活設施,完全按維吾爾族習慣供奉。乾隆巡視江南時,親自點名,要她兄妹陪伴,她隨同乾隆,南巡江浙,東登泰山,北遊盛京,拜謁清太祖的福陵。每逢節日生辰,她所受的賞賜:金銀首飾、絲羅錦緞、古董玩物,總比別的嬪妃要多很多。

    她喜歡家鄉的散發著奇異香味的沙棗樹,為此,乾隆派專人去新疆把這種樹移植於她居住的宮苑,她居室常常充滿著這種奇異的芳香,因此,人們稱她為“香妃”。

    烏拉納喇皇后去世之後,乾隆不再立後,容妃在後宮中的地位逐年提高,位列第三。她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在宮內病故,葬於清東陵“裕妃園寢”。

    但是,也有人認為,容妃是容妃,香妃是香妃,二者風馬牛不相及。因為:①容妃雖有沙棗樹之傳說,卻實無香妃之名;她的史籍記載很確切,卻沒有任何異香的記載;②她並非擄掠入京,也沒有賜死的結局;③她生平單調,沒有香妃那種曲折、悽婉的身世;④寶月樓修建於她進京之前,也與她毫不相干。

    那麼,真正的香妃到底是誰呢?則仍然是一個謎。

    其一,在新疆喀什噶爾東北郊的伊斯蘭墓群中有一座香妃墓。墓旁還停放著一架“馱轎”,傳說就是當年把香妃屍體運回故鄉安葬的靈轎。人們相信,美麗貞烈的香妃就埋葬在這裡。

    據考據,這座墓塋本叫做“伊帕爾汗和卓墓”,葬的是伊帕爾汗家族的死者。人們把它當做香妃墓的原因有:①1892年,史學家蕭雄在《聽園西疆雜述詩》中描寫道:“在喀爾回城五里許,有一處‘香娘娘廟’,廟形四方,上覆綠瓷瓦,中空而頂圓……”這是最早把“和卓墓”同“香娘娘”聯絡在一起的記載;②一位維吾爾族學者把漢文的“香妃”譯成了維吾爾文“伊帕爾汗”,結果,人們就把“香妃”同當地的一座伊帕爾汗墳墓附會到一起了;③容妃本稱“和卓氏”,噶爾守墓的阿訇,當初只能證明該墓所葬是“容妃”的先祖,後來人雲亦云,他也指認該墓葬群中較大的一座是“香妃墓”了。

    至於那架“靈轎”,很可能是當地維吾爾族官員運送棺槨用後的棄置物。因為,馱轎的等級與香妃的身份並不相稱。

    其二,容妃墓在河北遵化縣清東陵西側的“裕妃園寢”中,月臺上起建寶頂,寶頂下是安放棺槨的地宮,地宮深14米,與十幾米長的地下走廊相通。有的專家斷言,這就是香妃墓。

    由於墓前臺階條石被雨水沖塌,地宮通道陷落,1979年10月,有關單位對容妃墓進行了發掘清理。該地宮由兩個券堂組成,均為拱券石結構,在金券的寶床上,停放著一具紅漆棺木,左側棺幫被盜墓者鑿了一個長方形大洞,貴重物件早已被盜竊一空。棺頭正中有幾行金漆手書迴文,譯成漢語的意思是:“以真正的名義……”這是伊斯蘭教《可蘭經》的開頭語,也是伊斯蘭教徒的常用語。棺木西側有一具頭骨,近旁有一條長85釐米的花白髮辮和青緞襯帽、包頭青紗,還有一些龍袍的殘片和幾件織物,織物上織有“江南織造臣成善”、“蘇州織造臣四德”等字樣,此外,墓中還有殘存的如意、荷包、珍珠、寶石、貓眼石、鑽石等等。

    這些實物,為判別死者的身份提供了可靠的資料:棺頭文字說明死者是一位伊斯蘭教教徒;龍袍碎片、貓眼石等物,說明死者是一位妃子;花白髮辮及牙齒磨損程度與容妃去世年齡55歲相符;織物上的姓名“四德”、“成善”正好是乾隆53年時期的江南織造官。一切都可以證明,這死者正是容妃。

    對於確信容妃即香妃的人們來說,這座容妃墓當然就是香妃墓了。

    其三,有趣的是,在北京城南風景宜人的陶然亭的東北角上也有一座大冢,冢前立著一方石碑,下面刻著“香冢”兩個大字,碑的背面,刻著一首哀婉悽切的詞。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有人認為,這才是真正的香妃墓,是在乾隆的授意下,安葬在這裡的,為了讓自己好隨時隨地地親自憑弔,以寄託無盡的哀思……

    如今留給人猜測、憑弔的就是這樣三座墓塋,至於誰是真正的“香妃”的歸宿之地,卻仍然是一個不解之謎。

    昭西陵之所以建在清東陵陵牆外,一是遵照了孝莊的遺願,不使其與親手撫育輔政的子孫兩代皇帝遠離;二是表明昭西陵與東去近千里的太宗昭陵同屬一個體系,建在陵牆外並在規制建築上飾以特色,以示與清東陵這一體系有所區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仙人掌魚的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