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81984861681

    舊時,人們辦理喪事,多采用木棺土葬,禮俗相當繁瑣。有穿衣、“入殮、起靈、出殯、路祭、下葬等等。 人亡後,兒女為其穿專用衣服叫壽衣,壽衣不能用皮毛和綢緞做,怕來生變成獸類和斷子絕孫,多用絹棉做成,取“眷戀”、“緬懷”之意。衣褲的件數,忌雙喜單。中國民俗為死者做壽衣一般須要“五領三腰”,即五件上衣,三件裙褲。無論何時亡故,都要以棉衣為主。死者為男性,通常由兒子和女兒來料理,為死者穿上,死者為女性,則由女兒和兒媳來料理穿衣。 人死後,全家舉哀,將死者移入正房迎門的靈床上。靈床用用門板或木板現在長凳上搭成,上鋪一床單或褥子而成。死者臉蓋黃黑布一塊,口含銅錢(亦有含珍珠之類的)。 靈床前置供桌,放“長明燈”,焚香設牌位,並供米飯1碗,上插竹筷1雙,叫“倒頭飯”。子女輪流守護,叫“守靈”。 家族鄰居幫助辦理喪事,告親戚,幫喪者為首的叫“大撂”。同時扎製紙車、紙馬,用黑麵烙制“打狗餅”、“打狗棒”,取意西天路途遙遠,又有惡狗攔路,一旦遇到惡狗便可用棍子打它們,同時把打狗餅扔出去餵狗,以便趁機脫身。 死者入棺謂之“入殮”。由兒女親屬用棉絮蘸酒為死者擦臉淨面,之後入棺。蓋棺封口,大殮告成。 一般於人亡後第三日或第五日出殯,大家富戶亦有第七日、九日出殯者。現在一般都是擺放三天,有的請僧道設壇場作佛事,誦經超度。亡者配偶如有先逝者,喪主須於發喪前一日的晚上迎其靈共祭。 起靈、送殯、路祭、下葬成墳等程式。現在直接送火葬場。靈前 長子站在板凳上,手舉扁擔,面西而呼死者的稱謂,後說“上西方大路朝佛”,連喊4次,把飯碗打掉,長子或長孫打白幡, 燒紙車紙馬,送亡者歸西。 殯後第三天,亡者親屬著孝服至墓地供祭,繞墳轉3圈,拋撒五穀糧,新增新土,謂之“圓墳”。人亡後第三十五天叫“五七”,一百天叫“百日”,屆時孝家都要到墳上祭祀。以表哀思之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連陰天大棚葡萄套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