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媚之夭夭

    祟禎皇帝,雖然勵志圖治,也積極處理政務,但大明王朝當時已處於大廈將傾之勢,國家空虛得如危卵,已是病如槁木,縱有華佗之術,也無力迴天!為什麼?

    一,朝政內憂。

    崇禎的哥哥,也就是上一任皇上天禧,就是一個木匠。一直不理朝政,專搞木業。整個朝政全部被後宮客氏和九千歲太監頭子魏忠賢把持。

    朝庭上下烏煙瘴氣,貪官汙吏橫行,雜稅苛捐,又是連年的自然災害,無異於雪上加霜!

    於是民不聊生,各個地方起義造反此處彼伏。朝庭財政物力空虛,根本無能為力了。

    二,外部重患。

    當時的女真族迅速的崛起了,看到了大明王朝已是病入膏肓,那狼子野心膨脹恨不得一口吞下整個大明王朝!

    國內財政軍隊如同虛設,又面對著女真族的強驅猛進,大明王朝軍隊節節敗退!

    那些寄予厚望的大將們戰死的死,投降的投降,讓大明王朝這根救命的最後稻草也不存在了!

    所以,到了這個時期,祟禎皇帝縱有天大的本事也無力迴天了!

  • 2 # 若水陽明

    崇禎的勵精圖治確實加速了明朝的滅亡。他想當一個好皇帝,但是他卻不適合當皇帝。他折騰的的越勤快,局面就變得越亂。

    崇禎皇帝朱由檢得從他小時候說起,出生後3年母親去世了,9歲的時候父親也去世了,對他的人生影響很大,沒有人好好的培養他,也沒有親人可以依靠,童年還是很悽慘的。

    但是他出生在皇室,生來就帶著責任。他的哥哥朱由校去世後,年僅17歲的朱由檢便繼任為崇禎皇帝。17歲的孩子,還沒接受過系統的帝王教育,便匆忙的就職了。

    17歲的崇禎皇帝,還是知道一些這個國家出現的問題,但是他知道的不夠全面。他想做一個好皇帝,於是在就任的第3年,便展現了一個不屬於這個年紀的成熟和果斷。他先麻痺閹黨,讓魏忠賢相信還會被重用,然後迅速奪取軍權,處死了魏忠賢,把持朝政的閹黨覆滅。提拔被魏忠賢打壓的東林黨參與朝政。

    明朝閹黨一直是明朝皇帝權衡朝廷勢力的一把利器,掌管著錦衣衛和東西廠,後期魏忠賢依仗著朱由校的寵信,一直把持朝政多年,搜刮錢財,欺上瞞下,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九千歲。東林黨本來是一群直言朝局利弊,對朝政建言獻策的文人,成為東林黨人,後來得罪魏忠賢,全國通緝東林黨,燒燬書院。正直的人基本都被抓起來或者殺害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趨炎附勢,滿嘴跑火車的文人群體。

    明朝一直有善待文人,對言官是不殺的政策,所以到了明朝末期,文臣階級已經變得十分龐大,他們之間利益盤根錯節,背後都是大地主,大財商的支援。辦正事的時候他們總是龜縮不前,一旦到了動嘴皮子的時候,一幫人能吵的打起來。

    崇禎皇帝沒明白朝局平衡的重要性,完全比不上他的老祖宗嘉靖帝,二十年不上朝,朝局依然在自己手裡,閹黨覆滅後,東林黨做大,本指望他們出謀獻策,治理國家。結果貪起來比閹黨還厲害,但是現在崇禎卻什麼都不知道,因為已經沒有人幫他制衡這股力量了。

    他很勤勞,但不相信別人,這與他從小的經歷是有關係的,袁崇煥是護衛邊疆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他一句話就給殺了,對於將領的不信任,讓很多大將寒心,以至於後期叛變的也很多。

    小時候特別果斷,長大了反而優柔寡斷,總要徵詢這些文臣的意見,這些辯論家一有事就吵個昏天黑地,到最後一個解決方案都沒有。李自成打進京城之前,明明可以南遷,朝堂一爭論,失去了南遷的最後機會。調吳三桂回京救援,上朝一討論,又被擱置了,本來有一把可以勉強打下去的牌,最後把王炸全都留在手裡面了。

    所以說,崇禎的勤政確實加速了明朝的滅亡,有些事情不是靠勤奮能解決的,也不是靠知識來解決的,需要足夠的決斷力和信任,但是崇禎恰恰沒有

  • 3 # 達康與阿嬌

    崇禎在17歲稱帝上位之後,他一直都是勵精圖治,兢兢業業處理政務的,然而明朝的江山最後還是敗在了他的手裡,所以崇禎也變成了亡國之君。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漢族皇帝。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怎麼就國破家亡了?

    1、熹宗遺留問題太多

    我們都知道,崇禎的前任皇帝是熹宗,熹宗一直都重用宦官,尤其是魏忠賢此人,另外,熹宗雖然身為一國之君,然而熹宗的志向卻不是當一位皇帝。熹宗一直都沉迷於做木匠活,所以每天下朝之後熹宗都會去做木雕,或者做其他的木工活。明朝有像熹宗這種不務正業的帝王,明朝的經濟又怎麼會發展得更好呢?崇禎從熹宗的手中接手了明朝後,那時的明朝出現了很多問題,熹宗也留下了很多爛攤子等著崇禎去收拾,所以崇禎當時還是頂著很大的壓力才上位稱帝的。

    2、崇禎喜聽好話,錯殺大將

    崇禎上位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讓自己處處都看著不順眼的宦官老大魏忠賢除掉了。魏忠賢死後,明朝的經濟就開始止步不前了,雖然東林黨也想了很多辦法,然而這些辦法實施之後都沒有起到任何效果。他錯殺了很多大將,比如,袁崇煥,就因為敵軍士兵三言兩語的挑撥,崇禎就將軍中大將袁崇煥給處死了。袁崇煥的冤死,也直接導致崇禎在民間失去了民心。後來,孫傳庭也戰死了。

    3、民間災禍不斷

    在崇禎掌權期間,民間旱災不斷髮生,即便崇禎開啟國庫賑濟百姓,然而面對數量持續增多的難民,就連朝廷也無暇顧及了。但是朝廷連軍餉都拿不出來了,又怎麼拿得出賑濟百姓的糧食呢?如果百姓吃不飽飯,他們自然會對朝廷不滿意,所以此時民間也爆發了多起民間起義,李自成也是這個時候自立為王的。

    崇禎在位時,內憂外患,明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止步不前,他再勵精圖治,即使每天只睡兩小時,也是回天乏術了!

  • 4 # 瀟湘子41563803

    用‘勵精圖治’來評價崇禎帝是恰當的,但是,振作精神的‘勵精’正好說明他接手的朝廷已經是個爛攤子,前面幾代君王無所作為給他留下的難題很多。

    ‘勵精’最怕走極端,崇禎恰恰在‘勵精’之後走極端,清除了閹黨,一門心思依靠閹黨的對立面,忘記了書生也能空談誤國。對袁崇煥也是如此,開始信任有加,後來恨之入骨,完全沒有高明的‘駕馭’之術。

    ‘勵精’最忌眼前黑,情報不靈、資訊不通,‘勵精’就成了多動症,例如對手下官員的貪腐情況不瞭解,開始想向朝臣借錢來運作政府,手下人叫窮,竟然也相信,而看不出這是一個上下離心的危險訊號。對國內多股義軍缺乏分析,不能抓住主要矛盾,當然也抓不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會有具體的招安策略出臺。尤其可悲的是,面對滿清的離間計,竟然會輕易上當受騙。既然想法辦袁崇煥,那麼對袁崇煥手下將士的情況(忠誠度、戰鬥力、複雜的內部關係)也不清楚,所以才會有更多的麻煩出來,再怎麼‘勵精圖治’也忙不過來。

    ‘圖治’是想法,如何大刀闊斧地‘治’,這才是關鍵。由‘圖’到‘治’,一怕狐疑,二怕偏激。這兩點,崇禎都具有了,王朝多年積弊,到崇禎手裡,無所作為?難。 圖治?也難。氣數已盡,運氣不好!

  • 5 # 犀牛村夫

    勵精圖治也要講究策略和方法,像崇禎皇帝的那種勵精圖治,即使明朝不被李自成整滅,那也得把他累死在朝政上。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崇禎不懂得管理的策略和方法,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不懂得管理學。

    一個朝庭之中,有著不少的大小官員,他們應該是各司其職,而作為最高職務的皇帝,只需把權力分配給他們,讓他們各自按自已的權力範圍辦範圍內的事,這樣一層一層的管理制度,做皇帝的自然就會很輕鬆,只需拿大主意和出大主意就行,用不著事必躬親。然而崇禎當的皇帝,他的勵精圖治除了要求自已節儉勤政之處,還得事必躬親,不相信也不放權給手下大臣,而且對重臣都產生猜疑和不信任。唉,光靠他一個人的能力,就算是黑間白天不停地幹,對一個龐大的國家來說,又能幹出什麼來。

    作為一個最高決策者,不懂得用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如何發展和整體規劃以及應對策略,反而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操勞那些本屬大臣操勞範圍的瑣事上,這樣做皇帝,這樣做最高管理者,說來還真不稱職,在那內外交困的年頭,只知事必躬親卻拿不出有效的制國方案,最後淪落為國破家亡那是很正常的邏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豚為什麼不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