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老胡是非多

    清乾隆年間

    古代中國是一個標榜“德治”的社會,具有“溫潤而澤”物理特徵的玉石,被認為是最能體現“仁者愛人”這一儒家思想的物品,受到整個社會的喜愛,形成“以玉比德、君子佩玉、無故玉不去身”的習慣。自此,和田玉培育了中華民族愛玉、崇玉、禮玉、賞玉、玩玉、藏玉並視玉為生命的傳統觀念。 

    據著名玉器專家楊伯達先生的研究,自夏代開始,從和田到中原王朝首都的運輸玉料之路已有不少於4000年的歷史,堪稱中國和世界上最早一條溝通東西政治、文化及商貿的運輸線,也是距離最長、使用時間最久的陸路交通大動脈,在人類文化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和田玉玉器最後的光彩是乾隆二十五年至六十年(1760年~1795年)這35年間,以宮廷玉器為龍頭,帶動了蘇州、揚州、杭州、南京以及北京等地玉器的長足發展。之所以如此,與當時的一個重要歷史事件和具有“玉痴皇帝”雅號的乾隆皇帝的極力推動有密切關係。  

    乾隆二十四年,乾隆皇帝最得意的“十全武功”之一的平準戰役取得勝利,出產和田美玉的新疆正式歸入清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和田玉玉貢開始源源不斷地運往北京。對此,乾隆皇帝非常得意,他特製碧玉刻詩大盤以為紀念(現在養心殿後寢)。在御製《和闐玉》詩中,乾隆寫道:“和闐昔于闐,出玉素所稱,不知何以出,今乃悉情形。”並說:“回城定全部,和闐駐我兵,其河人常至,隨取皆瑤瓊。”

    為了使人形象地瞭解當時新疆開採山料玉的情景,他還令玉工琢制了一件碧玉《于闐採玉圖》山子(1765年),題詩於背面:“于闐採玉人,淘玉出玉河;秋時河水涸,撈得璆琳多;曲躬逐逐求,寧慮涉寒波。玉不自言人盡知,那曾隔璞待識之,卞和三獻刖兩足,審然天下應無玉。” 

    一般來說,玉料送達內廷後,擇其優者,根據材料特徵和需要確定應制器物,重要的要上奏皇帝批准。之後,一部分留玉作加工,大件和部分小件送蘇州、揚州、南京、杭州等地加工。乾隆二十五年後的制玉高潮時期,每年外包玉器達200件。 

    古代帝王多喜愛玉器,《左傳》就記載了許多諸侯王之間用玉為禮物進行交往的故事,有的甚至流傳至今。清代的乾隆皇帝喜愛玉器超過歷代帝王。清宮遺留的古代玉器,大多為乾隆時期收集的,他還親自進行鑑別、定級,許多清宮遺留的古代玉器,配置的木託、木座、木匣,都是乾隆時期置辦的,並帶有乾隆欽定的甲乙丙等字樣。

    得到一件珍貴的玉器,乾隆總是題詩吟詠,或表示愉快的心情,或對古人工藝的讚歎,或對其用途略加考證。對於當代所制玉,則是記敘其經過,以為傳承有序。僅據不完全統計,他的御製詩中有詠玉詩近八百首,僅現存的《御製谷璧詩冊》就收錄了他在乾隆辛巳年至庚戌年所作詠歎玉谷璧詩54首,體現了他對谷璧的喜愛。  

    乾隆對於宮廷玉器製造給予極大的關注,親自過問造辦處玉作的人員構成、工匠的選派及其技術情況。重要的器物,他還對畫稿、制木型、蠟樣,以及最後的裝飾、擺設等,一一審查,親自指示。如乾隆四十六年初,製作《大禹治水圖》玉山的石料運到北京後,他令畫師依古人《大禹治水圖》稿本畫《大禹開山圖》紙樣正、背、左、右四張,御覽後令畫師賈銓照圖樣在大玉上臨畫,並做成蠟樣,經御覽後,再交兩淮鹽政圖明阿,按照蠟樣做法、紙樣大小製作,並要求圖明阿:“座子照玉形配做鑄料銅座,其大玉山所畫鑽心,照依大小並照紙樣所貼深淺尺寸數目打取鑽心,俟打得時,即送京呈覽。”山子製成後,他又下旨令指明安設地點和刻款工匠,將他親筆題名“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圖”及題詩,以及他最得意的兩方印璽“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耄念之寶”,刻於玉山背面。  

    乾隆還親自過問玉器的生產過程,並制定對玉工的懲罰辦法,輕則扣除薪俸,重則降職、革職以及體罰或監禁。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七品首領薩木哈將所畫漢玉熊佩上座樣,交太監胡世傑呈覽,奉旨:“此熊佩的座樣如何畫不來,是什麼畫匠!著海望將畫匠重責四十板。欽此。”乾隆最愛的珍貴玉器,往往收藏在叫“百什件”的盒子裡。百什件共分為9層,抽屜中有每件玉器專用的小格子。《弘曆鑑古圖》是一個叫丁關鵬的宮廷畫師所做,真實地描寫了乾隆皇帝鑑賞古玉的情景。 

    蘇州工匠利用廢玉料琢成的“桐蔭仕女圖”,是一件表現江南庭園景色的巧奪天工的作品。圓門內外有茂密的蕉葉和玲瓏的假山,玉料中間的凹陷處順勢雕成兩扇半月形扉門,半掩半開的扉門內外各立一白衣少女,透過門縫相互窺望。乾隆非常欣賞這件品, 因而在底部陰刻乾隆帝御題文:“和闐貢玉,規其中作椀,吳工就餘材琢成是圖,既無棄物,又完璞玉。御識。”及詩:“相材取椀料,就質琢圖形。剩水殘山境,桐簷蕉軸庭。女郎相顧問,匠氏運心靈。義重無棄物,贏他泣楚廷。”把它與春秋和氏璧相提並論。

    乾隆時期利用新疆和田玉製作的大型玉件還有許多,著名的有:乾隆三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五年完成的《秋山行旅》玉山、乾隆四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完成的《南山積翠》玉山、乾隆四十一年至乾隆四十五年完成的雲龍玉甕、乾隆四十一年至乾隆四十四年完成的大玉甕、乾隆四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二年完成的《大禹治水圖》玉山,以及“會昌九老圖”玉山等,都是重達數千斤或上萬斤的大件。 

    有意思的是,乾隆年間製作的宮廷玉器中,大多帶有“乾隆年制”的製造年款,還刻有千字文順序號。“天字一號”已經不知流落何處,也不知道是何器物。故宮博物院目前存有“地字二號”、“元字三號”、“洪字七號”和“火字七十五號”,都是仿古斧形玉器,至於千字文順序號排至何字,“天字一號”是何器物,目前仍無定論。  乾隆去世後,清朝的國力迅速衰落,因此對玉器的需求大大減少,玉器的製造開始走入低谷。嘉慶四年(1799年),皇上甚至下旨和田、葉爾羌停止進貢玉料。道光元年(1821)以後直到清覆亡,新疆玉料進貢再也沒有恢復。

  • 2 # 玉華讀史

    我覺得應該是漢朝。

    漢朝玉器特點:玲瓏剔透、雍容華貴,卻不落俗套,跟秦朝玉器的製作工藝倒是更勝一籌。尤其是在西漢確立了儒家的主體思想之後,玉被賦予了更多美德,由和田玉製作的玉器作品數量逐步增加。

    漢代的玉器造型很是逼真,大都是經過精雕細琢出來的,追求個性化的美感,擺脫了宗教、禮儀觀念的束縛,雕刻上充分表現了自由奔放的特點,看著都難的鏤空花紋在市面上也已經屢見不鮮,其拋光技術也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

    只要玉器的紋飾構圖極其精準,很多作品都會是難得的精品,比如著名的金縷玉衣,可謂是空前絕後。

    和田玉作為漢代玉器的主要材料,尤其是在西域歸入漢朝以後,和田玉的開採和運輸都變得更加方便,又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和田玉的使用。

    西漢張騫為了尋找和田玉的產地,尋根溯源,跋涉了綿延1000多公里的崑崙山和阿爾金山,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其功績也是應該永垂和田玉史冊的。

  • 3 # 老羅194763

    清代早中期,國力強盛,版圖遼闊,特別是乾嘉盛世,社會安定,經濟騰飛,城市繁榮。對盤距在新疆的準噶爾部和回部作戰的連續勝利,使中原和西部交通得以保障,質地優良的和闐玉,葉爾羌玉沿著古絲綢之路暢通無阻,源源不斷地輸入內地僅從乾隆二十五年,至嘉慶十七年共五十二年間,清代宮廷所收新疆貢玉就達20多萬斤,年均5千多斤,加上一些特殊需要的採辦和民間大量的私運,每年輸入內地的玉料遠遠不止這個數目。充足的玉料為清代玉器走向頂盛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清代玉器作坊遍佈全國各地,由皇家直接控制的有十處。在京有養心殿造辦處和內廷如意館,這兩處作坊完全是為宮迋服務另外各地還有8處由內務府直接管理的蘇州,揚州,杭州,江寧,淮關,長蘆,九江鳳陽,這十處以如意館,蘇州,兩淮,長蘆的經濟和技術力量最強。兩淮所在揚州,長蘆所在天津,也都是製作玉器重要場所為皇室承擔大型玉器的琢制任務,如重逾萬斤的:大禹冶水:玉山子和3千多斤重的:南山積翠:雲龍甕:就分別是揚州和天津製作的。綜上所述,清代玉器為光輝璀璨的中國古代玉器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 4 # 醉生夢死江gg

    史籍對和田玉記載甚多。《穆天子傳》載周穆王巡遊崑崙,曾“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載玉萬隻”而歸。這個記述雖然不可盡信,但從中可以窺見紀元前的人們已經知道崑崙山是盛產玉石的地方了。以後各代歷史對和田玉的記述漸多,也更見真實。

  • 5 # 有感情的剪輯師

      三千年前的西周時代,新疆輸入的和田玉已經成為周王朝王公大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論祭祀、各種禮儀,朝見皇帝,都必須用玉,而且有一套完整的規定。

      史書記載,在商代最繁盛的武丁時期,郡王武丁曾經和一個叫鬼方(今陝西的北部、內蒙古、蒙古共和國和貝加爾湖一帶)的北方民族進行了長達3年的戰爭。把貝加爾湖、和田、婦好墓的玉器聯絡到一起,專家觸控到了戰爭的緣起。戰爭就是為了取玉。因為是寶貝,鬼方不進獻或者進獻得少,武丁3年就把鬼方打垮了。

      國寶金縷玉衣

      在河北省保定滿城縣城西南約1.5公里處,有一座形似靠椅的小山丘,名叫陵山。1968年,考古工作者在這裡發現了中山靖王劉勝和他的妻子竇綰的墓穴。而正是在這裡,人們意外地發現了一套儲存完好的金縷玉衣。這套完整的金縷玉衣堪稱國寶。考古人員測算了一下,劉勝的玉衣用了2498片岫玉,約1100克金絲。據推算,製作這樣一件玉衣,要花費一個玉工10餘年的工夫。

    金縷玉衣

      漢代的葬玉之風達到頂峰,其琢玉之精美,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隋唐以後,玉器的禮制功能消失,代之以鮮明的裝飾性和欣賞性,它的使用不再侷限於統治階級,而為社會各階層所接受。玉器的題材出現了大量的人物、花鳥以及飛天等宗教內容,並且越來越多地體現為生活用品。

      宋代厚古之風盛行,達官顯貴爭相收藏古玉,玉器的發展出現了仿古玉。

      明清時期制玉業空前繁榮,明清時期,制玉業成為上流社會需求巨大的產業,大批的能工巧匠把中國玉器推向創新性和完美性的鼎盛時期。玉器皿大量出現,精品薈萃。

  • 6 # 平淡人生平淡生活

    中國玉器文化源遠流長,從河姆渡文化到現代文眀己有七千年曆史,古人對玉石的崇拜是由於玉石具有象徵權力,辟邪,財富,禮儀,宗教,祭天祀地以及裝飾功能等級制度的物品。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和田玉,在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王室諸侯競相選用,此時期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所以我認為和田玉在春秋戰國時期最多,最好。

  • 7 # 掌心寶說和田玉

    最多肯定是當代,毋庸置疑。

    因為開採技術最為成熟。

    火藥發明之前,採玉一般為人工開鑿,因此,開採難度及進度非常緩慢,開採下來後運輸能力也遠不如現代。

    第二高峰個人認為應該是清朝。尤其是乾隆年間為甚。乾隆可為是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玉痴皇帝,不僅收藏了當時存世的大部分古玉,還在其任期內平定了準格爾(今新疆),將新疆劃入大清疆域圖。由於乾隆愛玉,新疆玉就源源不斷的進入關內。最大最著名的,就是現藏於北京故宮的大禹治水玉山子,重達5噸。目前藏於北京故宮,臺北故宮的玉件大多都是清乾隆時期透過皇權收集起來的。

    中國歷史上對玉的痴迷從未斷代過,石器時代就已經出土過大量的玉器,在玉器史上也稱為神玉時代,為部落巫師以玉為媒,溝通神靈。夏商周時期玉器通常被稱為高古玉,是王權的象徵,也有嚴格的用玉等級制度,被稱為王玉時代、禮玉時代。直到宋朝以後,才允許民間用玉。但由於玉的開採難度大,運輸距離遠,玉器通常是王公貴族才能擁有的。到了明、清時期,玉器才在民間大量流通,但也是價值千金。

    所以從數量來說,越晚期,開採量,存世量越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山臘肉的做法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