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姐食記

    我們小時候也經常沒有電,八九十年代停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那時候燒飯用柴火,照明用煤油燈,天熱用扇子,天冷多穿衣服,人們也都很正常的愉快的過日子。所以想象出來的困難才是比較難克服,正真經歷了,什麼都不是事!

  • 2 # 水煮汗青

    古代人沒電,人們是如何度過的?不用聊古代,就聊我小時候吧,那時候雖然有電,但基本上不捨得用,只有過年時候才會把電燈泡裝上去,平時,都是在沒電的日子裡度過。

    沒電的日子怎麼過?

    其實沒電的日子也一樣快樂!我們就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說起吧。

    衣服是沒問題的,有電沒電也一樣穿衣服,只是小時候衣服可不是經常有的,那時候兄弟姐妹多,一般都是哥哥穿過的給弟弟,有些還是爸爸小時候穿過的拿來穿,新衣服只有過年時候才會買,每年除夕的下午穿上後都會炫耀一番!

    最重要的就是吃飯了,民以食為天。如今我們做飯菜都離不開電,煮飯用電飯煲,炒菜用電磁爐,就連碗筷都要用消毒櫃,可以說要是沒了電,現在吃飯都難!所以現在的城裡人遇到停電,通常都會全家人下館子。

    我小時候的飯菜都是不需要電的,煮飯用高壓鍋,放在蜂窩煤爐子上;炒菜燒柴火,那時候我和我的小夥伴經常會去撿竹子殼用來燒火。

    記得小時候撿竹子殼是最有意思的事情,幾個小朋友一起每人提個筐,拿一根用來通蜂窩煤的鐵條,這是扎竹殼用的。到了竹林裡看到竹殼就用鐵條扎,等整條都扎滿的時候再放到筐裡用腳一踩,很快就可以撿滿一筐。運氣好一點的時候還能找到一些食用菌帶回家裡,那是一種比豬肉還要香甜的美味!

    小時候住的房子是泥瓦房——客家圍龍屋。房子是分兩層的,一般底層住人,二層放一些雜物,通常是放一些收回來的花生、黃豆之類的東西。雙層結構可以很好的隔熱,所以住在裡面冬暖夏涼,根本不需要空調風扇。唯一讓我感到恐懼的就是經常會有筷子長的蜈蚣從床底下爬出來。

    照明就是用煤油燈,那時候我們叫“洋油燈”,這種燈亮度不高,但點著後發出溫暖的黃光,有一種家的感覺。當時我們一般是在天黑前把作業寫完,如果要晚上寫作業,就需要多點一盞燈,不然不夠亮。

    小時候出行基本上靠走,腳踏車絕對是奢侈品。有錢人家嫁女兒會用腳踏車做嫁妝,生活拮据一點的家庭基本上都不會有,上哪裡都是走著去的。

    那時候學校偶爾會組織去看電影,但電影院又在城裡,所以我們就只能走路去。那時候看電影是最我們最喜歡的,因為在那裡可以買到冰棒,5分錢一根,是一些老奶奶拿著暖水壺在賣的,水壺外面還裹著厚厚的棉布,冰棒都放在水壺裡。

  • 3 # 泰山124453211

    不要說古代,我小時候就點煤油燈,雖然住在城裡但直到五八年才通上了電,安上了燈。

    如今回想起沒有電燈的歲月,也充滿了幾分情趣,那時候毎逢月光明朗的日子就是我們的節日,大人小孩都坐在一起聊天,聽老年人講故事,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真比現在囧在家裡看電視.看手機更健康,更充滿了人情味。

    那時候學生的作業也不多,基本上半個小時就做完了,一般來說不用點著燈去熬夜。

    我們老家在山區,直到我上中學時候家鄉也沒有通上電,煤油燈也捨不得點,夏天晚上有月亮就在月光下嘮嗑,月明風清的夜晚大街上都有人群,村裡邊有幾個會拉會唱的人給大家表演幾個節目,那情景比現在的春晚還精彩。

    我每年寒暑假都要回鄉住一些日子,親友們晚上有時間就過來和我聊天,他們讓我講講城裡的新聞,書中的故事,在夜色中影影淖淖的人坐滿屋子,大家在一起聊的興趣越來越濃,直到有人打起了哈欠才散席。每天都講來講去也沒什麼新奇的了,後來就講起了西遊記,水滸傳的故事,結果街坊鄰居們都來了,弄得我每天還得看看書備備課,不能掃了大家的興趣。

    回憶起當年的那些事我的心裡依然充滿激情,現代化的生活模式雖然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是也失去了一些東西,尤其是失去了很多的人情味兒,所以我們不要想象古人沒有電燈晚上是怎麼過的,若是古代有了電燈,我想李白也寫不出"靜夜思"那樣高雅的詩句了。

  • 4 # 農夫看天下

    古代沒有電,人們都是如何度過炎熱的夏天和無聊的夜晚呢?沒有電的情況下,最難捱的莫過於夏天了,那麼古人又是如何度過炎熱的夏天的?

    “乳燕飛華屋,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持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剛學飛的小燕飛進了華麗的殿堂,槐樹的樹陰漸漸轉入午後的模樣,一位少婦剛剛洗過了涼澡,手握著一把用生綃做成的白色團扇,握著扇子的手臂潔白得如同美玉一樣。

    古代人沒有空調,詩中的貴少婦也只是拿著一把比較高階的扇子而已。那麼只有人手一把扇子的古人又是如何度過流金鑠石、如火如荼的夏天呢?難道他們不熱嗎?其實從前的地球並沒有這麼熱的,前人的建築大抵都是木質結構,這種結構熱得快,涼得也快,常年空氣流通快捷。

    前人的王公貴胄看似高檔的住所,在抵抗熱流方面反而不如鄉下窮苦人家的土木結構房子。這一點我有切身體會,因為我就住過那種四周用泥土夯牆的屋子。這種四周圍了1米多厚土牆的屋子,就好像延安的窯洞一樣冬暖夏涼,人住在裡面愜意著呢。

    為什麼會冬暖夏涼呢?因為泥巴是熱的不良導體,白天儘管外界溫度極高,但是能夠傳入室內的溫度都是從屋頂和門窗之中進入的,這只是小部分的熱量傳導,所以農民的土屋子反而住得舒服。

    當然古代地球上空的“臭氧層”還沒有受到破壞,古代的分散性居住和建築的低空化,也無從談起什麼“熱島效應”。這也是兩個主要的原因。

    除了建築上有區別之外,古人還有什麼方法降溫呢?

    其實我們的古人非常聰明,很早就知道把冬季的冰塊收集起來儲存在地窖之中,來年天氣炎熱就分批次取出使用。當然這都是帝王將相才有福氣享受這些 除了儲存和使用冰塊之外,一些高官厚祿者還創造了一種不用電的空調屋。

    總之,我認為古人過夏天的辦法可能還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還是那時的生存環境還沒有受到破壞,使得古人能夠輕而易舉地度過夏天。

  • 5 # 阿彬說歷史

    我是阿彬,我來回答

    在現代,沒有電的生活是很痛苦接受不了的。停電簡直就和受刑一樣難受,想想看如果停電無法玩兒電腦 看電視,如果是晚上無法照明,夏天還不能吹空調 電扇這種悶熱想想就難受。

    至於說沒有電的古代人們如何度過就是看電腦 電視 照明這樣的東西有沒有替代品。

    首先電腦電視代表娛樂,我們以經濟發達的宋代為例。古代是沒有電,娛樂活動偏向戶外,宋人喜愛蹴鞠,高俅就因球技了得而官運亨通。

    北宋文學家宋癢有詩云:“踢翰將軍第,吹簫貴主家。”可見宋人對蹴鞠的狂熱。

    除了蹴鞠,東京城中有很多酒樓茶社,還有打牌打麻將的桌遊社。

    白天清晨當你被打更叫醒便可以上街吃早飯,飲食種類很多,各種麵食點心一應俱全。吃完早飯吃午飯,到了下午可以與三五好友品茶吟詩,或者去蹴鞠,或踏青遊玩燒香拜佛,或走街訪友。

    到了晚上沒電如何照明?

    無需擔心,東京有發達的照明系統。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晚燈燭熒煌,上下相照。”

    道路兩邊欄杆上掛滿燈籠照亮整個都市,進入夜晚這才剛剛達到娛樂的高峰,宋人喜愛吃酒尋歡作樂,在酒肆中充斥著一波接一波的歡笑直到凌晨兩點才作罷。

    而那些普通百姓夜晚在家往往是點蠟燭而並非油燈照明。

    到了夏天沒有電扇空調如何解暑?

    很簡單扇子到處有的賣,買一把就是了。窮人自己扇扇子,富人別人為你扇扇子。

    有情趣的文人躲于山林找一涼爽處,還有利用風力構造的空調房。除此之外街道上還會多出很多賣冷飲的店,暴冰飲料樣樣都有,炎炎夏日合適一碗瞬間感覺舒服了。

    總結:吃的喝的玩的用的主的一應俱全,只要你有錢就足夠享受生活,甚至比現代還要逍遙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神節不送禮物的理由有哪些?